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拉马《风筝》昨晚接待,在剧中演出了差不多一次DISA新洞公馆、百时驿机场、渣洞监狱、在重庆建立的中国黑室。再次,《风语》中数学天才陈家达带着日本妻子回到了中国,历经波折也要去重庆尽孝。再次,这是《重庆谍战》和《雾都魅影》两部大戏,光看名字就知道和重庆密切相关。不仅如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一双绣花鞋》也让重庆范特的故事扣人心弦。在各种谍影重重的电视剧中,重庆似乎总是隐藏不了的元素。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理事、重庆笛女阿瑞斯影视传媒董事长傅晓阳在接受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之所以能成为谍战戏里的“熟脸”,最主要还是和抗战时的地位有关。“作为战时首都,重庆既吸引了日本间谍的强烈关注,自然也有大批反法西斯的谍报精英在活动,各方势力交错的核心,自然任何指令、动向的发出都和重庆相关。”
重庆市文史研究会副会长杨耀健则做了更详细的解读。在现实中,无论是像电视剧《风筝》中出现的抗战时期对日的谍报斗争,还是后来解放战争时期的谍报战,主要的谍报、特工人员就是由军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和中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派出。而这两大当时国民党的情报组织都于1937年随国民政府一起迁到了战时首都重庆。
所以,这才有了众多影视作品中屡屡出现特工情报人员来自重庆的这种描述和说法。尽管是艺术作品,有虚构和创造性加工,但这也是需要尊重的起码史实。
“可以不夸张地说,那个年代的重庆就是一个全球知名的间谍活动的大舞台。”知名本土文化学者、畅销小说《失踪的上清寺》作者罗渝(老罗)昨天接受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说,后来广为人知的中国密码破译专家池步洲破译日军可能会偷袭珍珠港、正式对美宣战的情报就是在重庆。“中日之间、中美之间,当时都有谍战,澳大利亚、前苏联等国的大使馆,以及韩国临时政府等全都云集重庆,加上战时环境,自然可以说重庆是谍战的最前沿。”
重庆还有“谍战玫瑰”
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耀健在受访时还专门提到了一位真实历史中在重庆成长起来的谍战特工人员:沈安娜。记者随后查询发现200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曾以沈安娜为原型拍摄了谍战片《谍战玫瑰》。重庆妹子于娜饰演原型为沈安娜的李娜。而2011年的谍战大剧《旗袍》开播时,出品方曾表示剧中马苏饰演的关萍露身上的故事取材自多位真实女谍报人员的经历,这其中就包括沈安娜。
1915年生于江苏泰兴的沈安娜,因为家贫,就读了收费低且学期短的中文速记学校。随后就进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任速记,为我党搜集情报。1938年至1949年,国民政府迁至重庆,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指派下,沈安娜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作速记员,以国民党特别党员身份作掩护,在蒋介石主持的党、政、军、特高层会议上为我党搜集了大量重要情报,从未暴露。她也因此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随后,沈安娜多次获得中共中央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安娜一度出任国家安全部咨询委员。1989年,国家还为她等多位长期坚持在隐蔽战线作出贡献的无名英雄颁发了荣誉奖章及证书。
>>声音:
《人民日报》点赞《风筝》:有信仰之美
去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24版曾刊发知名影评人韩松落的评论《电视剧:唯有信仰牵系,风筝方能高飞》。文中作者指出“《风筝》试图探讨一些深奥的问题:人何以为人,一个人为什么会是‘这个人’,信念有没有可能是一个人的本质需求。这些观念和故事并行,拔高了故事,也让故事获得无穷意味。”
作者表示,“作为剧名的‘风筝’,也是郑耀先的代号,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牵系风筝的,只有细细的一条线,一旦这条线挣断,风筝就会‘挣扎在茫茫险恶的空中,随时会跌落到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地方’。但在风筝线断开之后,郑耀先已有了一条心灵上的绳索,这条绳索依旧在给出方向,指引家乡,指引希望,指引光明和未来……一根牢不可破的信念之线,那是一个人最本质的需求,是一只风筝能够获得自由的、最本质的条件。”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