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齐伯镇的桃花村里,有一个神秘又阴森的洞穴,它位于千沟万壑的山崖上,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棺材,却有一个老头每晚都会在这里出现。
到了白天,老头会从洞里离开,到工地上去做散工,可一到了晚上,他一定会准时回到漆黑的洞窟里。
对于老头来说,这里才是他真正的家,也是他最终的归宿。
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名叫刘朝先,和棺材睡觉是他的工作,他是一名守棺人。
是什么让他去做这样一份吓人的工作,难道是工资很高吗?
事实上,刘朝先作为一名守棺人,一个月仅仅只有300块的工资。他白天在工地上当散工一天都有150块,两天就抵他守一个月的棺材了。
可以说,守棺人这份工作不仅不赚钱,反而又累又赔钱,这样一笔赔本买卖,刘朝先却一再坚持,他究竟是在图什么呢?
生存与死亡
死亡,不过是从一个房间到了另一个房间。
图|满是棺材的墓洞
对于我们而言,这个被刘朝先每天守护着的洞穴是个阴森恐怖的坟地,可对于他来说,这里是他的567名族人。
刘朝先,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苗族汉子,自幼就生活在桃花村里,一辈子没出去过。
对于他们来说,活着的形式就两种:进城务工、下山务农。
同样的,他们死亡的形式也只有两种:“进城”洞葬,“下乡”土葬。
无论哪种方式,只要有人活在活着的人心里,他就没有死去。
图|桃花村
所以,不同于传统的土葬和火葬,住在这里的苗族人有一个不一样的习俗——洞葬。
尸体既不长眠地下,也不焚为灰烬,而是放在山洞里,和我们将就入土为安的思想大不相同。
这项苗族独有的文化,已经有接近1200年的历史,是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道缩影。
时至今日,仍然存有洞葬这一习俗的村落已经不多了,桃花村算是其中一个。
距离平坝城区不过20来公里,就能看到古色古香的桃花村,以及村子背后陡峭的山峰,墓洞就隐匿在这座崎岖的高山上。
图|当地自然风光
由于一直缺少开发,所以桃花村极大限度地保留了古朴的样貌,人们淳朴踏实,过着原始的耕作生活。
不过,这样的日子似乎快要到了尽头,因为桃花村正在跟上时代的脚步,进行开发重建。
旅游业,是他们赖以发展的基石,因此整个村子的规划重整也早就排上了日程,每天都有推土机在这个小村庄里开来开去。
村子的正中间,有一个小广场,不过它地势不太平整,所以正在施工,将它改建为停车场。
其中,就有一位面容消瘦、精神矍铄的工人,正挑着土石,在工地上干着活。
图|刘朝先在工地劳作
他就是刘朝先。
神秘的墓洞
想要去往这个墓洞,没有刘朝先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他的手里有开启洞穴的钥匙。
其实,墓洞距离广场并不遥远,往上走个20来米就到了,但它却并不好找,因为层层叠叠的古树成为了一面天然的屏障。
想要去往墓洞,得拨开一片片树丛,来到后面那块颓圮的围墙,这里有一个若隐若现的洞口。
很难想象,在不远的将来,树的这边就是热闹的街市,而树的那边却是静谧的墓穴。
图|墓洞内部
生与死,就只隔着一堵墙。
白天,刘朝先在墙的这边挑土方,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听着机器运转的声音,感受着烈日带来的温暖。
夜晚,刘朝先在墙的那边守棺材,在墓洞里静静徘徊,循着自己心跳的频率,体会着逝者渴求的思念。
无论是哪一种生活,对于刘朝先而言,都是活着。
随着刘朝先手里的钥匙“咔嚓”的转动声,那扇爬满藤蔓的铁门缓缓打开,这里就是墓洞所在的地方了。
图|刘朝先走上台阶
