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最近的耐油,最让人意外的道理是《人世间》的爆炸。
意外的是,在如今已然疯魔,所有人都在求新求变,要燃要爆,追逐流量与颜值的内娱。
这样一部从名字到演员都让人觉得老气的电视剧,居然能在年轻一代的观众中如此流行。
但情理之中在于,这种现实题材剧型,其实一直都有它的市场。
人间万象,平民故事,越是日常朴实的故事,反倒越能打动人心。
只是说好这故事,却需要编剧有一定的能力。
但再优秀的编剧,也不如真实的故事来得打动人心。
所以今天,飘想向大家推荐一部豆瓣评分9.1,同样讲述平民故事的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从片名就可知,它讲述的是人生中的种种第一次。
皮影元素的开头,告诉了我们整部片子的内容。
剪断脐带,医生抱出婴儿,从爬到走,再一步步经历上学、离家、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老去·······最后坐上轮椅缓缓出画。
十二个的人生第一次,呈现的,是一幅连环画式的人生剪影。
人生有太多的第一次,因此,人成长的过程,也是逐渐与“第一次”和解的过程。
所以,飘想借着这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来聊聊人生的迷茫与坦然。
慌张
还记得你第一天上学的样子吗?
第一次脱离父母怀抱,进入陌生的场所,必然会情绪不安。
《人生第一次》的第二集《上学》,拍的就是这一群慌张的孩子。
每年9月,全国各地的幼儿园,都会集体上演一出“妈妈不要离开我”的苦情大戏。
数不清的小孩子哭着,求着,扯着妈妈的衣角,只为不要离开妈妈。
恐惧、震惊、哀嚎,让整座校园都成了一片震耳欲聋的哭声海洋。
但不管孩子哭得有多撕心裂肺,家长看得有多难舍难分,该上的学还是要上。
而只要闯过了这一关,孩子也就战胜了人生第一次对陌生的恐惧。
回想起第一次进幼儿园和爸爸妈妈分离,孩子们的回答童趣又感动。
-你睡觉的时候会不会想妈妈呀?
-会的,我放在心里想妈妈。
爸爸送你到幼儿园,你千万不能哭
你就大步地不要家长陪
你就大步地往幼儿园里面走
这就是勇敢。
-为什么这么坚强?
-因为长大了。
人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慌张与恐惧,成为了孩子们的主旋律。
当他们闯过之后,也就学会了坚强和勇敢。
因此,当他们再上小学,也就没了当年的“盛况”。
不再哭泣,反而期待进入小学认识新的伙伴和老师。
会开始为一个小星星哭泣,也会为一个小组长的岗位努力。
而家长,也跟送孩子进幼儿园不同,对他们小学的生活更多的是期盼。
为了一点仪式感,一些家长在孩子的书包里,藏下了小秘密。
有人写了一段话,有人放了一棵葱,还有人放了一包100方便面,祝愿自己的孩子更聪明,考试100分。
而除了学校里学的,他们还会给孩子安排其他功课。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郭雨晴,除了要完成作业之外,还要在妈妈的监督下弹钢琴。
这也导致了母子之间第一次出现了不理解。
或许,只有等郭雨晴长大后,才会懂得妈妈的苦心。
城里的孩子,被社会,被仪式感,被父母催着长大。
但有一些孩子,却没有这么幸运。
在云南省西部保山市昌宁县的偏远山村里,有一所漭水中学。
学校里大都是留守儿童。
别说父母送他们上幼儿园,甚至连父母都很少见到。
因此,缺少陪伴的童年,养成了孩子们木讷沉默的性格。
用漭水中学的校长话说:“这里的孩子懂事早,就连爸妈离开他们,去遥远的地方打工,他们都不会哭,这样的孩子,太安静了。”
因此,为了让这群孩子能学会自我表达,校长特意开设了一门全校必修的课程——诗歌课。
是的,教孩子们写诗的诗歌课。
12岁的施应锁,家住漭水镇明华村。
刚上中学的他,少言寡语,最好的朋友是自家的小牛。
在户外采风的诗歌课上,老师告诉他,诗歌其实很简单,就是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世界,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同学都卷起一片叶子,开始眯眼观察身边的蓝天、白云、树木和山川。
