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柳溪大姐赶着学书去了,生前留下了各种作品,招待后人。
记得我大学刚毕业,分配到文联理论研究室,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阅读柳溪大姐的文字。她的《人生》以及后来的诸多作品,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为此,我极为认真地为她写了评论。
在她的小说中,不仅看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也能看到革命事业对她熏陶和改造的轨迹。在漫长的革命与文学的路途中,她不仅完成了战火的洗礼,亦开始了对文学的顶礼膜拜。然而在她所跋涉的文学之路上,却始终荆棘丛生,坎坷艰辛。建国以来的各种“运动”,她几乎无一幸免。而她作为一个女作家所经历的诸多不幸,几乎都可以在她的作品中寻到蛛丝马迹。
幸运的是,改革开放的到来,带给了柳溪一代老作家文学的春天。自此她的创作如“井喷”般不断出版,且荣膺了文学界诸多奖项。柳溪大姐在她漫长的一生中,经历了诸多不幸和苦难,而这些全都成为了她取之不竭的素材。她为人大度,性格开朗,似乎总是能看破红尘。于是便得以解释在她的晚年,为什么会尤为喜欢充满传奇色彩的题材。诸如《川岛芳子》、《燕子李三》。她喜欢谍战中正义与邪恶间智勇双全的较量,她崇拜飞檐走壁、仗义行侠的隐者,以及那些劫富济贫的“江洋大盗”,或者那才是她灵魂深处的某种向往。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柳溪大姐的儿子石磅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中。之前的那些年,他和姐姐,一直生活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大院里。或者那里沉郁的电影氛围,孕育了他们姐弟,从此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续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学以及电影的人生。
石磅的文学梦,或许因传承了母亲的基因,而显得与众不同。后来他似乎游离了文学界,又回到荧屏或银幕;或者在长影成长的那些岁月,才是他难舍的追寻。
在柳溪大姐的追悼会上,再次见到石磅。他说他沿着母亲的创作思路,再次叙写了《燕子李三》。为此,他像母亲那样,走遍“燕子李三”出没的地方,并深入民间,采访到更多关于主人公的信息。便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由石磅繁衍、升华的这部作品,便有了更为丰满的内容,更为深厚的底蕴。
《燕子李三》这部由母子共同铸就的崭新文本,堪称传奇。
石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母亲的告慰,亦是他代表母亲,对众多读者的报答。
□赵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