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花开了,没有田地
据说,在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封建社会的权威交接中,总是刀光剑色的俾格林子、火光四溅、兄弟、兄弟、父亲、父亲使者代替,乖乖地跟随当地坐在王位上的皇帝一点也不为过。
手足相残,骨肉相杀,在权力的棋局上纵横交错,风云莫测的棋局让人如堕云雾,帝王家事往往是牵扯混乱,冷酷无情的。就比如我今天要讲的这位,五代十国的开启者,大唐帝国的覆灭者,后梁太祖朱温。唐朝末年,政治腐败不堪,酿成民不聊生的局面,藩镇节度使各怀贼心,自有一番精心谋划的打算。粗通笔墨的文人黄巢在几次落榜后,终于意识到自己和科举的缘分太浅,对进士之梦心灰意冷,转而走上起义造反的道路。还真别说,黄巢的笔杆子不行,舞枪弄棒却是一把好手,他这一闹就闹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黄巢起义”。
走正路行不通,那么就走反路,抱着这种想法的黄巢没用多长时间,就取代了原来的首领王仙芝,成为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回忆起当年失意时随手题的一首诗,冲天这个词让他眼前一亮,现在他不就是在做“冲击天子”的事业吗?黄巢在高呼推翻唐朝的时候,给自己起了一个冲天大将军的名号。
黄巢起义的烽火燃遍大江南北,起义军招揽五湖四海的英雄豪杰,当然也不缺乏地痞流氓。我们的主角朱温就在这时出场了,游手好闲的他原本就是个好勇斗狠的混混,没想到加入起义军后竟然屡立战功,一路做到黄巢手底下的大将军。早年连母亲都斥责没出息的朱温,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掌握重兵的将军,这让朱温对黄巢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尽,想要靠战功来报答黄巢的厚爱。烽火传遍大江南北,起义军在取得一些成绩后沾沾自喜,过起安于享乐的生活。
朱温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也能看出黄巢不是成大事的人,起义军长久不了。原本还想死心塌地跟黄巢干的他,听从谋士的建议去投奔唐军,转入官军内谋生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已经被起义军搅得天翻地覆,朱温的叛逃让唐朝统治者高兴还来不及,唐僖宗当场册封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并亲自为朱温改名为朱全忠。朱温的军事能力的确不错,投奔唐朝后屡次击败黄巢和他带领下的起义军,将昔日的恩公一步步逼上没有生还机会的绝路。
884年,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在持续九年后宣告结束,但唐朝的统治也已经名存实亡。藩镇节度使借着剿灭黄巢的机会,纷纷招兵买马,扩大地方实力,拥兵自重的节度使俨然成为一方诸侯,唐朝天子的敕令视若无睹。地方割据势力最强大的两股,分别是坐镇汴州的朱温和占据河东的李克用,两股势力之间磨拳擦踵,多次刀剑交锋。朱温通过多年的带兵早已积累出经验,有勇无谋的李克用根本不是朱温的对手,在朱温的打压和攻击下,李克用的势力范围一点点缩小。实力变强,军队增多,朱温的野心迅速膨胀,他不再满足做一个称霸一方的诸侯,而是做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888年,唐昭宗李晔继位称帝,尽管唐朝皇帝不似当年那样权威,可还是有不少人想要利用唐昭宗谋取利益。唐朝的宦官问题始终是个祸患,颇有雄心壮志的唐昭宗想要拿宦官开刀,发动数次宫廷政变,可宦官刘季述反倒下令囚禁唐昭宗。宦官逮捕皇帝,这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也让图谋不轨的朱温看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宰相崔胤在得到朱温密函后,心里底气足了许多,误以为劳苦功高的朱温会勤王,直接砍杀了宦官首领刘季述。就在崔胤想要救出唐昭宗李晔的时候,手下不慎走漏风声,部分宦官劫持李晔前去投奔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朱温得知消息后,当即点兵排将,集合军队向凤翔开进,心高气傲的李茂贞只好低头认罪,乖乖地交出李晔。
本以为获救的李晔,却发现朱温也是个野心勃勃的主,自己刚从狼窝出来,转眼又掉进虎口,朱温挟持着李晔将都城长安迁到洛阳。当然李晔并不想受到朱温的摆布,他曾经想要召集各地节度使勤王,可还没等盼到勤王军队,就被朱温残忍地杀害了。
907年,朱温正式废掉傀儡唐哀帝李柷,自己穿上了龙袍,改国号为大梁,建立后梁王朝。朱温从小混混到起义领袖,再到一方节度使,最后成为割据一方的皇帝,好不容易走到现在,算得上有所作为的枭雄。可没想到朱温在登基后,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尤其是在结发妻子张氏病逝后,朱温开始纵情声色、荒淫无度。晚年的朱温丧心病狂,竟然效仿唐玄宗娶儿媳杨玉环,公然传唤儿媳妇们进宫服侍自己。
朱温的儿孙无数,最器重的有四个儿子,长子朱友裕,次子朱友文,三子朱友珪,四子朱友瑱。起初朱温是想将皇位传给朱友裕,可是朱友裕的命不好,在领军打仗的时候患病而死,英年早逝。长子的离世让朱温在传位的事情上犹豫不决,次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在诸位儿媳里最受宠爱,她处心积虑地在朱温面前夸赞朱友文。朱温原本对立嗣一事纠结不定,既然身边王氏总是夸赞次子,而且按照长幼次序也的确轮到他了,朱温便产生传位于朱友文的想法。事实上朱友文是朱温的养子,形态举止又像文弱书生,在四位皇子中不是多么出类拔萃,但朱温还是选定了朱友文做继承人。当朱温患上重病的时候,害怕自己就此一病不起,他立即下令让王氏带着传国玉玺,召朱友文回来继承皇位。
这一消息被一旁的朱友珪妻子听到了,她急忙跑去向丈夫报信,听到这个消息的朱友珪忿忿不平。既然长子朱友裕早死,朱友文又不是亲生骨肉,那么最合适的继承人应该是他,现在父亲非但没有把皇位传给他,反倒想要将他调到外地。怒不可遏的朱友珪联合负责保卫朱温的亲军队长,两人一拍即合后发动政变,当时朱温正在病床上休息,发现殿内闯入许多手持刀剑的士兵。刚才还昏昏欲睡的朱温大惊失色,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厉声喝问:“是谁造反。”
朱友珪气势汹汹地站了出来,回答道:“不是别人,正是你的儿子。”气急败坏的朱温指着朱友珪破口大骂:“你这个大逆不道的畜生,我早知道你要造反,杀父之罪,人神共戮。”朱友珪不甘示弱地反击:“老贼荒淫无道,我早就该把你碎尸万段了。”朱温听后气得发抖,想要跳下病床逃跑,朱友珪一旁的护卫冯廷谔大喝一声,当即一剑在朱温肚子上捅了个窟窿。
朱温惨叫一声后气绝身亡,朱友珪下令将朱温的尸体用毛毡包裹住,直接埋在寝宫地底下。第二天的早上,朱友珪冒充朱温假传圣旨,命令四弟朱友瑱前去诛杀朱友文,片刻不得有误。处理完父兄后,朱友珪刚为朱温发完丧,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大殿,正式宣布继承帝位,继位后梁的第二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