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俗称闽东,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是中国大黄鱼之乡、国家园林城市。其锦绣山河、灿烂文化传统共同构成了“闽东之光”,这无疑为闽东增添了几分光彩。今天,在闽东之光的照耀下,让我们共同一睹闽东之风采吧!
01遗址类
黄瓜山贝丘遗址
黄瓜山贝丘遗址位于霞浦县南部海岸边一座相对孤立的山丘之上(海拔50米),隶属沙江小马村。瓜山地貌略呈马鞍形,东北—西南走向,南部最高,北部次之,中部低缓。山的东、西两侧各有小溪穿流,于山之南小马与水潮两村之间交汇,随后流向闽东地区最大的内海湾——东吾洋。
通过发掘,在该地发现了两组排列有序的柱洞和两条排水沟和灶坑等重要的古建筑遗迹,这些均是原始人群聚居的遗迹现象。这足以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提及该遗址的功能与重要性,应该是这样的:黄瓜山贝丘遗址填补闽东地区先秦古文化遗存的空白,研究闽东乃至全省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考古专家称:“闽东地区要找先民住地,就在这里!”
02工程类
蕉城区霍童镇涵洞水利工程
霍童涵洞,位于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石桥村,始建于隋皇泰元年(618),由龙腰水渠(亦称“度泉洞”)和蝙蝠隧洞组成。这不仅是闽东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最富特色的一个水利工程,还充满了强烈的人文情怀,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
霍童涵洞施工之科学,可与闽南洛阳桥相媲美,堪称当时福建的三大工程之一。它代表了闽东乃至整个福建隋代水利工程的最高成就,也集中反映了当时闽东地区在北方移民和先进技术影响下农业生产的快速进步。
03景观类
屏南和寿宁木拱廊桥景观
提到宁德的木拱廊桥,屏南和寿宁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我们来介绍福建屏南著名的木拱廊桥——千乘桥和万安桥(分别位于屏南县棠口乡棠口村和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它们均于2005年荣获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称号。
万安桥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被公认为多拱木拱廊桥的经典之作。万安桥是屏南最为外界所熟悉的廊桥风景了,不少到屏南观光旅游的游客会专程前往万安桥镇一睹其风姿。从万安桥北桥头下来,是长桥镇的老街,街旁保留了许多百余年来各时期的建筑、古老的街面、一字排开的店铺和小摊。漫步于老街,我们不仅可以清晰地辨认出往日岁月烙下的痕迹,还能看见今日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景。
千乘桥座落于屏南县棠口乡的棠口村,为屏南境内第二长木拱廊桥,造型端庄,风姿典雅。在千乘桥的桥北端有一座祥峰寺,而在桥的南端则有一座节孝坊;此外桥南空地上还建有“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
其次,我们来一睹寿宁木拱廊桥的风姿吧!寿宁廊桥俗称厝桥,是一种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品类。从年代序列上讲,寿宁木拱廊桥最齐,从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至民国时期,乃至解放后还在建造,这在全国极为罕见。据有关专家考察所知,寿宁的木拱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寿宁贯木拱廊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为中国桥梁史上“侏罗纪公园”。
福安溪塔葡萄沟种植系统
溪塔葡萄沟位于福建省福安市穆云畲族乡溪塔村,是畲民们利用溪流边种植野生刺葡萄而形成的。当地畲民们利用秀溪、詹溪两条溪流,在溪旁种植野生刺葡萄,在溪面搭架,形成了绵延近5公里的葡萄沟,与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河北昌黎葡萄沟并列为“中国三大葡萄沟”。沟上绿荫蔽日,沟下流水潺潺;溪面流水潺潺,溪上硕果累累,溪畔商客云集…形成了一道南国独有、美不胜收的风景线,被誉为“全国三大葡萄沟”之一。
04聚落类
霞浦溪南半月里村(畲族村)
半月里,曾名“半路里”,位于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行政村,是畲族聚居的村庄。畲族古村只见碧水环绕,林壑幽深,山石多姿,名胜古迹贯若串珠,令人叹为观止。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村是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纯畲族村落,至今留有独特的畲族古建筑风貌、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丰富的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古村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此前,还被授予“宁德市十大最美乡村”、“省级畲族历史文化名村”等光荣称号。
宁德连家船文化
