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的瞬间#
有人说: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然而什么是风景呢?我总觉得,我们从来去不了无缘无故的地方。——一阳青橙
一提到圆明园,你最先想到什么呢?我想,多数人的心里会跳出几个字: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紧接着,或许还有浮想联翩的画面闪过:那画面中,到处是面目狰狞的洋鬼子,随处可见贪婪丑恶的奸淫掳掠,炮声隆隆,火光冲天,在拿不走就毁掉的强盗逻辑驱使下,曾经富丽堂皇、珍宝无数的华美园林和宫殿,在猖狂变态的侵略者手里,用了一根火柴的力量,便戚戚然化作一缕青烟,变为一片废墟。风雨如晦,百年孤独,圆明园上空的硝烟已飘散,天地明净,碧空如洗,因卑微而涂炭的生灵,因落后而屈辱的身世,已被历史尘封在身后的时空里。当我怀着探寻的心情,再次翻开这发黄的书页时,才发现夕阳如血,寒鸦低唱,那些断壁残垣的画面,依然能够刺痛我,直觉胸臆之间,隐隐抑郁。为了缓解这痛楚,在一个不太晴朗的日子,我们走进了这座园子。 终于见到圆明园的真身了,尽管是已成废墟的真身。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园林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宫殿。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百闻不如一见。肉眼看风景,84000个毛孔却在呼吸,丝丝缕缕,盈盈绕绕,有历史的硝烟,也有现实的花香。一日游园,时间总是略显紧张的。园子是鸿篇巨制,昔日的繁复与精致,俯仰之间,可见一斑。不奢望能把脚印毫无遗漏地印在每一处,只是删繁就简,顺路而行,随遇而安。一路下来,经过无数清爽的荷塘,众多孤寂的废墟,参观了记载历史沿革的文物,欣赏了往日再现的3D复原片,脑补了万园之园从极尽奢华到惨遭焚毁的前世今生。
正如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座园林也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印象中的圆明园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和沧桑,便于心中为她先入为主地下了定论,然而实实在在地亲近她时,扑面而来的却是一种温婉恬静、清新怡人的气息,宛若赤子情怀、安时处顺的女子,无论经历过多少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生离死别,依然不怨不悔,无欲无求。心水清凉,神色净洁,这是相由心生;亦如襟怀坦荡、怀璧藏玉的君子,几经生死、数度沉浮、备受挤压,依然淡泊宁静,素位而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境随心转。
当战火和屈辱烟消云散,和平与复兴旭日东升。中华民族巨轮启航,踏浪乘风纵横驰骋。然而,总有些历史遗迹难以磨灭,总有些饮恨遗憾尚在深潜。不堪回首,往事依旧历历在目;无处安放,风雨沧桑魂归何处?若无事于心,无心于事,游园本是悠闲自在的,况且,时值盛夏,正是荷花开放的季节,满池香花粉红嫩雅,连天圆叶碧绿清爽,让人自然放松,不喜不悲。其氛围似乎没想象中那么沉闷,也许是我多心了吧。正欲彻底释怀时,不知不觉,脚步已带我们来到了“举世瞩目”的西洋楼遗址。那些或拥挤或孤零的石砖石瓦石柱,承载着历史的份量,每一根都令人触目惊心。一种无形的压抑感瞬时弥漫在我的心头。跟随着人群,环绕着残垣断壁行走一圈,行至途中,我的鼻子和眼睛忽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酸涩感,一种想哭的情绪涌上来,无奈欲哭无泪。理性告诉我,这种情绪并非属于我,而是属于一百多年前在那场地狱般的战争浩劫中,无辜受累的人们。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战火再大,皇帝和妃嫔们多半是毫发无损的。而葬身于火海,枉死于强盗刽子手屠刀下的,多为手无寸铁、身不由己、为奴为婢之人,他们做不了自己命运的主人,因而沦为封建王朝的陪葬品。
显然,被迫面对死亡的厄运,当时的他们必定是心有不甘的,然而正如我此刻欲哭无泪的心境,他们真正的悲哀与不幸在于:没有选择、无力反抗。当一只大象从小就被捆绑在一根小木桩上,长年如此,若不出意外,一直到老死,它也不会再挣脱那根其实早已栓不住它的细绳索了;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被主宰被控制被支配的地位,任由主权旁落而不觉悟,久而久之,他就会失去自由意志,形同傀儡,任人摆布。同理,当一个人久久被困在诸如悭贪、仇恨、骄慢、疑惑、恐惧等负面情绪中难以自拔时,灵魂很有可能会被套牢,甚至历时久远,临时围困就会演变为顽固习气,难以解套。如果刚好此时,生命结束了,那么一切不安惶恐,就在死亡时的那个瞬间凝固定格。即使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万象更新、换了人间,那些不能解缚的魂灵,或许依然备受执念痛苦的煎熬。有缘到此一游,理应安抚他们,让其了解世事无常、无可留滞,自心执念、虚妄不实,唯有自我释怀、主动放下。如此,心安即是彼岸。生死的边界,无非就是一副臭皮囊,皮囊不过就是灵魂的一件外衣,不同的是形形色色、美丑强弱。而自由的灵魂是赤裸的,自带光环,无须装饰。我的心为他们发出宽慰的低语:放下万缘,融入光明,不生不灭,寂静安乐。同时,也是为了自我宽慰。我坚信,只要心存美好,心怀善意,心行真诚,漂泊之魂,终有归处。漂泊之灵,终得皈依。果不其然,作茧自缚、百年困窘,回心转意、当下解脱。再回首,雨过天晴、尘埃落定;向前看,绿草如织、繁花似锦。我的鼻子和眼睛,瞬间恢复清爽。
有人说: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然而什么是风景呢?我总觉得,我们从来去不了无缘无故的地方。但凡有风景又有机会去上的,不是因为风景有多美,而是因为缘分的深浅长短。
作者一阳青橙,一个以灵魂为调儿、以笔尖歌唱的人。感谢您聆听!欢迎点赞、收藏、转发及评论。愿以文为丝,穿起三生三世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