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百年的变局,在中南海风浪迭起。它是经久的政治中心,却也曾成为百姓平民的游玩去处。 这是一枚铭文“参观毛主席故居 中南海 静谷”的纪念章(如图),记录着中南海作为一个公园的历史。
中南海位于现在北京故宫的西侧,由中海和南海构成,与北海旧称“三海”,又名“西苑”“太液池”。这个历史悠久的水上园林,始建于辽金,历经元、明、清的扩建。自清代起,中南海成为皇家禁苑,是皇帝避暑听政的场所,也是满清皇朝实质上的政治中心。同治、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及皇帝按礼制从颐和园移居紫禁城时,大多在中南海内居住,仅在行礼时前往紫禁城。
1908年末,慈禧在中南海“佛照楼”辞世,皇权自此崩盘。清末头号权臣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却依然想做皇帝。总统府因而建在了中南海。赶走了皇帝的中南海,还是平民百姓的禁地。中南海从普通人不得入内,发展成为公众消遣游憩的场所,这个重大的转折源于国民政府北伐的胜利。
“中南两海系自远至清帝王苑囿之一部,其风景清嘉,宫室壮丽,为国内有名建筑。但其经费所出,无非我民众先代之脂膏,乃以之供少数人娱乐,实为我民众所不甘。”这是1928年12月13日,中南海董事会关于召开成立大会给北平市工务局的函件所述。函中说,应当谨遵孙中山“天下为公”之意,将中南海归于市民直接管理,筹备真正代表民意、直接管理中南海的董事会,“以供游人之玩赏”。
1929年4月,中南海董事会推举熊希龄为主任委员,不久,北平市政府也成立了“中南海公园临时委员会”,负责管理中南海。至此,中南海正式向全体公民开放。彼时去逛中南海,成为了时髦。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活动场所逐步向普通公众开放。1980年5月,在重要节日和星期六、星期天,中南海开始有组织地接待群众游览。参观的人数众多,有时一天超过几万人。
当时开放的景点是流水音、毛主席故居、菊香书屋、颐年堂、静谷和瀛台,主要分布在南海。游客就从位于南长街81号的中南海东门进入。最吸引人的景点是毛主席故居。在这里可以一睹伟人毛泽东居住过的丰泽园菊香书屋。参观过的人都知道,在丰泽园的边上,就是有“园中之园”美誉的静谷。在中南海的孩子们眼里,静谷是最美丽的园子,这里曾经是中南海里面的孩子们的乐园。
参观中南海最重要的凭证是参观券,以单位为组织发放。“10厘米长,5厘米宽,白色底,蓝条,上面写着‘中南海参观券’。”凭此证,无论是老人,还是抱在怀里的孩子,都有机会进入中南海。后来者大多只能通过出版物了解中南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