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们队张吉
良心抗战剧《亮剑》,2005年播出以来,有多少观众一直燃烧到今天。
剧中那拍桌子骂娘杀鬼子的英雄团长李云龙,早已变成热词“李云龙式干部”,还有魏和尚段鹏丁伟孔捷楚云飞等各位英雄,各个血脉喷张的光荣事迹。相关剧情每次重播,常见弹幕刷屏。但是,《亮剑》之所以被公认为“良心剧”,却不止因为这些澎湃的英雄情怀,更重要的,是因它讲了抗战的艰难。
比如下面这几段,《亮剑》剧中圈粉无数的热血剧情,激动人心的背后,更藏着抗战真实而残酷的真相:那十四年的血火硝烟里,中国军民,是在怎样的艰苦卓绝里抗战的。
热血剧情1:魏和尚枪挑“观摩团”
身为《亮剑》里顶级白刃战高手,李云龙警卫员魏大勇(魏和尚)最酣畅淋漓的“单挑”一战,正是“枪挑观摩团”:在李云龙独立团巧妙设伏,将日本军官组成的“战地观摩团”一勺烩时,“观摩团”里的日本旅团长却还猖狂叫嚣,要与独立团进行“一对一决战”。接着李云龙一个眼神,魏和尚抄起红缨枪冷冷站出,几个回合厮杀,红缨枪就如长龙呼啸,把这个猖狂旅团长,当场捅了个透心凉,公认《亮剑》的“打戏”里,十分解气的一段。
如此经典搏杀,却也早就招来不少质疑声:都是二战年代了,八路军,竟还用着冷兵器年代的红缨枪?事实是,这正是抗战战场上,一桩心酸的真相——那年头的八路军,只能用红缨枪。
自从全面抗战爆发,八路军就吃够装备的血亏:抗战初期的八路军兵工厂,连枪炮刺刀必须的钢铁与火药都造不了,只能造黑火药的手榴弹地雷。120师参谋周士第的回忆说,即使八路军主力师,全师不过老式步枪四千来支,人手一条枪都做不到,刺刀更只有一百来把。连白刃战装备都严重吃亏。于是,成本低打造方便的红缨枪,就是八路军的重要补充。甚至很多八路军连队,几乎人手一条红缨枪。
而在白刃战上,看似落后的红缨枪,其实也有奇效,这拥有两米白蜡杆枪身的硬家伙,近战时可以死死压制装刺刀的三八大盖,如果战术打好,威力也常惊人。比如1938年3月的神头岭伏击战,386旅的战士们,就在山梁地形手持红缨枪发起白刃战,给了顽抗日军致命一击,打出歼敌一千五百多人的漂亮战果。精彩背后,是八路军战士手持红缨枪,迎着日寇火力冲锋的悲壮。
也正是在这些悲壮苦战时,八路军后方的军工生产,也在进行着搏命般的探索。纵是资金技术设备样样缺,以吴运铎陆达等人为代表的军工技术人员,依然在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实验后,完成着重要突破:1943年时,后方军工厂终于可以生产无烟炸药,前线逐渐告别了黑火药的“边区造手榴弹”。1944年,八路军军工部完成“白铁生焖火”技术,从此可以批量生产枪械乃至各式炮弹。抗战晚期的八路军部队,已经可以对凶残日寇,发起迅烈的火力打击。红缨枪,这款抗战初期的杀倭利器,逐渐淡出了战场。
一杆红缨枪,见证了前线后方,多少以身许国的八路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和浴血重生的成长。
热血剧情2:绞杀汉奸钱伯钧
《亮剑》里的李云龙团长,出名的“只占便宜不吃亏”,“绞杀汉奸钱伯钧”这事儿,就是他捡的一桩大便宜:晋绥军楚云飞团长的老部下钱伯钧,鬼迷心窍要反水,闻讯后的楚云飞上门问罪。但就在双方打的不可开交时,李云龙的独立团果断出动,把钱伯钧部来了个一窝端缴械,整个加强营的装备,全被八路军乐呵呵抬走。反水不成的钱伯钧呢?更是被楚云飞纵马追杀,一枪打爆了头。做汉奸,落了可耻下场。
这一场绞杀汉奸部队的好戏,曾叫多少《亮剑》剧迷们连声叫好,但有一条,却让人细思极恐:连钱伯钧这样的人,竟然也要做汉奸?
