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几乎所有辉煌的时段,都和这座城市有关。
提起保定,第一反应就是驴肉火烧,确实,驴肉火烧极具可以说是保定的一张城市名片。
作为吃货,为了那口驴肉火烧,都愿意专门跑一趟保定!
但保定却不仅仅只有驴肉火烧。
保定是哪儿?
保定,古称上谷、保州、保府,因城池似靴,又名靴城,河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心地带、太行山东麓。
西部雄伟,东部开阔,从西到东地势逐渐降低,保定的地貌,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中国。
保定的文化底蕴确实不是吹的,保定这个名字的由来就能看出些端倪。
自古保定就是军事重镇,保定与北京相伴而生,保定之名就是取自“保卫大都,安定天下”。
保定之名,源于战争,诉诸和平。从这里走出的人自古带着一股热血侠气——悲歌刺秦的荆轲、“尚能饭否”的廉颇、三国五虎将之一的张飞、东晋“闻鸡起舞”的北伐名将祖逖,都是刀光剑影中的保定面孔。
保定激荡的历史,如太行一般恢弘壮阔,像易水一般波澜起伏,它是河北历史,乃至中国历史的一面缩影。
长信宫灯
保定市保定在殷商时期为北燕之地,西周至战国为燕赵之地。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
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改河北中北部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为河北都会,则保定别称为上谷。
宋代的保定地区,不仅是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老家,还是战争前线的军堡。
两国战争,除了留下雄县宋辽古战道,还有“杨家将”的传奇故事,书写出中国历史最悲壮的一次北伐。而位于定州的开元寺塔(定州塔),是宋辽战争时的一座“瞭敌塔”,向北默默远望着北宋渴望收复的“燕云十六州”。
元明清三代定都北京,保定作为“南大门”,自此成为京畿重地。
保定的“定”,不仅是“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也是重建保定城的“画市井,置官廨,定居民”,这才有了今天的“靴城”旧貌。
保定玩什么?
郭德纲曾经说过“上有天堂,下有保定”和“保定府美景盖世无双”,虽然在相声里都是笑谈,不过的确,保定拥有众多自然风光。
白石山
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张家界之秀”的白石山,是我国唯一一处由白色大理岩形成的石质峰林,奇峰异石错落有致,其间云海翻滚,时而聚拢成团,时而如丝滑动。山中还有目前中国最长的悬空玻璃栈道,也是个网红景点。
野三坡
野三坡以“野”字当头,既有草木苍翠的白草畔、钟乳奇石林立的鱼谷洞,也有纵深数十公里的百里峡如刀劈斧砍,造就“百里一线天”,最窄处不过0.83米,窄涧幽谷在旁,无不雄险惊心。
狼牙山
白石山以东,是峥嵘险峻、状似狼牙的狼牙山。
狼牙山主峰棋盘陀三面临崖,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狼牙山五壮士”毅然向棋盘陀山顶走去,把敌人引上绝路。
“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在完成掩护任务后,壮士们纵身跳下悬崖,三人英勇牺牲。站在狼牙山下,仿佛依然能听到保定军民壮烈豪迈的杀敌之声。
易水湖
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千古绝唱,如今,易水湖静谧秀丽,水波荡漾,放眼皆是南国风光。
白洋淀
白洋淀。3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90多个大小不等的淀泊、3700多条沟壕、12万亩芦苇以及36个岛村。“华北明珠”白洋淀四季都是风景,尤其是夏季荷花摇曳,秋天芦花飘荡,整个水淀被渲染得氤氲迷蒙。
直隶总督署
“一座总督署,半部清朝史”。
保定则在清代成为直隶省“省会”,在此地设立直隶总督署部院。
第十八任直隶总督胡季堂愤然写下参奏贪官和珅的奏折;曾国藩留下“视民事须如家事”的劝诫;这里见证了李鸿章的高光时刻,也见证了他的黯然落寞;这里见证了护理总督廷雍被八国联军审判处死的奇耻大辱,也见证了袁世凯大刀阔斧改革的崭新风气。
满城汉墓
满城汉墓位于保定市满城县县城西侧,是西汉时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之墓。
两座墓室规模很大,曾出土过上万件珍贵的文物,其中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更是全国知名的国宝级文物。
保定美食
驴肉火烧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说起保定美食,最出名的自然还是“驴肉火烧”。
这个河北出品的美食大IP,不仅辐射了华北地区的街头巷尾,在北京于店铺数量上打败了煎饼、包子、肉夹馍。
不同于河间驴火的长条形,保定驴火是圆火烧,驴肉得选太行驴,只用老汤卤制,大火攻,小火焖,一共20多道工序、近20个小时的烹制,才能使老汤的滋味完全渗入驴肉。
火烧在保定是万能的,除了与驴肉碰撞出火花,香肠火烧、猪肉火烧、腰子火烧等等,都是街头常买的小吃。
虽说保定的驴肉火烧最出名,可俗话说得好,“保定有三宝,铁球、面酱、春不老”。
保定的面酱和酱菜可有名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谒西陵后到保定,直隶总督袁世凯在慈禧喝粥时献上槐茂酱菜,慈禧品尝后赞不绝口,赐名“太平菜”。自此,槐茂酱菜名声大噪。
能在“保定三宝”中占据一席之位的春不老,自然也有它的过人之处。
保定的春不老,又名“雪里红”,是芥菜的一种,通常保定人会将其腌制后放肉和黄豆一起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