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有一座被称为丹霞之魂的崀山风景区。记者曾有幸前往崀山观光揽胜。那是2010年10月6日,记者随“全国车友聚绿城-自驾助威万里行”自驾车队,在结束了广西的行程后驱车回返途中进入了湖南省,当天傍晚下榻于湖南省的崀山风景区。
崀山风景区(摄影:冯赣勇)
10月7日上午,记者随车队慕名驱车前往崀山风景区。崀山位于湖南省新宁县境内,是中国丹霞地貌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的模式地,被陈国达院士誉为“丹霞之魂、国之瑰宝”。
崀山栈道(摄影:冯赣勇)
2010年8月2日,北京时间早上5时06分,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喜讯: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一致通过了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为世界自然遗产,湖南崀山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仰望崀山(摄影:冯赣勇)
“丹霞”是中国地质学家陈国达院士、冯景兰教授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一种地貌景观名称,这种地貌以赤壁丹山、峰林峡谷为特征,因“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命名。
记者在崀山(摄影:王茵)
而湖南崀山又以雄、奇、险、秀、幽、雅为特色,同时又渗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民俗风情,有如下几大特征:奇特的石景峰景、险峻的岩壁石巷、迷人的江流瀑布、幽深的峡谷深山、神秘的山寨文化、悠久的宗教传说、纯朴的民风民俗。
近看崀山栈道(摄影:冯赣勇)
作为丹霞之魂的崀山风景名胜区,包括天一巷、辣椒峰、夫夷江、八角寨、紫霞峒、天生桥六大景区,18处风景小区,已发现和命名的重要景点有500余处,有三大溶洞和一个原始森林,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难得的环保型山水自然风景区。
龙口朝阳景观(摄影:冯赣勇)
崀山风景区那红华赤壁之绝、将军石之俊、骆驼峰之优,加上葱郁茂密的深林植被、九曲萦绕、清澈见底的夫夷江,形成了丹霞、绿水、青山相互衬托的美轮美奂景致,真好似一幅巧夺天工的大自然画卷。
山腰间的栈道(摄影:冯赣勇)
车友们首先来到骆驼峰景区,登上不长的山道后,举目一望,眼前出现的围绕着山体中间悬在半空中的观光栈道异常壮观。走在仅一米多宽的栈道上,虽然四周的风景秀丽,但身处半空的感觉,还是得有点胆量的人,才能尽情地观赏这种大自然美景。
崀山留影(摄影:冯赣勇)
记者突然感觉这种栈道奇观有些似曾相识,仔细回味,它同江西三清山的东、西海岸的悬空栈道颇为相似,一问导游小姐才得知,原来,崀山栈道就是由负责三清山施工队承建的,难怪会如此相像。然而栈道虽相近,两处的风光景致却是各有千秋,与众不同。
辣椒峰峰丛(摄影:冯赣勇)
车友们观光的骆驼峰景区,古有民谣曰:千里来龙到石田,一对蜡烛照青天,谁人葬得此宗地,世世代代中状元。登山后进入石田处,只见前面一只庞大的骆驼映入眼帘,骆驼峰全长273米、高187.8米,形象逼真。
一线天丹霞巷谷(摄影:冯赣勇)
较先映入眼帘的是蜡烛峰景观。眼前一块尖顶巨石拔地而起,巨石四面陡崖,平均崖高218米,周长400米。而东南面陡崖呈负坡。东北面陡崖高200米,约70米处有一宽约一拳的裂缝,分离出一块基部与蜡烛峰相连,岩体则与蜡烛峰分离的巨石,巨石上大下小,棱角分明,高40余米,顶成三角形。与蜡烛峰并称“双蜡”。
平步青云(摄影:冯赣勇)
接着前行,倾斜状丹霞峡谷的龙口朝阳、令箭石、丹霞峡谷等景观就会陆续接踵而至。特别是登上顶峰环顾四周,崀山独特、秀美的自然风光美景尽收眼底。俯瞰是沟壑、村寨、田园景色,远眺蜡烛峰的峰丛层峦叠嶂。
辣椒峰景观(摄影:冯赣勇)
离开骆驼峰景区驱车来到辣椒峰,这里又是一番别样的山形体貌。只见整块巨石冲天倒立,顶部有绿色植被覆盖,高达180米,形状酷似一只硕大无比的辣椒,2002年法国蜘蛛人阿兰罗伯特徒手攀登此峰而出名。站在辣椒峰这里回望骆驼峰,石峰三面陡崖,两外凹陷将其分成骆驼头、峰和尾,恰似一匹静卧的大骆驼。
山脚下村寨(摄影:冯赣勇)
崀山揽胜整整用去了一上午的时间,下午,车队驱车来到夫夷江畔的码头乘竹排漂流。发源于广西猫儿山夫夷江,是崀山人民的母亲河,其水域贯穿崀山风景区,游山、玩水均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夫夷江码头(摄影:冯赣勇)
夫夷江江水清澈见底,平缓如镜,水面宽约100米,窄处70多米。两岸的奇峰异石在碧水蓝天下倒映于水面;两岸的沙滩沙质纯白,岩柳连绵,芳草争妍;江中船帆点点,竹笛声声,如诗如画。
漂流留影(摄影:英增选)
车友们分乘竹排顺江而下悠闲自得,江两岸相继出现的将军石、无影州、长堤柳岸、崀虎啸天、玉石巷、团鱼石、军舰石、啄木鸟石、婆婆岩、笔架山、万古堤防、莲潭映月等众多景点,令人赏心悦目。
漂流的乐趣(摄影:冯赣勇)
漂流中,由于江水舒缓,有的车友们手轻轻地伸入水中,碧绿的水中出现了一圈圈圆晕。竹排上的船夫划起船浆,江两岸的景物也开始慢慢地倒退。行了一段水路后,有的车友觉得不够刺激打起了水仗。他们用在码头上买的塑料水枪,相互向对方射水,好不热闹。
打水仗(摄影:冯赣勇)
夫夷江的水清澈见底,江底的石头依稀可见,小鱼小虾在水中游弋,灵动的小身躯十分可爱。而崀山上乱石嶙峋,不时传来几声鸟叫,真叫人不禁慨叹:“崀山风景赛桂林,夫夷风景赛漓江”啊!