连家船民古时候称为疍[dàn]民,也叫疍户、疍家人、龙户、游艇子、白水郎等,福州闽东一带甚至称之为曲蹄。贯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族群意识、宗教信仰、饮食衣着等,在汉族文化的包围和歧视下,却依旧顽强传承了下来,至今仍然能够呈现给我们一种带有海洋文明风格的另类感受。
05 工具类
稻作生产工具
南方水网密布,四季分明,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形成了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农耕文化。既有与滨海地域风力资源丰富相适应的风车机械,也有与水网密集、水资源丰富相适应的水力机械。此外,人们还创造发明出了独特的水田生产保护辅助工具,如竹马甲、指头篮、蓑衣、草裤等。
渔业生产工具(以建瓯弓鱼为例)
建瓯市地处福建省北部,养鱼历史悠久,年产鲜鱼15000kg,是闽北地区主要的产鱼大县(市)之一。早在几百年前,当地就流行“弓鱼”之法(一种绑鱼技术),经过这种技术处理的鱼,不但腥味全除,离水后长途运输,历经数小时甚至十余小时仍能保持鲜活。当地的经验证明:“弓鱼”在冬季可以保活3天,夏季也能保活2天。2009年,“弓鱼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06 技术类
焦城黄家蒸笼是传统手工技艺
虎贝黄家蒸笼是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黄家村祖传的传统工艺艺术产品。黄家蒸笼的创制主要依赖于柳杉这一原材料的发现,它的价值有如高岭土之于瓷器,完全体现了《考工记》所强调的“材美”原则。
柳杉的质松不实、轻软细致、顺木理易于剥离成片的自然属性,造就了黄家蒸笼一套完整的手工技艺,至清乾隆之际,已能制作包括蒸笼在内的碗、杯、盘、盒、盏、碟、瓶、壶等日常器用,有的甚至还成为了贡品,也成就了其易熟保温、透气不馊的特点。
蕉城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系统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人类航海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迄今已有650年历史,对于提高航海安全性起到革命性的作用。它是被中国传统海船,普遍采用的建造技艺。其水密隔舱的舱体结构原理一直运用至今,仍在现代船舶制造中被广泛采用。
闽东畲族乌饭制作工艺
畲族乌米饭唐朝(公元669年)以来是畲族同胞“三月三”过节的传统食品,它来自大自然乌稔树(也叫乌饭树)的绿色树叶泡制而成的色香味和开脾健胃驱湿膳疗作用,是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的绿色食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乌米饭制作技艺在一些畲族村居几近失传。每年的“三月三”是畲族的“乌饭节”,畲族居民(自称“山哈”)在每年的这一天都会以特有的活动和仪式来庆祝他们的节日。为抢救保护与发展畲族文化,宁德市将闽东畲族乌饭制作技艺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并举办各类民族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发扬和传承畲族乌饭制作技艺。
柘荣剪纸技艺
柘荣剪纸是一种福建宁德市的传统民间艺术。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既承传了中原剪纸的写意、质朴、浑厚,又融合了南方剪纸的严谨、细腻、秀丽。柘荣剪纸作为国家品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文化品位独具,作品或淳朴、率真,或写意、粗犷,或清新、典雅,符合大众的审美需要和欣赏心理,是收藏馈赠和家居装饰的佳品,既是上好的艺术礼品,也是很好的旅游商品之一。
07 文献类
新编《霞浦县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记述霞浦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客观反映各项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展示霞浦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辉煌业绩。县志中记载了大量的农业生产经验、谚语、农业研究方面的成果,都是农业文化遗产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08 物种类
闽东山羊
闽东山羊是福建省宁德市特有的畜禽类物种,具有适应性强、体质结实、肉质好等特点。据1999年12月第一版《霞浦县志》记载,闽东山羊在宁德地区的饲养史可追溯到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因产地地理隔离,形成了羊群“只出不进”的流通模式,经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体型较大、独具特色的闽东山羊。
古田黑番鸭
古田黑番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黑番鸭属于善飞的热带森林禽种,古田县的自然环境,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水域,为它们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条件。古田黑番鸭羽毛黑色,带有墨绿色光泽,主翼羽或复翼羽中带有少数的白羽;肉瘤颜色黑里透红,且较单薄;嘴角色红,有黑斑;虹彩浅黄色,脚多黑色。它具有体型大、生长迅速、耐粗饲、易肥育、肉质鲜美、肥肝性能良好等特点,古田群众视其为滋补身体的珍品。
福安水牛
福安水牛属沼泽型役用水牛,体躯高大,四肢粗壮,肌肉丰满结实,皮毛以青黑、青灰为主。该品种耐粗饲,适应性广,抗病力强,四季均可放牧饲养,性情温和,容易调教。
