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瞬间》主题随笔第二阶段#
最近再次回顾《蜗居》,真的有很多感觉。
可以说,从人物到情节,再到细节上的处理,这部剧做得都非常成功。剧里的四处细节,更是将人性里的丑陋与阴暗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01海萍和苏淳到宋思明的别墅中共进午餐
什么叫做“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看看海萍在宋思明面前的姿态便一清二楚。
按常理来说,宋思明和海藻不明不白,海萍应该非常讨厌这个男人才对。可实际上,因着宋思明的权势地位,海萍确实得了许多便利,占了许多便宜。海萍和单位闹纠纷也好,苏淳泄密被捕也罢,最后都是靠着宋思明才圆满解决。
所以,我们看到的海萍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她站在道德的高地指责海藻的所作所为,劝她离开宋思明;另一方面,她又贪图宋思明带来的现实利益,生怕得罪了这尊大佛。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萍和苏淳到宋思明包养海藻的别墅中吃饭的情形。本是无比尴尬的关系,却出乎意料的其乐融融。虽然这顿饭的时间很短,海萍对宋思明的戏却很足,她又是感谢,又是敬酒,还再三询问饭菜是否合他的口味。饭毕,宋思明离开别墅的时候,海萍还谨慎小心地叮嘱他“善待海藻”。
亲姐姐在现实利益面前还是低了头,牺牲了妹妹的人生,换取自己的便捷。
02李奶奶用一条命为儿孙换来一套房
李奶奶是剧里思想最通透的一个人物,当初宋思明和陈寺福为了拆迁的事上门拜访,她一眼就看出了宋思明的真实身份。
李奶奶在断水断电的情况下,依然带领着儿子儿媳坚守在十几平米的蜗居里,堪称最牛钉子户。
其实,李奶奶已经一大把年纪,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孙。她知道儿子儿媳没本事,就算打一辈子工,也不可能在江洲买上大房子。她为儿子操心,为孙子将来娶媳妇操心。所以,才下定决心和开发商死磕到底。
只是,李奶奶算来算去也没想到,自己会为了一套房子赔上一条命,房子再好她也没有命去住了。
李奶奶被活埋,儿子儿媳不仅得到了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还拿到了两万块钱的封口费。他们带着儿子领钥匙,看房子,准备入住。眉开眼笑的脸上,看不出一点失去至亲的痛苦。
或许,在他们看来,李奶奶也算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一条老命换了一套精装修的大房子,值了!
03小贝发现宋思明发给海藻的短信,怒不可遏,海藻却异常平静
有人说,伤你最深的往往是你最爱的人。
这句话用在小贝身上最合适不过。
小贝第一次发现海藻和宋思明的事,几近崩溃,可是他太爱海藻了,所以选择了原谅。但是,小贝怎么也想不到,这样的背叛会二次来袭。
当小贝无意中看到宋思明给海藻发来的短信(海藻回来,不要结婚),他整颗心都被撕裂了。从沉默不语到声嘶力竭地质问海藻,再到负气出走,彻夜不归,这一切无不是因为小贝太爱了,太痛了。没有人知道,他是怎样熬过了这样一个夜晚。
相比之下,海藻的反应要平静太多。面对小贝的质问,她连句解释都不愿意说;小贝离家出走,她若无其事般的安稳入睡。
其实,她是故意留着那条短信,她期待着小贝早点发现,早点和她提分手。这样一来,一旦恢复自由身,她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回到宋思明的身边,过养尊处优的生活。
往往,伤你最深的的往往是你最信任,也最亲近的人。我劝你七分爱别人,留下三分给自己。唯有这样,爱情散场时,才不会过度心伤。因为,有些人确实不值得。
04宋太太为救宋思明卖掉两套房,宋思明却拿出500万给了海藻
宋太太知道宋思明被调查,处境危险后,急于救他于水火。为了保住宋思明的性命,她不惜卖掉爸妈和弟弟的两套房产,凑齐了一千万。
宋思明知道宋太太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后,既意外,又感动。诚然,他没有想到这个女人竟这般爱自己。
他把宋太太揽入怀中,口口声声说着,“对不起,这些年我有愧于你,没能好好照顾你,却让你跟着我担惊受怕。如果有来世,我一定好好补偿你”。
宋思明的愧疚是真,承诺也是真,可有没有来世,谁又知道呢?
镜头一转,宋思明又到了为海藻购置的豪华别墅里。他轻轻抚摸着海藻的头发,把一张500万的存折交给她,并嘱咐她省着点花。
有人说,这就是爱和不爱的区别。宋思明当然不爱宋太太,他把宋太太当作走仕途的垫脚石,把她用娘家人房子换来的钱给了海藻。
那么,他爱海藻吗?我想也不。
那500万表面上看起来是给海藻的,实际上是给她肚子里的孩子。宋思明一直想要一个男孩,为宋家传宗接代。海藻怀的正是男孩,这无疑可以填补宋思明的一大遗憾。
其实,宋思明只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爱的不是宋太太,也不是海藻,而是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为了钱和权,拿婚姻为前途铺路;等到有钱有权,便忘记了当初是靠着谁走到了今天。
《蜗居》里的细节还有许多,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对人性里的自私、贪婪和冷漠的揭露。一部剧一种人生,看懂了《蜗居》,也就读懂人性。
《蜗居》系列剧评:
《蜗居》:如果海藻能抓住这3个机会,她的结局不会那么悲惨
11年后重温《蜗居》:缺钱的女人和缺爱的女人,哪种更可怜
再看《蜗居》才发现,活得最窝囊的苏淳才是真正的好男人
(图片源于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联系,将立即删除。原创文章,欢迎转评赞,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