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习近平发表了以《为中哈关系插上梦想的翅膀》为例的署名文章、电视剧《温州一家人》为例的中哈人文交流。
目前《温州一家人》已在韩国、法国和哈萨克斯坦等三个国家播映,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等地区的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已获得《温州一家人》播映权,将来还有可能以英文和法语进行海外播出。
《温州一家人》所描述的剧情、刻画的人物细节,让许多温州人尤其是温商,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剧组主创说,每一个人物都有原型,每一个细节都有来历。距离2012年央视首播已过去五年,剧中的那些原型人物如今在忙些什么?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为您一探究竟。
“阿雨”在释放情怀中抓住机遇
剧中角色:周阿雨
13岁的她,因为父亲的一意孤行,独自被送到欧洲,人生的风景,从半工半读的少年生涯起,次第而来。苛责的餐厅老板一家,令她的异国生涯举步维艰,落魄街头绝处求生,与同伴共渡风雨欧洲路,终成为中国商人在海外的代表。
原型人物: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浙江商会执行会长程慧秋
同样13岁只身出国,瑞安人程慧秋从荷兰辗转至法国,到扎根广州,再到成为“温商回归”的一员,反哺家乡……从她身上,我们不仅看到商人独有的对市场的嗅觉,还有她在每一次决策中释放出的情怀。
在温州市区望江路与瓯斯达路交叉口,一座温州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是本地进口商品销售的集散地。程慧秋是这一项目的牵头人之一,她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将工匠精神和产品创新结合起来,把自己积累的跨境贸易资源撒向家乡,实现了资源最大化整合。她说,当年在法国,自己想尽办法包装中国商品,把它们卖到国外;现在,看到国内消费者对进口消费品的需求非常大,特别是温州这块市场,她想为家乡做点事情。
除了自己“回归”义不容辞,她做这件事还因为身边很多在外温州人迫切的回归意愿。 程慧秋说:“温州人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一方面掌握着不少商品渠道,一方面内心的乡愁始终牵引着他们,希望回乡发展。”温州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为这批温州人回乡创业提供了平台。
与此同时,另一个回归项目也已经在酝酿之中。今年开始,程慧秋将一部分精力投向了体育产业投资,她与林书豪、李群等篮球明星合作建立篮球联盟,7月份在深圳将举行首场明星面对面线下活动。“这看起来是一个与我此前投资完全无关的决定,但其实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说起这项投资,程慧秋来了精神。
程慧秋是一个吃过苦头的女人,从小只身在外,超负荷打工赚钱,然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运动的她,40多岁的脸上却少了岁月的痕迹。“越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就越发觉这一产业在中国发展的巨大空间。”程慧秋希望通过明星效应,让青少年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放下电子产品,加入运动锻炼的行列中。同时,也为爱运动、有天赋的运动人才提供一条发展的出路。现在这项联盟项目已经在广州、深圳等地展开,下一步准备在全国铺开。今年7月,林书豪将回到浙江故里,程慧秋的团队也会随行,他们希望从家乡开始,传承这项体育精神。
“赵银花”退而不休 一门心思做公益
剧中人物:赵银花
赵银花剧照
剧中,温州城在丈夫周万顺眼里,是事业的第一站,在她眼里,却是背井离乡的开始; 她不够活泛,却足够坚韧,小小纽扣也能挖掘出巨大商机; 丈夫屡战屡败,她始终相伴,无论是住破手扶、废品站还是土窑洞,她在家就在。赵银花的身上,有很多温州人的影子,而很多温州成功商人背后,都有像赵银花这样的最大“支柱”。
原型人物:永嘉桥头纽扣市场的元老 王碎奶
电视剧《温州一家人》第四集中,赵银花初次尝试在河边的市场上摆摊卖纽扣。看到这一幕,不少温州观众马上联想到了永嘉桥头纽扣市场的元老——王碎奶,大家猜测得到了主创的印证,赵银花的这段经历就是以王碎奶作为原型。6月10日,伴随着一声声爽朗笑声,电话那头的王碎奶讲起了自己如今的生活。
左二为王碎奶
这个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永嘉县桥头镇的巾帼悍将,从协助创办桥头钮扣市场,到当选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如今年届古稀依然干事激情不减。
