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正文

硬科技“独角兽”为何藏身于二、三线城市?

时间:2023-07-24 作者:佚名

广东东莞松山湖华为欧洲小镇。 (视觉中国/图)

2022年11月4日,科创大数据分析平台睿兽分析发布《2022Q3全球独角兽企业观察》,对成立不足10年,企业估值超10亿美元的非公开上市企业进行整理分析。数据显示,三季度内,中国新增16家“独角兽”企业,其中硬科技领域共8家,2家位于北京、上海,6家分布在合肥、黄石、常州、云浮等二、三线城市。

硬科技“独角兽”与互联网“大厂”地区分布差异显现。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100强企业”中65家位于北上广深,汇集大半。

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这些硬科技“独角兽”的到来也非同小可。

第三季度新增的“独角兽”微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在广东省罗定市创立,目前估值已达人民币80亿元。罗定市是县级市,由云浮市代管,2021年GDP总值为312.2亿元。

“既能为家乡人民做点事,又能享受珠三角的服务,一举两得。”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发布的信息中,出生于罗定的微容科技创始人给出了选择的原因。2017年,禅城和罗定开展产业帮扶,借助禅城在深圳的招商平台,微容科技最终落户罗定,成为产业共建重点项目。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了十余家硬科技“独角兽”,它们普遍成立于2014年后,选择二、三线城市落脚,如常州、苏州、西宁、东莞等地。原因大致有三种:政府扶持到位,企业脱胎于当地的工业基础,以及当地产业链完备。难点仍在于招人,为了高科技人才,一些企业将分公司放在了一线城市。

(梁淑怡/图)

“用投资来投票”

“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常州,常州看溧金。”

2022年11月11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常州排名第五。常州市政府数据显示,在全国动力电池产销量中,常州占据五分之一,居首位,到今年8月,市内新能源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已突破100家。而在常州,宁德时代(300750.SZ)、中创新航(03931.HK)、蜂巢能源等新能源“独角兽”普遍集中于溧阳和金坛两区。

常州市工信局局长严德群曾介绍,常州的目标是建设成“新能源之都”,早在20年前就开始针对太阳能光伏、智能电网等新能源产业布局,近年开始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储能等领域发力。

常州市互联网新闻中心曾发文提到,2011年,常州开始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成立了千人计划(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2014年,常州入选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或区域名单,同年,《常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意见》出台。2015年,中创新航前身“中航锂电”被引入金坛区,半年后,宁德时代在溧阳区成立全资子公司。

“在对中创新航的选择上,常州市政府一直非常直接:用投资来投票。”前述互联网新闻中心的文章中,记录了中航锂电落地的故事。

2015年8月,江苏省政府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125亿在金坛合作共建中航绿色电源科技园,即中航锂电项目。对此时的中航锂电而言,常州是子公司所在地。

2019年,因锂电业务持续亏损,波及控股公司成飞集成(002190.SZ),中航锂电的实控权被转移给金坛区政府控股的常州金沙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常州变为总部,2021年公司更名为中创新航。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中创新航净利润分别为-1.56亿元、-0.18亿元和1.12亿元,同期公司分别收到政府补助及补贴3.09亿元、1.35亿元和3.65亿元。政府补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创新航的亏损困局。

2018年,从长城汽车中拆出独立运营的蜂巢能源也落户金坛。长城汽车曾在公告中介绍,蜂巢能源在2018年收到金坛区财政局拨付的2亿元产业扶持资金。

新华网也报道过,没有科研人才,中创新航就在常州出台“招才引智”政策的加持下,建立金坛首个锂电行业研究院,近两年招引专业人才数量均突破1600人;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中创新航就配合当地政府招商,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实现产业闭环。

中创新航首席技术官、副总裁潘芳芳曾说,“我能深刻感受到常州对创新的重视、对产业的重视、对从业人员的重视,以及对动力电池产业的大力支持。”

脱胎于工业基础

常州将外来的中创新航发展成本土企业,但在山东、吉林等重工业基础雄厚的省份,硬科技“独角兽”的诞生有着先天优势。

2017年12月,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山东省淄博市注册成立,主营高性能燃料电池膜等氢能材料、高性能含氟聚合物等产品。

东岳未来氢能的母公司是淄博本地的氟硅材料高新技术企业东岳集团。公司介绍写道,东岳未来氢能正是依托东岳集团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

东北首家“独角兽”,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也来自原单位。

《长春日报》报道,2014年底成立的长光卫星脱胎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后者建于1952年。2005年,时任所长决定研制遥感卫星,3年后,光机所建立“吉林省小卫星技术工程中心”。2010年,吉林省首次提出卫星产业计划,将 “吉林一号”卫星项目多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长春市工信局表示,正在谋划15个重点项目,包括星载一体化商业卫星。

2014年11月,国务院首个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出台,“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

当年12月1日,长光卫星诞生。官网写道,它由吉林省政府、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社会资本以及技术骨干出资成立,总注册资金19.7亿元。据长春市政府介绍,长春光机所以技术、专利无形资产入股,科研骨干加入公司。次年七月,中国首颗商业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发射。

