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欢迎阅读。
门|众神的恩宠
提到《唐山大地震》,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冯小刚电影。
但其实,有关唐山大地震的文学及影视作品,数不胜数,冯小刚版《唐山大地震》只是其中之一。在众多的该题材作品中,纪实文学作品《唐山大地震》最为特别。这本书的作者钱钢,曾亲自参与大地震的救灾工作。震后第八年后,他以记者和作家的双重身份,写出了这本书。
俗话说眼见为实,相比其他有关唐山大地震的作品,这本书更真实记录大地震事件的始末。书中,钱钢通过对数十位幸存者的采访,把读者拉回到灾区现场,还原了地震前前后后的真相。更可贵的是,书中,钱钢还从全人类的角度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做了深刻反思。这些反思,即便放到今天,也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启发。
《唐山大地震》最早在《解放军文艺》杂志上连载。1986年,钱钢将文字汇集成书出版发行,该书曾荣获1986年全国十大畅销书奖、1987年金钥匙奖。
01直击唐山大地震现场,23秒可以彻底摧毁一座城市
20世纪70年代,唐山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城市,产值占全国总GDP的1%。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唐山有三宝:开滦煤矿、火力发电站和唐山瓷器。然而谁也没料到,一夜之间,这座充满生机的城市就成为一片废墟了。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在短短23秒内,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整个华北都在剧烈震颤,人们从睡梦中惊醒,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唐山,在顷刻之间化为废墟。很多人还没来得及睁眼,就已经被埋进了地下。
当时,23岁的钱钢参与了救援工作,他用手里的笔,真实记录下了当时的一切。地震幸存者中,有农民、工人、护士、干部等,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谈了让他们永生难忘的惊魂时刻。
地震发生时,火车调度员宋宝根正在值夜班。他亲眼看到地面下陷,火车卡在铁轨里,车厢东摇西晃;锅炉工张俊清也在值夜班,他看到所有仪表上的数字都不对了,报警器开始鸣响,锅炉里沸水向外喷涌。
一时间,所有人都呆住了!短短23秒后,整个唐山的学校、医院、职工宿舍楼、马路……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死尸遍布大街小巷,惨状不忍直视。
7月28日,北京救援人员乘飞机率先抵达唐山。十几个小时后,河北省领导干部也先后到达唐山。下午4点,搭载矿山救护队的五架飞机顺利抵达唐山。
众所周知,地震是由地壳剧烈运动引起的。地震过后,有3600万立方米储水量的陡河水库被严重毁坏,随时有决堤危险。在水库附近驻扎的士兵们,昼夜不停地抢险,终于保住了大坝。
开滦煤矿有数万名钻井工被困井下,震后的24小时内,大部分工人都被安全营救出来。上世纪70年代,科技水平并不发达,在这样的情况下,能这么快完成救援任务,真是个奇迹!
地震是名副其实的群灾之首。权威数据表明,仅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就高达260万,占全球自然灾害致死总人数的58%,每次地震的平均经济损失达几十亿美元。
唐山大地震中,有24万人死亡,16万伤残,数百万人不同程度受伤。有经济学家评估,这场地震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有100亿。
02大灾面前见人品,人性的美与丑对比鲜明
灾难是考验人性的镜子。地震发生后,有人暴露出人性之丑,有人尽显人性之美。
震后一周内,由于各类物资短缺,唐山发生了多起疯抢事件。救灾物资刚送到,灾民们就一拥而上疯抢。有人还涌入半塌的百货商店,见什么,抢什么。
8月3日,唐山抢劫风潮达到了顶点。人们撬保险柜,抢粮油店,无所不作。有个人专扒死人手腕上的表,一共扒了37块。当他准备再次扒表时,被人当场抓住,大家围起来,暴揍了他一顿。
短短几天,公安局抓获的犯罪分子多达1800人。显然,抢劫风潮再不遏制,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恐慌。随后,唐山市发出《第一号通令》,严禁抢劫,违者法办,还规定所有哄抢物资,必须原物归还。后来,大多数参与抢劫的人,都退回了物资。
疯抢物资,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丑恶的一面。然而在灾害面前,大多数人所表现出来的是团结和奉献。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地震发生后,全国迅速展开了救援工作。这其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抢险的士兵们日夜兼程赶往唐山救援,连饭都顾不上吃,有三个士兵饿晕在途中;唐山派一辆卡车载着伤员去玉田县医治,等到达玉田县时,人们才发现,那位卡车司机是个重伤员。当时,他满头是血,肠子外翻。刚把车开到目的地,就死在了方向盘上。
全国有200多个医疗队,1万多名医护人员奔赴唐山救援。由于唐山本地医院已经饱和,没法再接收更多伤员,在国家的统一安排下,大批伤员被送往全国各地救治。与此同时,粮食、蔬菜、肉等各种物资,也从四面八方不断输送到唐山。
大灾面前,就连唐山看守所里的犯人们也主动请缨,请求去救人。教官当众宣布纪律,告诉他们到外面只许救人,不许逃跑。随后,犯人们被编成了三组,奔赴前线救人。黑夜降临时,所有犯人全部归队,没有一个人逃跑。
地震过后,有人丑态百出,但更多的人还是选择坚守善良。当生存与道德发生冲突时,人性之善终将战胜人性之恶。
03幸存者的诉说,珍惜当下才不负生命
作为救援队的成员,钱钢有机会采访了数十位幸存者,拿到了大量一手资料。
地震过后,陈俊华夫妇被埋在地下。陈俊华折腾了两天三夜,也没找到出口。就在他们恹恹一息之际,7月30号下午6点钟,营救人员发现了他们,并成功将他们救出。
医学研究表明,在断水断食的情况下,人的生命极限是七天。46岁的卢桂兰却打破了这个记录。在无水无粮的情况下,卢桂兰在地下活了13天,创造了人类生命史上的奇迹。卢桂兰说,刚被埋到地下的时候,她被压得透不过气来,直喊救命。后来,渴了她就喝尿。饿了她就吃土。8月9日下午,当被营救出来时,她说的第一句话是:祖国万岁!