在她的影响下,子女们也毫无意外地成长得很出色。大儿子在广州、温州都办起了纽扣拉链厂,二儿子在广州开办了皮件厂,女儿女婿成立了百龙纽扣公司搞外贸,小儿子陈少勇则留守温州,接手了王碎奶一手创建的纽扣企业,生产的纽扣销往世界各地,全家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而最让王碎奶感到自豪的是她的孙女陈郑洁及孙女婿朱启南。作为省体操队教练的陈郑洁,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体操健儿;而孙女婿朱启南是国家射击队队员,奥运射击冠军,为祖国争得了很多荣誉。
早在10多年前,王碎奶便退休了,她却没闲着。永嘉县桥头镇大大小小近9支公益爱心队伍,都与她有着或多或少关系,她在里面承担组织者或者重要参与者角色,她还拉起了一支太极拳队伍,鼓励中老年人多锻炼健身。
王碎奶(左一)和朋友爬山捡了一袋“宝贝”
“大家都信任王碎奶,只要哪里需要帮忙,她就会带着队伍第一时间出现。”桥头镇镇长林杰说,最近镇里围剿卫生死角等行动,她也冲在最前面。
王碎奶做公益做上瘾,看到垃圾就手痒,有时去爬山锻炼,她都会特意准备几个袋子过去,下山时袋子鼓囊囊的,别人还以为她捡到“宝贝”了呢。
像很多温商一样,当年,王碎奶不仅自己经营纽扣致富,还带动别人一起干。如今做公益,她同样善于抱团。
早在2010年,她带领几十个中老年朋友组织成立了永嘉县慈善总会桥头义工团,任名誉团长。义工们自筹资金、财物,每年重阳节都要去桥头镇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棉衣、棉被、蛋糕等物品。她还频频和义工队成员一起驱车数小时到山区学校献爱心。
抱团做公益之余,王碎奶同样热心家乡的发展。桥头菇溪河的污染问题一度牵动人心。王碎奶积极倡议:“让母亲河清起来,美起来,希望通过保护菇溪河志愿活动,人人做到不向菇溪河中倾倒垃圾,为保护菇溪尽自己的一份力。”
王碎奶(左二)等人义务清扫道路
在王碎奶的倡仪下,当地成立了桥头镇绿色环保义工团,义工团由几十位志愿者组成。他们头戴红帽子,身穿工作服,臂膊上戴着红袖章,不定时沿着菇溪河,寻找着河里的杂物,拔除河沿的杂草,走街串巷宣传环保知识,劝告人们不要向菇溪河乱倒污水,垃圾。
如今,菇溪河早已成为远近离名的休闲景点。但监督菇溪河水环境,依然是王碎奶生活一部分。
王碎奶做公益,一直冲在前面,从来不把辛苦当回事,脏臭的地方,她总是第一个下去打扫,很多年轻人打心眼佩服她。王碎奶却表示,她早已经习以为常,当年做生意,她常常独自从外地进货回到桥头老家,从汽车站下来,一个女人挑着上百斤的货走上几里地回到家里,第二天一大早再挑着货去桥边自然形成的市场上卖。“练多了,苦就不叫‘苦‘了。”电话那头,又是一声爽朗的笑声。
“趁还有力气,能做点就多做点。”71岁的王碎奶说,“余”热虽不热,但也多少还有温度。
“八大王”之后,回归平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剧中人物:“废品大王”赵冠球
1982年全国展开“打击投机倒把行为”的运动,“废品大王”赵冠球成了打击对象。在周万顺的帮助下,雇船利用水路出逃。
原型人物:柬埔寨温州同乡会会长 胡金林
《温州一家人》播出5年,记者也时隔五年再次联系到了胡金林,恰巧赶上他从柬埔寨回柳市老家,或许是老乡见老乡,老胡个性直爽,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我在柬埔寨过得很好。‘一带一路’布局的实施,让我们在外华人更有底气。”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以乐清柳市为中心的一批农民,放下手中的农具,进入商贸领域,做起了与低压电器有关的五金配件、原材料、机电、贸易合同、目录等生意,并很快成为一批中国改革开放早期经济领域的“领头羊”。胡金林是柳市镇第一批做电器元件生意的,发展速度出人意料地快,年产值迅速达到百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老板。当时,在柳市要寻找五金配件产品,大家都会说:“找金林。”直到“八大王”的风暴来袭。
2001年,商业嗅觉敏锐的胡金林抓住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的商机,把生意做到了柬埔寨,此后,他一年有三分之二时间在柬埔寨,经营橡胶种植、汽修、餐饮等生意。
2015年年底,东盟宣布建成共同体,并通过了《东盟2025:携手前行》愿景文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让柬埔寨从中受益,为柬埔寨国家规划的实现提供助力。胡金林说,这几年柬埔寨发展迅速,处处可见中国项目在当地落地,华人在当地更有底气。
虽然柬埔寨发展投资的势头很好,但胡金林似乎像个局外人一样看着这一切。已经60岁出头的他,如今卸下了大多数的社会职务,柬埔寨和国内的事业分别让大儿子和小儿子接管,自己则回归平静生活。
“或许是经历了太多起伏,觉得财富是社会的,生活才是自己的。到了这样的年纪,应该开始为自己快乐地生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胡金林说,现在每个月都会接待一些到柬埔寨的朋友,陪他们四处转转,为一些有意向到柬埔寨投资的人提供资源对接,为在柬埔寨遇到麻烦的同胞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