将军石岿然不动(摄影:冯赣勇)
浑然天成的将军石屹立于夫夷江东岸低缓平坦的山顶,它是一座由山体丹霞地貌发育到晚期形成的石柱,高程399.5米,净高75米,周长40余米,上下等粗,顶部稍细,远观酷似一位身披战袍,仰天长啸、虎虎生威的将军。
竹排江中游(摄影:冯赣勇)
翠竹满坡的夫夷江西岸有一啄木鸟石,栩栩如生。其石由一悬崖构成,高达90米,上高下斜,高处如头部俯瞰江水,一块倾斜的长石,宛如尖啄,头部圆孔如双目怒睁,崖上兀立一树,嘴挨树干,好像一啄木鸟正在啄洞除虫。
岸畔的毛竹林(摄影:冯赣勇)
与啄木鸟遥遥对峙,隔江相望的是军舰石,气势恢宏,三块巨石构成,横亘东西方向,翘首夷江,舰长均300米,高150米,巨石前端高高翘起,后端成弧线倾斜,一舰紧挨一舰,犹似舰船编队出航。
漂流到终点(摄影:冯赣勇)
夫夷江上泛舟碧水,两岸青山绿树,田畴似锦,悠悠地飘游在一江碧水中,蜿蜒于奇峰异石之间;此时,水光山色溶为一体,游人与鱼鸟共乐,秋水共长天一色,清风习习,碧波漾漾,船在江中行,人在画中游,让人世间的一切烦恼荡然无存。大有“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游”的感慨之情。
白沙镇古街(摄影:冯赣勇)
当天结束了夫夷江的漂流,记者与几位车友趁有限的时间前往距崀山50多公里的一处很有特色的名叫白沙镇的老街参观。老街地处新宁县中南地段,背靠夫夷江的东岸,呈南北走向,全长1100余米,街道宽3至5米,水、陆交通便利。街道路面均用青色麻石板拼接铺砌,并设有圆钱孔型排水装置,临江一侧开有宽窄不一的巷弄与江水相通。
古街街景(摄影:冯赣勇)
老街道路两旁店铺林立,鳞次栉比,铺房多为单开间,砖木结构,盖青瓦,一般为两层,少数三层,底层为排门装置,卸去排门便做营业用,楼层木柱抬梁、挑檐,临街一面或装木栏,或置各种花窗。
104岁老奶奶(摄影:冯赣勇)
车友们走进狭长的古街巷,环顾四周好像眼睛不够使了,到处都是古香古色的陈设,一些古老的农具放在一些屋舍的门外。墙壁上还留有不少各个历史时期的标语,一种古朴的沧桑气息扑面而来。在老街上,车友们还见到一位104岁的老奶奶精神矍铄,大家纷纷与之合影。一位车友还淘换了一块夫夷江中的石头如获至宝。
古街上的孩子(摄影:冯赣勇)
白沙老街整体建筑布局因地制宜,错落有致,蜿蜒伸展,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早在清末、民国初期,这里就商贾云集,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成为新宁县有名的商业贸易与物资集散中心之一。街道建筑多为清末时期风格,且融合了某些西方建筑的特色。在抗战时期老街北端部分曾遭焚毁,再度重修,至今,白沙老街仍保持原来的建筑风貌,重彩壁画,旗招墨迹,古韵犹存。
老街留影(摄影:冯赣勇)
据当地人介绍,这里刚刚拍过一部改编自湖南省作家林家品先生的小说《老街的生命》的电影《风水》。而作者林家品就出生于新宁县白沙镇的老街上,是湖南省著名的实力派作家。《老街的生命》获首届国际亚洲太平洋战争文学奖第一名,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并由美国新泽西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翻译成英文出版。
参观湖南博物馆(摄影:冯赣勇)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林家品先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准备和构思,通过影视作品,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1944年日军入侵新宁白沙镇的屠杀罪行,再现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比德寇将犹太人灭绝于毒气室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残忍罪行”,并以此“献给在偏僻山区被屠杀,被遗忘的人们”的一部反战文学作品。被评论家誉为“纪念反法西斯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典范之作。
橘子洲头雕像(摄影:英增选)
10月8日,自驾车队从湖南的崀山抵达湖南省会城市长沙,一些车友们借途中经过湖南长沙的短暂停留中还先后参观、浏览了湖南省博物馆和位于湘江之中的橘子洲头。所到之处的湖南著名人文与自然景观令车友们流连忘返。(图文:冯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