嬉闹间都写出了诗,获得了老师的夸奖。
但小锁依旧一言不发。
周末放学后,小锁和往常一样拉着小牛上山。
但这时,那些习以为常的山风与草木,从诗歌的角度果然有了不一样的情态。
小锁终于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
闭上眼睛的时候
我看到了绿色的风
它拂绿了山林树木
烫金了我的小牛
亲吻了家里的白墙
染黄了阿爹的苞谷
但我不会把风变色的秘密
告诉你
然而小锁没有把这首诗读给自己的阿爹听,他觉得这是个秘密,只想让牛知道,山知道。
同样,穆庆云,小锁的同班同学。
8年前,爸爸因车祸去世,家里老房子被泥石流冲垮,妈妈在借钱盖了新房后,为了还债以及供姐妹俩读书,常年在广东打工。
因此,从10岁起小云就开始一个人生活了。
她思念妈妈,却又不知道如何表达。
而在上完诗歌课后,她终于鼓起勇气向视频另一头的妈妈念了自己写的诗:
小鸟是大鸟的孩子
白云是蓝天的孩子
路灯是黑夜的孩子
母亲去广东的时候
我把我的鞋
放在母亲鞋的旁边
因为
我是母亲的孩子
妈妈听完之后,泣不成声,反复说着“对不起”。
之后,平时不知怎么表达的小云,开始和妈妈有约定,每个星期都给她读一首诗,用诗歌来讲述自己的生活。
小锁和小云,并非个例。
在这样的大山深处,有太多独自放牛的落寞背影,和对着视频喊妈妈的心酸倾诉。
他们,都有着自己难以表达的伤感和无奈。
种子
被埋在大雪下
安静发芽
老枯树
在夜里
长出一根新枝丫
而我
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
偷偷长大
而诗歌,虽然不会让这些漭水孩子们的家境和生活有多改变,但却可以让他们的心态变得宽广而细微。
关于为什么要设立诗歌课,校长给出了一个诗意的理由:写诗的孩子,不会砸玻璃
其实意思就是学会了诗歌,就懂得如何表达自己。
如果不是诗歌,施应锁不会认识到山林的另一面,如果不是诗歌,小云也不知怎么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诗歌或许很难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它有可能会改变一个人。
就像《死亡诗社》里所说:
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我们读诗写诗,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而人类充满了热情。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需条件。但是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它让这群孩子有了对美好与浪漫的向往,不再安于深陷泥土,而能够学会仰望星空。
人生第一次长大,或许慌张无措。
但在学会表达之后,我们就能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心之所向。
勇气
人生大多数第一次,都是未知的。
因此,当我们一开始面对他们时,总会有些恐惧与慌张。
但当我们拥有了自我,自然也会去期待一些不一样的第一次。
其中有对新世界的探索,对自我的塑造,还有对个人价值的确认。
突破舒适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去往一个全新的世界则更需要勇气。
王银花,《进城》一集的主人公。
从小,她就生活在三面环山的云南曲靖,结婚生子后靠种植烟叶为生。
丈夫腿脚不方便,加上两个孩子的教育,家里的日子只能算勉强维持。
为了能挣到更多的钱,她萌生想去上海打工的念头。
但亲友的反对让她左右为难。
他们都说不能去,去了这个家庭就散了,他(丈夫)就说你在家里面,虽然辛苦一点,但现在日子过得还可以。你如果打工了,你就是放弃了对孩子的管教,你是不是要下一代,也跟着你一样打工。
而现实原因或许可以权衡,让王银花更迷茫的是,上海,一个全新的世界。
带领众人的主管教他们在上海的生活规则时,连红绿灯都要提醒。
她想象不到在那个世界自己该如何生存。
但思前想后,王银花还是决定迈出这一步。
