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旅游# 泰山是中华名山,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它雄踞于华北平原的东部,拔起于山东丘陵之上,山峦叠起,气势非凡。泰山山体高大,形象雄伟,壮观之势非其他名山所能媲美。很多年之前就有游览泰山的愿望,可惜一直未能如愿,直到2012年9月外出曲阜公干,决定公私兼顾,提前一天出发,实现多年梦想。
2012年9月10日,早上差5分8点我从北京南站乘坐高铁出发,第一次乘坐高铁觉得一切都很新鲜,虽然猎奇的心情非常迫切,但是一路也没有感觉漫长。从北京到泰安全程465公里,用时正好两个小时,差5分10点准时到达泰安高铁站。高铁站距离泰山景区较远,为了节约时间出站之后打了一辆出租车,10点30分到达泰山脚下的天外村。天外村,位于西溪谷口,大众桥西侧,为泰山西路登山的始点,也是游客集散地,乘坐景区旅游大巴车也要在此购票上车。我的年龄偏大体质较弱,况且时间有限,只有乘坐一切可能的交通工具,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尽快抓紧时间到达山顶,是我唯一的选择。
泰山脚下有个“天圆地方”广场,“天圆地方”是“天人合一”之意,古帝王封禅大典即是在泰山极顶设圆坛以告天,然后在山下设方坛以祭地,以示“天圆地方”。广场占地总面积3.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方形广场和圆形广场,在两广场连接通道两侧,安置12根高7米左右的龙柱,分别代表了曾到泰山举行封禅祭祀大典的黄帝、舜、周成王、秦始皇、汉武帝、东汉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以及康熙、乾隆等12位帝王。
从天外村至泰山半山腰的中天门有盘山公路,路程为14公里,景区大巴车行驶时间为30分钟左右。我乘车的时候车上游客不多,沿途有很多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可随车欣赏沿途美景,九月金秋,秋高气爽,景色怡人,一路心情非常爽朗。
11点整到达中天门。中天门是泰山登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此处为登顶半程,上下必经之地。位于黄岘岭脊之上,海拔847米,是登泰山东西两路的交汇处,又名三天门,为盘山公路终点。
中天门始建于清代,为两柱单门式石坊。泰山古时多虎,古人在坊北建庙祀黑虎神,现庙内塑财神赵公元帅执鞭跨虎,东为仿古茶楼,西南为中溪宾馆,西北为中天门索道站。
黄岘岭因其土色黄赤而名,黄岘岭东面为中溪山,北侧为东溪山,俗称大直沟,古为登岱东路。中天门峻岭阔谷,楼阁簇拥。东有中溪山突兀俏丽,可观日出,望晚霞;西有凤凰岭蜿蜓伸展,可远眺傲徕雄姿,俯视城廓新貌。伫立坊下,北瞻巍巍岱峰,众山拱立,林茂泉飞,缆车凌空,天然成画。 中天门岭峻谷幽景色壮美,游人至此已升“中天”,无不心旷神怡。
从中天门乘索道直上南天门,进需7分钟。临来之前就听说,此段登山之路有几千步台阶异常艰险,山路陡峭,坡度垂直,台阶高跨。时常有人爬到半路就疲惫不堪,上下两难,欲哭无泪,追悔莫及。我在缆车之上俯视山峦起伏,满眼迷人景色。
短暂的7分钟瞬间即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飞速提高。目前,国内的旅游人口越来越多,各地在发展旅游业也不断加大了投入,使得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舒适,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游客也能有勇气走进景区,享受大自然的幸福时光。
走出缆车到达天桥。不知道是因为高度的原因还是天气的原因,天桥上下雾气腾腾,脚下雾气弥漫,山间云山雾罩,好似腾云驾雾一般,犹如进入仙境一样。这还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桥”。过了天桥,没走几步就到南天门。