福安花猪
福安花猪是中国福建省著名优良地方猪种之一,为福建省的生猪生产作出重要贡献。福安花猪是“混血儿”,由美国的波中猪与福安本地猪杂交繁衍,经长期驯化培育而成,具有体质坚实、结构紧凑、体型较大、耐粗饲、长膘较快、繁殖力较高、胴体皮薄肉质好、屠宰率高,并有优良的生产性能,亦适宜作杂交的母本。
09 特产类
福鼎白茶
(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太姥山。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
福鼎白茶属于福建白茶,具有地域唯一、工艺天然和功效独特等特性。欧美国家对白茶研究发现,相比其他茶类,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黄酮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平均值也高于其他茶类。福鼎白茶具有清热祛火的功效,白茶提取物对引起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等细菌生长具有预防作用。福鼎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喝红葡萄酒饮白茶,一红一白结合,福鼎白茶可以解决饮用红葡萄酒容易上火的难题,可以说是现代成功人士社交应酬的好伴侣。
除了福鼎白茶,还有福安坦洋功夫红茶、福鼎白琳功夫红茶、蕉城天山绿茶,都是当地特色茶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家中常备,送客佳品。
古田银耳
古田银耳,福建省古田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古田县是“中国食用菌之都”、“银耳之乡”,银耳人工栽培历史悠久,以盛产银耳和银耳栽培技术先进而声名远播。
霞浦晚熟荔枝
霞浦县为中国沿海最北缘荔枝经济栽培区。霞浦晚熟荔枝栽培历史悠久,气候独特,成熟期7月底至8月上旬,相同品种比两广主产区迟熟1个月以上。荔枝果实心形,果顶渐尖,顶端钝圆,果肩微凸,果面鲜红色,龟裂片隆起小刺;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肉质细滑,汁多化渣,甜酸适口,香气浓醇。获国家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银奖。
福鼎四季柚
福鼎四季柚在福鼎市栽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福鼎四季柚属芸香科柑桔柚类,以一年四季都能开花结果而得名。福鼎四季柚素有高贵,团圆、吉祥之誉,象征花好、月圆、人寿之意,是祈求美满幸福的珍贵信物,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主产地福鼎市前岐镇,四季开花,四季结果,挂果时间长达半年以上,能充分吸收大气、土壤中的养分,可谓“吃透了四季之风水”,故营养价值之高,堪称果中之王。立冬后采收。耐藏耐运,表面光滑,皮薄籽少,气味芬香,肉嫩味美,清甜可口,营养丰富,含有柠檬酸和多种维生素,不仅是果中珍品,而且可以药用。
10 民俗类
福鼎瑞云四月八歌会
瑞云位于鼎霞交界处,是硖门畲族乡唯一的民族村。畲族自称“山哈”,“哈”为畲语,意为“客人”,指居住在山里的客人。畲家在古代,原指刀耕火种,以“畲”作为民族的名称,始于南宋末年,迄今已有700多年。畲族同胞在这里拓荒垦土、勇敢拼搏,并以歌代言,以歌传情,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创造灿烂独特的民族文化,至今保持其特有的民族服饰、婚嫁习俗、山歌盘唱等民俗风情。农历四月初八歌王节,又称“牛歇节”。
(据说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两位歌王,一个名叫钟子期,一个名叫钟仪。楚国乐师伯乐弹琴的曲调大喝和小喝,意在高山、志在流水,唯有钟子期能和其腔。钟子期死后,伯乐将琴摔掉,从此再也不弹琴。钟仪本是楚郧公,被郑国推荐献给晋国,晋王要他弹琴唱歌。钟仪接过伯乐和钟子期弹唱的技艺。晋王听了大高兴,重用他,封他为礼部侍郎之职。后来为了纪念畲家这两位歌王,畲家人每年四月初八日都要设坛祭祀,举行歌会,大唱大喝和小喝,并把这一天作为畲族传统佳节四月八歌王节。)
蕉城云淡海上龙舟竞渡
云淡,古称“麒麟屿”。云淡村海上龙舟竞渡习俗,起源于宋仁宗赵祯时期,一是为了祭祀爱国诗人屈原,二是源于明代倭患严重,在云淡村设有据点,明朝名将戚继光带领戚家军与云淡五个倭寇寨点相持一个多月。当地百姓撑船助战,经过惨烈战斗,戚家军终于平定了云淡倭患,把倭寇赶到漳湾、横屿一带。但经此一役,在云淡作战的将士百姓阵亡无数。为了纪念他们,人们在端午的这一天撑船前去祭祀他们,相沿成俗。
福安畲族佳期酒礼俗
在福安畲乡传统的畲族婚礼宴席中,“佳期酒”别具特色,是融对歌、舞蹈、闹洞房为一体的典型筵席。畲族“佳期酒”是在新婚祭祖、夫妻拜堂、甜茶敬亲朋之酒席散后的当晚,从亲友中选出几个“好命人”(通常指定未婚的男子),同新郎组成“十全大发”佳期友,原汁原味地演绎出的一套畲族新婚酒俗,散发着醇醇的民俗文化气息。
畲族宝塔茶礼俗
“宝塔茶”文化说的是,畲族青年男女于结婚的前两天,男方必须挑选一位精明能干、能歌善舞的男子,当“亲家伯”或称“迎亲伯”,全权代表男方,挑上猪肉、禽蛋等聘礼,前往女方家接亲。“亲家嫂”会用樟木红漆八角茶盘捧出5碗热茶,这5碗热茶像叠罗汉式叠成3层:一碗垫底,中间3碗,围成梅花状,顶上再压一碗,呈宝塔形,故有“宝塔茶”的叫法。
畲族“宝塔茶”是福建福安畲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婚嫁习俗。这一婚嫁礼仪习俗将茶礼提炼、升华到一种独特的境界,成为畲族风情活动中最有特色、最富情趣的民族习俗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