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通 烟台k友汇 百度BF记者团烟台站 自媒体田立军 联合出品!
建国前,烟台境内北起烟台山,南至塔山,东起东山,西至西炮台,有名称的街巷共计634条。街巷名称是为区别位于城市不同方位的街巷而设,是历史形成的,为社会公认的语言文字代号。通览老烟台的街巷名称,特色极为鲜明。
老烟台的街巷名称,没有用名山大川命名的,仅有11条用了省、市、地名,也是因为这些街巷中簇居着由外地迁居烟台的人。如广东街、天津胡同(共4条)、莒沂巷、掖平街、广饶街、芦乡里(指“芦苇之乡”广饶)。还有一条桂林街,桂林街上没有桂林人,这里是穷人的集中地,故反其意称“贵林街”(贵人林立),“贵”与“桂”同音,故名桂林街。威海卫路因可通威海,故名。
其余623条街巷名称中,有记述烟台发展的街巷名称;展示地域文化的街巷名称;体现民俗风情的街巷名称。分述如下:
记述烟台发展的街巷名称
记述烟台发展的街巷名称共251条,其中以方位命名的72条,主要依据奇山所城、大庙(天后宫)为中心定方位。如东南台子街,因位于奇山所城东南台地上,故名;西沟街,因位于奇山所城西壕沟,故名;南大道,因地处大庙以南,故名;北大街,因地处奇山所城以北,故名,是烟台历史上首条商业街。
以大小命名的街巷19条,其中大马路曾是烟台最大的路,故名。当年该路有从事花边、绣花、发网贸易的中外商行30多家,被称为工艺品一条街。街内还有商号、洋行、学校、医院、教堂、会社、报社、俄国领事馆等共计200多家,是烟台历史上最繁华的马路。小弯街,因该街窄小,且两头弯曲,故名。
以数字命名的街巷22条,如二马路,因地处大马路以南,故名。再向南并排尚有三、四、五、六马路。十字街则因与大马路交叉形成十字,故名。
以商号、作坊、集市命名的街巷74条。其中以商号命名的34条,如街内有顺泰商行,便称顺泰街。因紧靠瑞蚨祥绸缎庄东侧,便称瑞蚨祥东巷。以作坊命名的27条。如因街内有利丰糖坊而称利丰街。因巷内有德成木瓦作坊而称德成巷。以染坊命名的街3条,为显优雅,改称晏芳街(烟台方言“染”与“晏”同音)。
明末清初,在大庙周围出现了12处集市,有鱼市、菜市、草市、面市、饭市、鸡鸭市、果木市、粉干市、西瓜市、地瓜市、杆子市和古董市。后来在集市两侧建起了商铺,便就“市”取名,集市名加个“街”字,全成了街名,其中菜市街有2条,总计13条。从集市发展成街,形成了一个商贸区,史称“烟台街”。
以山、海、河、桥命名的街巷共46条。如山塔路,因直通烟台山灯塔,故名。海关街,因东海关设此街,故名。沿街还有汇丰银行、中国银行、倍利洋行、士美洋行、宝丰商行、西国饭店、中华客栈等10余家,是烟台近代史的重要载体,故受到整体保护。板桥街,因此街原为一条明渠,后用石板封顶成街,故名。罗锅桥街,因此街修了一座拱桥,俗称罗锅桥,故名。
还有记述开放通商的街巷名称18条。如履信路,因该路设有德、俄、法、英等国书信馆,故名。太古巷,则因太古洋行栈房在此,故名。清光绪33年(1907年),在烟台山西南码头一带修建了美国基督教青年会,每年美国舰队均来烟台驻此休夏,故称休夏路,后取同音字改为修夏路。
展示地域文化的街巷名称
展示地域文化的街巷名称共136条。其中以18个姓氏命名的街巷33条,这是老烟台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翟家胡同、董家胡同、曹家胡同、高家胡同、侯家胡同、夏家胡同、宋家胡同、邱家胡同、姜家胡同、姚家胡同、乔家巷各1条;牟家胡同、袁家胡同、曲家胡同各2条;傅家胡同、刘家胡同各3条;王家胡同4条;张家胡同4条、巷2条,其中一条称公正巷。“公”与“弓”同音,“弓”字是“张”字的偏旁,相传上古时代,轩辕第五个儿子挥发明了弓矢,帮助轩辕连打胜仗,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黄帝。后来轩辕黄帝对挥大加封赏,因挥发明弓矢,赐姓为张。烟台张家认为,他们是挥的后代,故居于此巷的张姓人,用此典故命名弓正巷,后改称公正巷。
以村名命名的街巷7条。如集贤街,因街内多为从福山集贤村迁来的户住,故名。以人名命名的街巷6条,如以广东富商李载之命名的载之路等。
三国时期的武将关羽,因他忠刚义烈,成为忠义的化身,并被尊为“神”而建庙祠奉。烟台人不光先后在奇山所城、烟台山分别建庙祠奉,而且把32条街巷名称以忠、义、德、信命名,意在倡导关羽的忠义精神,倡导重德讲信。如忠义街、忠义胡同、义聚里、义泰巷、德盛街、德润里、信义里、崇信胡同等。
以衙门、学校、庙宇、文化场所命名的街巷58条。如清政府登莱青道署衙门所在的街,称道署街(后改为道恕街),烟台法院所在的街称法院街,益文商业学校所在的路称益文路,瀛州茶园所在的街称瀛州街,丹桂舞台所在的街,称丹桂街。丹桂街只有200米长,却相当繁华,曾是老烟台的娱乐美食中心,此外还有用丹桂命名的街、胡同5条,足见“丹桂”两字在烟台影响之大。大庙,对烟台历史的发展有过重要作用,因此,街巷名称中少不了“大庙”,如大庙西街、大庙后街。
