根据豫剧《戈壁母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著名作家韩天航老师的中篇小说《母亲和我们》改编,剧作家在兵团采访中融入了从数十位“戈壁母亲”口中听到的史实,努力描写代表柳月溪的兵团女性的坚强
本剧以一位母亲寻找丈夫为主线,通过对母亲的无私大度、热心勤劳、善解人意的性格刻画,弘扬了母亲的奉献精神。本剧描绘了上世纪50-70年代,在遥远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群怀揣着梦想的军垦人,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遇到了错综复杂的感情变故。在这种困顿的状态下,戈壁母亲以女性的博大胸襟和无私牺牲精神化解了大漠戈壁的荒凉,给生活带来希望。
在舞台呈现方面,剧中的垦荒劳作的舞蹈场面是该剧的一大亮点,该剧的舞蹈立足于中国戏曲“意象化”的表现手法,对传统的程式化舞蹈样式进行大胆地创新和拓展。比如在表现军垦人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战天斗地“战风沙、斗严寒”的劳作场面,以及女人们为男人做军装的温馨场景中,创作者将“民族化”、“当代化”、“戏曲化”的舞蹈动作进行重新组合、大胆创新,展现了军垦人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以战天斗地的拼搏精神,顽强地扎根疆北,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征战风沙、斗严寒,凭着理想信念高于天的豪迈情怀征服了这片戈壁荒原。
在二度创作方面,演员们用心体验人物的内心,准确把握人物关系和对所处环境的真实感受,遵循戏曲艺术的美学神韵进行再创造,把自然的生活动作巧妙地转化为连续性的舞台造型组合,充分调动了戏曲艺术唱、念、做、打的表演技术手段。
本剧在唱腔、音乐方面使用的是地道的豫剧,而且在主要人物的唱腔设计上保留了流派唱腔特有的风格特色,保留了豫剧本体的艺术特色和魅力。此外,创作者对人物的唱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拓展了豫剧传统声腔的表现力,激发了豫剧音乐艺术的潜质魅力。整体音乐时而幽静美妙、时而欢快激昂、时而悲伤凄凉,大起大伏,做到了“抒情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本剧的舞美生动地展现了疆北戈壁荒原的地域风貌,创作者运用了四株象征柳月季精神形象的红柳,并通过四株红柳的造型变换,展现出了不同的时空和环境,使得场景之间的衔接集中而又紧凑,呈现了灵活多变的舞台造型空间,极大地拓展了戏曲艺术的时空变现功能。
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成长到深明大义的军垦人,这位戈壁母亲用她的善良、坚忍书写了一份伟大的母爱。茫茫戈壁滩,幽幽慈母情。
本剧为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参评剧目。
(豫剧《戈壁母亲》剧照摄影:陈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