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李壮: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为全面落实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长春市制定了《长春市“六城联动”总体方案》。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长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子联先生,他将向大家详细介绍相关情况,共同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长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延峰先生,长春市副市长杨少清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提问,请各媒体对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充分关注和深入报道。
下面,首先请王子联先生介绍情况。
王子联:
各位媒体朋友们,下午好!
长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科学绘制了长春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作出了加快打造国际汽车城、现代农业城、“双碳”示范城、科技创新城、新兴消费城、文化创意城,实施“六城联动”的重要部署。在刚刚闭幕的长春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推动“六城联动”实施落地进行了全面安排。
应该说“六城联动”,是新一届长春市委、市政府在综合考量长春发展阶段、市情实际、产业布局、空间格局基础上,为实现长春振兴发展率先突破,作出的一项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决策。“六城联动”的提出,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视察吉林、两次亲临长春,对东北振兴、对吉林和长春发展寄予殷切希望,赋予我们“保障五大安全”“巩固发展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地位”“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产业新格局”等一系列重大职责使命。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现在看我们在产业、生态、创新、文化等方面虽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有明显短板和弱项,实施“六城联动”就是坚持问题导向,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下一步振兴发展的主攻方向,以实际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的嘱托落实到位。
二是落实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近年来,长春经济发展的总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2021年在全省首位度很高。目前,省内其他市州发展的基础和资源也都非常好,正在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实施“六城联动”,就是长春要主动扛起“一主”责任,推动长春与各市州产业互补、融合共进,以“六城联动”引领“双廊”、支撑“双带”、带动“双线”、建强“双基地”、畅通“双通道”、促进“双协同”,辐射带动全省共同发展。
三是建设长春特大型现代化城市的现实需要。
长春经过多年发展,我们的资源在不断集聚、优势在加速释放,围绕未来五年实现“常住人口超千万、经济总量超万亿”的目标,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汽车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国际化、集群化优势,加快打造国际汽车城。进一步发挥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农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城。进一步抢抓“双碳”时代机遇、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加快建设“双碳”示范城。进一步发挥长春大院、大校、大所创新资源富集的优势,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城。进一步发挥区域消费中心和开放桥头堡优势,加快建设新兴消费城。进一步发挥冰雪、避暑、影视等文化旅游特色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创意城。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真正实现产业兴旺、创新活跃、文化繁荣、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在此,真诚希望记者朋友们积极宣传推介长春,希望更多企业家和各界人士持续关注支持长春,深度参与和融入“六城联动”,共享发展新机遇、共创美好新未来!谢谢大家!
吉林日报:刚才王子联市长介绍了“六城联动”总体情况。我们知道,长春素有“电影城”“汽车城”和“森林城”的美誉,此次“六城联动”在每个“城”的发展上如何定向,又如何用项目为“城”赋能?
马延峰:
按照长春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六城联动”重点是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推动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做大做强,围绕承载长春“1+6”产业体系,我们规划每个“城”确定不超过3个主导产业。
一是国际汽车城。重点发展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2个主导产业。
其中,汽车产业,就是以一汽集团为龙头,突出整车带动、配套跟进、创新协同、服务提升,形成年400万辆整车产能,同时培育500户以上亿元配套企业,建立上下游核心研发体系,增强后市场服务能力水平,全力支持一汽建设世界一流车企,加快六个回归,全力推进奥迪 PPE、比亚迪电池、红旗丝尔科跑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到2025年,建设 1 个产值超万亿的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业,就是以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全力打造“长春造”轨道客车品牌,加快高速等级中国标准动车组、谱系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高速磁悬浮列车等产品的研发制造,建设集高速动车组检修、城铁车检修、动力集中动车组造修、普通铁路客车检修、零部件造修于一体的世界一流造检修运维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到2025年,建设 1 个千亿级的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以轨道客车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 1000 亿元,轨道装备产值超过 600 亿元,轨道客车产量达到 5000 辆。
二是现代农业城。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种植业)、现代畜牧业3个主导产业。
