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秋时疫陡发,海南过冬搁置。秋去冬来又一年,父母苦于江淮湿寒,又萌南行琼岛之念。因逾九旬,搭乘飞机受限,唯自驾前往,车夫之职,仍我担纲。关山重重,且行且歇,两千公里,日程九天。
侄女远嫁漳州,为顺道探访计,先驶向东南,再沿海南下,行车轨迹,于地图上堪堪画出一弯新月。沿途可赏景致多多,得闲鼓捣几段文字与视频,飨与亲朋,亦成一趣……
----------------------------------------
D1 合肥 - 浮梁 - 婺源
晨七点发车,时秋雨淅沥。过皖至赣,渐渐雨止风停,阳光从云隙处洒将下来,将远峦近树抹上一层粉彩,天人感应,心情大好。
江南雨霁,秀媚可人。团团山,湾湾水,柔柔风,飘飘云,美景相伴,旅中不寞。
过景德镇,至浮梁中餐。浮梁这个地名,似生似熟,沉吟间似有所悟,缘是昔年背诵《琵琶行》,留下的一角记忆。
唐元和十年,白居易贬官九江。某夜于浔阳江头宴客饯行,“忽闻水上琵琶声”,其音时徐时疾,宛如珠落玉盘,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弹者原为京城倡女,年青时也是一网红,“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奈何春去花残,嫁为商人之妇,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独守空船,月明水寒,是以心中哀怨,弦出凄切之音。
浮梁的那一丝印象,便是源自此诗的深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时乖命蹇,仕途坎坷,一曲幽弦,触动愁肠,“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乐天之诗,平易晓畅, 每作必读之于老妪,“老妪能解”,方能上网发布。比之老妪,我虽略略识得几个汉字,于文言文,却也挠头,是以《琵琶行》为我所珍,是以浮梁这一地名,印㡾在了脑海之中。
如今的浮梁,已然倒错为景德镇治下的一个县份,而在唐宋以降的千余年间,景德镇只是作为一个镇子隶于浮梁。浮梁是五品县,以地委书记衔领县委书记职,亦因如此,其县衙成为“江南第一衙”。
浮梁古城位于现浮梁城区东北,南去的昌江,缓缓从城边流过。进入古城,宽达百米的步道正中,以青花瓷板铺就一条历史文化长廊,记录了浮梁“一瓷二茶”的悠悠过往。
穿城而过,即是县衙,简朴而古旧,倘佯其间,岁月的低吟,隐隐可闻。只是心中些许失望,前年去过号称“全国第一衙”的内乡县衙,与其相比,浮梁县衙实在促狭寒酸,难当揽客的大任。不过,衙前的那座红塔,倒是令人印象深刻。
红塔原名西塔,建于宋代,塔身已被雨水浸渗的红壤染成赤色,千余年来,默默守望着赣北这片红壤丘陵,见证着它沉沦、挣扎与奋起的无尽循环。
续沿G351国道,向东前往婺源,路边的民居,渐渐转换成通体白色的徽派建筑。过鸳鸯湖折而向北,于山路盘旋上行,半小时许,抵长溪村。
婺源景点分散,大致有三个片区,东边春观菜花黄,北边秋赏枫叶红。长溪村有数十株枫香,每到深秋,如火如荼,是摄影爱好者的热趋之地。可惜早来半月,枫叶只是稍稍泛黄,且树种单一,实是无趣。看着那些摄影达人,挎着长枪短炮无头苍蝇似地满村乱窜,倒是有趣得紧。戏谑之间,忽然看到自己手中拿的家伙,方回过神来,我不也是一样?
