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终于开启长白山自驾游。
很早以前我就因为向往而在网上了解过长白山,现在我马上就能与它见面,心情无比激动。
10月1日 8点40分,我们驱车离开嫩江,沿着高速公路,向两千多里以外的长白山进发。
一路上,大部分田地都还没有收获完毕。从嫩江出发,沿着高速公路往前延伸,直到吉林省境内,两旁的庄稼百分之九十都是玉米。记得小时候家乡种植玉米株距行距都有尺把长,而现在目睹的却都是像种麦子那样的密植平播,与越来越增多的人口一样,玉米也拥挤起来,据说这样不但不减产还大大增收了。
沿途目力所及的树木尤其是行道树们的种类和状态,吉林与黑龙江没什么区别,一律招展着五颜六色。各色的行道树和近处的山坡树,红色黄色尤其突出惹眼,抱成团的火球,高举着的火把,招展的红旗,无一不像在热烈地欢迎着我们,令人由衷地兴奋不已。
下午4点多,我们的车子到达长白山区松花江上游的靖宇县城。趁着加油的时候,我站在马路边观赏了一下这个掩映在深秋山林中的小小山城。城市不大,路上的行人和车辆也不多,人们的穿着打扮与黑龙江县城人也没有明显的差别。在秋色中无论是人还是环境,都沉浸在一幅质朴的宁静氛围中。向旁边停着的大发车司机师傅打听前途如何行走,那个典型的东北中年汉子热情地告诉我们,最好到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抵达的前方的抚松县去居住,食宿都很经济实惠。那里离长白山景点近,明天早晨七点多出发,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景区。如果到长白山下住宿,那可就要多花钱了。觉得这个老乡很善良,我还借机询问了县城名字的来历,他说我猜的对,是为了纪念杨靖宇改的。
谢过了好心的司机师傅,我们的车也喝足了油,离开以抗联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小城,充满信心地向抚松进发。
刚出了县城,迎面的高山就扑过来一个大隧道口,使我们明白前面的路段会越来越险要。出了好几十米的隧道,重见了天日,前面的情形立刻验证了我们猜测,山更高更多林木更密集,省级公路仿佛是看不见尽头的带子,螺旋式地穿越林间,向山顶一圈一圈地缠着,缠到一定高度了,再突然地向下螺旋式地缠绕起来。就这样反复地缠着绕着,我们的车则在这条带子上小心地爬着。凭着车窗向外观赏,那些神秘地宁静地掩藏在群山和林木中的村镇,由于盘山路的地势的不断急转直上或直下,使得它们一会儿悬在我们的头上,一会儿又吊在我们脚下,此起彼伏,如诗如画,身置其中,仿佛远离尘嚣的神仙洞府,充满刺激的感觉。
晚上5点多,前方的一片万家灯火,提醒我们抚松县城到了。
当我们在马路或街道寻找旅馆的时候,发现各色灯光下攒动的都是往来人影,车声人声音响的声音交织成生活的声音不绝于耳。街道虽然不够宽敞,但却是绝对地干净,总之,这里比靖宇县城大了许多也繁华了许多。不一会儿,我们便找到了比较满意的旅馆。安顿了行李放好车子,为了今天的顺利和明天的平安,我们五人在一家韩国烧烤店共同举起了酒杯。
3日清晨,一觉醒来,丈夫拉开奶白色的窗帘,第一眼便看到窗外那穿越长白山而来的明亮的清晨阳光,小城整洁舒适的旅馆已卸下我们昨天的全部疲劳,留在昨天的夜里。
梳洗完毕,丈夫去另外的房间叫来他们三人,我们一起出去吃早餐。
迎着醒人的已凉秋气,沿着行人渐多的街道,寻找可以吃早点的地方。走着走着,便走进早市。
起初,不宽的街道两旁不外是断断续续的蔬菜水果还有诸如鞋垫什么的地摊儿。类别也都是地道的东北风味儿,比如什么茄子豆角辣椒西红柿黄瓜等等。没有叫卖声,有的只是选菜付款的低声交谈。
