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刚刚过去的2月里,这个潮湿寒冷的2月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不少地方气温严重偏低。但在更长时间尺度上,我国多地并不都是偏冷——比如2021年12月-2022年2月的这三个月冬季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气温距平监测数据显示,冬季三个月我国青藏高原大部、黑龙江和长江以南部分地区达到“冷冬”标准(距平≤ -0.5摄氏度),新疆北部等地部分地区达到“暖冬”标准,但在很多地方,其实偏冷偏暖的程度不大,而且在全国范围内的占比也接近五五开,因此从全国角度上说,这个冬季的平均气温基本是“正常”冬季。
当然,这冬季三个月的表现和2021年11月中国气象局的预测相近,在这个冬季里,我国多地先暖后冷,符合当时后期冷空气转强的预测。而3月1日,在中国气象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2021年度《中国气候公报》也正式发布。这份公报分析了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的各种天气和气候数据,在这当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2021年我国全国平均气温为10.5摄氏度,较常年偏高1摄氏度,为1951年以来最高,且四季气温均偏高。
从分析数据上看,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大部气温都相较于常年同期偏高,而2月和9月的气温更是历史同期偏高——比如2021年2月过分偏高的气温直接将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多地一度偏低的气温逆转,最终迎来了一个偏暖的冬季。而2021年的全国平均高温日数达到12天,较常年偏多4.3天,区域性高温过程为1961年以来最多。
那有的网友就要问了:不是说什么“双拉尼娜”出现了,难道一点都不起作用?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太平洋已经连续经历了两次拉尼娜事件,组成一次“双峰拉尼娜”,换句话说,2021年全年基本都在拉尼娜背景环流之中,要么是拉尼娜到来后要么拉尼娜来临前。
但拉尼娜对于气候的影响非常复杂,和我国的影响也只能说是“遥相关”,大气中还有多种气候因子“操控”着我国的天气和气候。但很显然,这个1951年以来最热一年,极端天气事件也相当频繁,比如发生了令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河南暴雨事件,2021年的气候异常之多,程度之甚,必然在气候观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