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贼》是导演冯小刚在2004年底推出的贺年电影,毫无例外地继承了贺年电影的几个主要特征:喜剧性、话题性和品牌性。
影片讲述了一对小偷夫妇“王薄、王丽”为了保护农民工“傻根”和另一伙以“黎叔”为领导的小偷团队展开交锋的故事。
《天下无贼》用短短的一百分钟,使故事主人公完成了从恶到至善的极端转变,也让他们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之旅。这其中的叙述坡度怎么样形成?影片中王氏夫妇为什么拼死也要保护傻根的六万块钱?
电影借便衣警察的口为观众问出了这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一路上护着傻根?”王丽回答“我怀孕了,怕遭报应,想做善事积点德。”这是一个似乎说得过去 但又不能令人满意的答案,为了给还不具备 “人”的物理形状的“孩子”积德,用得着如此“赴汤蹈火”吗?因此,在小编看来,这个行动逻辑的背后动机,正是解读故事的一个密码。
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对故事人物的剖析,并穿插一些对电影镜头、音乐、道具、情节以及人物表演的分析,来解构该部电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特点。
影片开场的一场戏就是小偷夫妇王丽、王薄在敲诈勒索贪恋美色的刘总裁,这交待了他们的罪犯身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刘总裁“地中海”的形象以及两人在敲诈时一唱一和的戏谑,都有意削弱了王丽与王薄对社会道德的触犯。
这一段也使影片之后的反转有了对比。
接着,电影将外部场景全部置于西部大地,并进行了更加特色化的选取和改造。 这里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至今保留着古老的佛教习俗。在这里,天空蓝得透彻让人心醉,牛羊在高原上自由奔跑,身着藏袍的僧侣和无数朝圣者都展现着知足的笑容。导演在这里使用了7/4拍的特殊节奏《天地佛门》进入影片,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感觉,让人们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教徒们对宗教的崇高信仰和敬畏之情。
傻根,这个被理想化的人,就是在这样的净土中首次登场。他在王丽虔诚跪拜的时候出现。这个片段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技巧,一个镜头拍摄一滴油彩从空中落至地面的画面。同时另一个仰拍镜头使得我们看儍根是仰视,这时他是高高在上的,而第三个镜头里儍根看王丽和伏拜的众人则是俯视的视点。
在这短短的几秒镜头内,厚重的音乐里对切三组平行画面,既表现了导演冯小刚的老练,也传达出了丰富的表意效果。作为在寺庙工作与喇嘛打交道的儍根,本身就是一种宗教的化身,他一出场就是“善”的象征。
既然这里提到了傻根,那就顺带分析下他的形象。傻根身上滤化掉了人性的猜忌、多疑、贪婪, 他善良、纯洁、热诚,实则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化身。其中傻根和狼相峙近乎仪式的桥段,更是将傻根打造成了佛的代言人。
就像王丽说的,他可不是个普通人。他的存在对于影片至关重要,正如冯小刚所说:“这部戏里只有他必须对,如果他的外形、眼神和语言不对,那这部电影就没法完成了。”
换句话说,傻根是撑起整个故事的柱子。正是有这样一个理想化的人的存在,影片的来龙去脉、逻辑结构才能完整,两对贼的殊死较量才有了意义。可惜的是,演员王宝强的表演虽然卖力,但因傻根的形象太过于理想化,并不讨采。
王氏夫妇为什么要拼死保护傻根的六万块钱?依照一般的逻辑,王丽的行为极不理性。电影中有一个情节,王丽给王薄发短信,问:“我是不是也很傻?”王溥回答“你比傻根还傻。”这是一句玩笑话,但又是一句真话。
傻根是真正的懵懂,世界在他心目中是一张洁净无瑕的白纸,而王丽则完全不同,她了解真实的世界,也了解身处的群贼环伺的恶境,王薄无数次以嘲讽的形式提醒她:你不是圣人、不是菩萨、 也算不上“身怀高艺”!
