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看《画皮》的经历吗?吐露心事的恐怖音乐响起时,突然捂住眼睛,偷偷张开手指缝,看到女鬼蜕皮卖心的场面,被狰狞的画面吓得睡不着觉。
《画皮》故事出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原著讲述了发生在太原王生、夫人陈氏、无名女鬼间的一段传奇故事。王生路遇美女,将其收留。谁知美女实为披着画皮的厉鬼,将王生开膛剖心。救夫心切的妻子陈氏在道士的指点下找到一名乞丐,忍受食痰之辱,最终咳吐出丈夫的心,王生因而得救。蒲松龄原著《画皮》意蕴深远,他借助披着美丽人皮的妖魔说出了:“当世人迷失本性、深陷于对荣华富贵的欲求和迷恋美色外表的泥潭难以自拔时,唯有人间朴实无华、纯真美好的真情能将其唤醒,并摧毁邪恶”。
《画皮》绘画
《画皮》是《聊斋志异》中被拍得最多的故事之一,比较正式的电影《画皮》至少有四个版本。最经典的、迄今影响最大的版本是1966年香港凤凰影业公司出品,1979年在中国内地电影院公映的版本,也就是我们小时候看的那部《画皮》,它号称中国第一部恐怖电影。影片情节对比原著虽有删减,但剧情基本按照原著,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书生王崇文偶遇梅娘,被其美色所迷,休掉发妻。其弟王崇武学艺回家,发现梅娘是鬼怪装的。梅娘恼羞成怒,将王崇文剖腹挖心。王崇武请来道士与梅娘斗法,降伏妖怪。道士本认为王生咎由自取,耐不住王生家人苦苦恳求,终救回王生性命。
1966年版画皮
片中朱虹扮演的妖艳女鬼,让后来的“女妖”们都望尘莫及。该片许多恐怖镜头和气氛在当年来说烘托的很出色,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导演用特技化妆,将恐怖的人物造型呈现于观众眼前,那时的化妆技术如今看来并不高明,但在当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深夜,女鬼卸下伪装的她细心描绘着自己的“画皮”,当观众沉迷于那张醉人面庞,女鬼忽然转身,僵尸般狰狞的脸孔让人毛骨悚然。镜头强烈的反差对比给人心理上造成极大恐惧。据说影片在70年代内地公映时曾因画面恐怖吓死人而遭禁映。这部《画皮》在中南海内部放映之后,曾被国务院副总理陈毅评价为有艺术性又有思想性,也有教育性。
1979年版《画皮》
1979年版《画皮》名为《鬼叫春》,是一部充斥色情镜头的香艳风月片。影片由两个跨越千年的书生与女鬼前世恩怨故事构成,片中由王将军转世后的王生故事才是实质上的“画皮”故事。影片中多处不合常理的地方,如:王生看了女鬼画皮的整个恐怖过程后,居然没被吓瘫还能越墙而逃。女鬼“画皮”后从画中走出,“带假发”“镶牙齿”的冗长镜头淡化了惊悚效果,削弱了观众对厉鬼形象的恐惧。片中比原著还增加了一名搞笑的“无厘头”捉鬼道士。本版画皮保留了原著中,王妻吸食“疯者”咯痰和唾沫为丈夫补心的情节。这个情节不仅反映了真情对失足的召唤,更警示要彻底去除“色心”,必须彻底换心。这是本版《画皮》对原著的很好继承,也是 1966年版本不该忽略之处。
1993年版《画皮》
1993年版《画皮》名为《画皮之阴阳法王》,影片中王生遇美艳少妇,谎言自己的身世,被王生留寝,道士授拂尘予王生与《聊斋》中的《画皮》大致相当。但女鬼讲述自己受法王要挟的情节却像聊斋故事《聂小倩》。本版《画皮》更像原著《画皮》与《聂小倩》的合版。郑少秋版的王生没有付出“剖腹挖心”的代价,王祖贤版的女鬼是楚楚动人让人同情和爱怜的“弱者”形象,她不吃人,不害人,反而有求于人,简直就是人间弱女子。女鬼即使在“画皮”时也只对着镜子缓慢撕下脸皮,露出一张眉目不分的面孔,几乎和戴面具的效果差不多,让人少有恐惧之感。该片景色虽好,再现了蒲松龄诡异风骨,但故事暧昧不清,观众很不买账。
2008年版《画皮》
2008年版《画皮》对原著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男主角是位将军,女鬼变成了美艳妖狐,还爱上了男主人公,陷入爱里不能自拔……可以说影片只是用《画皮》的命名忽悠观众,片名与内容严重脱节,除了确实有“画皮”的情节以外,其他内容都与原著不沾边,即使“画皮”的这个情节去掉也毫不影响整个故事主题,原著的精髓已经荡然无存。新版《画皮》则更像是一部披了层恐怖片皮的青春都市偶像剧。影片最大的看点是千年狐精从脑后撕下整张头皮显露出真面目的场景,镜头中周迅所扮演的妖精从脸上把皮撕开,揭出一张从头到脚的整张全身人皮,脱皮后的变成了身体腐烂千虫万蛆的丧尸,给人带来超强视觉冲击。
四个电影版本的《画皮》均以原著为参照,但是为了求新,为了迎合时代主流,为了商业利益,后来的版本比前人的版本文化底蕴更浅,时代韵味更显,商业气息更浓,如今的《画皮》已为蒲松龄的经典之作奉上了一首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