其中农产品加工业,就是围绕“十大产业链”,建设1个千亿级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基地。现代农业(种植业),就是实施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种业科技创新等工程,全力推进粮食总产量达到270亿斤,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现代畜牧业,就是大力实施“秸秆变肉”暨“三百万头肉牛产业建设工程”,加快推进肉牛、生猪等优质安全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步伐,确保实现肉牛生产达到300万头,生猪突破1000万头,肉鸡稳定在4亿只阶段性水平。通过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的建设,可实现一产增值800亿元。
三是“双碳”示范城。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3个主导产业。
其中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研发与应用、新能源动力电池、氢能“制储输用”、生物质能等产业。新材料产业,重点推动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金属材料等领域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重点推动汽车拆解和回收利用、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开展秸杆应用研究与开发利用。到 2025 年,建设 1 个千亿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 1000 亿元。
四是科技创新城。重点发展医药、光电信息、航空航天3个主导产业。
其中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疫苗、血液制品、干细胞及基因治疗等生物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等产品。光电信息产业,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环境下的新型应用软件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支持“吉林一号”完成卫星组网,依托长春航展和中国(长春)通用航空发展大会,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到 2025 年,建设 1 个千亿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医药产业产值突破 1000 亿元;建设 1 个千亿级的光电信息产业集群,光电信息产业产值突破 1000 亿元,长光卫星等独角兽企业形成新的集群和规模效应,大力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3000 户以上。
五是新兴消费城。重点发展新型商贸、美丽经济、电商经济3个主导产业。
其中新型商贸,就是积极发展商圈经济,大力发展首业经济、首店经济。美丽经济,就是引进韩日医美资源,突出发展医美产品研发制造,着重发展医美服务。电商经济,就是大力发展专业化网络购物电商平台,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建设新模式。到 2025 年,全面建成区域性消费中心,带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迈向 3000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超过 5000 亿元。
六是文化创意城。重点发展影视文化、文化旅游、数字经济3个主导产业。
其中影视文化,就是打造影视拍摄基地、5G数字影视产业基地、影视总部基地,构建数字影视全产业链。文化旅游,就是大力发展都市冰雪文化旅游和生态避暑旅游,持续推动文化旅游项目提质升级。数字经济,就是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积极发展数字传媒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到 2025 年,打造 1 个千亿级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带动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 3000 亿元。
新华网:长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以“六城联动”助推长春率先突破。高质量发展需要高动能,那“六城联动”在助推长春率先突破中重在解决什么问题?
杨少清:
大家都知道长春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在此阶段应当以都市圈的发展为主要形式,在发展方式上,要求进行高质量的发展;在发展方向上,要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基于长春市当前发展阶段和发展主要特征,长春市委市政府此时提出“六城联动”重在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着眼解决经济发展“总量不大、县域不强、质量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强化龙头带动、率先发展。
2021年长春市GDP已超7000亿,但还未进入“万亿俱乐部”,需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做强优势产业,所以我们要突出国家级新区、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整合联动全市乃至全省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源,做大优势产业、推动集群集聚、发挥政策优势,以重点区域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快速发展,带动全市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辐射引领全省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特别是着眼解决县域经济规模不大、发展不足等突出问题,强化“国家级开发区—县域”联动发展效应,加快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
二是着眼解决产业体系“一业独大、多点分散、集聚不够”等问题,进一步强化产业主导、集群集聚。
以培育壮大“1+6”主导产业为核心,打造汽车万亿级产业和高端装备、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能源、文旅等6个千亿级产业,每个“城”确定不超过3个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群、空间集聚、项目集中,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是着眼解决规划布局“要素制约、落地不实、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进一步强化要素支撑、衔接落地。
按照“六城”建设需要,集聚全市的优质资源和要素,分领域、分行业打造一批“项目库”“平台群”“资金池”“政策包”“人才谷”,形成系统推进的有力支撑,做到优先配置资源、优先要素供给、优先政策支持。
四是着眼解决区域发展“同质竞争、过度分散、低水平重复”等问题,进一步强化高位统筹、协同联动。
对接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全市“一盘棋”,优化“点、线、面”协同布局,重点突出一个“联”字,统一招商、按“城”布局、全市联动,又坚持各美其美,最后美美与共。明确各县(市)区、开发区主导产业分工,推进全市各区域产业发展定位清晰、优势凸显、良性互动。
香港商报:我们可以看出,“六城联动”是大战略、是共同体,需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那长春在支持性政策上有何具体谋划?