从长溪村折返,沿S303省道东行,至清华镇右转,便邂逅了星江。顺着山势,省道与星江携手盘旋。清凌凌的水,绿葱葱的山;白壁黑瓦马头墙的村落,或近或远,时隐时现。适逢夕阳西下、斜晖晚照,将眼前的仙界,浅浅镀上一层佛国的金色……
夜宿婺源朱子故里度假村。朱熹祖籍江西婺源,出生福建尤溪,是以两省均大打朱熹牌,自赣北至闽北,朱熹相关景点珠串星连。明天的第一站,便是朱熹生活近50年的福建南平五夫镇。
漫长的旅途刚刚开头,睡了。
随附视频:
1 浮梁重弹《琵琶行》
2 走马婺源觅秋色
----------------------------------------
D2 婺源 - 五夫镇 - 南平
今日行程较长,计400多公里,老父老母不耐久坐,是以途中选择五夫镇小憩用餐,顺访朱子故居。
经上饶、过铅山,驶入八闽大地。闽北的武夷山市使我困惑,早年在福建当兵,并未听说有此地名,经百度,方知就是原先的崇安县。如同安徽的徽州改成了黄山市、太平改成了黄山区,这福建也是一通大改,令外地客摸不着头脑。现如今,武夷山市是南平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而南平市是原先的建阳地区,原先的南平市变成了延平区,这绕的!订酒店时,我差点把想订的原南平今延平,订成了今南平原建阳,两地相距110公里!
吐槽归吐槽,华东六省一市中,福建还是我的最爱,毕竟,山海相连、气候宜人,毕竟,在这里度过了我的青葱岁月……
五夫镇虽是个小小镇子,却身世显赫,名人辈出,有“邹鲁渊源”之称。词圣柳永、胡氏五贤、抗金名将刘子羽等,或祖籍或出生或成长,均与五夫有缘,尤其是一代理学宗师朱熹,自15岁起便定居五夫,直至晚年迁居建阳,在此生活了近半个世纪,论道经邦、讲学著书,成为孔孟之后第一人、集儒学之大成者。
初识朱熹,源于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倘佯朱子故居紫阳楼下,茂林修竹、潭溪潺潺,屋前半亩方塘,正是朱熹《观书有感》的灵感之源。紫阳楼一楹两进,前斋后寝,中堂悬匾“紫阳书堂”。朱熹祖籍为徽州府婺源县紫阳镇,故土之思,此心可鉴。
朱熹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同样一件事,后世的追述与评价,却判若宵壤,严蕊一案便是如此。
严蕊的社会身份是官妓,却颇具才情,其词清丽脱俗,文风直白: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此阕《如梦令》,借物咏怀,道出严蕊身陷风尘却矢志高洁的千千心结,却祸从天降,招来一场冤狱。
那是一次酒宴,台州太守唐仲友令严蕊作词助兴,严蕊应声口占,一时传为佳话,网上轰动,涨粉无数。唐仲友乃朱熹政敌,朱熹连上六疏弹劾,诬唐狎妓夜宿,并下令黄岩通判抓捕严蕊、笞楚逼供,“两月间,一再杖,几死”。严蕊宁死不从:“身为贱妓,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虽死不可诬也”。
此案昭雪后,严蕊从良善终。仲永53岁死于任上,身后购墓无资,由亲友捐银葬之。
天道好还,果报不爽。未几,朱熹被政敌反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指斥老朱“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扒灰儿媳致其“不夫而孕”,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学面具一把撕下,这便是著名的“庆元学案”。
朱熹斯文扫地,身败名裂,一句“深省昨非,细寻今是”,将自己钉在了耻辱柱上,罢官归林,郁郁而终。
史载的另一个版本,自然是贪官与娼妇的苟合,而朱老夫子也在辞世9年后,朝廷下诏平反,配享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
随附视频:
3 朱熹遗迹五夫镇
----------------------------------------
D3 南平 - 福州
天未亮,便起身沿沙溪向三江口走去。
昨夜辗转难眠,40多年前的往事,40多年前战友们年轻的面庞,在半睡半醒中忽隐忽现。所住酒店,位于南平三山,当年所在部队的师无线连,便驻于后面的山坡上。近半个世纪过去,上山的小道已无觅处,心头落下一丝怅然。
南平是个山城,沙溪与北来的建溪在三江口相会,此处即为闽江之源。溪成江,蛇化龙,闽江滔滔向东,直奔大海而去。
晨曦微露,城市醒来。九峰索桥上的菜市,晃动着大爷大妈忙碌的身影。九峰栈道入口处,挂满了装满菜蔬的袋子,老人们买好菜,上山锻炼了。
伫立九峰之巅,山城尽收眼底。两溪一江,合力写出一个大大的“人”字,晨雾缭缭,粼光熠熠,俯仰天地,大美无言……
返回酒店早餐,晨9时启程,正午时分抵福州。安顿父母酒店歇了,便往三坊七巷去。
三坊七巷是福州诸多景点中的头牌,起于晋,成于唐,明清达至鼎盛,是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出地铁,由南后街入,街市齐整,却令我一叹,这古坊,太新了!
