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情感商业电视剧《鸡毛飞上天》正在江苏卫星电视幸福剧场热播,从首播开始就取得了52星收视率第一的好成绩。
这部由张译、殷桃主演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讲述了浙江义乌人从“鸡毛换糖”开始做起,将义乌从一个贫穷的小地方打造成世界级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历程。
作为唯一一部被中宣部重点扶持的影视剧项目,《鸡毛飞上天》自拍摄之初就引发了义乌本地人的关注,播出之后,更是凭借着精彩的剧情获得了全国电视剧观众的喜爱,实现了收视口碑双丰收。
在这个偶像剧当道、玄幻剧霸屏的三月,《鸡毛飞上天》堪称演技和内涵并存的一股实力清流,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时代回顾和地域文化普及的学习感受。
谈题材
热衷现实题材,“鸡毛”讲述我自己的时代
《鸡毛飞上天》展现了故事主人公陈江河和骆玉珠近半个世纪的情感纠葛,他们的创业故事,为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导演余丁不仅要营造七八十年代的怀旧气氛,又将商业题材、时代见证以及情感纠葛交错其间。他坦言这出立足义乌的创业故事,最想带给观众的是那个时代的爱情经历。“以人为本”的创作初衷,让这部《鸡毛飞上天》接足了地气。
曾做过多年摄影师、副导演,掌镜拍摄过《重案六组》《铁齿铜牙纪晓岚》《风雨西关》《画魂》等剧的余丁,此次转战时代商业情感剧《鸡毛飞上天》可以算是他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导演余丁说:“虽然我拍了很多谍战片、商业片,但像《鸡毛飞上天》这样的故事是比较‘接地气’的,剧本主要写的是义乌,但是我看到这么真实的一个爱情故事,剧本非常好,而且我和编剧申捷在《重案六组》的时候便合作过,于是我们接触后一拍即合”。
《鸡毛飞上天》展现了从七十年代初到21世纪的商业发展轨迹:“鸡毛换糖”的自由贸易,政府限制经商的政治背景,改革开放之后的个体经营,经济活跃时的下海探路,“一带一路”的出口贸易……
这对于同样经历过那个时代的60后来说深有感触,不少观众在观剧后发自肺腑的感慨“鸡毛换糖吆喝伴随着儿时的记忆,那时候追着货郎匠和拨浪鼓就是剧中的场景了”。
剧中还原的脱线毛背心、时尚喇叭裤、拖拉机、黑白电视机、手电筒、还有经济实用棉大衣等等都成为了时代见证。
导演余丁在谈到还原怀旧意象的时候说:“这个片子的故事年代也都是我经历过的年代,有特殊的情感在里边,也对那个年代的人的思想和人的状态非常熟知,而且有亲身的感受”。这样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才催生了如此制作精良的“鸡毛”。
谈拍摄
走访义乌崛起的见证人,与企业家开座谈会
《鸡毛飞上天》通过陈江河一家三代的命运调度,深入展现浙商乃至中国商人亲身体验过的坎坷悲壮又亮丽辉煌的改革发展之路,观众对于义乌的了解在于其小商品市场的口碑影响,而对于其发展史知之甚少。
为了展现义乌小商品贸易在七八十年代的开拓和发展,余丁透露此剧开拍前,编剧就在义乌做了很多的采访,“我在筹拍时也提前去了义乌,把过去的一些企业家,还有一些在当地曾经见证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刚刚初起的时候的见证人,召集在一起开座谈会。了解了当地人最早鸡毛换糖是如何开始的,并对在博物馆查阅的资料信息都做了研究”。
同时,他补充到,“第一代创业者对任何商机都非常敏感,他们能够让某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发挥价值,这就是他们义乌人特有的气质” 。于是就有了剧中陈江河建议伙伴用猪皮做手套,带领乡亲用废弃布料做拖把的故事。
得益于开拍前做足了功课,《鸡毛飞上天》不仅是故事真实,表演、情感、细节都力求真实到位。
此外,全剧采用实地取景拍摄,更是让此剧具备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绣湖公园、大安寺塔、孝子祠公园、国际商贸城、宾王市场等一大批义乌标志性建筑都出现在剧中,将义乌风貌承载的商业发展呈现在观众面前。