百忍里的“百忍”两字,涉及到民国年间一位烟台的社会名流——张桐人。他在这里修建了藏书楼,并亲笔题写了一幅楹联,凿刻在大门上,他写的是:“张百忍心平气和,桐千秋根深叶茂。”此后这条仅40米长的半封闭小巷,被称为百忍里。
体现民俗风情的街巷名称
体现民俗风情的街巷名称共247条。其中以太平安康、福寿吉祥、仁爱礼庆命名的街巷多达109条。“太平是百姓的命/太平是岁月的魂/太平是乾坤的本/太平是江山的根。”这是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片尾曲的唱词,这唱词唱出了太平之重要。正因如此,烟台人把8条街巷以太平命名,分别是:太平街、东太平街、西太平街、老太平街、小太平街、东太平巷、西太平巷、太平胡同。在太平街巷中,虽有平民百姓居于其中,但更多的是洋人和权贵富豪,英国圣德鲁教堂、意大利领事馆就建在东太平街上。太平街巷还是妓院的集中地,仅在东太平街上,就有数十家妓女班。太平街只有90米长,竟有挂牌妓院22家。居于此的平民百姓,为防止嫖客“走错门”,均在自家街门上挂个“此处民宅”的木牌。还有安和里、安乐胡同、平安里、永安街、新康里等总计44条,在那漫长的半殖民地岁月里,它们带给烟台人民的不是太平安康,而是屈辱和苦难。
以福寿吉祥、仁爱礼庆命名的街巷名称共65条,如福寿巷、福来街、福乐街、福泰街、福和胡同等,还有吉祥巷、吉庆街、双寿巷、仁寿巷、慎礼街、庆安里、凝祥胡同等等。其中吉庆街最早,建于清道光6年(1826年)。庆安里最长,712米。仁寿巷最晚、最短,建于1914年,仅40米长。随着旧城改造,最早的吉庆街,最长的庆安里均已消失,而最晚最短的仁寿巷,则因其巷北的刘子琇故居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而得以“长寿”。
以福寿吉祥、仁爱礼庆命名街巷,充分反映了烟台人民对家园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不过这种憧憬在旧中国只能是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才使梦想成真。
还有138条街巷名称,则从多侧面体现了烟台民俗风情,不但内涵丰富,而且充满情趣,体现了“民生”这一永恒的主题。如其中有4条街巷以交通工具命名。在其他交通工具出现之前,轿曾是烟台的主要交通工具,老烟台的轿业十分兴盛,由于大庙一带是老烟台的商贸中心,人烟稠密、客流量大,因此轿行和轿夫多集中在大庙东南的三条街上,故这三条街便被称为轿子街、大轿子街、小轿子街。
洋车(人力车),1905年开始传入烟台,洋车业逐渐兴旺起来,至1930年,人口不足18万的烟台,竟拥有洋车3000多辆。车行多集中在大马路东段,车夫们多把洋车停放在路南一条街上候客,此街便命名为洋车街。
用人体器官命名街巷,十分罕见,烟台就有2条,一条称耳道街,一条称耳朵眼。
耳道街是由5条小巷相连而成的弯弯曲曲的小巷,呈“W”形,外为圆弧形,很像人的耳朵,故被市民称为耳道街,后来烟台当局顺应民意,正式定名耳道街。
“耳朵眼”本是一条宽不足2米,中间拐了2个90度弯的无名小巷。这条弯弯曲曲的小巷被称“耳朵眼”,缘起于清政府设在烟台的登莱青道第二任道台潘蔚。有一天,他乘轿进入这条无名小巷,行至拐弯处,因轿杆太长,左拐右拐就是拐不过去,进轿吧,不可能,退轿吧,不吉利,使坐在轿内的潘蔚进退两难,不由长叹:“我钻到‘耳朵眼’里了!”从此“耳朵眼”这一称谓便传播开来,成了巷名。
在众多体现民俗风情的街巷名称中,有20条不称街巷,只称崖、沟、眼、口子、台子等,如大海洋河东崖、大海阳河西崖、南山沟、竹子沟、东南台子、西南台子等,还有很多充满情趣的街巷名称,不一一赘述。
随着旧城改造,原有的634条街巷,已经消失了400余条,街巷名称亦被注销,加上有百余条街巷更名,老街巷名称仅留存百余条。但历史不应忘记那些被注销的街巷名称,因为它们曾经是烟台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城市发展、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史料。
欢迎大家关注烟台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yantait 【长按即可复制】
烟台通公共平台.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烟台文化、风土人情、历史故事、美丽传说、美食旅行、公益活动、沧州风情、第一消息速递、传递正能量、贴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