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地讯 自然资源部近日印发《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第三批)》,江苏省三个典型案例入选。其中,“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集成开发建设模式”入选“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类节地模式”案例,该项目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地下空间几乎是地上空间的5倍。其余两个项目分别是泗洪县“‘光伏+’节地技术”入选“新能源环保产业节地技术”案例,昆山市“特色田园乡村发展节地模式”入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挖潜模式”案例。
《目录》包括工业厂房节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节地技术、新能源环保产业节地技术、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模式、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挖潜模式,共6种类型,23个典型案例。
与传统的主要利用地表进行开发建设相比,“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集成开发建设模式”新增总建设用地面积约74.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面积约12.6万平方米,地下部分面积约62.2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包括地下停车、地下配建商业、两个三线换乘轨道交通站厅等,立体空间集合工作、商业和休憩等多功能,提升区域整体功能。
最大程度复合利用是该模式的特点之一。该模式统筹考虑地上公共绿地、地下商业动线设计和地下空间消防要求,因地制宜地设置下沉广场,使用镜面反射等方式实现将自然风光水绿引入地下空间。此外,建立“地面道路-地下环路-地下车库”三级车行系统,在实现地下空间区域内外快速交通转换的同时,释放地面道路空间资源。
“‘光伏+’节地技术”是目前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单体项目,位于泗洪县西南岗片区。基地包括渔光、农光、牧光三种模式,在光伏板下进行渔业养殖、油牡丹种植和生猪养殖,渔光互补养殖面积1.5万亩,农光互补面积1000亩、牧光互补面积1000亩。通过复合利用方式,充分利用未利用地资源,发展光伏产业。同时通过养殖、种植,每亩增收200元,带动农民就业300余人。长久而言,还能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
“特色田园乡村发展节地模式”地处昆山市周庄镇中部的祁浜村,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传统江南水乡村落。围绕乡村振兴,昆山自2017年就实现“一村一规划”。该模式通过与乡村旅游的融合提升、对村落环境的改善丰富、对生态要素的保护修复,将低效、零散的土地资源整合再利用,在不破坏乡村原有风土人情、不迁移原住村民、不增加建设用地的情况下,依托规划统筹以及市场机制的综合施策,有序推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和土地复合利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
部分图片来自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编辑: 刘春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