剧中即展现了改革开放时期义乌拉横幅、换糖吆喝、小作坊经营的现实面貌,又走出国门在布拉格老城广场、查理桥、捷克小镇克鲁姆洛夫以及奥地利小镇哈尔施塔特取景,拍摄与国际接轨的人文景观。《鸡毛飞上天》全面的展现创业人的艰辛,而剧组也重走了一回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之路。
谈情感
由商业带出义乌精神,最想讲那个时代的爱情
《鸡毛飞上天》除了精彩的创业故事,两位主角逆境中相互扶持,又被迫分离,再到携手创业,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情感纠葛成了观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导演余丁表示,在处理情感线的时候,他最想表达的还是人的爱情故事。“他们经历酸甜苦辣分分离离、分分合合这种跌宕起伏,他们的故事,自然而然的就将所处时代的大背景带出来了,把义乌人的艰苦创业的精神也带出来了”。他们的爱情见证了时代发展,创业过程中的情感架构给该剧增添了更多人情味。
而张译和殷桃对于主人公的演绎也成为了该剧的一大亮点,张译剧中演绎出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创新头脑,以及殷桃展现的执着精神、朴实无华的个性,都深深感染了观众。
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张译本身是东北人,但在剧中他的口音,带上了一些南方腔调,这是他自己的一点小加工。“张译在台词、语言上是颇有研究的一个人,所以他在人物设定上想把语言往南方走一点,但并不是当地话,这样的结果确实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导演余丁对于选角信心满满,“选演员是我亲自选的,殷桃曾经演过《温州一家人》,她来演这个骆玉珠,从她的年龄感,从她的经历我觉得都是非常合适的。张译也非常符合我们戏里的人物,我觉得都是一个非常圆满的搭配,再加上他们的表演很精湛,表演非常优秀,他们能来参演这部戏是对这部戏很好的补充”。
在余丁看来,两位演员配合默契,碰撞出的火花让他执导得更带劲,每场戏都令自己印象深刻。“太多了,他们两个人的戏撞的都非常好。其实剧里的戏,从剧本上来看都很淡,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戏,就两个人在一小段落里靠细节互相地磨,在现场他们两个大量的时间在对戏,这就是演员现在的真功夫。”
除了爱情上的相互扶持和坚守,余丁还强调了该剧传达的精神内涵,“这两个主人公从坚信爱情,到坚守信念,从一个小人物,从一个小事情把它做好做大,到最后能做到欧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吃苦耐劳,永不放弃的这种精神,我觉得现在人都是需要这种东西的”。
谈行业
乱象本一直有,但好内容依旧能引发关注
从业十余年,回顾余丁以往的电视剧作品,他涉猎的类型齐全。有军旅题材的《红梅花开》、有谍战题材的《隐形将军》、有家庭题材的《我和老妈一起嫁》、有古代传奇的《新施公案》、有近代传奇的《一代枭雄》、都市情感的《暖爱》等,似乎是只要自己喜欢的类型,余丁都能接受。“我也去掌握一下年轻人的心理,只要剧本好,我也能够有无穷的力量可以散发出来。”
现在能跟上年轻人脚步的余丁,坦言当初不了解网剧时,一度是排斥它的,但看过一些项目,对IP也有了系统的了解,余丁也在尝试拍摄网剧。
“现在我们大量拍的是连续剧,一上来就三四十集,周期是三五个月,会让创作陷入疲惫期。网剧是一季一季的,12集的节奏刚刚好,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创作状态。”
作为业内的资深导演,提及当下被批判的影视行业乱象,余丁表示,“现在知名演员的片酬不仅高,而且很多艺人进组后上午都不来拍戏,睡懒觉。用替身、提词、不看剧本,上来就规定死日期,这都是常有的事情。”
余丁透露,一般遇上这种演员,剧组只能集中人力抢他的戏,这原本不是什么秘密,可现在演员方却做得有点过了,条件限制的太苛刻,才会引发业内集体愤怒。
“当下行业遵循市场经济,它也不会变。小鲜肉照样抢,老腊肉就没人用,这是现实,但剧拍好了还是会有人关注的。”余丁导演坦言,不管行业怎么变,自己都会努力创作好内容本身。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daoyanbang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