马延峰:
“六城联动”是系统工程,要实现“六城联动”需要综合施策,我们将重点打造以“项目库”“平台群”“资金池”“政策包”“人才谷”为要素的支撑体系。
一是建设“项目库”。按照“规划项目化”原则,围绕“六城”主导产业,加强项目谋划和招引力度,建立一批百大重点项目库(就是每个城谋划建立至少100个重点项目),动态调整、滚动实施。各个城要围绕主导产业谋划项目,加强项目集群集聚,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格局。坚持“资源要素跟着项目走”,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强项目包保服务。
二是打造“平台群”。围绕新能源、新汽车、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等重点产业方向,谋划布局一批产业园区平台,提升产业集群集聚。布局现代物流服务平台、国际金融贸易平台,全领域提升开放合作效能。谋划一批促进实用型成果落地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谋划一批聚焦新业态新模式的互联网场景应用平台。强化平台能级,注入科创动能,形成“六城联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
三是构筑“资金池”。积极争取预算内资金投入,围绕中央、省预算内资金支持方向,精准谋划包装项目。加快发行各类债券,统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用于“六城”中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积极设立各类基金,聚焦主导产业,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大力支持创投基金发展。积极支持企业上市直接融资。
四是制定“政策包”。围绕推动“六城”建设,加大政策供给。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分别制定出台汽车产业、医药产业、光电信息产业、影视产业、建筑业等支持政策,推动产业集群集聚。研究制定土地保障政策,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鼓励实行灵活多样的土地供应方式。研究制定外贸开放政策,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五是创建“人才谷”。围绕人才奖补奖励,研究探索人才政策。以本地高校院所和企业资源为依托,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建设实训基地,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引进集聚院士、海内外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强化各类高层次人才引进。优化高层次人才安居政策,完善人才公寓建设管理,实施人才安居工程。
人民日报:一张蓝图由点、线、面绘就而成,它的空间布局将会对地区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请问“六城联动”在空间上是如何谋划布局的?
杨少清:
长春市提出“六城联动”的总体方案,其主要目的就是解决长春市优势产业、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问题。总体而言,空间布局以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为抓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空间总体规划有效衔接,突出“多规融合”“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原则,坚持土地高效节约集约利用,产业集聚高质量发展。按照“点、线、面”的方式来谋划,即:以产业优势明显的国家级新区和开发区龙头带动为“点”,以促进全市产业链协同布局为“线”,以辐射对接全省“六双”布局为“面”,最后形成全城产业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空间布局。
一是国际汽车城。在“点”上,以既有的471平方公里国际汽车城和绿园经开区、宽城经开区组成的129平方公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为空间范围。在“线”上,重点构建“两翼”空间布局,即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发展翼(经开区、中韩示范区和北湖开发区部分区域),汽车电子和后市场服务发展翼(净月区、莲花山开发区部分区域)。在“面”上,重点辐射对接全省“双廊”中的“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形成汽车产业万亿级,装备制造千亿级的产业规模。
二是现代农业城。在“点”上,以公主岭市正在升建的长春国家农高区139平方公里为空间范围。在“线”上,重点构建“两带、八园”协调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打造“长春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和“长春东部特色农业产业带”。在“面”上,重点辐射对接全省“双带”中的“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
三是“双碳”示范城。在“点”上,以中韩示范区和德惠市米沙子镇的循环经济产业园455平方公里为空间范围。在“线”上,沿大黑山脉打造全市“双碳”增汇带,重点构建新能源产业降碳带、绿色生活降碳带、林业增汇带、新能源开发利用带“四带联动、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在“面”上,重点辐射对接全省“双基地”中的“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和“长松白清洁能源走廊”。
四是科技创新城。在“点”上,以高新、经开、北湖(科学城)三个开发区的284平方公里为空间范围。在“线”上,重点构建沿长东北到长西南的“科创大走廊”,打造东部科技创新驱动带、中部科技服务集聚带、西部高端智造产业创新示范带“三带”,结合现有优势构建“光谷”“药谷”“车谷”“农谷”“数谷”等多个聚集区。在“面”上,重点辐射对接全省“双基地”中的“长春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推动全省科技创新。
五是新兴消费城。在“点”上,以兴隆综保区、中韩示范区、临空示范区、北湖开发区总面积380平方公里为空间范围。在“线”上,重点构建“两区联动、一带支撑”的轴线联动消费空间布局,即国际消费区、中心消费区和新型消费带。在“面”上,重点辐射对接全省“双通道”布局,服务省域消费需求,构筑消费成网。
六是文化创意城。在“点”上,以净月区、莲花山、双阳区奢岭镇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为空间范围。在“线”上,重点构建“三带”,即西部河湖湿地生态和农业科技文化旅游带、北部乡村和历史文化旅游带、东部冰雪和避暑特色文化旅游带。在“面”上,重点辐射对接全省“双线”旅游布局,打造全省文化旅游集散中心。
总之,“六城联动”的空间布局,主要是点上突出产业优势,辐射带动和构建全市、全省产业生态,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空间特色。
原标题:《长春市“六城联动”总体方案》解读新闻发布会实录
来源:吉林发布
编辑:熊一黎
主编:马楠 监制: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