南天门是在泰山十八盘的尽头之处,旧称三天门、天门关,海拔1460米,山于此为最危耸,南天门上即为绝顶。它建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据说是在元中统五年(1264年)由布山道士张志纯创建。门为阁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额题“南天门”。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门侧有楹联曰“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南天门古称天门关,因古时泰山代表着上天,故而泰山之顶即是天庭的位置所在。传说天庭一共有东、西、南、北四大天门。此门向南,所以称“南天门”,同时也是天庭的正门入口,直通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在九重天之上(也有说为三十六重天)。在很多神话传说之中,把守南天门的神仙有很多名,比如增长天王、王灵官、马赵温关四元帅、张天师等。
南天门是城楼式建筑,石砌拱门洞,上有“摩空阁”,大概是指登上阁可以触摸苍天之意。阁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出门迎面有正殿三间,原为三灵侯殿后毁。郭沫若先生游泰山时题“未了轩”,取杜甫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之意,现改祀东岳大帝铜像。东西各有配殿,与南天门构成一别致精巧的四合院,如今来这烧香祈福的人们络绎不绝。
天街是指南天门向东到碧霞祠一段街道,全长约一华里南天门向北的一段路,约有100米,称为北天街,岱顶天街,商铺林立,亦市亦街,形成了特有的风俗。天街南天门东北有石坊,明人题额“升中”,清末废。1986年重建,今人武中奇题额“天街”。
据资料显示,当年大量的香客游人上山,需要住宿吃饭,天街应运而生,天街具体形成何时,已不可考,但是较大规模的朝山始于西汉,为香客服务的天街大约也应与之同步,关于天街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北宋初年,兖州府官吏邵伯温游泰山,写下了一篇<泰山闻见录>,文中说:"因登绝顶,行四十里,宿野人之庐"。到了明朝中期,随着香客的增多,天街也开始繁荣起来,隆庆年间冯时可在<泰山记>中说:"登天门,则平壤矣,市而庐者百余家"。
天街上店铺虽不少,但都是贫苦山民开设的,房屋是山石垒墙,茅草盖顶,屋内狭小昏暗,就是这样的房屋一家也只有两三间,个别的有五六间客房的,也就可以称为大店了,著名作家翻译家李健吾登泰山留宿天街,记下了当时客房的情形:"地方宽敞的摆着茶几,地方窄小的只有炕几,后墙紧贴着峥嵘的山石,前脸正对着万丈深渊"。1982年天街大规模拓宽改造,低矮的草房被拆除,天街旧貌换新颜。
登到此时,峰顶在望,路过食摊饥肠响如鼓,久闻山东煎饼卷大葱名声远播,不禁垂涎欲滴,一打听10元一个,价格也还公道,先买了一个,果然味道不错,再吃了两个才略感满足。山东人饮食口味偏重,喜好刺激,这倒正合我的胃口。什么葱、姜、蒜,什么辣、麻、酸,我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有人说,口重的人个性强,其实我倒是觉得,口重的人心眼直。上图即是卖煎饼的老板,人很热情,看我买了三套煎饼给我饶了一根香肠,虽然不大,瓜子不饱也是人心哪。
在天街上俯瞰南天门,俯览叠嶂群峰,使人真正感悟诗仙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舒心快意,感觉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境界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杜甫的“望岳”此时也非常贴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云亭在天街的中段位置,因其下有白云洞而得名。顾名思义,站在白云亭观景,就像站在云端一样,腾云驾雾如入仙境,此时踏上云端,此生夫复何求。
由于远古人文积淀,泰山便被古人看作是紫气之源、吉祥之地、神灵之宅、万物发育之所。伴随着封禅大典的形成,遂使泰山古刹掩映、宫观林立。继而,文人名士、儒家学者纷至沓来朝山览胜,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楹联题刻,不断丰富着泰山文化的内涵。
这里既有上古周天子巡狩泰山、会盟诸侯的周明堂遗址,又有春秋时中国最早的兵事防线——泰山齐长城;既有历代帝王封禅告祭的故址登封台,又有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既有大字鼻祖经石峪刻文《金刚经》,又有天下洋洋大观之铭——唐玄宗纪泰山铭。
