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孝真中国女性新闻记者吴君华
近年来,关于福建晋江“黄金新娘”的新闻频频报道,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在百度上输入“天价嫁妆”“黄金新娘”“晋江新娘”等字眼,一下子就可以搜到大量信息。“黄金新娘”,是流行于福建省泉州市所辖的晋江市、石狮市一带的婚嫁习俗。一些新人结婚时聘金、嫁妆动辄百万、千万乃至上亿元,新娘浑身上下要佩戴项链、手链、手镯、戒指、脚链等黄金珠宝首饰,礼服也刻意选择有金色条纹的样式,远远望去整个人就像是被黄金包裹出来的,因此被称为“黄金新娘”。在福建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抢银行,不如娶个晋江新娘”,甚至有些家长为了获得高额嫁妆特意委托媒人给自己的儿子介绍个晋江女孩。“晋江新娘”已经被贴上了“黄金财富”和“高额嫁妆”的标签。
在物价上涨、金价攀升、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结婚成本巨大,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得不成为“啃老族”,普通家庭甚至为此背负上高额的外债。面对这种愈演愈烈的现象,不少网友发问:“黄金新娘”到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婚俗,还是攀比炫富的沉重负担?
嫁妆分档次,黄金论斤算,富家女出嫁戴十斤黄金
在晋江街头,豪车迎亲队对于民众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2012年11月,晋江某实业集团执行董事嫁女,送给女儿的嫁妆包括1亿元现金和价值1亿元的股票,还有一栋别墅、一辆劳斯莱斯和一辆奔驰车,嫁妆总价值近3亿元。前来参加返亲宴会的亲友超过3000人,女方家专门腾出5亩大的仓库,摆放400多席酒宴,每桌宴席8000多元,返亲宴总花销800万元。
这样的豪门婚礼,在晋江并不是特例,但也不全都这样大操大办。一位来自晋江的女大学生告诉记者,人们总会对典型的事例印象深刻并且夸张传播。她说:“网络上宣传的都是富豪的婚礼,而实际上普通家庭还是办普通婚礼的,嫁妆也不可能都是几百万上千万元。”谈到自己未来的嫁妆会有多少时,她腼腆一笑,“我也不知道,不过肯定不可能那么夸张。”
记者经多方走访了解到,虽然“豪门婚礼”属于少数现象,但“黄金新娘”在泉州市的晋江市和石狮市却是普遍现象,嫁妆也是这一带婚礼上最吸引眼球的一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婚嫁时,男方订婚送来聘金,结婚前女方将聘金如数返还,结婚当天再支付与聘金等额甚至更多的嫁妆。嫁妆以存折、支票、现金、黄金、股份、豪车、豪宅或房产证等形式为主,在结婚当天跟随新娘一同带到男方家里。嫁妆30万元、50万元和100万元以上分别是低、中和高档婚礼的“行情”。
除了嫁妆外,黄金首饰也是结婚当天的“标配”。首饰不以“克”为计量单位,而是以“两”“斤”来计算,即使普通人家的婚礼也需要花费黄金七八两左右,有的甚至达到两三斤。
长期从事婚庆服务业多年的小庄说:“我见过的聘礼和嫁妆中,黄金最多的超过10斤,除了新娘身上佩戴的外,还有金牌和金块。手镯、手链、项链,戒指……戴不下的手镯手链就用大排链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光戴完所有黄金饰品就得花费30分钟。十余斤的黄金挂在脖子上一天下来,新娘也累得不行了。”
为结婚“分期”攒黄金,民间职业媒人兴起,红包按聘金抽成
由于“黄金新娘”现象愈演愈烈,嫁女娶媳黄金首饰必不可少,珠宝首饰行业为此受益颇多。泉州市珠宝首饰行业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为婚礼一次性购买黄金价格总额超过10万元的泉州市民不在少数。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精明的人不会把子女结婚用的所有黄金一次性买完,会分好几次买。例如来自晋江的陈小姐,27岁结婚时的所有黄金是其母亲从其17岁开始攒的,每年买两个手镯或者戒指,10年来共积攒下了二十多个。陈母说:“我们的家庭比较普通,但是结婚当天戴黄金又是这里的风俗,所以每年逢黄金低价时就会去买一些。”