地震发生后,整个唐山弥漫着悲伤的气氛。大地震摧毁了3000多个家庭,遗留下大批孤儿。这些孤儿纷纷被他们父母的单位、邻居和福利机构收养。
书中,钱钢讲了张家五姐弟的故事。五姐弟的父母在地震中双双遇难,五姐弟中,年龄最大的是16岁的张凤敏,最小的是8岁的孪生姐弟张凤琪和张学军。地震后第二天,五姐弟都住上了简易房,吃上了救济粮,。
地震八年后,钱钢去唐山再度看望这五姐弟。此时,老大张凤敏刚从部队复原;老二、老三和老四都成为工人;五弟张学军成了军人。尽管小时候那段悲惨经历让姐弟五人遭受了不少磨难,但五姐弟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且都各有所成,实属难得。
张家五姐弟是唐山大地震孤儿的一个缩影。普通人在经历大地震后,都会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典型的特征为:情绪沮丧、过度敏感,失眠焦虑等。唐山大地震发生在七十年代,当时我们的心理健康知识还不够普及,所以心理疏导工作基本被忽略了。不过,也许正是这种混沌的状态,反而让许多人来不及悲伤,就赶紧重返生活的正轨了。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地震所带来的伤痛被渐渐抚平。经历过这场生死劫难后,每一位幸存者都学会了珍惜当下。他们知道世事无常,唯有活在当下,才不负生命的给予。
04地震工作者,满腹委屈却无怨无悔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压力最大的是地震局的工作者。短短的23秒,让他们从神坛跌入谷底,还成了民族的罪人。
唐山大地震之前,地震局备受老百姓爱戴。原因是,1975年2月4日,地震局预报辽宁海城即将发生地震,一百多万人紧急撤离。两个半小时之后,海城果然发生了7.3级大地震。这次地震后,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地震专家纷纷来到中国学习经验。美国记者还将这次预报称为“科学的奇迹”。
从那以后,地震工作者被老百姓捧上了天。他们所到之处,都会受到热烈欢迎。然而,唐山大地震成了一道分水岭,地震过后,地震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遭受到许多攻击和谩骂。
唐山人把满腔怨愤,都发泄在地震工作者身上。领救济粮时,一听是地震局的,售货员立刻拉长脸说没粮;地震局预报组组长受了重伤,被抬到医院。伤员们一听他是地震局的,都骂他还有脸活着。当时,唐山地震局成为了全国人民的众矢之的。
大地震带来的恐慌情绪迅速在各地蔓延开来,各省地震局频频发出地震预报。为躲避地震,有17个省市的4亿人露宿户外。讽刺的是,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地震却并没有发生。
1986年,钱钢拜访了国家地震局前局长刘英勇。这位70多岁老人告诉钱钢,地震后这十年来,他每一天都在愧疚中度过,每晚都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客观地说,唐山大地震的发生,不能全怪地震工作者。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唐山大地震前,人们巴不得地震局明天就能掌握预测地震的方法。可是直到21世纪,人类尚且不能完全预测地震,更何况是四十多年前呢。事实证明,不尊重科学,一味冒进蛮干,最终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05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要有敬畏之心
唐山大地震是全人类的悲剧,它提醒我们: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哪怕科技再先进,我们也要尊重地球母亲。
过去的一百年里,人类的科技水平实现了突飞猛进:1969年,美国人成功登月;2012年,中国“蛟龙”号潜水器深潜7020米,刷新了世界记录。诸如此类的科技成果还有许多,然而,我们对地震的认知却少之又少。
书中,钱钢抛给我们一个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科技与大自然,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从洪荒时代到文明社会,人类一直在和大自然进行着各种搏斗。多数情况下,人类看似获得了胜利,而实际上,我们却输得一败涂地。
比如,我们胡乱开垦,导致土地沙化;砍伐森林,引发温室效应;大力发展工业,却不做防污处理,致使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人类种下的所有恶因,最后,大自然都加倍返还到了人类身上。
人类和大自然之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和谐共处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学会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的必修课。
到了21世纪,人类看似已经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可实际上,人类不过是宇宙间的微尘。有人说:“一个人的死亡是悲剧,100万人的死亡,只是个数据。”然而,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无价的。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唯有保持高度警觉,提高防灾意识,增强救灾能力,才能更有效地保障我们的生命安全。
每一场灾难,都是一次考验,每一场灾难,都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唯有这样,才对得起那些在灾难中逝去的同胞。
《唐山大地震》写于三十多年前,但现在来看,仍能感受那种悲痛之情。今年疫情期间,能读到这本书,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在短短两个月里,我国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程度地遏制住了疫情的蔓延。目前,全国各行业都在逐渐恢复生产,一切正在回归正轨。不仅如此,我国还给其他国家提供救援人员,帮助别国抗击疫情。中国的一系列举措,体现了大国的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与赞扬。
从1976年到2020年,44年间,我国的防灾抗灾抗疫能力已经获得巨大的进步,这是国家之幸,更是人民之幸。目前,新冠病毒尚未完全消失,但我们坚信,疫情终将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中国,加油!
(完)
作者介绍:诸神的恩宠,资深互联网人,多平台签约作者。热爱读书、思考、写作,被朋友称为“行走的百科全书”。郑重申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抄袭或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