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出来的,社区警务工作就要用心用情,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辖区,这样才知道哪里缺啥,需要补啥,才能和老百姓坐到一条板凳上,才能把社区警务工作干到百姓的心坎上!”狄世俊说。
今年37岁的狄世俊是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公安局打柴沟派出所所长,从警12年的他把一腔热血洒在了高原藏乡。打柴沟镇毗邻中心镇区华藏寺镇,常住人口多、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多,是情况复杂的“三多镇区”。了解到辖区情况后,狄世俊硬是用一双“铁脚板”走访了每一家每一户,扎扎实实做好基础警务工作。
在长期摸排化解矛盾纠纷中,狄世俊发现调解室里调解不成功的矛盾纠纷,换到去百姓家里或田间地头反而能成功化解。于是,他每次出警都会带上一条小板凳,和农牧民一起拉家常、掏心窝,渐渐地,这种特有调解方式被形象地称为“板凳会议”。
“板凳会议”充分考虑矛盾双方的实际情况,选择在当事人情绪放松的地方开展调解,联合各方力量找准问题症结,找到矛盾根源,将派出所调解室的程序化“硬性”调解转变为田间地头、屋里炕头的拉家常式“柔性”调解,从“灭火”走向“防火”,更有效、更彻底地解决基层矛盾纠纷,也进一步拉近了警民关系。
在农牧民眼里,有这位“板凳所长”在,他们的家庭更和睦了,烦心的事情也能很快解决。只要说起狄世俊,辖区农牧民都会竖起大拇指。2022年1月,狄世俊被中央宣传部、公安部授予“最美基层民警”称号。
“铁脚板”踏实干事赢得认可
狄世俊(右四)与农民一起拉家常,了解民情
2021年3月,打柴沟派出所治安户长微信群中出现了一条信息,一潘姓男子与妻子陈某因琐事引发家庭矛盾。正在附近入户走访的狄世俊立即赶往潘某家,了解详细情况后,他判断这是一起因沟通不畅引发的家庭小纠纷,可正在气头上的陈某产生了离婚的念头,回了娘家。
狄世俊觉得,这起纠纷调解不好后患无穷。之后的20多天里,他与同事常常两头跑,设身处地与夫妻俩谈人情、讲道理、举实例、讲法律,尽可能地化解双方的怨气。潘某在狄世俊和同事们的劝说下主动上门向妻子及岳父道歉,积极看望住院的岳母,与妻子的关系也悄然好转。时机成熟后,狄世俊带领民警向两家老人发动“攻势”,与他们促膝长谈。终于,老人们的心结也打开了。矛盾化解后,潘某夫妇主动来到派出所感谢民警。
狄世俊说:“程序化调解一般花一个多小时,双方签一张承诺书,很难从根源上化解矛盾纠纷,可能还会复发。我们调解一次矛盾有时候会用十几天时间,大家开玩笑说,‘没有一张纸,全靠嘴皮子’,但实际效果非常好。”
打柴沟派出所教导员刘志鹏说:“为有效化解辖区内存在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狄所长带着我们创新运用‘一条板凳工作法’,联合司法人员、镇村干部、治安户长、村法律明白人共同召开‘板凳会议’,找矛盾根源、讲法律政策、解邻里疙瘩、调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小板凳”触角延伸优化效果
打柴沟镇位于天祝县西北部,乌鞘岭南麓,海拔2600米。因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这里生产的优质高原夏菜受到国内外市场和消费者青睐。2020年11月,打柴沟镇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高原夏菜)示范村镇”。近年来,打柴沟镇许多村民通过种植高原夏菜增收致富。
打柴沟镇打柴沟村党支部书记罗文国说:“我们镇高原夏菜收益特别好,几乎每家都种着‘万元田’,也就出现了新情况,到了蔬菜成熟季,菜农与蔬菜收购商的经济纠纷、合同纠纷特别多,好在有派出所的警察同志们出面调解。”
2021年8月,派出所接到报警,深沟村菜农因笋子收购与菜商发生矛盾。接警后,狄世俊带领民警立即赶赴现场。经了解,菜商与深沟村村民钱某于半月前签订收购合同,菜商前来收购时发现笋子上面有黑点,品质不够好,表示不能按定价收购。了解原委后,通过现场细致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菜商当场支付了剩余菜款。
今天菜商和菜农因为收的笋子成色不好发生纠纷;明天因为菜品价格上涨,菜农拒不履行合约;后天又因为蔬菜测量亩数出现偏差……买卖双方推诿扯皮等情况层出不穷。
打柴沟派出所民警孔庆文说:“2020年7月至10月,我们共受理农户与蔬菜收购商纠纷案件达140余起,平均每天至少有3人到派出所、镇司法所咨询合同纠纷、经济纠纷等相关法律法规,但2021年这类矛盾明显下降了,这和狄所长的工作分不开。”
原来,2021年,狄世俊主导起草了《蔬菜收购合同》并在全镇推广,效果十分明显。当年打柴沟矛盾化解率上升至98.7%,菜农和菜商的矛盾纠纷类警情由2020年140起下降至2021年的68起,化解率达到100%。
“狄所长还带着我们推广‘一条板凳工作法’,将宣传触角延伸到法治扶贫、电诈宣传、农村道路安全等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角落。”打柴沟派出所副所长马成彪如是说。
“热心肠”用情待人换取信任
2021年7月,辖区刑释人员窦某来所里寻求帮扶,因为没有固定的收入和住所,窦某异常颓废。狄世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之后的半个多月,他和全所民警四处奔波为窦某联系工作,但由于窦某的“特殊身份”,用人单位纷纷婉言谢绝。有人曾劝狄世俊:“这个人就是一坨烂泥,扶不起来的。”
可狄世俊却坚定地说:“他是我们辖区的群众,解决他的实际困难,今后他才会遵纪守法,回报社会。如果没人帮他,这个人就真废了,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刑释人员真正‘回家’!”