五千年文化的积淀,使泰山成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和驰名中外的游览胜地。东方鸿儒季羡林认为:“泰山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
泰山的美在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美在山体的高大及形象的雄伟。它主峰突兀,山势陡峻,山峦叠起,与周围的河海、平原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形成了“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泰山山脉绵延200多公里,基础宽厚,形体集中,使人产生一种安稳感和厚重感,在心理上就形成了“稳如泰山”、“重如泰山”的自然感受。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此挥毫泼墨,赋诗高歌,刻石题词。包括现代的风流人物和伟人英豪,也多有墨宝留观。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2500多幅,据说这其中仅有一位是女士。上图石刻是邓颖超的题字。 在所有为泰山题字的名人中,邓颖超是唯一的女性。1984年邓颖超登泰山时已八旬高龄,所书“登泰山看祖国山河壮丽!”中的“!”是所有石刻中唯一的一个标点符号。邓颖超是位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歌M家,能在泰山创下两个唯一,也是名至实归。
刚才路过时看到的“升中”两字在石坊东面,在西面看上写的是“蓬元”,当时不知是什么寓意。回来后查史料才知“蓬元”二字出自“泰山周回一千里,名蓬元之天”这句话。因为道家把泰山说成是神仙所居的仙境,名蓬元之天,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
眼前终于见到高耸台阶,从进入山门至今几乎一直在走平路,名为登山实为漫步确实对不住这“天下第一山”,心中突然有一种急于攀登的冲动。上面就是碧霞祠,再过去就是玉皇顶,此时不爬更待何时。一鼓作气,再展雄风。
站在碧霞寺外,可看到南面的金仓库,也称火池,专供香客焚烧纸香。最往南有照壁,大书“万代瞻仰”四字。这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御笔,每个字都有1.2米高。两侧分别是东西神门,盘道穿越其间。东西两神门形式相同,都是用石块砌成的拱形门洞,上筑阁楼。
面前即是碧霞祠,寺院山门筑于重台上,前后廊式。门上高悬蓝底金字“碧霞祠”竖匾,门后悬“万古垂光”金字匾额。立柱上有三副楹联,自外而内分别是“玄门日会龙门客;道院时接翰院客。”“自然万籁涵虚静;在一中和气清。”“碧天泽众生春夏秋冬风调雨顺;霞光普社稷东南西北国泰民安。”尤其是最里面这副,既把“碧霞祠”中的“碧霞”二字用鹤顶格嵌入对联,还将四季和四方融入联中,还有众生风调雨顺、社稷国泰民安,俺虽不太懂对联,也不得不为此联点赞。
院中有香亭,方形,即明万历年间所铸金阙处,内祀元君铜像,亭子为同治七年由津门杨宝贤捐资而修。两侧有铜碑对峙,东为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为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
香亭后面就是正殿,前廊正门上高悬“赞化东皇”,系乾隆皇帝御赐匾额;两侧分别悬王先觉书的“弘德泽民”、沈鹏书的“九州泰和”匾额。正门有对联:“山高则配天阳鲁阴齐资化育;坤厚故载物西河东海仰生成。”殿内正间内斗拱相围呈八角形藻井,中间高浮雕盘龙戏珠,悬康熙帝御书巨匾“福绥海宇”。正间神台神龛祀元君铜像,东间神台供眼光奶奶及二侍女铜像,西间神台供送子娘娘和二侍女铜像。
祠东为道院,明代置东公署,香税总巡官驻此,清代改为驻跸亭。
在碧霞寺东南有一口圣水井。据《泰山道里记》云:“今祠东有圣水井。”具体位置不详。直到前几年景区工作人员在岱顶绿化施工中发现泉眼,随后对此泉进行修复,置泉台予以保护,集乾隆帝御笔“圣水井”三字,刻碑立于井口后边,作为文物进行保护,遗憾的是井中漂浮着杂物,实在有碍观瞻。
继续前行,即到摩崖碑刻。所谓摩崖,是指利用天然壁刻文记事的石刻。摩崖石刻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种石刻形式,远在商周以前已有之。秦始皇所刻的7处刻石中,碣石一刻很可能是摩崖石刻。泰山现存的石刻中,摩崖石刻占57%以上,重要的如唐《纪泰山铭》摩崖石刻、经石峪《金刚经》摩崖石刻、《宋摩崖》和元《天门铭》摩崖石刻等,其他刻于自然石上的题名、题记、题诗,几乎遍布泰山上下。
