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益阳市大通湖区。
红网时刻 通讯员 李俊 益阳报道
洞庭天下水。这片水域的博大与雄浑,回荡在悠远的历史里,激昂在蓬勃的现实中。而益阳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则像一名忠诚的卫士,拱卫在大通湖南岸,守护着洞庭湖的“心脏”。
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居民家的菜园。
2021年,大通湖区千山红镇继续呈现出经济上行与生态向好的态势。实现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26923元,较上年增长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55万,同比增长28.4%。尤为可喜的是,水质从劣Ⅴ类至Ⅳ类(Ⅲ类)的提升,真正实现生态环境源头可控。
沉寂的冬季,行走在大通湖区千山红镇的土地上,仍然能感受到澎湃的春意。以现代农业综合改革为题,千山红镇,打开尾水治理的重重问号。
智慧农业:用创新突破发展的瓶颈
智慧农业展示台。
智慧灌溉、育秧工厂、数字大米……传统的农业,焕发出了现代的韵味。
这样的新鲜,在于新的发展理念的催生。当下的千山红镇,可持续发展,渗入到了农业的每一根血管里。
灌溉智能化了。T40灌区6条, T50排渠9条,并配套进水控制设施42套、退水控制设施45套、泵站智慧控制设备1套,千山红镇智慧灌溉工程改善了近1500亩的稻渔综合种养的水环境,切实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效能。
通过控光、控湿、控温以及自动化喷雾、施肥、撒药等,有效避开了“倒春寒”的风险。
育秧工厂化了。通过控光、控湿、控温以及自动化喷雾、施肥、撒药等,有效避开了“倒春寒”的风险,提高育秧效率和秧苗成活。从而达到农药化肥减量的目标。以湖南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一年就能提供秧苗达6000余亩,服务800余名农户。使得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在更大范围内取得成果。
大米数字化了。“数字化技术”与“大通湖大米”相结合,千山红镇创建了科研试验田300亩,目前已初试成功,将逐步投入市场。由于二维码溯源技术的应用,倒逼着大米生产的安全性能的提升,从而有效减少了对水质与环境的污染。
广袤的大通湖区千山红镇,智慧农业全面吐穗。依托科技力量发展农业产业,优质稻虾米、渔业市场不断增大,形成了稻渔共生面积5000亩,精养鱼池蟹塘500亩,优质稻4.2万亩的产业规模,实现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2020年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0041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以上。
农业创科园。
集约化、智能化、生态化,保障着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农业的可持续。在十多家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大通湖区千山红镇稻渔产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适度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15%;产业融合度明显提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2%以上。
企业的壮大,推进着大通湖区千山红镇产业的科学布局。生态农业观光区、高效农业示范区、绿色食品加工区、特色水产养殖区,千山红镇实现着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形成了主导功能明晰的产业集聚基地,由此,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打造成为了国家级“稻+”模式的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园,助力着千山红镇农业产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质变。
生态农村:用高质量校正发展的方向
大通湖大闸蟹科技示范园。
稻渔养殖饲料及其制作方法、可改善水质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有机肥的前端发酵设备及其生产工艺……低效的农业,迈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这样的转变,经由于湖南农业大学、中国工程院、上海海洋大学的合作,驻扎在了千山红镇农村的每一个细胞中。
千山红镇与大学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现代生态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不断探索更好、更新的水稻种养模式。开展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水稻减肥、减药、减污染、节水、省工、高效等技术研究与示范,以此打造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
国家水稻产业体系研究基地和大通湖大闸蟹科技示范园结出了硕果,形成了再生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种肥药一体化机械直播技术、有序机抛农艺技术、稻蟹共生技术、稻虾鱼共生技术等。大闸蟹生态精养、稻蟹共生、扣蟹苗培育技术的成功,带动了大通湖蟹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并有两项技术成为湖南省农技推广主推技术。
切实推进万亩农药化肥增效减量项目,完成8000亩配方肥任务,对比调查显示,真正实现了化肥增效减量。出台了《千山红镇生态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坚持“以水定产,量水而行”,严格按照“四控”模式(“控苗”“控药”“控饵”“控面”),不断强化水污染综合防治,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污水排放满足环境容量和标准要求。
上马千山红镇调蓄湖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项目。
上马千山红镇调蓄湖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项目,“生态强化净化”区域面积108.23亩。该项目以“三池两坝”(沉淀池、曝气池、生态滤池、过滤坝)为主体,通过应用物理和生物净化处理技术,强化养殖尾水内循环处理系统建设,实现循环水再利用和达标排放,项目建成后预计日处理鱼池尾水13.92万立方,可处理鱼塘尾水1080亩,稻虾蟹田尾水2200亩,真正实现生态环境源头可控。
持续开展水生态修复,在利厚村、大西港村、大西湖村、东南湖村、大莲湖村种植睡莲7200株;完成千山红泗兴河镇区段、种福中渠镇区段、护城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主要沟渠清淤和生态增绿,水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千山红,一个可以入诗的名字。
背倚洞庭湖,面朝大通湖,浩瀚的湖水,给了它以灵性与活力。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引,千山红镇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全面升级,强化服务体系带动农村全面提质,一步一步地破解着尾水治理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