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有个下岗职工白全忠,年已花甲,身材健硕,网名五方元音,在邢台古玩城开了个古玩店,店铺不大,以古碑拓片名市,在业界小有名气。
老白文化不高,却可以每天更新原创千字小文一篇,发在公众号上,因自认为无权无势,常常以“白说”结尾。不过“白说”却从来不“白做”,常常以深入最现实的第一线去探访、挖掘古村落、古驿道、古碑刻,做许多现实的事,从而丰富与弥补家乡“邢文化”的短板。
他的小文章,如果你可以静下心来,连续看上10篇,你会对他这个“大闲人”有新的认识的,原来他根本不是“每天闲逛”的“闲散人员”,更不是到处骚扰他人的“骚客”,而是他每天在做着最实际、最现实的历史文化溯源工作!只不过你不理解而已。
关于《邢台古驿道碑刻》他做过三年探访——全部记录在五方元音【白全忠访碑录】之中。
关于这个课题的探访源自于2012年他在邢台开元寺制作金石志期间的一个瞬间,那就是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对邢台开元古寺制作碑刻问题进行视察,而这期间副局长拿出一册《明长城河北境内碑刻录》,当老白草草的浏览后,便发现中国内长城似乎隔着邢台便跳跃至邯郸的武安一带,或许我们邢台没有长城这一段?
于是经过思考后,便发了一篇相关质疑《关于邢台沿线“古长城”研究》的博文与新浪上,,当时也转载在当地的《邢台网》上,。为此便开始了漫长的探访之中,其历经时间之久时断时续,当然他依然坚守着,克服重重困难,默默地坚守着!
反之在邢台“文物界”、史学界对“马岭关”有相关“古驿道碑刻”的问题皆为否定,一个个自信的称:“马岭关”、“鹤度岭”根本没有相关碑刻的记载,那邢台西部的“长城”又源自何时呢?难道真的就是“明代”吗?石勒在邢地建国,就没有与晋国设防吗?
为此老白付出了巨大的j精力与时间,在查找相关的文字记载,当然也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张键老师等专家的鼎力支持!
今天因疫情被封闭于家中,闲的无聊,便将张健老师发他的相关“长城研究”发一次,然后与李杰、刘灵雪三人每个人背负20多公斤的物品,开始对“马岭关碑刻”进行正规的制作与《太行山古驿道碑刻》开始了正式探访!
《邢台县志》也在山川目下记载了马岭口、黄榆关、清风岭、支锅石口、露萝(路罗)岭、夫子岩、庄儿角、货郎神口等处长城的防守设置存有记载。有的隘口还设有墩台、吊桥。
邢台西边相邻的是山西的和顺县,两地基本上是沿着太行山而分界。在《和顺县志》中对于这段长城也有基本相同的记载。《和顺县志》卷十序·旧序曰:和顺边晋省东陲,隶辽州北鄙邻。畿甸接豫域,四岭环峙,群山盘曲,居太行之绝巅。又一旧序曰,梁余(春秋梁余子食邑)皆山也,邑设于深岩遗谷之间,俗朴事简,守之者称易,,治为是地,虽僻而昆连直豫,旧为全晋东藩第一要隘。设文武员弁七,营房九,四岭杌要处,皆属边防。
在南抵辽州,西邻古魏,北接沾水,东距直隶的和顺东境边防之地,每处关隘一般都由城墙、关门、营堡、官厅、敌楼、烽火台组成,建置及古迹项下明确记载:黄榆古戍、韩信旧寨、黄榆岭、辘辘村、桃树坪岭、风门岭、马岭、夫子岭、马脊岭、炉烟岭及松子岭等处,都曾分别设有营房一所,墩台一座,烟墩五座。这些明显都是长城隘口处的设置。但对其设置年代均语焉不详。
其中马岭关长城距邢台城一百六十里地宋家庄乡明水掌村西偏北的马岭上,距和顺县九十五里,据邢台城一百二十里,位于太行山最高处的白虎山(不老青山)与牛群垴之间,北距鹤度岭长城十六里。其南六十里为清风岭口,山势高耸,二口皆有关墙,与黄榆关相犄角。旧设有东、西二门,敌楼、吊桥、官厅、营房、防守军兵。
在关门顶上,有一通明代残碑,碑额篆书“邢州西山关隘”,碑文中有“明嘉靖”等字,当为明嘉靖年间或之后刻立的修筑或修葺马岭关长城的记事碑。马岭关长城城墙及垛口大部保存较好