大修后,三坊七巷泯然众人矣,商业化大潮,抽去了它的魂魄与血肉,仅剩了往日的躯壳。虽兴味索然,但名人故居的门前,还是要投投名帖、拜拜山头的。说到底,三坊七巷的出名,还是因为在清末民初的乱世,这里走出了许多名人,坊间甚至有“三坊七巷阅古观今,半部中国近现代史”之说。
走过小黄楼、走过文儒坊、走过安民巷,走过严复、王麒、林则徐,在一间颇为怪异的故居前,我留连许久。
说其怪异,是因挂着两块牌子,左为冰心故居,右为林觉民故居,此二人非亲非故,从无交集,却拥有了同一个宅院。
这里有故事,而且故事套着故事。
林觉民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卒年仅24岁,其狱中绝笔《与妻书》,每读之,必撼动心腑。虽用语温婉,却有如黄钟大吕,激励多少热血青年,杀身成仁、死国酬志。
觉民就义后,家人避祸将祖宅卖与谢銮恩,即谢冰心祖父。1911年,冰心由沪返榕,便住在这所宅院,是以一宅两故居。谢家买下林家祖宅,时人曾斥之为乘人之危,这是否成为后来林谢结怨的引子,不得而知。
林觉民的堂兄林长民,也是民国初年的风云人物,倡言宪政,鼓吹民主,后参与反奉战争,被流弹击中身亡。长民的女儿,更是个大大的名人,即兼具才情与美貌的名媛林徽因。徽因幼时,也曾在这间宅院居住,记忆中,那是她温馨的老家……
冰心在此住了两年,1929年,与吴文藻成婚。吴文藻就学时同寝室的梁思成,则与林徽因结为连理。
林谢二人皆为世罕其匹的才女,均是福州籍,老公又是密友,却心存芥蒂,老死不相往来,文人相轻乎?妇人相妒乎?
“九一八”事变后,冰心发表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暗讽徽因“商女不知亡国恨”。时徽因正在大同考察古建,闻讯而怒,将一坛山西老陈醋送到了冰心府上。
抗战期间,梁思成夫妇谢绝了去美的邀请,“要与国家一道吃苦”,颠沛西南,救亡图存。建国后,徽因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翻译和著述了大量建筑文献,劳累中肺病复发。1953年,因北京拆除古建,性情刚烈的徽因与时任副市长吴晗发生激烈冲突,病情急剧恶化,一度拒绝吃药救治。越一年,徽因在她最爱的“人间四月天”撒手人寰,时年51岁。
冰心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在我们这代人的少年时期,冰心奶奶是个极温暖的意象。扛过文革磨难,冰心的创作进入了第二春。1999年,这位世纪老人溘然而逝,享年99岁。
百年后,漫步在这白墙灰瓦、青石铺地的院落,屏息凝神,似可听见青年林觉民与妻子的喃喃私语,少年谢冰心翻卷书页的沙沙声响,童年林徽因欢快的笑声与足音。竹影摇曳,花木扶疏,天地清明,岁月静好。那一代人生逢的乱世已然远去,回眸人间,这对民国双璧,恩怨可曾了却?