经过狄世俊和民警们的共同努力,窦某终于在辖区一个菜库找到了工作。狄世俊还与菜库负责人沟通,协调解决了窦某的住宿问题。接着,狄世俊带着窦某到养老院看望窦母。见到母亲后,窦某痛哭流涕,长跪不起。他哭着对母亲说,以后会好好工作,要给母亲养老。看到这一幕,在场的人真正理解了狄所长的良苦用心。
“狄所长时常说,只要我们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老百姓就会支持我们,我们的工作也容易开展。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马成彪说道。
狄世俊带着全所民辅警依托建好的“调解室”和“警务室”两个阵地,推行热心、静心、耐心、公心、暖心 “五心工作法”,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分类定级,采用单独调、联合调、当面调、网上调等多种形式,做到情、理、法相统一,达到执法效果最优化。2021年以来,狄世俊和同事成功调解160余起矛盾纠纷。
“活脑筋”激发动力提升服务
在派出所,狄世俊不是年龄最大的,但在专业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方面,他绝对是大家公认的“主心骨”。他始终把学习作为提升个人能力素质的最佳途径,不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宿舍,书籍总是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作为党支部书记,狄世俊创新工作举措,积极发挥“头雁”效应,开设“小讲堂”,制定“菜单式”学习指南,开展“命题式”学习讨论,通过党员民辅警轮流讲业务等方式,提升队伍的工作能力。
打柴沟派出所民警白珊珊说:“狄所长就像一个大哥,经常与我们交心谈心,关心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全心全意帮我们解决遇到的困难,指出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帮助我们不断进步,我们的队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奋发向上的氛围非常好。”
在带领全所民辅警学习的同时,狄世俊还带头积极完善社区警务机制,着力打造智慧警务,以紧急的事情马上办、特殊的事情上门办、复杂的事情协调办、困难的事情专项办、一般的事情简易办“五办服务”为民解忧,率先推行清单化工作管理方法,创新开展数据共享工作。2021年,打柴沟派出所先后被甘肃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省公安机关枫桥式派出所”。
“万金油”用爱彰显神圣职责
基层民警服务群众面广点却小,不全身心投入很难做好这份工作。面对群众,狄世俊全心全意,无私奉献;面对战友,以身作则,温暖友爱。可面对家人,狄世俊却心中有愧。
“从警12年来,他总是尽可能把春节的值班留给自己,让战友们能回家团圆,他只和家人一起过了3个春节,狄所长真的是带着一腔热血奋战在公安战线上。”刘志鹏感慨颇深地说。
派出所工作没有上下班之分,长期加班加点在所难免。2020年春节,狄世俊留在所里值班,妻子陈金敏怀孕身体不适,儿子哭着打电话让他回家,他只能在电话里安慰母子两人。电话挂断后,他沉默了,心里想着等第二天回家了要好好补偿家人。可到了第二天,接到警情的他立马赶到田间地头的矛盾现场,一忙又是一整天。
“这么多年来我没有尽到一个当儿子、当丈夫、当父亲的责任,但是选择了这份神圣的职业,我不后悔。”狄世俊说。
狄世俊,一位出门办案既不摆架子又不戴铐子,却随手拿着小凳子的“板凳所长”,一次又一次赢得了农牧民的赞许。他用“一条板凳”浇灌着新时代“枫桥经验”之花,真正把社区警务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用实际行动与辖区百姓共同守护着“青藏之眼、绿色天祝”的和谐平安。
原文刊登于《中国警察》杂志 2022年第2-3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