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冬季上山砍伐的雪犁
题目:兵团岁月|我家在东北(第二部分)序言:
滨北铁路通过绍兴安岭
在历史的天空中,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驻扎着3500多名人民解放军和48万知识青年、59万农垦干部职工和120多万人。
这里曾铁马轰鸣,这里曾麦浪滚滚,这里曾十万转业官兵屯垦,这里曾几十万知青戍边。北大荒祖国的北大仓,我们的青春在白桦林里流淌。
麦收誓师大会上的知青
为了共和国繁荣,为了民族的昌盛,为了祖国边疆的安定,兵团战士一手拿枪, 一手拿镐, 横戈待旦,驰骋纵横在这片万古荒原的黑土地上, 他们留下的北大荒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
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是毛主席党中央的英明决策。1968年6月18日,毛主席在东北局关于成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上,亲笔批示:照办。
1968年6月30日,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在哈尔滨召开大会, 宣布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
一师二团在开荒
兵团为副大军区级,享受省军区级的政治和工作待遇,平时组建为六个师,三个独立团,3个独立营,(共69个团76个营,1293个连)一个种马场(宝清龙头种马场)及八一农垦大学和若干医疗、后勤保障单位等。战时立即转编为二个军,固守祖国北部边疆,随时准备歼灭入侵的敌人。
兵团历时八年,圆满的完成了屯垦戌边,两大历史任务。
嫩江平原的丹顶鹤
1976年2月25日,经沈阳军区和农垦部批准,黑龙江省决定:兵团撤销,恢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本书作者通过在一师二团四年的亲身经历,真实再现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一页。
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个个鲜活饱满英姿焕发的人,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他们当年屯垦戍边,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备战备荒,波澜壮阔的战斗生活, 跃然纸上。
知青
小说真实的反映了时代的脉络, 翔实描述了20世纪70年代 火热的兵团生活, 从中可以看出,兵团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常备不懈,警钟长鸣的必要性,国家粮食安全和祖国边疆的安定的重要性。
兵团工丶农丶商丶学丶兵各行业并存,是一个独具优势的军民融合, 平战结合,极具特色的社会历史形态, 充分体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使人深刻感到, 军民是胜利之本!
知青
当年兵团的干群关系,工农关系,军政关系,军民关系真好。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兵团岁月, 这篇历史记实小说, 第一人称是我, 作者是北大荒人,我用白描的笔法,真实的记录了那个火红的年代, 英雄的人民军队和北大荒垦区人民,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是一代北大荒人的缩影。
2017年2月于海南
兵团农业连拖拉机驾驶员
认真负责的姜主任
二营服务社的二位领导,指导员绰号汪大呲牙,主任绰号姜大裤裆。指导员是因为习惯咧着嘴,露着嘴里的二颗门牙,大裤裆东北话一般是指朝鲜族人,姜主任是汉族, 但是,他习惯穿又肥又大的裤子 , 当地农垦人给他起了这个外号。
我当年很不理解为什么给人起这个外号,后来明白了这件事,反映了当年北大荒的民风民俗,五六十年代的北大荒地广人稀,几乎没有啥文化娱乐活动,人们在劳动之余时,习惯开玩笑善意调侃,给别人取的外号,都比较形象, 贴近生活, 接地气。
姜主任极其精明,精通业务,头脑反应特别快, 一丝不苟,心对工作中有数, 大事小事严肃认真, 他是山东日照人,在日照商业学校中专毕业,1956年来北大荒支边,娶本营营部直属的小学教师江老师为妻。后来,他父母和弟弟妹妹都从山东移民来到兵团,弟弟妹妹都安排在一师2团18连当了农工。
服务社除了不经营粮油,其它生活日用品一律负责供应,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毛主席70年代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重要指示。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全国上下实行粮油凭票供应,兵团的粮油由商业股粮食组开票,直接对各营部和连队直供,按人口每人每月供给05市斤(5两)豆油,家属每人每月28市斤,职工,知青每人每月供给30市斤,粮油由各单位司务长每月凭商业股调令到团部面粉加工厂,按人口定量领取 。
服务社凭票供应的白糖,好烟好酒,肥皂等紧俏物资,按人口发票证定量供应,白糖每人每月供应100克(2两),服皂每人2个月一条(每月一块),好烟好酒是指锡纸烟,瓶装白酒,只有节曰和过年时才有货,平日0.30元每盒哈尔滨牌香烟,024元每盒葡萄牌香烟,015元每盒握手牌香烟,009元每盒的白皮经济牌香烟,散装粮食白酒,基本上保证供应。节日和过年时才有货的锡纸烟,如墨菊,东海,江帆等乙级香烟,鲜见中华,牡丹,上海牌香烟,甲级香烟基本没有。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紧俏商品,按人口比例和按单位发卷供应,强调一视同仁,不许走后门,卷发到各单位之后,有的单位抓签分配,有的单位由领导指定分配,分给谁服务社就不过问了。
进来水菓,苹果梨呀,西瓜,白兰瓜,哈密瓜,甜瓜,冬天进冻柿子,冻梨,大枣什么的,姜主任一律不让顾客挑,我乘姜主任不在时,让大家挨个选随便地挑,我还把秤给秤的高高的, 绝不让群众吃一点亏。 大家都说小王好,见到我老远的都打招呼, 知青,职工,学生,家属,大人小孩,方圆百里的人都认识我。
兵团战士在黑龙江上巡逻
此类事被姜主任发现了,为此,他曾专门找我谈了话。当面批评我对待群众过分热情, 有沽名钓誉取悦顾客和普通老百姓,想当老好人,买好之嫌疑。
姜主任说:你这样做,目的是让大伙都说你这小伙子不错!真好?对姜主任的批评, 我虽然心里不服气,但是没和姜主任顶嘴争辩,我嘴上说嗯啊,是,是呀,对,对呀,好, 好。可是我心里想, 我们口口声声的讲, 要为人民服务完全彻底,天天讲要让领导满意,群众满意,商业做为服务行业,怎么遇到日常售货这么具体的小事,说的和做的就不一样了?