因为这位钱伯钧,还有这个要跟着反水的晋绥军加强营,并非是杂牌乱军。以钱伯钧的辩解说,他们也曾与日寇血拼过不少硬仗恶仗,甚至“忻口会战时伤亡过半”。这群昔日也曾血战日寇的汉子,这样一支曾经的抗日英雄部队,真能毫无压力当汉奸?事实是,这正是抗战时代,另一桩曾让许多国人绝望的景象:敌后国民党军队的“投降潮”。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内部“投降论”甚嚣尘上,日本软硬兼施加剧, “曲线救国”的香风到处刮,那些在敌后抗战的国民党军队,好些人也就信心崩塌。从抗战相持阶段到抗战胜利,敌后国民党军队投敌数多达50万人,大批高级军官主动做带路党,场面简直“降官如毛,降将如潮”。敌后伪军数量暴涨到八十万人,其中更包括曾在台儿庄等战役立功的英雄部队——昔日誓言抗战的他们,就这样变节叛变,把枪口对准了八路军。
此情此景,也正如《亮剑》里,晋绥军楚云飞团长对钱伯钧们的那声怒喝:我问你们这两个混蛋,你们还是中国人吗!
比这声怒喝更残酷的,却是“投降潮”带来的抗战形势:曾经发展到100万多人的国民党军队敌后根据地,到1943年就剩了山西浙西和大别山等几个小块,大批战略要地几乎全数丢光。李云龙“捡便宜”的背后,是从未退缩的八路军,孤军奋战的艰难局面。
热血剧情3:独立团反扫荡
同样是面对日军高压,八路军的处境又如何?《亮剑》里“独立团反扫荡”的剧情,就是生动写照:患病的李云龙,率领独立团连续冲破日军封锁,曾是李云龙“宝贝疙瘩”般的独立团骑兵连,以全连覆没的悲壮代价硬扛日军骑兵联队。分散突围的李云龙,身边战士几乎伤亡殆尽,险些与魏和尚一起殉国于烈火中。每一个桥段,都叫多少观众,看到热泪盈眶。
而比起剧中因为场景有限,展现的战斗场面来,日军对于八路军根据地的扫荡,手段却是凶残得多。在冀中平原上,日本修筑了碉堡1635个,封锁公路4860公里,冀中抗日根据地被切割为2670个小块。日本华北派遣军参谋安达二十三更得意宣称,日本在华北平原上修筑的封锁沟,是万里长城的六倍长,每三里就有一个碉堡。几乎要以一个窒息的囚笼,死死困住八路军。
从1941年起,日军对于八路军根据地的扫荡,更进入了疯狂阶段:单是1942年,日军对华北地区发动千人以上扫荡77次,万人规模扫荡十五次。手段更是凶狠到极致。被俘的日本223联队士兵供认,当时日军每到一处,“凡是敌人(八路军)区域内的人,不问男女老幼,应全部杀死”。“井要一律埋死或下毒药”。“沿途的房子也要被烧光了”。仅223联队,一次扫荡就杀害百姓3000多人。简单一个命令,就是血流成河的惨景。
而在《亮剑》里,独立团浴血突围的战斗,在抗战最艰苦的1941至1942年,基本是“日常生活”。在1942年,平均每个日本兵隔21天,就要参加一次扫荡。平均每个根据地,就要迎战一万多名日军。1942年的“五一大扫荡”,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更是在飞机上指挥,以五万人的兵力,在18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疯狂搜杀,妄图彻底消灭八路军。
而在《亮剑》的剧情里,也借李云龙丁伟等人的谈话,揭开了八路军“反扫荡”的沉重伤亡,丁伟的新一团伤亡三分之一,李云龙的独立团损失高达三分之二,放在真实的“反扫荡”战场,这样的伤亡,才只是冰山一角:1941年日军的冀北扫荡,根据地群众失踪被害近两万人,八路军伤亡五千多人。1942年的“五一大扫荡”,八路军冀中军分区减员近半,群众遇害五万多人,冀中平原“无村不戴孝,到处闻哭声”。
但是,就是这样的残酷局面,就是这样的沉重牺牲,八路军新四军领导的抗日军民们,没有“曲线救国”,更没有逃跑投降,而是血战到底,从未屈服放弃。光耀史册的抗战胜利,不是“神剧”里的“手撕鬼子”换来,却来自多少先烈们,这样悲壮的牺牲!
何为抗战的中流砥柱?这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参考资料:《八路军战史》、《白崇禧回忆录》、《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暴行》
长平之战,赵括被围46天,列国为何袖手旁观?
武松打虎的故事,藏着古代中国一个奇怪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