走进去,里面是山里悬崖的一角,但是有一道很高很长的台阶,一直通往山的更深处。
台阶的顶上,已经能看到一堆黑漆漆的棺材,它们的主人都是来自桃花村的村民。
其实,这个洞穴也并不大,有专业的团队测量过,高度大约21米,长45米,宽24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要是第一次造访这里,难免会起一身的鸡皮疙瘩,因为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棺材,整整567口,码放得整整齐齐。
它们造型各不相同,有船形的,有圆木的,有方形的,分别属于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历史。
图|墓洞里的棺材群
其实光从造型来看,就能大概知道它们所属的时代,比如船形棺,从秦时就已经有了,在汉朝最为盛行。
不过,时至今日,船形棺已是十分罕见,像墓洞里的这三口船形棺能保存至今,也算得上一桩奇迹。
洞内的棺材保存大多相当完好,对于考古和文物研究而言颇具价值,所以在1987年就曾经有考古团队过来进行检测。
他们给每口棺材都编上了号,经过碳14测定,年代最久远的是516号船棺木,距今大约有1100年的历史。
图|洞里的棺材
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将这些棺材称之为文物一点儿也不过分,从它们上面,考古学家可以研究到西南贵州一带的葬俗传统。
并且,通过这个“棺材库”,人们也能大致推测出整个村落的发展历程。
第一口被放进来的棺材,是在中唐时期了,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棺材被送进来。
那些太早的先人,刘朝先自然是不认识的,也不知道这些棺材的主人是谁,他的任务就是守护它们,让它们不被偷盗。
毕竟,这些棺材里说不定就有着古时候的宝物用作陪葬,如果挖出来的话肯定价值连城。
其实早在当年考古队来的时候,就曾经发现过珍贵的文物。
当时,考古团队正在对这里的文物进行清点,在415号棺材中发现了一条彩色蜡染衣裙。
根据衣裙的图案和特征,他们将其命名为:“鹭鸟纹彩色蜡染百褶裙”,它来自一名女尸的身上。
这位女尸生前是宋朝人,所以这件蜡染衣裙是宋朝的文物,并且制作非常精美,对于服饰考古而言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今,它被收藏在了贵州省博物馆,成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图|鹭鸟纹彩色蜡染百褶裙
由此可见,这些棺材里文物的价值高得吓人,很容易被那些盗墓者给盯上,因此需要有专人来守护它们,来保护它们。
刘朝先就是这个人。
逝去的人,不曾走远
洞里不少棺材的主人,刘朝先都是认识的,大家曾是朝夕相处的村民。
谈起他们的故事,刘朝先如数家珍。
“你看那边那对棺材,是刘兴忠两口子的,男人死得早,家里又穷,连口棺材都打不起,油漆也没钱上。”
图|刘兴忠和妻子的棺材
顺着刘朝先的手指,可以看到一对简陋的棺材,小的那口就是普普通通的木头,它旁边的那口则是黑漆过的,要大很多。
“等刘兴忠妻子也没了的时候,都是好多年之后的事儿了,她孩子给她打了一口棺材,黑漆过的,就放在她爱人旁边,大了一圈呢,谁知道里面有没有陪葬哩。”
临了,刘朝先还要再补充一句:“虽然生前,贫富贵贱不一,但死后还是不离不弃!”
对于刘朝先来说,这样的“熟人”,在墓洞里实在太多了。
“你看那边,那是一对父子,老的还没等小的长大,就先走一步了。”
图|坐在墓洞里的刘朝先
刘朝先唏嘘不已:“结果,没几年,小的还没长大,也来这儿陪他爹了。小棺材放在大棺材上面,像不像儿子在老爹背上骑马?”
“可惜啊,这爷俩是团聚了,他们背后还有个心碎的妻子和老妈呢!”
