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晴朗干燥后,我市终于迎来久违的雨水。从11月15日开始,一股冷空气携风带雨抵达桂林,预计这几天全市各地会有一次中雨、局部大雨到暴雨的天气过程。在桂林正经历比较罕见的夏秋连旱之际,这场及时雨的到来,对缓解气象干旱作用极大,久旱的天气格局也终于被打破了。
桂林喜迎降雨天气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强度强的旱情。截至11月13日,中央气象台连发88天气象干旱预警。广西出现了自2009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超九成以上区域有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
根据早前我市气象部门监测数据显示,7月11日至11月13日,桂林各地平均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除恭城外,全市各地降雨量是有记录以来同期最少。按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监测,截至11月14日,桂林全市均为特旱。
这段时间,市民每天都在期待雨水降临,但又一次次“落空”。这一次,随着一股冷空气南下水汽输送至我国南方,桂林久旱少雨的“僵局”终于被打破。
据气象资料分析,受冷空气和切变线共同影响,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近地面层偏南气流跟北风碰头,激发出成片的降雨云,11月15日至11月19日,桂林各地有一次中雨、局部大雨到暴雨的天气过程。本次降雨过程中,桂林大部地区有望累计降雨20-40毫米,局部地区的降雨量有望突破60毫米。预计受降雨影响,桂林各地的森林火险等级将降低,旱情明显缓解。
11月15日,桂林气象台发布《重大气象信息快报》,根据桂林市地面气象自动站网监测:11月14日8时至15日8时,我市普降小雨,有204个站降雨量为0.1-9.9毫米。最大降雨出现在恭城龙虎气象观测站,降雨量为6.3毫米。
15日白天,全市各地也出现明显降雨天气过程。根据气象数据,16日白天,全市大部有中雨、局部大雨到暴雨,南部的平乐、荔浦有小雨、局部中到大雨。16日晚到17日,龙胜、资源、全州等北部县有小雨、局部中雨;中南部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其余区域阴天有中雨,局部大雨到暴雨。19日,永福、阳朔、恭城、平乐、荔浦有小雨局部中雨,其余区域阴天有小雨。
抢抓时机开展人工增雨
本次降雨过程,除了自然降雨,我市气象部门的人工增雨作业也功不可没。从11月14日20时-15日18时,资源、全州、灵川、临桂、兴安、阳朔、永福、灌阳、龙胜、平乐共进行人工增雨作业16次,发射火箭弹41枚,作业后影响区域普降小到中雨。
11月14日晚,全州县气象局的人工增雨作业人员来到该县龙水镇,这是他们进行人工增雨的流动作业点。目前,我市采用的人工增雨方式之一为火箭增雨作业,即用地面固定自动火箭发射架或者固定在皮卡车上的车载式火箭发射架,把长1米多的增雨火箭弹发射到降雨云层里。
“我们一部发射架最多可同时装载4枚火箭弹。”全州县气象局副局长赵祖华介绍,他们使用的火箭弹弹体里装有碘化银催化剂,发射到云层里后,弹体会将碘化银播撒到云层中,从而快速产生大量的凝结核,有利于云中的水汽更快、更多地附着到凝结核上形成雨滴,然后降落下来,达到增加降雨量的效果。
据悉,今年夏季,全市一共开展过20次人工增雨,其中14次采用发射火箭弹作业,6次采用高山烟炉作业。那么,为何夏秋连旱的3个多月时间里,不能多进行一些人工增雨?我市气象专家介绍,人工增雨要具备合适的天气条件,不是“想增就增”,没有合适的云层是不能实现的,而且随机性极强。
一般来说,现在的气象预报都能提前进行精准分析,当预测到局地将迎来云团时,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我市气象专家表示,在旱情未缓解的情况下,从市到县一级的气象部门会24小时准备,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科学精准进行增雨工作,以最大限度缓解旱情。
降雨有效缓解气象干旱
今年11月上旬,全市江河来水总量比历年同期偏少近六成,各主要江河来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均偏少,偏少范围为21.3%-97.5%,已出现水文干旱的情况。
桂林水文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1月1日8时,湘江全州水文站水位142.75米,为1958年以来实测最低水位。全州水文中心站发布了枯水橙色预警,11月上旬平均流量12.9立方米每秒,比历年同期偏少85.2%。漓江桂林水文站11月上旬平均流量为31.7立方米每秒,比历年同期偏少41.3%。
到了11月15日,数据有了明显变化。当天14时,湘江全州水文站水位143.22米,相应流量34.5立方米每秒。漓江桂林站水位141.54米,相应流量36.7立方米每秒。桂林水文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受这次降雨影响,预计大部分地区土壤含水及江河底水得到有效补充,水文干旱得以有效缓解,但各江河来水仍严重偏少,全州、资源、龙胜局地仍存在重度以上水文干旱,个别时段不能满足最小生态流量需求。
11月15日的这场雨,让临桂区种植户陶兴兴奋了好久。他在临桂区五通镇江门村委承包了200多亩山坡地,种植荔枝、桂花和盆景等。早前,陶兴通过自建水池、鱼塘、打井等方式储存浇灌用水,但这3个多月来,水越来越少。正在陶兴为此焦虑时,一场及时雨缓解了“心病”。“如果能多下几天,应该能储存够今年底的浇灌用水。”陶兴的愿望应该能得以实现。我市气象专家表示,这轮降水过程以稳定性降水为主,短时强度不大,但持续时间长,更易渗透土壤,对缓解桂林气象干旱将有较大帮助。
对此,市水利局也全力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在各地水利部门确保水库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做好水库蓄水工作,要按照防大旱抗长旱的要求,充分考虑旱情的持续性和严重性,全力落实保水措施,为接下来的抗旱工作提供水源保障。
这场雨过后 天气走势如何
这场雨过后,桂林是否会迎来入冬?后续气温如何?还会再下雨吗?带着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市气象部门。
眼下,我们已进入二十四节气里的“立冬”。按照中国传统,人们把“立冬”作为冬季的起始,但按照气候学标准划分,我国大多地方要推迟20天左右才能入冬,广西入冬推迟的时间更长,一般要到12月至次年1月才能入冬。
市气象台台长唐桥义表示,根据今年冬季气候预测显示,从季节进程来看,预计前冬偏暖、后冬偏冷可能性较大。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平均气温预计为7℃~10℃,偏低0.1℃~1.0℃。冬季气温波动大,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阶段性低温可能出现在2023年1月上旬到2月中旬,可能会出现低温冰冻雨雪天气。
另外,广西气象台数据显示,预计广西未来30天的降雨量大部偏少一至五成,桂西北地区偏多一至五成,桂北、桂中仍将维持少雨天气。从常年来看,我市的降雨在每年1月或2月转为正常略偏多或偏多,降雨最多发生在2月。
总体而言,预计这个秋冬季降雨继续偏少,气象干旱风险较大,可能出现秋冬连旱,需密切关注旱情发展,注意防范干旱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做好森林防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