我照样让顾客随便挑,只是姜主任在时我不让挑,姜主任不在时,他一转身刚出了营业室门,我照样让大家挨个的选,随便的挑,我说: 主任走了,大伙快点挑,看好哪个拿哪个。
我就是要想尽办法让群众满意,也确实是向姜主任说的,姜主任说的太对了,我就是为了有那样的效果,大伙都说:小王好!小王真好! 领导也对我说:小王不错, 不错。
姜主任很生气, 碰见我这样一个部下,他也没办法,神仙也没辙, 后来他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从不和我计较, 装做没看见了。
实际上这类水果卖到完挑到完,公家一点都没有损失,好的挑完了,剩下那些带点呲点疤痕,甚至歪瓜裂枣,还有在运输中磕坏碰破,甚至烂了的用刀削一削,从来不降价都抢购光了。当年东北边疆吃的食品简单,平日新鲜水果很少,生活物资商品本来就缺货,新鲜水果供不应求,老百姓能买到就不错了。
北京知青
服务社每天都很忙很累,但我能应付自如,干的如鱼得水,不但让领导满意,老百姓也很满意。我在应对领导的同时,老百姓有困难,不管熟悉或不熟悉的,认识或不认识的,只要求到我们, 我就耐心认真的想办法给解决,不管是谁找我都给办,大家见到我,老远就招手打招呼: 小王! 小王的, 叫的很亲切。
中国的老百姓最纯朴,最善良,给一点好处就受感动, 其实群众找我们也没什么大事求助,无非是蒸馒头家里没有面碱或小苏打粉了,家属生了个孩子,婴儿没奶粉吃了,家里烧开水没有装水的暖瓶,想买2斤凭票供应的白糖或二块肥皂,家里来了客人,要买一瓶凭票供应的原瓶白酒,过年过节想买二盒锡纸好烟, 招待来拜年的亲戚朋友有面子,等等。
兵团老红军
那时候70年代物资匮乏,办这点事叫 : 走后门,其实,人民群众,普通老百姓过日子每天生活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群众生活有了困难,我们兵团商业股的服务社有责任,有义务帮助解决,为普通老百姓解决一点困难,当年因为物质匮乏凭票供应,照顾一下就变成了走后门,我当年就不信这一套, 为群众办好事,密切联系群众,这还犯了什么错误了? 根本没有什么大毛病。
兵团一师二团商店服务社老主任
1976年兵团撤销,在80年代初,姜主任调到北安农垦局商业处的赵光建疆红商店任经理,九十年代,他调回山东日照老家,我真的很想念他,我经常想起他, 特别是他对我工作上的关心提醒和帮助,他经常提醒我的话是:小王啊,干一行,爱一行,干啥就干好啥,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很重要! 你现在的本职工作如果干不好,将来做其它工作,做多么重要的工作也干不好!
那年月没有计算机,记帐和销售全靠心算口算笔算,我学的珠算打算盘,心算口算,加减乘除张口就来,从没出错,还有接人待物,为人处事都是和姜主任学的。我庆幸刚参加工作就遇到了汪指导员姜主任这样的好人,也庆幸我今生今世又遇到了更多好人。
(未完待续)
2017年2月于海南澄迈盈滨半岛
兵团战士在训练
作者简介
王志华 ,笔名远近,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中国一重教师,富拉尔基公安分局民警,副所长,指导员, 分局政治处宣传干事、教导员。毕业于哈尔滨电机学校政文专业。在齐齐哈尔日报,鹤城晚报,齐齐哈尔公安报,原创文学,海南文苑,今日头条等发表过多篇作品。
作者在齐齐哈尔梅里斯嫩江大草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