上海虽然陌生,但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她愿意前往闯荡。
如果说王银花人生第一次进城,还是因生活所迫,那么张书豪人生第一次当兵,则完全是在奔赴自己的梦想。
因为梦想做一名空降兵,张书豪人生规划之一就是投身军营。
但要成为一名标准的空降兵并不只是穿上军装而已,更需要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
《当兵》这集就是选取了他从踏上火车,到第一次真正跳伞的过程。
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他和战友们反复模拟练习离机动作、空中动作、着陆动作,只为在飞机上的完美一跃。
期间辛苦,用军营里的一句话叫,“三肿三消,才上云霄”。
但即是梦想的力量,也是少年的傲气,没有一个军人喊苦喊累。
当兵,是张书豪们人生第一次的主动选择。
既然有了面对的勇气,他们自然会不畏恐惧,奔涌向前。
但跳伞成功才是第一步。
后面的猎人集训、信任射击、水中求生、睡眠考验、反战俘训练才是更为艰难的挑战。
可正如片中所说的那样:“人类最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豁出去一切的勇气。”
真是凭借着这份勇气,张书豪们才能从一个新兵成为一个合格的空降兵,从一个小男孩蜕变成一个男子汉。
“原来空降兵的‘降’,不仅仅意味着降落,也意味着,降服困难,决不投降。”
而如果说《当兵》是男孩们对于自我的塑造,那么《上班》则是残疾人想要获得尊严的付出。
王绍军,是河南郑州中牟县残友培训就业孵化基地的创办者。
曾经担任学校足球队主力的他,因患上腓骨肌萎缩症,再也无法站立。
萎靡一段时间后,他意识到自己不能这么下去了。
像我这样的残疾人有很多,难道都在家坐着等死吗?我得去上班。
于是,他用早年做生意攒的钱创立了一家残疾人培训就业中心。
教授前来培训的残疾人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云客服。
王绍军重塑人生的勇气,不仅让自己走出了阴影,同时也改变了很多残疾人人生的方向。
我们都知道,在身体的限制下,可供残疾人选择的工作并不多。
但隔着屏幕交流的云客服,给了本已经和世界隔离的残疾人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也让他们有了用武之地。
仝海洋,出生一个月,被查出脑瘫。
裴奔康,小时候被电击,失去了双臂;
王燕钊,高考前突然遭遇车祸,醒过来半身瘫痪,高考也结束了。
……
在此之前,他们都曾觉得自己人生走到了尽头,但在来到培训基地后,又再度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因为只有在工作时,世界才真正把他们当做了正常人。
甚至连工作时被客户骂,他们都能感受到一种满足。
因为比起在现实生活中异样眼光下的廉价同情,在这里,他们起码可以和普通人一样,拥有生而为人的生存价值。
做客服,渡人亦是渡己。
在人生的旅途之中,命运或许有时会给我们开一些玩笑。
其中难以维系的生存、压抑不住的梦想,以及突如其来的伤痛……
发现无可挽回后,我们就只能接受。
但接受的过程,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
坦然
当然《人生第一次》不仅拍了第一次的欢喜,也拍了第一次的悲伤。
《告别》,《人生第一次》的最后一集。
当岁月老去,人生将终,人的心态也随之发生转变。
面对一些不得不到来的第一次,我们逐渐从慌张、期待,变得坦然。
这是一种历尽世事无常后的平静。
73岁的巢文臻和爱荣是世间最平凡的一对夫妻。
不幸的是,2016年,妻子爱荣不幸患上阿尔兹海默症。
悲痛之后,巢文臻也开始了对其精心的照顾。
以及,漫长的告别。
阿尔兹海默症,症状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遗忘。
因此,这或许是患者最无感,但身边人最悲痛的病症。
为了让妻子得到更好的照料,巢文臻将其送到了养护院。
从家到养护院需要坐11站地铁,4站公交,再步行800米,这样的路程巢文臻每周都要走上四五趟。
而每次见到妻子的第一面,巢文臻都会大声地,一遍遍地,略带强迫地问妻子:“我是谁啊?我叫啥名字?!”
