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庆典、商业天朝、环解权术、处世必读。这就是《孙子兵法》,论价值天下,主角世界,《孙子兵法》,不仅在军事上有很大智慧,而且是可以运用的生活的角落。
兵法大师孙武下落成疑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孙武便是兵家代表人,他是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之鼻祖,兵家至圣孙武,堪称此号。可是,这么多的称号,却没有一个是统领之赞,这对于一个军事家来说,着实奇怪。
由于历史的断层,孙武究竟在何时出生已经无法考量,我们只知道孙武于公元前512年开始展露自己的头角,当时吴王与伍子胥商议准备向西进兵,而伍子胥连续7次向吴王推荐孙武,这才使得孙武正式走向历史的舞台,当时的孙武已经写有《孙子兵法》,他带着自己的著作前来见吴王,这使得吴王暗暗点头,认为这着实是一位人才。每次吴王与孙武探讨政治军事类问题的时候,都能够为自己带来满意的解答。
等到孙武50多岁的时候,自己的好友伍子胥被杀,面对好友的悄然离世,孙武也无心再为吴国出力,转而隐居他乡专心著作,订正自己的兵法。
然而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伍子胥离开人世之后,孙武就因为过于悲痛而郁郁离世。
无论哪种说法,大家都意识到一个事情:孙武下落不明,在历史上没有了记载,是在孙武攻破楚国之后的这一个时间段,在此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且,孙武好似在自己的领兵职场中,并未有所太多建树,这究竟为何?
孙武被秦楚击败始末
孙武在攻破楚国之后下落不明,很可能是因为秦国派出作战的部队交战中失利,甚至全军覆没,这样的指挥失误让孙武遭到了吴王的惩罚,最轻微的惩罚就是将这一个统领三军的统帅流放在外,使他一辈子不能再带兵打仗,最严重的惩罚,也有可能被直接斩于阵前。
这并非哗众取宠的无稽之谈,我们细细分析,在历史上有文字的记载当中,孙武唯一一次独立指挥作战是攻克舒城之战,在这一场战役中,孙武私自决定斩杀了两个吴国叛将。有人会说孙武也参与了击破楚国首都的柏举之战,可是在这一场战役中,孙武并没有担任主帅一职,主帅是当时的吴王,当时获得破城首功的是吴王的亲戚,孙武虽然在行军的队伍当中,可是他只是跟从部队进行战斗而已,并没有任何的实权职位。
孙武绝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吴国在击破了楚国的首都之后,做出了许多天怒人怨的事情,违背了当时承传春秋各国数百年的礼法,吴国烧毁了楚国的宗庙,挖出了楚王的坟墓,面对百姓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吴国上上下下,从将领到寻常的士兵,都把楚国所有的人当成奴隶乃至货物来看待,这样违背常理乃至天道的做法,自然激起了楚国民众的反抗。
可是这样的反抗,只是惹得吴国上上下下哈哈一笑,他们认为自己的目的达到了,而孙武这个时候在干嘛呢?
《孙子兵法》有云:廉洁可辱,爱民可烦,这句话出自九变篇,全句为: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也就是说孙武把廉洁以及爱民看成了一个统率全军将领的致命弱点,一个将领有五个致命的弱点,其中一个就是清廉,如果自己清廉,就有可能被侮辱,如果自己爱护民众,就有可能被无端的事情给打扰,这对于一个一心只能放在战斗中的将军来说,是十分要不得的。而吴国的种种作为在孙武看来十分正确,获胜了,就要乘胜追击,不择手段地打击敌人的士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有将敌人连根拔起,从心理上摧毁了敌人,那么这才是真正的最终胜利。
在孙武之前的兵法,都以仁爱为根本,只有仁爱,才能够治理一个国家,只有仁爱,才能够收服敌人的心,让敌人由俘虏变成自己的士兵,加强自己的有生力量,而孙子则不一样,他主张: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按照后世的种种战斗情况来看,孙武的这种认知是绝对正确的,用不断的假情报来迷惑敌人,用兵之法就是让别人摸不到自己的门路。他既然主张这一个做法,那么在当时也一定有人熟读他的兵书,这样的思路给当时礼仪化的贵族作战开辟了一个血腥的先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敌人一定也会了解孙武。
从这个时候开始,文明又公式化的贵族之间的文明战斗开始从历史的长河中消逝,从而变成残酷的冷兵器刀刀见血的战斗,战争不再是走一个过场,而是真正的开始用阴谋诡计,这种阴谋诡计,极有可能反用到了孙武自己的身上。
吴国的这种做法,让所有的国家感到不齿,这其中甚至包含了秦国,当时楚国的大臣向秦国哭诉吴国的这种行为,而秦国则派出大约37,500人救援楚国,与之前的作战不同,这一次,大义站到了秦国身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国和楚国这一次是得道的一方。
当时的吴国上下,已经有一些居功自傲的情绪蔓延,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队,没有人能够战胜不败之师,可是现实给了他们迎头一击,吴王被秦楚联军给击伤。而吴国手下的大将夫概认为现在的吴国大势已去,与其回去等一个必死的结局,不如自己拼手一搏,于是便自称为王,现在的情况对于吴国来说并不乐观,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外有秦楚联军,内有夫概叛乱。
面对这样的困境,留给吴国的有生战斗力量已经所剩无几,他们不得不放弃了吞并楚国的宏大愿望,只能收缩战斗阵地,力求守住自己的首都,然而秦楚联军直捣黄龙,伍子胥和孙武的部队被秦楚联军大败,吴国只能迅速撤离,甚至连己方尸骨都不曾来得及收敛。
从这场战役之后,伍子胥继续活跃于历史的舞台当中,而有关孙武的记载却变得少之又少,因此甚至有人推测,历史中的伍子胥与孙武本就是一人,因为在明文记载的伍子胥死亡之后,孙武也真正地死去或归隐山林了。
可更有可能的是,在这场战役之后,孙武遭到了吴王的处罚,这便是孙武职场失败原因之其一。言而简之,孙武无法在真正的战场中展现自己天马行空的智慧。
《孙子兵法》与纸上谈兵
那么,孙武不变成仅仅会纸上谈兵的废人了吗?