“除了自己买的黄金外,也有些亲朋好友会送黄金首饰,如果还不够的话再向自己的姑、嫂、姨借一些,用于结婚当天撑场面的也大有人在。”晋江本地人林女士坦言。
记者在深入探访中还发现,在黄金婚嫁背后,神秘的民间职业媒人是泉州的一大特色。虽然现在大大小小的婚介公司有很多,但民间职业媒人仍是晋江和石狮一带很“风光”的角色。普遍的情况是,如果家里有适婚的儿女,专职媒人就会找上门来向父母们游说子女的婚事。
有些媒人甚至只将当地一些富豪家庭的子女列为牵线搭桥的对象。“他们会建立适龄单身青年的档案,并从中筛选门当户对条件合适的人选,再设法去说服双方同意结亲,从中赚取数额不等的佣金。”知情人士透露。
“给有钱人的儿女做媒自然拿得多一些,‘媒人钱’5万元、10万元属于正常的;给普通人家做媒则会考虑双方的家境,几千元至3万元是普遍行情。”林女士说,在晋江一般是女方付“媒人钱”,行情价是聘金的2%~3%,有时给到5%。石狮则是男女双方各付一部分,类似于“中介费”。
嫁妆“变相继承”暴露家底,新娘戴黄金晒长辈祝福助长攀比之风
“这次结婚,你媳妇给你多少陪嫁?”“50万。”“这么少,听说李家的媳妇带了一百多万元嫁妆。”谁家的嫁妆多谁家的嫁妆少,已经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也助长了攀比之风,一些家境普通的人为了争面子、讲排场,甚至不惜借钱下聘礼、送嫁妆。
然而,嫁妆的多少间接地暴露了新娘娘家的家庭财力。有些财力雄厚的家庭结为亲家后实现了强强联合,一些知名企业的老总通过“天价嫁妆”,通过与其他豪门的子女联姻,高调向社会展示企业财力,带动生意的发展。而有些家庭则担心女儿嫁妆太少受委屈,“陪嫁如果少了,我担心女儿到夫家会被歧视、被看不起。”晋江人张先生看到身边朋友曾有这样的遭遇,他只能少留点积蓄给自己,多点嫁妆为女儿撑腰板。
在闽南的传统里,外嫁的女儿不再继承原生家庭的财产,因此对嫁妆极其重视。“女儿出嫁,陪嫁部分财物也是晋江约定俗成的民间财产继承方式。”有人表示,在能力的范围内,父母多给女儿置备点嫁妆,让她婚后生活过得好一些也无可厚非。
对于高聘金、厚嫁妆的“黄金婚嫁”现象,有民俗专家认为,黄金攀比炫富害处多。对贫穷家庭来说,购买黄金以及高额的嫁妆都需四处借钱,债务带来很大的家庭压力,也可能造成新婚夫妻之间的矛盾,有些人甚至因无法筹出购买黄金聘礼的钱而结不成婚。
也有当地人表示:“嫁女时将所有亲朋送的黄金首饰戴起来晒出来,是晒长辈对新娘的宠爱和祝福,也体现了新娘对长辈的尊重和感谢,而不是晒富。”
有晋江文史专家认为,晋江新娘出嫁崇尚金饰是长久以来形成的风俗,不应该简单用“炫富”二字来定义,“用平常心来看待就好。”
也有泉州文史专家表态说,在泉州的婚庆习俗中,婚嫁中要有黄金是约定俗成的,但数量多少并无规定,为炫富而购买大量黄金实在很不应该。
有网友直言,闽南一带确有婚嫁时戴黄金首饰的传统,但准备多少聘礼和嫁妆,新娘身上戴多少黄金首饰,完全取决于个人,与本地婚俗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不应该被贴上“天价嫁妆”“黄金新娘”的标签。
福建多地现“黄金新娘”:负债累累、棒打鸳鸯,多数人深恶痛绝
近几年,福州地区的长乐、平潭也出现了高嫁妆、高聘金,门当户对、强强联合大办奢华婚礼的现象。
在莆田市的东庄镇、忠门镇、北高镇,聘金、嫁妆也一样高得令人咋舌,据称这三个镇是莆田的“百万新娘”镇,嫁女儿聘金要价100万元甚至更多。“由于当地发展建材、黄金、民营医院产业,富裕家庭比较多,所以婚姻多数门当户对,聘金高嫁妆也高。”一名去年刚毕业的莆田籍大学生郑明明(化名)对记者说。
此外,福建另外一种“黄金新娘”现象的表现形式则是女方父母向男方父母要求高昂的聘金彩礼,并且逐年上涨,从几年前的几万元已上升到现在的十几万、二十几万元,有些地区甚至是要价三四十万元,给男方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甚至不得不借上高额外债。
在龙岩、三明、宁德的一些农村地区,嫁女儿就和“卖女儿”没什么区别,甚至一些农村妇女见面聊天的话题就是“你女儿‘卖’了没有?”“‘卖’了几万元?”