黄背岩长城东侧,保存一通明代石碑,阴刻竖行“郭公关”三个大楷字,右侧竖写寸楷“直隶顺德府督工同知关西郭ooo垣。”左侧书“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岁仲夏吉旦典史高文据顺德府志》记载,郭公关为顺德府同知郭从路督工修建,故名。
由此老白笃定,邢台有长城这是可以肯定的。《文物春秋》2003年第7期登载的河北省博物馆李建丽的《河北明长城建筑概说》指出:长城,明代又称边墙、塞垣、长垣,指筑于边境上的界墙。外长城又称外边,内长城又称内边;有几重边墙处分别称为大边或头边、二边、三边等。故明代后地方志中称长城为“边墙就可理解了。至于这里是明代时修筑还是明代在此对旧有的长城设施又进行了一次重新修葺,则是另一个课题了。
老白根据时代变迁,对邢台的长城起源进行一下追溯和梳理。
一、邢台赵国长城
王国良《中国长城沿革考》自序说:始而齐、赵、魏、燕筑长城,赢秦统一之。继而元、魏、齐、周筑长城,杨隋统一之。终而朱明阻御蒙元,雉堞堡垒,蜿蜒四千里,迄今犹新。
据《中国长城沿革考》说:赵长城有两处。1、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正义】:括地志云:“赵武灵王长城在朔州善阳县北。【正义】:地理志云朔方临戎县北有连山,险於长城,其山中断,,两峰俱峻,土俗名为高阙也。这道长城大部分在内蒙古境内。
《史记·赵世家》上记载:“肃侯十七年(公元前333年)筑长城。”又说::武灵王十九年春(公元前307年),“召楼缓谋曰:"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漳滏之险,立长城”。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筑长城有二处:1、“成侯六年,中山筑长城”;2、“肃侯十七年,筑长城。【正义】:刘伯庄云“盖从云中以北至代”。按:赵长城从蔚州北西至岚州北,尽赵界。又疑此长城在漳水之北,赵南界。就是说赵筑长城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阻漳滏之俭”。这样“又疑此长城在漳水之北,赵南界”就有了依据。
漳即漳河,滏即滏阳河。《和顺县志》载:漳水有二,一出县西一百里八赋岭,名小漳水。流经榆社县合黄花岭水,至武乡县西五里合湟水,至襄垣县东北合浊漳。一出乐平县少山大渑谷,流经县东合梁余水,转东南至交漳村,合流东注,漳水环带曰:漳水有二,一自县北东流,一自县西东流。交绕环抱,有若带然。这是说这条漳水是自和顺县东注入赵地。
《隆平县志》清王原祁《大陆泽图说》:“自万历中,漳水决曲周,入滏阳,因名小漳河。及经大陆(泽)而北,塞于隆平,又名古滏河。”《顺德府志》》平乡县曰:滏阳河在城东七里,广平府鸡泽县流又东北经任县,又北经赵州隆平县,至宁晋县合。
位直“淖水之北,赵南界即淖水北厈,今河北临漳、磁县、成安县商城镇一带(遗址尚存),北至邢台县、内丘县鹤度岭就好理解了。
二、邢台汉长城
《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建武十二年,杜茂镇守北边,发边卒,筑亭候(瞭望和监视敌情的岗亭、土堡),修烽火。建武十四年,马成又代骠骑大将军杜茂缮治障塞,自西河至渭桥,河上至安邑,太原至井陉,中山至邺,皆筑保壁,起烽燧,十里一候。中山为河北定县治。邺,东汉属魏郡冀州,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南四十里。中山至邺的长城段是自今河北正定县东北至今河南临漳。其间过赞皇、临城、邢台等地界。即王国良《中国长城沿革考》:“然则这次所筑的障塞,自河北定县南至河南临漳县西南。