我们先排除伍子胥与孙武本就是一人的离奇想法,孙武在纸上谈的这个兵,已然名流千古,而赵括纸上谈兵,则注定遗憾万年。从先贤帝王到现在的各位政治家,都对《孙子兵法》这一部著作推崇之至,要知道,这一部兵法仅仅有6000多字,可是能够横跨2500年的历史长河而永垂不朽,可见其影响之宏伟。
按照正常的逻辑思路来想,能著有如此恐怖兵法的人,一定是一位伟大将领,可是孙子在完成这部兵法之前,几乎没有进行过一次真正的实地作战,这部作品的完成全靠孙武不断地在头脑中进行模拟作战推演,不管怎么说,这部作品的出现都是纸上谈兵或燃心烧脑的结果。
为什么孙武谈兵就能谈到如此高的境界,而赵括谈兵却只是惹人一笑呢?
历史上有关孙武的记载少之又少,对于孙武如何练兵更是几乎没有记载,唯一一个有明文记载的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孙武帮女子练兵,这个事情可以说是孙武表露自己用兵之法的体现,也可以说是孙武刚愎自用的侧面表现。
当年吴王让孙武帮助自己时以开玩笑的方式询问他,能不帮助自己练一支全部由女子组成的部队,本是开玩笑,却没想到孙武居然应声答应,于是,吴王就选出了180名宫女交给了孙武。
刚开始的时候所有人包括吴王都认为,孙武仅在取悦自己,并非真正的按照部队的做法来训练,于是所有的宫女便嬉戏打闹,没有人听孙武的训练准则。吴王看到这个情况既是给自己当成一个笑话来看,同时也真的想知道面对这样的情况,孙武该如何处理?
训练部队一定要有严明的纪律,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所以即便是他的手下是吴王的宫女,也不会手下留情,于是孙武就选出了在这些女子中玩得最嗨的两个人当作鸡,杀了给猴看。挑出来的这两个人正是吴王的嫔妃,吴王看出来了,孙武要杀这两个人并不是开玩笑语,于是向前为她们求情,而孙武却以一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而断然拒绝,便把这两个人毫不犹豫地给杀掉了。
孙武在用兵上确实有一些自己独到的思路,可是他在用人以及为人处事上,就不显得那么成熟了,就从这一个事件可以看出,孙武斩杀的不仅是吴王的嫔妃,更是吴王的面子,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手下的一个幕僚给斩杀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是多么颜面尽失的一件事。
除此以外,在上文所述的攻克舒城之战时,孙武也是私自决定,斩杀了两个将领,确实如他所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可是这样的种种作为,明显已经超出了一个帝王能够忍受的极限。
孙武写出《孙子兵法》也确确实实是在纸上谈兵,因为他没有任何的实际经验,为人处事也应该是一个兵家大者所能够了解的基础事件之一,孙武在为人处事上就已经落下一筹,打仗不仅仅是要两军对垒,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理的较量,如何派遣使者,以怎么样的方式劝说敌人投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确是孙武说的,这句话也确确实实的有道理,但是如何实行,孙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法,可以说孙武在写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只是明白这样做是正确的,可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具体思路。
难道就因为这样我们就要否定孙武了吗?否定孙武是兵家至圣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无法否认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文化史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孙武的纸上谈兵与赵括的纸上谈兵截然不同,孙武与赵括唯一的相同点便是两人都没有进行过实地的带兵打仗。
赵括在纸上谈兵的时候,只是简简单单的把前人的兵法给背诵下来罢了,这样的情况,如果是在下棋或者进行沙盘模拟推演的时候,也许能有一定的效果,而战争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数据,随机应变是战场上将领的基础素质之一。
而孙武的纸上谈兵,来源于孙武对种战术理念的思想以及设想,更多的是战术上的创新,在当时打仗只是贵族之间的一个人命游戏,并没有什么阴谋诡计,而孙武则想出了相关的战法,让他在战斗方面做出了一个创新,这一个创新领先了世界至少2500年。
这便是孙武在领兵职场上失败的原因之二。孙武无法揣摩他人的内心意图,只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
结语:
从孙武真正走向战场的种种事实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他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唯一一次独立的带兵打仗,还把两个叛徒给私自杀掉了,他太过武断,也太过自信,而接下来面对秦楚联军的阵势来说,他没有获得胜利,也许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他那一方。最终的结果就是孙武所带领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是故,纸上谈兵这一个说法来形容孙武并不过分,孙武在领兵作战的经验上实在是太少了,他始终没有明白,打仗靠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本领,也许孙武有惊世之才,可是,在战争中还没有成长起来的他,就被无情的在心理层面抹杀掉了。
孙武所创作的《孙子兵法》确确实实为世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是我们不能够因此就说明孙武是全能的,就像上文所述那样,想要取得一场战斗的胜利,靠的永远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一个人有多少的才学,虽然在领兵打仗上,他没有办法名垂千古,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上,也一败再败,可是他的无上智慧却为世界的人类带来了贡献。
参考资料:《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左传》,《吴越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