再往前走,地方特色便映入眼帘:通红的五味子,像一串串急红的眼珠儿,圆溜溜亮晶晶地趴在筐里等着有缘人的前来;带着深橘红色皮儿的那种我似乎见过的却叫不准是什么名字的东西,个头均匀地拥挤堆积在一个穿蓝衣服的中年妇女的摊位上。我轻声问她那是什么东西,正忙乎着的她抬头看了看我,笑着说,是红菇娘儿,好吃。我乘兴轻轻捏起一个来,不是想品尝,而是认真地站在红菇娘们身后,让跟过来观看的丈夫给我拍照留念。中年妇女并没有因为我的不买却打扰而表现出任何的不高兴,她仍旧忙乎着她别的生意;又往前走,丈夫忽然喊我,奔过去一看,竟然是一筐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个儿的松树塔。丈夫一问,说五元钱一个,丈夫没有犹豫就给我买了一个,我捧在手上好奇地欣赏着它的大个儿也贪婪闻着着香味儿;走到早市尽头,在卖灵芝的摊位前欣赏了一下新鲜的灵芝以后,我们走进了一个馄饨馆。随后跟上来的春生手里拎着几个黄橙橙的油炸糕,赵科则拎着两块油亮的猪头肉,跑进人家厨房请求帮忙切开,小宝更是别出心裁地抱来一沓大煎饼,再加上热气腾腾的大碗混沌,瞧瞧,我们的早餐够丰富了吧?
吃饱喝得再走在街上,浑身热乎乎的,如同我们快乐火热的心情。
在超市准备好上山的简单午餐后,我们的车子再次发动,向最后的目标全力进发。
出了抚松县城,我们就进入了真正的长白山怀抱,并且越来越奔向深处高处。
起初,偶尔遇到的开发区和村镇,也都掩映在五颜六色的森林间。后来,就没有人烟了,有的全是蓝天白云下那些长着五彩斑斓叶子的高高低低的森林了,这盛大的情形一直延伸到西坡旅游景区的入口处。
如我们一样的自驾车,犹如在路的链条上滚动的各色明珠,接连不断地汇集到宽广的停车场上。我目测了一下至少有三百辆小车正整齐地停在那里待命。由彼及己,我不禁感慨因时代的进步,的确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如果不是自驾,我们不可能当天就抵达乘火车需要三天多才能到达的长白山脚下。
迎着明媚的阳光,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格外清新的空气,惊奇地不时看着停车场周围的五彩秋树,我陶醉了。
为了更快地实现此行的最终目的,我们随着攒动的人群,在售票处买票,再学着别人的样子租好棉大衣,紧凑却有序地通过检票口,登上早等在广场上的崭新大巴车。原来,这里的旅游环保车的乘坐规则是,这辆满员了再上下一辆,一辆接一辆,人流不息,车也不断。随意地结伴,没有看见被强行上哪一辆车的游客。据了解,这种旅游车的车费是含在门票里的,只要通过剪票口,就能自由乘车。第一班车从早晨七点半出发,抵达长白山主峰下的停车场,循环往复,下午三点末班收车。期间,无论乘坐哪一班车,不管在山上流连多久,只要在收车前抵达主峰下停车场下山即可。这样的机制给游客的自主支配空间非常大,也减少了景区工作的压力。无疑这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值得很多同行的借鉴。
在山脚处,我们已经远眺到蓝天下高远的长白山主峰,除了充满浪漫神奇的诗意感,并未令人产生一丝寒意。怀着对主峰上天池的热烈向往,乘车向主峰进发的途中,车载广播适时地为我们声情并茂地讲解了长白山名字的来历天池的成因以及沿途随着海拔不断增高,植被的变化规律和情况。夏天来长白山,从山脚到山顶便可领略四季的风光,现在时值深秋,那么只有欣赏秋冬景色了。