成立之后的长光卫星也从政府获得了资金支持。前述报道提到,2016年-2021年,通过省、市一级单位指导、推荐或直接补贴,长光卫星共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省市单位、基金处获得4000万余元资金扶持。2021年,长光卫星以19亿美元估值成为吉林省唯一的独角兽企业。

目前,长光卫星最大股东为吉林省财政厅全资持股的方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20年,后者出资2.201亿获得了11.1932%的股份。

首颗“吉林一号”发射后,长春市曾表示,为了拉长“微笑曲线”,正在打造国家航天信息产业园,以卫星项目带动上游机械、光电传感,下游软件、汽车等产业链发展,带动实现上百亿元经济效益。

产业链优势

硬科技企业往往看重产业链。以点带面、拉动整体产业布局,也是地方发展的常规路径。

2016年,青海西宁市出台《关于西宁市建设光伏制造业基地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形成具有特色的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设计、制造、应用和服务体系。此后,黄河水电西宁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陆续被引入。

2021年4月,青海丽豪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落地西宁,作为最新上榜的硬科技“独角兽”,它主要从事高纯晶硅等半导体材料的工艺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配套新能源业务,目前已完成22亿元B轮融资,估值约10亿美元。

项目落地前一个月,《西宁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刚刚出台,提出将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实行链长负责制,以产业链作为招商标准,对锂电池动力及储能产业、光伏制造产业等十个产业进行“强链、补链、延链”和“建链”,由各级领导针对目标企业实施靶向招商。

丽豪半导体总经理张立曾跑遍其他具有光伏产业落地优势的省份,最终选定西宁。他在《青海日报》的采访中表示,“一是因为这里90.3%的绿电结构,二是因为‘人’。西宁‘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强大气场契合丽豪半导体,丽豪半导体也契合西宁加速培育光伏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愿望。”

类似地,2014年,中芯国际(00981.HK,688981.SH)与长电科技(600584.SH)将合资成立的中芯长电半导体有限公司(后更名“盛合晶微半导体”)落户无锡市江阴高新区。

当年,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邱慈云曾表示,“长三角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生态环境健全的地区。江阴地处苏锡常‘金三角’的几何中心, 距离上海中芯国际只有180公里,人杰地灵,交通便利。同时,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长电科技立足江阴,合资公司可以依托长电已有的制造基地和健全的配套设施,使中段和后段实现紧邻建设,从而占据地缘优势、缩短物流时间。”

以高速数字马达起家,2017年落户苏州的新晋“独角兽”追觅科技也是看中了当地的产业优势。

“我们产品从核心零部件到组装等一整套的需求,没出苏州市就完成了。”在接受创投智库媒体甲子光年下属平台甲子苏州采访时,追觅科技中国区副总经理郭人杰说,追觅科技完成技术突破,进入产业化阶段时,放眼中国家电领域,发现苏州是一个绕不开的供应链聚集地,“像扫地机、吸尘器品类,江苏(主要是苏州)大概供应了全球50%-70%的产量”。

招人难

依托地方政府对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的扶持,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区也孵化出了一批“独角兽”企业,但近几年来也开始出现企业外流现象。

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公众号“创新松山湖”在文章中提到,2014年,大疆前董事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向东莞市政府提出构想,希望在松山湖搭建平台,再由他挖掘合适的年轻人来创业。同年,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成立。截至2021年年底,基地共孵化60多家公司,存活率80%,独角兽或准独角兽公司达15%,硬科技公司为100%。

硕士毕业的张峻彬是首个被引入基地的创业者。2015年向李泽湘投递简历后,他在东莞创办了云鲸智能,专攻智能家用机器人,并在2021年以65亿估值进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1全球独角兽榜》。

张峻彬曾说起,“松山湖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松山湖给了云鲸智能非常好的环境与配套支持,使我们免于被融资难题、法务问题,甚至质疑声牵引注意力。”

2019年,云鲸智能参加由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主办的松山湖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总决赛一等奖。按照规则,一等奖获奖项目在规定时间内落户松山湖,将获得奖金50万元。

2020年,云鲸智能在深圳成立了分公司。据广东科技报报道,云鲸智能在东莞建立工厂,但将软件开发放在了深圳。

立足东莞,同时去深圳发展,不止云鲸智能一家。《2021年全球独角兽榜》上榜企业海柔科技也是松山湖孵化并出走的企业。

2015年海柔科技开始在松山湖研发仓储机器人,2016年3月第一款“货箱到人”机器人完成开发测试。2016年12月,东莞市海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海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注册成立。目前企查查显示,深圳海柔科技已成为主公司。

2021年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另一家松山湖企业松灵机器人创始人魏基栋表示,从公司规划来看,接下来会偏向于深圳,目的主要是“招人”,“公司所需的算法、软件等高级人才主要集中在深圳,松山湖比较稀缺”。

魏基栋解释,工厂部分仍会留在东莞,主要是因为这里有最好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研发、运营等部门放在深圳,则是因为深圳有最好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梁淑怡/图)

南方周末记者 蒋敏玉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tour/816898.html

  •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