但她仍执意要去实现 “天下无贼”。用一句时下的行话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反思性”的决定。因而,王丽是真“傻”, 因为她用理性作出了一个极不理性的决定。
在小编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王丽把腹中孩子的形象被投射到了傻根身上。
孕育中的孩子被赋予了“新生”与“救赎”的意义。王丽在去往西藏的途中发现自己怀孕了,事情因而起了变化。为了给孩子一个清白的身份和清白的生活,她决定“金盆洗手”。孩子是一个新生,而为了这个新生,她自己首先要经历一次新生。
按照电影的台词,做“贼”就是做了鬼,就是没有“人”的生命了,因而对于王丽而言,新生意味着要从“鬼”的世界和做“鬼”的生活中救赎自身。她与王薄的第一次分手就是标志着她与 做“鬼”的生活的决裂,由此踏上“新生”之途。
而王丽遇到傻根就是在这路途上,她一见到傻根就喜欢“这孩子”,他是她所遇到的惟一对人不设防的人,所以她要“圆他一个梦想”。她很清楚,这个“梦 想”是傻根的真实世界,因此,偷了那六万块钱 “就等于杀了他这个人”,因为那将击碎他的世界。
如同王丽反复强调的“这孩子”,傻根在她眼里就是一个“孩子”。只有孩子的世界才是洁净无瑕的。傻根的“傻”在于他从年龄上是个成年人,但他的内心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孩子,如同一个初生的婴儿般对世界的丑陋完全无知。所以他善良、同情、不设防。实际上,也没有防护能力。
傻根单纯的笑容向她展示了一种善良、清白、洁净的可能,而傻根又是那样无私、真诚地爱她和信赖她,并在实际上依赖着她,这些都如同一个孩子。因此,王丽要守护傻根“天下无贼”的梦想,实际是在守护一个孩子的世界。这世界是傻根的,但也是她期待中的未来孩子的世界。一个人的心中无贼才会“天下无贼”,有哪一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无贼的世界中呢?
正是这一点,使王丽在逃生的关口,仍要不顾一切地去追回傻根的钱。区区六万块钱不会比生命和自由更重要,而重要的是 “天下无贼”的可能性,在小编看来,使王丽不惜一切的,是要为“孩子”担保这样一种可能性。
临近片尾时,傻根躺在包厢里,王丽守在他身边所说的话令人印象深刻:希望他能够一直睡下去,不要发现醒来的世界令人失望。这是在守护一个孩子不要失落他心目中洁净美好的世界。
影片的主体和结尾高潮部分,导演冯小刚别出心裁地把它们放在了火车上进行,在节奏变化的时间和空间之内演绎。并调动了火车上所有的空间元素,从硬卧车厢到软卧车厢到餐车,从站台到火车顶上乃至车厢顶板的夹层。
影片中还多次展现火车行进中的场景,在晨曦中,在夜幕上。慢镜头与正常速度镜头的转换、画面的重叠剪辑、重复剪辑,构建出动静转化的跳跃感使得火车与外界相隔,外面的风景像是美好的梦境,但火车里发生的事又是如此真实不堪。观众自然能被这种张弛有度的对比感所震住。
而在结尾时,王薄的走了的五个月后,警察告知了王丽王薄的死讯。这时杨坤的《那一天》配乐响起。
接着镜头切换到沾满血迹的钱包,一滴鲜血从火车的天窗滴落在傻根安详的面庞上。
接着又切换到王薄和胡黎的决斗的画面,画面里的王薄一只脚微曲,单手伏地,像极了佛祖座下蓄势待发的守护兽,令人肃然起敬。这两组镜头打破了顺时叙述,剪辑点富有创意性。
刘德华的表演也挺出色,从开始的玩世不恭,到与贼团伙交锋的稳健,再到为“善”而牺牲生命,他的表演过渡自然,在这部电影里,他是“王薄”,而非“刘德华”。在接下来的镜头里,先是长时间无声的王丽强忍着眼泪往嘴里塞烤鸭视觉画面。
然后配乐《你知不知道》缓缓响起。舒缓悠长,观众们复杂的心绪在这个点达到了顶点,也给影片铸造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效果。
回顾这部电影,最难忘的应是刘若英吃烤鸭的镜头。镜头中先是长时间无声的王丽强忍着眼泪往嘴里塞烤鸭视觉画面。
然后配乐《你知不知道》缓缓响起。结尾跪拜忏悔的画面,配合着这首改编自山西的同名民歌,和开头佛祖的形象呼应,为影片铸造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