刘朝先坐在棺材上,慢慢地讲述着逝去的人的故事,他们没办法说话,但刘朝先却清晰地记在了脑海中。
等到他也不记得的时候,这些人的故事就永远没人记得了。
按照刘朝先的说法,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墓洞,始于村子里的一个古老传说。
图|刘朝先和棺材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姓刘的祖先去世了,他的后代精挑细选,为他选了一处风水好的地方。
只不过,这个地方不在村子里,而是在村外的一处小山坡,他的后人将这里选为了他的安葬地。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祖先出殡的当天,后人正合力抬着棺材往村外赶,突然天色就暗沉了下来,接着狂风大作,竟然下起了倾盆大雨。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场大雨引发了严重的山洪,人们只能先行逃难,结果棺材却被山洪冲走了,不知去向。
在山洪结束后,整个村子的村民全部出动,开始寻找棺材的下落,结果找了三天三夜才找到。
图|墓洞里的棺材
原来,这口棺材被冲到了村子里的一个山洞里。
村子里的巫师告诉众人,这是祖先不想离开村子的表现,正是因为他的后人要将他带出村子,安葬在别处,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传说的真实性无从考量,但可以确定的是,自打那时起,所有刘姓的族人在死后都要安葬在这个山洞里,人们管这个叫“进城”。
颇为讲究的习俗
要说这“进城”,也不是人人都能进的,不然这村子里这么多人,又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怎么可能只有567具棺材?恐怕有十个洞都不够塞完的吧。
图|坐在洞口的刘朝先
面对这个问题,刘朝先给出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城里虽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城’。这就好比北上广好,但真正能留在北上广的,又有多少人呢?”
按照刘朝先的说法,在当地的丧葬习俗里,也有“进城”和“下乡”两种说法。
“进城”就是指人死后将棺材放进这棺材洞里,而“下乡”则是指人死了以后,他的家人自己找个地方埋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土葬。
也就是说,只有在村子里死掉的刘姓族人,才能“进城”,否则在他们死后即使被带回故里,也只能选择“下乡”。
并且,在当地“进城”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所以需要准备一个“进城”仪式,也就是需要一个巫师来做法。
图|刘朝先
不过,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这种封建迷信的旧思想也在一天天地削弱,现在村子里的巫师也大多只是走一个形式而已。
他们也和刘朝先一样,做着两份工作,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是巫师;而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是普通的放羊农户。
整整567口棺材,全部都是“进城”了的刘家人,他们被划分得整整齐齐,一共分成了4个区:桃花、鹅抱蛋、新寨、中寨。
大家按照家族分支,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棺材,虽然棺材众多,却并不杂乱。
在墓洞里面,还有一块被称之为“禁地”的地方,这里的棺材的主人全都是重病去世的,并且病得越重,棺材也就越里面。
图|刘朝先锁上洞外的铁门
刘朝先的工作,就是照看好这些棺材,守护好这些棺材。
他知道,说不定哪一天,自己也会变成里面的一口棺材,这是他逃不掉的宿命。
其实,这个墓洞的存在,也不过是因为桃花村村民的故土情节而已。
不过,他们的这个“故土”,其实并不是桃花村,甚至和贵州都不搭边,而是在黄河流域。
他们传说中的那位“祖先”,也并不是在“桃花村”去世,而是5000多年前的来自中原的“九黎”部落。
所以,所谓的“进城”和“下乡”,不过是“他乡”和“故乡”。
有的时候,刘朝先会挨个清点棺材,看有没有数目的缺失,毕竟已经十多年没有人把棺材送进洞里来了,棺材的数量是固定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风俗慢慢变得不流行了,因为村子里的老人一个接一个都走了。
或许,随着村子的开发,逐渐富裕的桃花村也不再需要守棺人。
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将那些棺材渐渐遗忘。
图|刘朝先和棺材
但至少,刘朝先愿意用自己的一辈子,来守护这个族人的安息之处。
唯有死亡的黑暗,才能衬托出生命的光彩,刘朝先将用自己的一生,来践行这件事。
-完-
文/晗灵
参考资料
1.南都周刊:《每天对着500多个棺材是什么样的体验?》
2.中国网:《"贵州守棺人:白天工地搬砖,晚上拿300月薪,洞穴守护567具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