乾隆十五年《顺德府志》有二首诗:
王世贞“黄榆岭”
太行无际碧天愁,榆寨褰帷万古收。
紫气东盤沧海出,黄河西抱汉关流。
橐鞬忽动双鸿瞑,刁斗频敲万马秋。
薄伐至今仍列戍,教人无奈说并州。
前题李攀龙
西岭秋高大陆前,马陵寒影踏遥天。
群岭不断浮云色,长流落日悬。
地险关门啣急峡,山奇削壁挂飞泉。
何人青泥饭,有客空歌白石篇。即是咏此处汉代关隘的。
三、邢台明长城
邢台的明长城应该是在赵长城与汉长城的基础上重新修筑或修葺的长城。这段长城属于山西镇管辖的长城。据王国良《中国长城沿革考》山西镇说,此长城自阳泉平定县的固关(娘子关南)而达黄榆岭(山西和顺县东,邢台市西南)。就是现在横贯山西及河北之间的长城。
邢台境内的明长城是由多处关隘组成的。据调查关隘有:鹤度岭、锦绣堂、烧梁关,马岭关、陈宋口、马脊岭、炉烟岭、松子岭、黄榆关、清风岭、支锅岭、露萝(路罗)岭、王三铺、夫子岩、庄儿角、货郎神口及沙河市的黄背岩、数道岩、大岭口等近二十处,每处关隘一般由城墙、关门、营堡、官厅、敌楼、烽火台组成。
老白从这些专家的文字中充分得到肯定——邢台“长城”源于赵国石勒!为了抵抗主人的进攻而特设“边墙”等设置,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白们依然进行很艰难的考察,在“马岭关”制作拓片期间,最难的是寻找碑刻的问题!一切的一切都是属于为了探访“邢文化”而付出的一切代价,都是无所谓的·······
他们为实地考察邢台古长城,克服了山路的不熟,并且克服了“无水”的苦难,在炎热的夏季不能洗浴是最大的问题,他们就在老乡房屋的房檐下“跌水处”的缸里,汲取一小瓢雨水,共同洗一下手,将手上的墨迹清洗后,吃饭、休息,待第二天时只能穿着汗渍发硬的衣服向“马岭关”有碑刻的地方挺进!因为根本没有水可以让你洗漱、根本没有水可以令你洗一个痛快的澡,也根本不可能有水令你洗涤穿的衣物。
曾经这块碑刻许多人都是知道的,一截断弃的碑刻斜刺的躺在道路上,老白就决心要将其修复,待返回后找到专业的门市购买了专业的胶,待第二次再去是与广宗县李杰医生共同修复,以免发生被抛弃山崖下的结局。当然这样的工作他们曾经有过许多,老白再复述,当然由于水的短缺,常常将自己一天的饮用水、两瓶瓶装矿泉水用来制作拓片!因为上山要携带这些必备的水,中午是不能下山的,一天每个人就是两瓶瓶装水·······
在“吊桥沟”处,他们意外发现了十三块碑刻之多,是难以想象的,他们激动地如同抗疫取得胜利,用欢呼跳跃这个词句来表述当时的心情吧,一行随机打开所携带的用具,随之,上纸、打纸,晾干、上墨、开始拓碑,心中那个高兴无法用语言表述!在这周边竟然还寻找到了三处摩崖石刻,当然这都是对他们邢台“长城”探访的最美的贡献!也是最现实的付出·····
对于发现这些碑刻及摩崖石刻,都是对邢台境内相关“太行山古驿道”的辅助资料的验证,也是对邢台历史的一个“辅证”!至少填补了“马岭关”’没有碑刻”的谬误!打破了多年来文物界、史学界对“马岭关”错误的认知,也填补了“太行山邢台古长城碑刻”之缺憾!
老白说,或许一个信念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道路,这或许就是事实吧,老白说,每天的数万步的路程就代表了他们的行程,他们可不会在老来无聊之际去“操场”上走上1万步玩······
老白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有经费来源,大家义务冒着生死的危险经过三次十数天的探访与制作,终于将“吊桥沟”处所有的碑刻、摩崖石刻的相关资料全部制作完成,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马岭关碑刻”的系统资料!