随车行去参观,不难发现,这山上,植被分布反应海拔和气候的特点最明显,山脚下正是阔叶树红绿黄相间的浓浓秋色;再往上走则是针阔叶混交林的地盘,针叶树大多落叶,只有少数阔叶还在坚持着自己最后的灿烂;继续上行,则全是针叶树林带,已经全部是光秃秃的树干树枝,还坚守在干枯的杂草上,一眼望过去,山坡上虽然到处仍然都是树,但只有白桦树和松树两种,这一段风景被赋予了浪漫的名字“松桦恋”,触景生情,能深深感悟到松和桦们相依偎在寒冷中的坚贞恋情,植物尚能如此,人的情感爱恋更应战胜险恶的环境吧;接着向上走,眼前的松树也没有了,只剩下一片白桦树在枯黄的山体和蔚蓝的天空之间倔强地站立。我借了前面的“松桦恋”的启发,给它们起了个“留守女士”的名字。
可以想象那些傲岸的常青松都外出打拼去打拼,洁白美丽的桦树孤独却执拗地看守着家园。做如此联想不免心生凄凉但更不缺乏美感。最后快到主峰的时候,就什么树都不见了踪影,只有耐寒的杂草和苔藓还做着最后的坚持了。山坡以黄褐色为主,还有东一块西一片的那种紫色的草抗拒着零下几度的低温,仍然贴在地皮上鲜活着。为此,我突然明白了,生命力的强弱是不论个头大小高低的道理。
走出长白山顶最后的森林也就抵达了主峰下的停车场,在这里下车,驻足观望,两条楼梯式的登山路上到处是如蚂蚁般上山下山的红男绿女,感觉我们来得够早的,却发现已经有很多人在下山了。
我们迫不及待地随着人流像爬楼梯那样向上登攀,风很大,温度也越来越低,却正好适合攀登。我只披了红色的毛披肩,不冷也不热,比起那些穿黄大衣的,虽然轻便了好多,但我由于手术不久身体还有些虚弱,上十几个台阶,就感觉腿发软,头也有些晕,便在丈夫的提醒中,停下来一边小憩一边观赏风景。登山梯右侧的并不笔直又深浅不同的小沟儿里,从上面流下来细小的曲折水流,虽然,低温不时地让它结冰,但它始终还是倔强地流着,哪怕细若游丝,但总是依然朝山下坚韧地走着。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观望,仿佛一条俯伏在灰黄色山体上的小白龙。贴地皮的紫色草类,依然没有干枯,好像山坡冻得发紫的脸膛。那些枯黄的茅草,则像山体披着的裘皮大衣,就那么毛茸茸地在呼呼的山风中守护着长白山的肌肤,让人感觉又寒冷又温馨。
在停歇和攀爬中,身边上上下下的游人也同样引起了我的注意。游客中有熟悉的乡音,更有软软的南方话。虽然,口音不同,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还有几个老人是坐着滑竿儿上山来的,我钦佩他们的精神,更钦佩和同情那些抬滑竿的人。据说坐滑竿上山三百元,而这三百元,抬者是不能够得到全部的,要给管理部门提成,比例还很高。我们自己轻装上阵都气喘吁吁,他们却还要抬着一百多斤攀登,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更让我想流泪的是,竟然遇到一个背着五块好几人长的木板上山的汉子,我在让路时顺便问他多重,他说一百多斤。看他单薄的身子,我的心比他被压弯的腰都酸。我知道不是为了生计谁也难吃这个苦头。旁边的一位老阿姨听了我的唏嘘,告诉我说,我们脚下的登山梯所用的木料和石头,当年也都是人背上来的。听了这个介绍,我的双脚再踩到梯子上觉得心都在发颤。
丈夫一直在我的前方不远处,前进十多个台阶,他就转身提醒我停下休息一会儿。当我靠在台阶边的护栏上欣赏沿途远远近近的风景时,甚至,在我攀登时,丈夫总是不失时机地用照相机记录下我和风景的精彩瞬间。
用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丈夫终于将我从最后一个台阶拉上长白山极顶。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块由十六座如莲花瓣一样的山峰环抱的碧蓝色的宝石映入眼帘。