在这些地区,和泉州“黄金新娘”(嫁妆多面子大,嫁妆少嫁到婆家受气多)不一样的是,谁家的女儿聘金彩礼收得多,就说明那家的女儿更值钱,似乎“更优秀”,娘家人也觉得更有面子。
前不久刚订婚的郑先生说,他和女友都是莆田本地人,男女双方父母商定后决定男方要给女方32.8万元聘金,他戏称“压力山大,以后要天天喝粥吃白米饭了。”谈到对此种风俗有何看法时,他说:“农村的风俗习惯我们无法改变,为了娶老婆我也只好认了,但是我对这种风俗深恶痛绝。”
“先借40万元,等到时候女方将聘金返还回来,我们马上还给你。”为了给儿子结婚,晋江人陈女士和丈夫一起来到朋友家中,希望对方能先借些钱给他们应急。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女方并没有将这些聘金返还,陈女士和丈夫就此欠下了40万元的债务。
“我就是一个活生生被拆散的例子。”网友“苏瓜瓜”在社交媒体上讲述自己的辛酸史。“我男朋友是晋江的,我们交往了7年。第3年时被他家人知道了,他家人以‘门不当户不对,且我不是本地人,风俗习惯不同’等理由,强烈反对我们在一起。4年后,我和男友被强迫分手了。”“苏瓜瓜”写道,“我相信这种被拆散的例子不少,这种‘习俗’真的会害苦很多无辜的情侣。”
看到“苏瓜瓜”的经历,有网友留言道:“我一个大学男同学是晋江的,家里生意做得很大,大学里交了一个女朋友,是我们班成绩很好又能歌善舞的一个姑娘。可是4年的感情也抵不过人家那边的风俗,最后也是悲剧收场,女的未嫁,男的却娶了个门当户对的。”
晋江网友黄先生说:“习俗固然应该尊重,但是陪嫁、聘金和黄金数量的多少,应该视家庭情况而定,要量力而行,而不应该盲目跟风、攀比。”
来自三明市的钟小姐认为:“这一切都源于重男轻女的思想,只把儿子看作是家里的延续,而女儿嫁出去以后就和家里瓜葛不大,所以有些地方会以聘金形式收取女儿的养老费用,而有些地方则以嫁妆补偿女儿失去的那份对家产的继承。这些做法都会削弱女儿跟父母的亲情关系”。
法官观点:聘金和嫁妆是传统习俗与现代婚姻制度的融合与妥协
“聘金和嫁妆是传统习俗与现代婚姻制度之间融合与妥协的结果。”厦门市海沧法院家事法庭庭长郭静认为,新中国成立前是男娶女嫁,家庭财产由男丁继承,出嫁的女儿不再继承家庭财产,所以在女儿出嫁时将家庭财产取出一部分作为嫁妆嫁到夫家,以体现娘家的财力和地位,希望出嫁的女儿在夫家获得较好的待遇,而出嫁后的女儿也不承担对其父母的赡养义务。
“现代的婚姻制度是男女平等,法律规定在家庭中男女无论婚否均享有同等的继承权,女儿即使出嫁时获得丰厚的嫁妆,仍不妨碍其对家庭财产的继承权。”郭静说,而且现代社会提倡女性独立,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其在夫家中的地位是由女性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和能力而决定的,嫁妆的多寡仅在结婚初期起到一定的作用,而长期的婚姻生活仍需靠夫妻双方的理解、沟通、宽容、忍让,双方不断磨合,才能达到举案齐眉、琴瑟和鸣的境界。嫁娶时双方家庭给予年轻人一定的物质帮助,有利于小家庭的建设,但无需过分炫耀,因为物质财富不是幸福家庭的唯一保证。
郭静表示,在审判实践中,婚龄较短的离婚案件中,当事人双方经常为聘金和嫁妆而争吵不休,围绕聘金、嫁妆的返还折价等问题,夫妻二人的离婚演变为两个家族之间的争斗。可见聘金和嫁妆并非无害。为了尊重传统习俗,适当的聘金和嫁妆也能表达家人的心意,但应考虑经济能力,无需攀比。