每当得到肯定且正确的答复时,他都会高兴很久。
他害怕妻子忘记自己。
但他同时又明白这种“遗忘”是没办法阻止的,因此他退而求其次说:
忘记我巢文臻也不要紧
只要不要忘记我是好人
因为你不忘记我是好人,就相信我了
对吗
养护院里,他会和妻子聊天、牵手、散步,温柔地喂妻子吃水果,跟妻子“撞撞头”,还会不时亲亲。
既是对待爱人,又像对待小孩。
而每次离开时,巢文臻都会亲亲妻子,贴在妻子耳边叮嘱到:
爱荣啊,我走了你乖一点,不能摔跤哦。亲亲。
然后对着没有回应的病床挥挥手,一步三回头地离开房间。
2019年疫情突发后,巢文臻不能到养护院照顾妻子,于是他写了一封信,录视频让护理给妻子看。
在视频中,他含泪念道:
爱荣啊,养护院现在去不了啦,只能隔空跟你说说话了,你听不听的见,认不认得出我呀,因突发的疫情已经两个多月未能与你见面,心中十分思念。
用《洪湖赤卫队》电影一句台词来形容,满腹的话不知从何讲,含着热泪叫爱荣。
从2019年送你去养护院,我就知道,这是一次一去不复返的生死离别,无奈只有这样,才能好好的照顾你。
等你走之后,家里空落落的,我的心也空落落的,对着你的东西我睹物思人,肝肠寸断,天天看你,天天想你,也得了抑郁症,但我舍不得你只能求医问药。
我深知只有我不倒,才能使你活得好一些,才能给孩子们减轻负担,我必须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在人生的终点,愿奉献上我的身体,平淡而又意义,此生安矣,祝你一切都好。
短短数百字的《与妻书》,能写完不能相见的原因,却写不完巢文臻对妻子的担心与爱意。
四十多年来,这不是巢文臻和爱荣第一次分别,却已经是分别一次少一次。
但即便命运已经向他开了很大的玩笑,打击却没有停止。
2019年初,巢文臻被检查出前列腺有个肿瘤。
这使得他意识到有些事是该提前准备了,于是他平静地前往中国遗嘱库安排了遗嘱,捐献了自己的遗体。
接受妻子会遗忘自己的过程,巢文臻是漫长而沉痛的。
而在接受自己即将到来的死亡时,他却迅速而坦然。
《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生的对立面并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爱荣一步步走向遗忘,而巢文臻一步步走向死亡。
但流云苍狗,岁月更迭,让他们已经不再恐惧未来,而是相互扶持,坦然接受。
巢文臻从慌乱到无奈再到坦然的过程,就像每个人对待人生第一次,从一开始措不及防,到最后习以为常的过程。
这是人生最无奈,却也最温情的注解。
对于《人生第一次》,我们是旁观者, 也是亲历者。
但就像那句话所说,所谓成长,就是不断地接纳自己的过程。
这其中,有得到,但也有失去。
但只要认清了自己心之所向,无论遭遇什么顺境逆境,心安之处就是归处。
在结尾,《人生第一次》借由巢文臻写信的背影,用每集主人公的声音回顾了整部片子:
第一次的上学童言无忌,第一次写诗的情感表达,第一次当兵的立志报国,第一次上班笑对人生,第一次告别的“别忘了我”……
从懵懂到智识,从渺小到强大,从无常到寻常。
“关于万物之始,我们总是心存浪漫,然而,对于其中的艰难,有时候我们却无法预料。”
生命的可贵之处,或许就在于从第一次到每一次之间,个人的成长。
万千人生事,满眼悲喜情。
如何能在看尽世间风雨,明白了人生无常后,找到自己的归处,从而荣辱不惊。
这是每个人一生的母题,自然也要用一生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