传说,天池原是太白金星的一面宝镜。西王母娘娘有两个花容月貌的女儿,谁也难辨姐妹俩究竟谁更美丽。在一次蟠桃盛会上,太白金星掏出宝镜说,只要用它一照,就能看到谁更美。小女儿先接过镜子一照,便羞涩地递给了姐姐。姐姐对着镜子左顾右盼,越看越觉得自己漂亮。这时,宝镜说话了:“我看,还是妹妹更漂亮。”姐姐一气之下,当即将宝镜抛下瑶池,落到人间变成了天池。还有一个传说,长白山有一个喷火吐烟的火魔,使全山草木枯焦,整日烈焰蔽日,百姓苦不堪言。有个名叫杜鹃花的姑娘,为了降服作孽多端的火魔,怀抱冰块钻入其肚,用以熄灭熊熊大火,火灭后山顶变成了湖泊。以现代肖草《长白山天池》诗为证:长山裹素蜡象驰,天池隔雾墨客痴;楼云掀帘娇阳露,王母出浴不觉辞。
我觉得不管哪个传说更可信,也无论故事的美丑,都不影响眼前天池真实的神奇和美丽。
只想最近地靠近将自己放低的天池,我极力地靠近天池护栏,低头凝视比山顶我们所处的位置低了一千来米的宁静蓝色天池湖水,仿佛是蓝天为了不让爱发火的山再轻易发火,而忍痛将自己剪裁下来一大块,给火山口戴了一个湿润的蓝色口罩,从而神奇又美丽地修补好了一个大漏洞。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己想象,但是,天池之水天上来(天然降水)却是真的。据记载,长白山在远古就是一座火山,自16世纪以来它又爆发了3次,逐渐积水而成天池。
天池不但给人留下神奇美丽的观赏价值,更是我们的母亲河松花江的源头。
这次,只因为我们是在西坡登临,才错过了与在北坡的松花江源头的一面之缘。
眼前的天池如一只蓝色的纯净大眼睛,与所有凝视它的眼睛对视着,互相感受着彼此的心灵。做为众多仰慕者之一的我,深情地凝视遐想良久。丈夫喊我去中朝界碑处拍照,我才暂时不情愿地转身。
学着很多殊途同归的游客们的样子,我排队爬上界碑的基座。面对朝鲜一方时,我以我是中国人而骄傲,面对祖国一方时我依然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我在内心默默地祝福:界碑分开的只是两个国家本色相同的疆土,而永远不分割的是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为了留住与天池相见的美好记忆,我们即兴拍了好多与天池的合影。
在观赏台上,管理员跟我们说,今天天气很好,你们很幸运地见到了天池的真面目。据说山顶的天气变化很无常,方才还碧空如洗,转眼就是云雾弥漫。天池,常常蒙上云纱。为了这天赐良缘,我忍不住好几次返回天池护栏边,俯身凝视着宁静的天池和它周围同样威严宁静的保护神般的灰色的火山体,感觉自己的心灵也越来越宁静越来越空阔起来。我知道,这是来自天池的神奇魔力的熏陶。
山顶的风很大,不注意就会被刮得趔趄起来,这似乎在考验着我和其他游客们的诚意。我的长发和衣袂,始终都被刮成飘扬的旗帜,在山顶流连一个多小时,却并没有觉得太冷。还是怕丈夫太为我的身体担心,才在他的建议下,随他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天池下山了。
下午1点多,我们在长白山主峰下的停车场简单地吃过午餐,便乘上大巴车去看望归途中的另外两个景点。
坐着车子,二十分钟后,我们如穿越时空隧道般,又从刚才的冬天回到了生机犹存的秋天。再不住地回眸长白山主峰,仿佛正在高远的云中仙境,而我们则是刚刚从那里返回凡尘了。
在又见到数树深红出浅黄的五花林木时,大巴车司机熟练地拐了几个地势险峻的弯儿之后,告诉我们说,前面就是梯子河,下车往左下方走,停车五分钟。
按着司机师傅的指点,我们全车的人下车后刚走几步就在路边的林间。眼前所谓的梯子河段,被高大繁密的植被和岩石覆盖,河道狭窄,宽处有三米多,最窄的地方一步便可跨过去。上面布满了山藤、野草、朽木和枯枝,不细看不容易看出来。梯子河悬崖直立,最深处可达三十米,平均也有十多米。从上往下看,阴冷森严,令人不寒而栗。河水流急,声震石壁。据说二、三里外便可听见隆隆轰鸣。