专家认为:超出自身经济能力的奢华婚礼不可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婚俗也在不断变化,带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婚礼的最大特点是简朴,结婚时,亲朋好友同事一起热闹喜乐,新人分发喜糖;农村小伙有用独轮车娶亲的,姑娘的嫁妆就是被褥等简单日常生活用品。到了70年代,新人们开始置备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姑娘的时髦嫁妆则是缝纫机。到80年代,结婚开始置备“三大件”,从初时自行车、缝纫机、录音机到后期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小伙迎亲也开始换上摩托车。90年代,开始流行租、借小轿车迎亲。2000年以后,普通家庭买房买车,婚俗既传统又现代,个性化色彩越来越突出。近年来,许多人就用自家轿车迎娶新娘了。亲朋好友祝贺新婚的礼尚往来,从送新人几尺布料、脸盆等简便的日常生活用品到送被单被面,当今,结婚礼的时尚做法是送“红包”,馈赠一定金额的“人民币”,既节约时间,又方便新人自主安排。
针对愈演愈烈的“黄金新娘”现象,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蒋月表示,近些年来,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发达,拥有巨额私人财富的家庭越来越多,嫁妆的种类变化大,价值稳步上升。新娘的装扮也越来越“贵气”。经媒体报道个别新娘陪嫁超亿的奢华婚礼之后,这一地区的特殊婚嫁习俗受到了较多关注。
蒋月说,女儿出嫁,婚礼豪华,嫁妆价值超亿,只代表小部分最富裕家庭的情况,不意味着当地家家如此,更非人人如此。其实,在其他省市或地区,最富裕家庭的子女婚嫁,其情形也应相差无几,所不同的是表达形式或习惯做法。一般家庭的青年结婚,置办各类财产和物品,其价值也有显著增长。这表明,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新娘将黄金饰品统统穿戴在身上,既是图吉利,又表示其生活富足。贫穷时代新娘陪嫁8条、10条被褥,要分派几个劳力挑到夫家,然后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新床上,向来客展示;如今富裕的家庭或新娘则展示金银珠宝,也可以理解。
“结婚是人生大事,当事者或其家庭想方设法将婚礼办得隆重、热闹,是人之常情。”蒋月认为,中国人,都有面子观念,举办什么样的婚礼,馈赠哪些礼品,只要是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合乎情理的,谈不上炫富。至于邻里之间询问对方家女儿“卖了多少钱”,应是熟人闲聊之语,并不表示“买卖”之意。当然,若真发生买卖婚姻,当属违法,是婚姻法明文禁止的。若是超出自身经济能力而举债置办大量昂贵首饰或奢华婚礼,自不可取。今天,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社会氛围越来越宽松,年轻人观念多元化,个性突出,无论对人或对事,宜提倡多些客观,多些宽容,多些礼让,多些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