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上个月写了《1958年,毛主席离京巡视,事事依从张治中,独游黄山一事不给情面》一文,讲的是1958年9月10日,毛主席邀请张治中一起视察大江南北。
视察的第一站为湖北。
他们在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等人的陪同下,视察了武汉第一纱厂、武汉重型机床厂、武钢钢铁公司等地。
视察的第二站为安徽。
张治中是安徽人,他的内心十分希望毛主席能在安徽多停留一些时间。
他悄悄找曾希圣商议,希望曾希圣提前回去后组织好群众,让群众站在大道两边,欢迎毛主席。
他极其认真地对曾希圣说:“这是毛主席第一次视察安徽,我们要充分展示出安徽人民的热情来。”
曾希圣面露难色地说:“主席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不愿意惊动群众的,我们这么搞,一定会被批评的。”
张治中说:“我是党外人士,这个问题,由我跟他提,说不定他会答应的。”
曾希圣说:“那好吧,你去跟他提,我静候你的佳音。”
张治中于是去找到毛主席提要求。
他从如何鼓舞安徽的生产发展谈起,大谈搞这个欢迎仪式的必要性。
毛主席踌躇了半晌,最后下了决心说道:“好吧,安徽省委以前多次批评我没到过安徽去,为了弥补我对安徽人民的愧疚,这次,就听你的,我坐在敞篷车上和安徽人民见见面。”
张治中大喜过望,飞一般跑回去给曾希圣报喜讯。
曾希圣得此喜报,心花怒放。
不过,他考虑的问题比张治中周到。
他对张治中说:“如果我们搞欢迎仪式,群众都知道毛主席来到了合肥,就会紧紧跟着毛主席,毛主席去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那毛主席还怎么开展工作?还怎么休息?我觉得吧,还是把欢迎仪式改为欢送仪式比较妥当。”
张治中认为言之有理,回头把曾希圣的想法报告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并无异议。
按照行程上的安排,毛主席动身前往安徽的时间是9月15日。曾希圣则在9月14日提前一步回合肥开展准备工作了。
1958年9月15日上午,毛主席又先后视察了武钢大冶炼铁矿区、大冶钢厂、黄石港特殊钢厂。
到了下午3点多,才从沈家营码头登上“江峡”号轮船驶往安徽。
轮船于9月16日凌晨4时30分抵达了安庆市。
在安庆,毛主席视察了安庆市一中办的电机厂、木工厂。
16日下午3时,从安庆改乘汽车前往合肥。
毛主席在途中下车视察了舒城县的舒茶人民公社。
到了晚上7时,才抵达合肥。
当晚,毛主席接见了来合肥的全国妇联干部和省妇联干部。
17日,毛主席参观了安徽省博物馆。
18日,毛主席视察了省委办的钢铁厂、合肥钢铁厂。
晚上,还参观了设在西郊野外的新式农具展览馆。
毛主席离开合肥前往芜湖的时间是19日下午3点钟。
按照原来的计划,曾希圣在这天上午有条不紊地通知群众、组织群众,让群众提前站在从省委到火车站的道路两旁,排好队伍。
曾希圣并非安徽人,他是共和国36个军事家之一曾中生的胞弟,出生地为湖南兴宁州门司镇(今资兴市州门司镇)牵牛坳。
他在1926年1月跟随哥哥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4期,但他后来改入“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
他一生中最大的亮色,是在中央苏区参与创建了中共中央军委二局,担任了该局首任局长兼红一方面军二局局长。
老覃在去年年底写了《毛主席为何称四渡赤水是得意之作?来看细节,出神入化,惊心动魄》一文,认真分析了毛主席在四渡赤水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运兵如神,不但来去自如,而且出其不意,常常是神龙首尾不现,可谓出神入化,惊心动魄。
