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对长江上游进行了地质勘察,目的是为三峡大坝选一个理想的坝址。
在这之前,李四光就发现三斗坪一带的地层中分布有花岗岩。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在三斗坪的江中心打了一口竖井,去看看江底的岩芯,发现果然是花岗岩。花岗岩是由地底下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坚固紧密,抗压强度能达到每立方厘米经受得住一吨的重压。所以,被认为是建筑高坝最为理想的岩体。三斗坪恰好有这样的地质构造。三斗坪坐落在西陵峡谷,相传在这里,有人以三斗米开了一家小店,三斗坪因此得名。
三斗坪作为坝址,还有地段上的优势:整个长江干流上,四川宜宾的金沙江也有好的岩石,但是它不能彻底解决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和通航问题,宜昌以下的江段地势太平坦,不适合建高坝。
选择三斗坪作为坝址的又一个原因是三斗坪的江中心有个中堡岛,有利于分期导流和大坝施工布置。要想把混凝土一方一方地浇筑在江底基岩上固化为大坝,先要在上下游分别建一道临时拦水堤,围出一片水域。拦水堤叫围堰,将围堰内的水抽干后暴露出干涸的河床,才能形成干地施工的作业面,并浇筑混凝土大坝。因为施工场地占用了河道,所以必须先为江流和船舶开辟另外一条通道,这样的通道被称为导流明渠。正是中堡岛的存在,刚好将长江分为大江和后河,后河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导流明渠。
选择三斗坪,还有两个理由,一是这里避开了地震带,宜昌少发地震。二是处在峡谷中,两边是高山适合挡水,峡谷比宽谷更窄,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量。
万事俱备,不欠东风。1994年12月1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