传说梯子河是天兵天将经常在此习武砍杀出来的;有的说是天池里的青龙和白龙打架时用龙爪划出来的;有的传说这里是天上的仙女前来幽会沐浴之地;还有的考察当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登长白山曾在此歇宿过。
梯子河又陡又险,常有野兽跌下去。夏季,长白山清新凉爽,没有蚊虫,成群结队的动物从山下跑到山上来避暑。可它们在接近梯子河时经常受惊炸群,一齐拼命往前蹿,到了梯子河收不住脚步,便扑通扑通直往下掉,有时一次掉下去十几只,大部分都摔死了。因为梯子河上端是悬崖峭壁,下游是道石砬子堵住去路,河水在暗缝中流,没摔死的动物也饿死在里面了。
如此看来,梯子河不仅充满了神奇之处,也是冒失者的一个致命的陷阱,应为临者足戒。
唏嘘不已地认识了梯子河的皮毛之后,我们继续乘车,去观赏长白山大峡谷。
沿着九曲回肠的栈道,我们穿行在遮天蔽日的秋林中,呼吸着新鲜湿润而又混合着野草野果清香的空气,不看景色已经心旷神怡。经过二十分钟的栈道之行,再看到险峻奇特的大峡谷,顿时恍如远离了人间。
据介绍1987年7月,这条峡谷是火山爆发时期形成的地裂带,是锦江的上源,峡谷大约有60公里长,最宽的地方有300多米,而最窄处只有几米,垂直深度约有150米左右。长白山遭受了一次大风的袭击。大风过后,为调查清楚林木的受损情况,一支长白山森林考察小组进入深山,意外地发现了鲜为人知的长白山大峡谷。是火山爆发后熔岩石表面的火山灰和泥土被江水及雨水冲刷所致,长70多公里,是世界级的神奇大峡谷,是一座立体的自然雕塑博物馆。
当我们终于近距离与部分大峡谷接触,发现它的两侧,生长着茂密的大森林,树木笔直粗壮,老林子里挂潢了苍老的白丝,苔藓、蘑菇,静悄悄地铺展着滋润的色彩。底河两岸纵横绵延的山异常陡峭,不见山脚和山腰只见山峰,一座接一座造型奇特的小山峰,不时地出现月亮、骆驼、金鸡、观音、母亲抱着婴儿、姑娘依偎着恋人等等,更奇特的是看上去全是岩石的尖削山峰,却几乎峰峰有或红或黄或黄绿相间叶子的苗条树木,仿佛这些山峰的存在就是为了擎起这些植物的旗帜,总之,这里简直就是一处童话般的世界。据说这鬼斧神工造就的大自然景观是亿万年山水的冲刷、山风的席卷而成的大自然的杰作,是天成的罕见山峰艺术博物馆。
在栈道上蜿蜒曲折地观赏着左边谷底奇异景色的同时,我们偶尔也能观赏到栈道右面森林里的景观。在这里很多古老高大的松树和白桦树抱在一起生长,被人称为象征爱情的“松桦恋”,我和丈夫在两人合抱不过来的拴满红绳的“松桦恋”景观前,依偎着合影留念,希望我们的情意像这对树一样地老天荒心手相牵。
画龙点睛般地浏览了大峡谷的风采,我们意犹未尽,可是,长白山还有太多神奇神秘之处值得观赏和探寻,只是用太短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实现,所以,我们只能见好就收了。
又回到山下景点入口处,我万分不舍地抱住路边的一棵美丽的白桦树,将自己的脸良久地贴着她雪白的肌肤,虽然情丝万缕,此刻,我却什么都没说。
下午3点多,不得不登车离开之际,伫立在景区的停车场,当我再一次回眸,突然发现长白山正如一位肩披飘逸白纱巾,上着驼色弹力衫,下穿层次感分明长花裙子的少数民族女郎。这位神女,胸口紧紧抱着天池这块蔚蓝的宝石,就那么宁静安详地伫立在北国,佑护恩惠着这里的万物。
不知不觉,我的眼睛被泪水迷蒙了,可是,哪怕我已经踏上归程,长白山天池却在我的心底越来越清晰。
直到如今,以致将来我都不会忘记了长白山天池之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