摩崖石刻有它自身的显著特点。从制作方面看,既能就地取材,费省功倍,简便易行,免却伐山采石之劳,又富有天然之美,增名山大川之壮丽。从内容方面看,内涵丰富,无所不包,或颂德,或记事,或题名题记,或题诗,皆可刻于摩崖之上。故泰山的摩崖石刻至今不衰,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居五岳之首。
为整理方便计,凡刻有长篇铭文的摩崖石刻,一律称“摩崖碑”;凡刻辞较短的题名、题记、题诗,一律称“题名”、“题记”、“题诗”刻石。
途中经过一座古建筑群,路标显示“青帝宫”。介绍显示,相传春秋战国的时候,就有了三皇五帝之说,伏羲、女娲、轩辕为三皇,庖牺、神农、黄帝、尧、舜为五帝。伏羲就是青帝,即东方之神,所以道教尊奉于泰山。
据《尚书纬》说:春为东帝,又为青帝。所以青帝又称为春神。青帝宫原是祭祀青帝之所,青帝也自然便是这里满山绿色的主宰者了。由于台阶有些陡峭,所以没有入内游览。
在平安门的北侧有一平台,平台上立有两块石头拼起的石碑上覆双龙夺珠图案之碑盖,平台周边还设有石护栏,从形制和保护措施来看,应该是比较古老或比较有名的记事碑。遗憾的是石碑上的字比较模糊,不能复原内容来详细拜读。
抬头仰望,玉皇庙就在眼前。发现路边石刻“五岳独”几个大字,此句来源于宋代诗人石介的诗《泰山》:七百里鲁望,北瞻何岩岩。诸山知峻极,五岳独尊岩;宝宇登来小,龟蒙视觉凡。此为群物祖,草木莫锄芟。中国人赞美事物,都爱往极致了去说,泰山古时也称“岱宗”,“岱”就是“大”的意思,“宗”也有“为众人所师法”之意,泰山又被称五岳之首,这块巨石选在泰山最高峰玉皇顶,又突出“独尊”,真是把泰山拨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
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书法艺术在泰山主要以石刻形式保存下来,其中大部为自然石刻,少量为碑碣。泰山石刻源远流长,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碑刻题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目标明确,动力倍增,不消几步到达玉皇庙。玉皇庙古称太清宫、玉帝观,始建年代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由山门、玉皇殿、观日亭、望河亭、东西道房组成。此处即为泰山最高峰,又叫泰山极顶,也叫太平顶、天柱峰,旧时上有玉帝观,即古太清宫。汉武帝时召令在泰山极顶建玉帝祠,也就是现在的玉皇庙。玉皇庙的山门面南,厚实的石拱门上嵌“泰山极顶”匾额。
玉皇庙山门前有一座古朴浑厚、黄白色的高大石碑,上面没有任何文字,历代以来人们将其称为“泰山无字碑”。关于无字碑,古代有说是秦始皇而立,一种说法是因为秦始皇功德之大,无法用文字来形容,故无字;还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无人会写字了,故无字。甚至连乾隆都曾认为是秦始皇所立:“本意欲焚书,立碑故无字”。但也有人说是汉武帝刘彻立的,譬如郭沫若在《观日出未遂》一诗中说“磨抚碑无字,回思汉武年”,就肯定了是汉武帝所立。当然,所有这些说法都是推测,并无定论,泰山上这块无字碑给泰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究竟何年、何人而立,这个千古之迹留与后人解答。
在无字碑的两边还立有两块石碑,一块是用行书刻的刚才说的郭沫若《观日出未遂》:“夙兴观日出,星月在中天。飞雾岭头急,稠云海上旋。晨曦光晦若,东阅石巍然。摩抚碑无字,回思汉武年。”另一块也是用行书刻的明朝万历年间张铨《观无字碑一绝》:“莽荡天风万里吹,玉函金检至今疑。袖携五色如椽笔,来补秦王无字碑。”
正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正殿前有“极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1921年增修石栏时王钧题“极顶”。极顶石西北侧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东面的观日亭可望“旭日东升”,西面的望河亭可观“黄河金带”。
院内围栏上挂满了铜锁,据说来这祈福、许愿特别灵验,只要交了功德钱,僧人会赠一把铜锁,许完愿上锁将钥匙带回家,玉帝就会帮你完成心愿。因“铜”与“同”谐音,青年男女为爱情盟誓,也要在这锁上一把铜锁,把钥匙丢进山谷里,让玉帝见证,这叫“永结同心”!