现在,据传国家要对中国“古长城”沿途做较大的保护了,这是好事,这也是对中国古文物、古遗址,古御道的认可与保护!······
当老白和朋友们第一个走到“摩崖石刻”处时的兴奋程度,应该从这张当时的照片中看得出来的!这是成为“邢台古长城”民间第一群探访者的瞬间!他们每一次对于“新发现”时都是欢呼跳跃的,那个激动的心情是无法使用任何语言所无法表述的,
他说,你们不信吗?那是你没有遇到那些冒着危险与白费劲的境遇与事实的事件。
请想:朋友自驾车早晨从广宗县出发,行至邢台市区拉上老白后,再行程70多公里的山路,来到“马岭关”,再经历攀岩上山,如果没有找到相关的碑刻,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仅仅这一次的去程就150公里,如果没有找到相关的碑刻,你的心情又是如何呢?这些行程你知道需要花费多少钱吗?一个是下岗职工,一个是个体医生,在一天抗疫治病救人能赚取多少钱吗?这些费用你都不知道,也根本不会知道·····,但他们却说,自己觉得值得,很值得!·
那次他们到达“马岭关”后,再次问询“步行野游”的群体,而他们却一问三不知,很是遗憾。他们又去问询“放羊老汉”后得知“吊桥沟”有碑刻,于是就随之下山,在途中发生意外,老白从山道上滑倒后遛出2、3米后被同伴拽住,········
他发现脚上穿的鞋由于平时便于脱、穿,其鞋带松散,造成脚在鞋中左右挪动,一脚不稳造成滑擦,于是老白再次勒紧鞋带后向着“吊桥沟”挺进········”
经过一段的探访终于找到“吊桥沟”,于是大家惊喜的发现了多达13块的碑刻存在,并且在“吊桥沟”东侧30米左右有一块残碑矗立在哪里,并且还有半个残碑在道路的南侧躺着,感到有必要保护一下,于是,经过翻动、挪到道路的北侧后决心一定要修复好这碑刻,不能让这些碑刻再次成为人们那样破解的碑刻之一······
待回家后,在“新兴路”沿途便开始寻找“粘石头”的专用胶,后在一家店里买好了两种粘胶放到家中待下次再上“马岭关”时带上修复碑刻·······
该碑刻为“汉白玉”质,碑额横书:为民福利!内容为竖写右起首:马岭大道重修,邢昔人们要求,为使交通永久,行人必须爱护!时间为: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立!碑石依然有工匠的留名:林县石匠王仁玉!·······
按时间推算,应该是邢台地区已经解放(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也是新中国第一个解放的城市!没有之一的·······)但是碑额有‘镰刀锤子’五星、与交叉旗子的出现或许是特定时期的产物?至少是“官办碑刻”因为碑刻的材质是在外地制作好后特意拉于此矗立的,其原因有待研究·······
老白认为,按理说官办的道路是需要常常修理的,路面不规整之后就可修复,以减少人们出行的不安全,肯定不会发生坑坑洼洼的现象出现,这与“马岭关”与“井陉关”的道路状况上就可以看出区别。常常的维护与维修就可以看出之间的区别。
小白菜在这里的角落边上静静地生长着。翠绿翠绿的叶脉,暴露在阳光下,彰显着胆怯又懦弱,“苔藓”围绕着这一片阴凉,也在静静地呼吸生长着,呼吸着的,就是“马岭关”的一片净土·······
这是2021年5月3日重访“马岭关”时,遇到网友“寂寞前行”时他便脱口而出认出了老白,并且一再称:你们的访碑太难了!经过交流后他们就在修复的碑刻前留影纪念,老白说这就是在“太行山古驿道”中第一个可能是最后的一张有意留影的照片吧!·······
老白告诉我:起早贪黑的在太行山区进行“太行山古驿道碑刻”的探访,虽然现在可以作为一个节点了,可是我们的曾经还是很值得回忆的!霜降节气天气冷了,不能去山里做拓片了,就做些室内工作,待明年春暖花开,再上太行山寻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