随附视频:
4 山城南平夜与昼
5 三坊七巷逛福州
----------------------------------------
D4 福州 - 平潭 - 漳州
晨7点,车发平潭。
今年国庆,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通车,与十年前建成的平潭海峡大桥,一北一南,恰似二龙抢珠,把个平潭岛妥妥捧在了大陆手里。
大桥全长16公里,许是清晨,一路不见其他车辆。上岛至北港村,欲觅早餐而不得,遂径往东海仙境景区。途中过一村落,寻获鸡卵数枚,奉与父母食之。
至东海仙境,蹬阶上行,于巉岩之巅下视,见有巨窟訇然中开,深数十丈,宽十数丈,便知是“仙人井”了。窟中有洞,与海连通,白浪吞吐,声如擂鼓。探身栏外,悬空俯拍,一飙狂风,几欲坠崖。
复沿山道至观景台,但见海天茫茫,一派混沌,穷尽目力,不及百米。沿岸礁岩,嶙峋尖利,涌浪拍击,卷雪扬沫。此仙境不仙,却有魔界之相,惧之,逸之。
前往海坛古城,平畴沃野,大道通衢。平潭民居,非木非砖,以当地花岗岩筑成,名之以“石厝”。福建厦门、金门、平潭、东山四岛,古人曾分别形容为富、贵、贫、贱。“贫”者平潭也,因其孤悬外海,与台风、洋流迎头相撞,故谣云: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
看着沿途的石厝,想起一段往事。
当兵的前两年,部队驻守福建沿海。彼时还是“福建前线”,所在部队的防区,为长乐、平潭至莆田一线,执行反登陆任务。新兵第一年,在莆田涵江的师报训队度过。报训队由师无线连与三个团通信连的新报务员组成,队长是我所在连队的指导员,姓张。
年底毕业,转年便是全军合练,报训队同学又见面了。提到张队长,大伙愤愤然,说是他把报训队剩下的米面罐头,一个不拉都拖回了家。议到激烈处,推我执笔向军师两级举发。其时,我年方十九,正是血气方刚、一碰三跳的年纪,这等腌臜之事,岂能视若无睹。当晚电台轮我值班守听,在摩尔斯电码的滴答声中,奋笔疾书,次晨便交了上去。
工作组下到连队的那晚,张指找我“交换思想”。时隔久远,当年的对话在记忆中已然模糊,大意是说,他是平潭人,家属还不能随军,4个孩子正是能吃的年纪,可家里缺粮,地瓜都舍不得囫囵煮了,得切片晒干,经吃经饿……每次回家,孩子巴巴盯着手里看,看得心里难受……
张指说着流了泪,我鼻子一酸,悔不当初!
……30多年前,就听说张指过世了,年轻轻的。平潭渔农不易,加之地处前线,当年的贫困可想而知。眼下有了两座跨海大桥,平潭成了福州后花园,听说县城房价都炒到了每平一万二。看着满山满坡竖起民宿招牌的石厝,我想,张指4个孩子都50上下了吧,兴许,那间门前开着三角梅的两层小楼,就是他们的家?
海坛古城于2015年兴建,是中国首座海岛旅游城,不节不假,游客寥寥。吃碗面,买些海产,便向猴研岛去。
如果说,平潭是飞舞在东海的蝴蝶,猴研岛就是蝴蝶的触须,向东伸向了大海深处。
猴研岛距台湾新竹南寮渔港仅68海里,即126公里,为大陆距台岛最近处。从岛腰的标志碑到岛端的留影框,约行20分钟,一路磐石累累、嵯峨峥嵘,有塑胶步道穿行其间。
我走向礁盘的极处,直至海水几乎打湿脚面。四下阒无人迹,耳边惟有涛声,心想,整个大陆14亿人,数我离台湾最近了……又想,当年在部队,虽常有登陆演习,但主要战力还是放在反登陆、反空降上。时移势易,现在轮到对岸了……
随附视频:
6 平潭隔海眺台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