玉皇殿两侧也立有石碑,一块是竖列楷书“古登封台”碑,系乾隆庚寅年重镌。玉皇殿为三间一层砖木建筑,正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玉皇大帝是中国道教中最高的神,左右两置之脑后托塔天王和太白金星护卫。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印证远古时期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左厢供奉观音,右厢供奉财神。殿前廊木柱上有两副对联,一副为乾隆御笔“统驭群灵端紫极;絪缊真宰肇元功。”一副为“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系民国年间山东王讷所题。
山门内墙壁上,嵌套有由四块石头并成的石碑,用隶书横列“天左一柱”四个大字,没发现有题刻年代。院内还有几块非同一般的石碑,如“惟天在上”楷书石碑,系清朝顺治年间立,上面还刻有“顺治捌年捌月仲秋初伍日吉旦,钦差巡按长卢等处盐政监察御史杨义立”等字样。
在玉皇庙内的“惟天在上”的石碑前,下意识的看了一下手表,准时12点整,也就是说,我在早上8点从北京出发仅用了四个小时就完成了攀登泰山的伟大创举,连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看来很多事情都是看起来可怕,做起来也许做起来没有那么大的难度。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下山了。
“孔子小天下处”是位于玉皇顶上的一通石碑,相传当年孔子曾在此俯瞰天下,是泰山顶上诸多与孔子有关的胜迹之一。此碑为天青石,碑身高将近两米,碑首仿瓦垄兀脊式,碑文共竖排6行,正文为“孔子小天下处”,楷书;款楷书,上款为:大明崇祯岁次丁丑仲秋之吉;下款为:巡抚山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颜继祖,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洪启遵,守济南道山东按察使李时芫,东昌府推官郭启重立。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出于《孟子·尽心上》。原文是“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用意是以此为喻,说明“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道理。
泰山在孔子心目中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在孟轲看来,孔子像泰山高于其他群山一样,出类拔萃,没有什么人可以超越他。就像文帝庙中的对联――“孔子人中之泰山,泰山山中之孔子”,泰山为五岳之首,孔子是圣人之首,千百年来,泰山与孔子已凝成一个永久的文化符号,并成为民族的根基和血脉,让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下去。
日观峰位于玉皇顶东南,古称介丘岩,因可观日出而名。相传在峰巅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日观峰又称秦观峰、越观峰。峰西侧为唐宋封禅故址。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曾在此设坛祭天。
观日长廊全长30米,亭廊衔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拱北石又名观海石,登临其上可尽赏旭日东升场面。李兴祖诗:才听天鸡报晓声,扶桑旭日以初明。苍茫海气连云动,石上游人别有情。
玉皇顶,位于日观峰侧面,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烛峰。立于玉皇顶,置身云端,深涧绝壁,拔地通天,直立如削,眺望山下,阡陌纵横,村落相连,但不闻鸡犬之声,远离人间烟火,有一种人间天上的感觉。
玉后顶峰巅平坦,一座古庙坐北朝南,即有名的玉皇庙为明代建筑。玉皇顶实为天庭探险、膜拜之佳地。东亭可望“旭日东升”, 西亭可观“黄河金带”。玉皇顶上,历代帝王都在这里筑坛祭天,如今却成了人们登高望远、凭眺祖国大好河山的地方。而玉皇顶宫门外的石碑,不着一字,也颇让人流连揣测。
泰山孔子庙,位于泰山天街东端北侧,为明嘉靖年间尚书朱衡所建,万历年间修大殿。庙前有“望吴圣迹”石坊,1984年重建。还有一座“孔子庙”石坊。庙内有山门、正殿、配殿,内奉孔子,配祀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等。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赐额“因高喻大”。庙的东侧殿为“祈福殿”,西侧被辟为“财神殿”
庙门两侧楹联上有清人徐宗干题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门内影壁上题联:“登泰山而小天下,黜百氏以宗六经”。庙内孔子像碑上题:“泰岳为尊唯一人敢配,孔丘固圣共千岫同瞻”。
正殿前对联:“礼乐诗书崇百王法度,仁义忠信设万世纲纪,横批:万世师表”。
游泰山,看到了浩如烟海的壮丽雄伟、奇、险、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看到了诸多名胜古迹、颂岱诗文,石雕石刻,了解了历代帝王封禅的历史,泰山以他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广大游客。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绵亘于齐鲁大地的泰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崇拜的一座雄伟的大山,无愧“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誉。
原路乘缆车、大巴一路下行,不到3点回到天外村。此次登临泰山,实在有愧登临二字,只能说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已,时尚的说法叫“打卡”。如果再有机会,再来仔细领略泰山雄风。看看时间还早,就去岱庙游览一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旅游景色##齐鲁旅游##头条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