不过呢,毛主席运兵能达到如此境界,和二局所提供的准确情报是密不可分的。
长征结束后,毛主席心怀感激地评价二局,说“没有二局,长征是难以想象的”。
毛主席也因此对曾希圣多有倚重。
曾希圣除了搞情报出色,带兵打仗也是杠杠的。
1942年初“皖南事变”后,他从中共南方局调到皖江区,开辟皖江抗日根据地,筹建新四军第七师。
第七师发展非常迅猛,抗日战争胜利时,兵员发展到3万余人。
解放战争中,曾希圣任中原军区副参谋长兼任豫西军区司令员,参加了淮海战役。
1949年3月,曾希圣御甲转入地方工作,因此没有参加1955年我军评军衔,没有军衔。
不管如何,曾希圣的组织能力是非常强的。
但是,当天的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天公不作美。
19日中午,从12点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
对于这种雨,曾希圣知道,通常都是久雨难晴的。
他很担心会影响到欢送仪式。
而且,一旦毛主席坐在敞篷车的环节要做出更改,那就太遗憾了。
其次,欢送毛主席的消息不胫而走,邻近几个县的群众闻风而动,蜂拥而来,都聚集在从省委到火车站的道路两旁,一时间,人头攒动,密不透风。
那时的道路还没硬化,处处被踩踏得泥泞不堪。
曾希圣让人去做了个粗略统计,发现挤在一起的群众人数高达了30万之巨!
这么多人密集在一起,远远超出了他心中的预想。
他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但又无力去疏散这30万热情洋溢的群众。
他只好多布置警力维持秩序,以防不测。
雨越下越大,却丝毫没能浇灭30万群众的热情。
很多人已经被淋成了落汤鸡,却毫不在意,都在热烈地盼望着毛主席出现。
毛主席知道群众早早就在道路两边等着了,午饭也吃不安稳。他担心有人会淋出病来,决定提前出发,和群众见面。
他拒绝了曾希圣劝他不坐敞篷车的好意,坚持要坐在敞篷车上。
而且,他还拒绝打伞。
他说:“群众挨得了雨淋,我为什么挨不得?”
毛主席的车队在下午2点15分出发了。
老天似乎被毛主席心念苍生的情怀所感动,迅速刹住了雨势。
好家伙,明明还下着倾盆大雨,一下子就变成了霏霏细雨。
这样,在这原本是“秋老虎”的酷暑时节,天气清阴,凉风习习。
毛主席在曾希圣、张治中的陪同下,乘坐在第一辆绿色敞篷车上,由金寨路缓缓驶进市区,在万众翘首以待中出现。
他举目看到了热情高涨的人民群众,忍不住站了起来,挥舞着手臂,嘴里高呼道:“下午好!安徽的人民群众下午好!”
道路两边群众的热情瞬间被燃爆,大家欢呼着,跳跃着,万口同声:“毛主席万岁!”
那一天,欢呼声震耳欲聋。
整个现场,就像一个巨大的狂欢舞台。
这个“狂欢活动”的组织者曾希圣,以及从蒋介石阵营里改投过来的张治中将军,都深深地被这个场面所震撼到了。
短短的几公里路,毛主席的车队开了将近一个小时。
下午3点多钟,车队进了火车站。
毛主席下了敞篷车,走进了站台。
无数群众跟着涌进了站台,挤到车厢旁欢呼。
毛主席依依不舍,好几次从车厢里走出来,向大家招手。
毛主席的每一次招手,都激起一个个欢腾跳跃的快乐旋涡。
列车开动后,人们还站在那里热烈地交谈着,尽情地享受着这个下午的巨大幸福,大概到了六点多钟,才陆陆续续散去。
“30万群众雨中相送”,从此成为了合肥市民永恒的话题和永久的幸福。
那天,张治中在车上对毛主席说:“人民群众对领袖拥戴敬爱之情,实在是超乎想象,令人感动。”
毛主席却说:“他们欢呼,是因为他们是国家的主人,真正地当家作主了。而且,他们也已经看到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