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子妆容
身穿唐代华服的女子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诗《霓裳羽衣舞歌》,曾用此句描述道《霓裳羽衣曲》当年“一曲动天下”的场景。作为唐代著名宫廷乐曲,《霓裳羽衣曲》中所承载的,还有人们对于盛唐气象的道不尽的留恋与向往。“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纍纍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似乎从白居易所描述中、从舞伎轻盈柔软的身韵中,人们得以窥见那个歌舞升平、盛世繁荣的唐朝。
二十四伎乐
遗憾的是,“安史之乱”后,唐朝慢慢走向衰亡。这些美丽的音乐与舞蹈,也随着战火纷飞而流落不知所终。但同时值得庆幸的是,在包容的蜀地之中,还能找到这些美好事物的历史存留,还能看到这些带着唐代繁华的盛景。在成都永陵博物馆之中,雕刻在棺床壶门之内的“二十四伎乐”,就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晚唐五代宫廷宴享乐的乐舞场面,无疑是其中最好的证明。
二十四伎乐
“二十四伎乐”中的遗存盛唐风韵,如何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世人眼中,7月14日下午2点,一场骤雨初歇后,永陵博物馆迎来了许多从唐朝“穿越”而来的使者,只见她们身穿古装,就像从古画中走出簪花仕女。其中有人身穿青色的大袖连裳,头戴金色发簪;有的身穿坦领襦裙,身佩披帛;还有一位女子身穿深蓝色的齐胸襦裙,面容姣好,举手投足中尽是古韵。永陵博物馆请来了24位身着华服的女子,还原永陵“二十四伎乐”的眉宇风流,带观众品盛唐繁华的文化活动。不仅如此,馆内还进行了一场《敦煌飞天与永陵24伎乐·看中国传统舞蹈发展》的讲座,在主讲人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四川传统文化促进会汉服文化专委会会长黎冷的讲述中,更是描绘了馆内珍宝“二十四伎乐”的前世今生。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上古时代,它就充当了原始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它的起源是随着人类生产劳动而产生的。”黎冷在讲座开始,就将观众的思绪拉到了数千年的上古时代。他从舞蹈的起源讲起,细致地描绘了舞蹈在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演变发展,在这其中,《霓裳羽衣曲》无疑是最耀眼的存在。“由于唐代的政治、经济水平,所以当时舞蹈表演艺术也进入空前辉煌灿烂的高潮。唐代宫廷设立’梨园’、’教坊’、’太常寺’,集合了全国最优秀的舞者。”从踏歌舞到胡旋舞,从凌波舞到惊鸿舞,唐朝舞蹈和音乐的繁盛,实在是让后人惊叹不已。而《霓裳羽衣曲》不仅是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至今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个璀璨的明珠。
永陵博物馆的“二十四伎乐”,与《霓裳羽衣曲》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黎冷说到:“在八十年代,永陵博物馆一位研究员秦方瑜的曾提出过一个观点,那就是’二十四伎乐’其实所表演,可能是《霓裳羽衣曲》中的场景。当年我与其有过数面之缘,也探讨过这方面的研究,我是比较认同此观点的。”
主讲人黎冷
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黎冷将中国数千年舞蹈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让现场观众听的如痴如醉。在讲座之后,三位身穿唐代服饰的,画着精致妆容的上台展示了各自的服饰特点。除此之外,一位名叫宁犹凉的女孩身穿唐代华服上台,带来一段韵律十足的古典舞蹈,舞姿轻盈、身段优美,似乎将静默无声的“二十四伎乐”,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观众眼中。也许,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辉煌一时的盛唐风韵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在珍贵文物的留存之下,人们仍然能够窥得当时的繁荣景象。起码在当天的永陵博物馆中,观众们就目睹了一番盛唐的风韵,彷佛回到了璀璨的历史之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