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之路,我们共同洒下一片星光
——中国药科大学“励志少年”姚俊鹏的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苏雁光明日报通讯员姜晨张文璟
新学期伊始,中国药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年级群里,一份《化学基础复习宝典》被争相收藏。这份60多页的复习笔记如一场“及时雨”,让同学们如获至宝。
这份笔记的主要撰写者是曾经被称为“励志少年”的姚俊鹏。2020年夏天,“脑瘫少年姚俊鹏高考623分圆梦中国药科大学”的温情励志故事,曾感动全国亿万网友。
沉浸在充满关爱的集体生活中,姚俊鹏迅速适应了大学生活。轮椅上的他行动不便,学校为他改造建设了无障碍宿舍,同学们自发成立“茯苓小队”,照顾他的生活起居,风雨无阻地送他去教学楼上课,陪他去食堂吃饭。英语口语的学习,他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学院老师们为他量身定制了个性化学习方案。姚俊鹏不负众望,大一学年获得了专业前5%的好成绩。
中学时代的姚俊鹏曾经在诗中写道:“我终于笨拙地飞,身上沾着新的孤单。”如今的姚俊鹏,有了老师和“茯苓小队”的帮助,早已不再孤单,且越来越自信,希望把自己感受到的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同学。
“我所在的外国语学院秉承‘外语+药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针,要求学生不但要通外语,也要懂药学。英语专业文科生居多,许多同学在学习化学、药学类课程时倍感压力。”姚俊鹏说,他发现身边的同学也存在学业上的困惑,但大家的学习“痛点”和自己不尽相同。
姚俊鹏在高中是理科生,化学成绩不错。他和年级里另外几名“理科学霸”组建了促学小队,打算从入门级别的《化学基础》开始,一步步帮周边同学攻克化学难关。几位同学分工协作,一起讨论课程难点,制定复习材料框架,分头撰写章节笔记。
对姚俊鹏来说,笔记撰写的过程并非易事。化学课程中不仅有大量复杂的分子结构需要绘制,化学元素符号中的上下角标对他更是一种挑战。握笔不便,无法直接手写、手绘,他只能抱着键盘逐个字符录入,再逐个字符调整格式,逐条线段拼搭图片。在普通人眼中轻而易举的事情,姚俊鹏得花上两倍甚至三倍的时间。但他依然坚持了下来:“一想到可以帮到同学,我就不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
经过一个假期的努力,这份《化学基础复习宝典》终于定稿,厚厚一沓笔记内容翔实、条理清晰、图文并茂,促学小队贴心地在笔记每一页中用各种颜色“敲黑板”。“有了这份笔记,我们在课堂上很快跟上了老师的节奏,甚至不少其他学院的同学也因为这份复习宝典重拾起学习化学的信心和热情。”该校外国语学院学生郑晴阳告诉记者。
《化学基础复习宝典》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和鼓励,姚俊鹏更有干劲儿了。他利用自己计算机方面的特长,主动为同学们解决了很多编程和软件操作方面的问题。2021年,姚俊鹏参加食药科普大赛,获得了特等奖。不久,河南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姚俊鹏毫不犹豫地将奖金捐给了灾区。
“人生第一笔竞赛奖金,不多,但这是我的心意。”姚俊鹏坦言,无论刮风下雨,药大“茯苓小队”的志愿者们总是为他撑伞。当自己有一点能力时,他想用这把伞为更多的人遮风挡雨。
如今,越来越多的药大同学自发加入“茯苓小队”,小队规模由一开始的几名男同学,发展到有30余名日常志愿者,累计参与志愿帮扶达700多人次。
3月是“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日前,中国药科大学“茯苓小队”志愿服务团举办了授旗仪式,“茯苓小队”全新升级。这个原本为照顾姚俊鹏而创办的小分队脱胎换骨,成为一个为全院乃至全校同学在学业帮扶、就业升学等方面提供帮助的志愿服务组织。照顾姚俊鹏的志愿者们被编入“鹏霄筑梦”分队,此外还成立了“精业促学”“济群公益”“职海引航”分队。姚俊鹏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精业促学”分队的骨干。在姚俊鹏的激励下,同学们积极报名,“茯苓小队”志愿服务团持续发展壮大。
“努力前行的人能成为炽热的火花,平平无奇的人也能为别人洒下一片星光。当我们靠近光源的时候,自己也能成为光。”“茯苓小队”志愿服务团团长杨雄说。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2日0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