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广军事·中国军号
谢淼,河北省石家庄市人,1965年出生,1981年入伍,在驻新疆某部服役5年,退役后安置在北京铁路局石家庄分局工作,2014年退休。从2013年起,谢淼加入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军转干部王新法的志愿扶贫团队。2015年,谢淼从河北石家庄来到湘西北山区的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义务扶贫。2017年初,王新法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谢淼接任了“名誉村主任”,以一名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与村“两委”干部一道继续带领村民修路架桥、发展产业,让大山深处的薛家村旧貌换新颜。2018年,谢淼被评为“湖南百名最美扶贫人物”,2021年,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薛家村位于湘鄂两省交界的武陵山脉深处,一望无际的崇山峻岭,曾是乡亲们脱贫路上的一道障碍
四月的春风,吹拂着湘西北大山深处的薛家村,让这个土家山寨焕发出勃勃生机。村寨不远处,一片片错落有致的梯形茶田郁郁葱葱,一条条盘山公路将这里与外面精彩的世界联通。茶田里,一首动听的山歌响起,村民们一边采着茶,一边笑着聊天……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薛家村“名誉村主任”谢淼的眼角湿润了。自从2015年追随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王新法从千里之外的石家庄来到这里,她已经在这个偏远的山村参与义务扶贫7个年头。如今,薛家村发生的这些可喜变化,让她觉得这7年来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
谢淼:我们来到薛家村这么多年,现在,村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真正产生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我觉得,可以把薛家村看成一个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谢淼(右一)看望村民
今年57岁的谢淼曾经是一名女兵。1981年,正值花季的年龄,她从河北石家庄参军入伍,在遥远的西部边陲服役5年。这段军旅经历,对她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谢淼:我认为,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接受锻炼,能够洗刷掉我身上原有的娇气,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做起事情来也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
退伍后,谢淼被安置到了北京铁路局石家庄分局。2013年,她和丈夫认识了王新法。王新法曾在西北军营服役10多年,转业后一直在石家庄市公安系统工作。2013年1月退休后,王新法带上自己几十万元的积蓄,与退役战友、军属和社会爱心人士组建了“与民共富”志愿服务团队。不久,他就带着团队的几名骨干成员,来到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进行义务扶贫。当年,谢淼和丈夫被王新法的精神所感动,一起加入了扶贫团队。
谢淼:“与民共富”志愿服务团队中有很多成员是王新法的老战友,有一些人的年龄已经六七十岁了。大家在不同的地方,共同地为薛家村做事情,有的人为他们捐钱捐物,有的人帮他们卖茶叶。
2015年10月,谢淼的丈夫因病去世,此时,刚退休不久的谢淼本可以随子女移居国外,然而,正在薛家村驻村扶贫的王新法向她发出了邀请,让谢淼改变了想法。那年冬天,50岁的谢淼带上自己的退休费和多年来的积蓄,从石家庄辗转千里,来到湘西北大山深处的薛家村。
谢淼:当时,我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薛家村看一看,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王大哥在这里做的事情充满了正能量,非常有意义,于是我就决定留在他的身边,和他一起做事情。
然而,对于长期生活在北方省会城市的谢淼来说,南方偏远山村的艰苦生活无疑是一场意志的考验。当时,村里的住宿条件还很差,厕所没有灯,洗澡也很不方便。才入冬,这里的天气就已经非常寒冷潮湿。晚上,她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烤火,前胸靠近火炉还有热气,后背却是一片冰凉,眼泪不自觉地就掉下来了。
谢淼:那时候,我真觉得自己待不下去了,想离开这里。后来,我仔细回想了王大哥为老百姓做的一件件事情,慢慢体会他身上的那种奉献精神,越想越触动我。从那以后,我就下决心留在了这里。
在薛家村,王新法(左二)和村民打成一片,非常接地气
此时,王新法已在薛家村坚守了整整两年。薛家村距离县城130公里,全村311户980多人。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五保、低保、困难户87户,人均纯收入仅1776元,是典型的省级贫困村。为改变薛家村的落后面貌,王新法和几名团队成员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开山筑路、发展产业,夜以继日地忙碌在扶贫一线。谢淼见到王新法后,发现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转业军官,在这里历经雨淋日晒,已经成为一位非常接地气的山村老农。
谢淼:有一天,王大哥在田里干农活,我看到他把冲锋衣用绳子系在腰间。感觉热了的时候,他就把衣服脱下来搭在绳子上。我很好奇,过去一看,才发现他的那件冲锋衣竟然没有拉链。
王新法(左一)为村民送去药品
王新法如此忘我的奉献情怀,让谢淼深受感染。她掩藏起失去爱人的伤痛,努力克服在山村里生活的不便,全身心地投入脱贫攻坚的战场。从2015年底到2017年初,谢淼与王新法一起在薛家村并肩战斗了14个月,王新法的奉献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召着她。在这400多天里,他们与村干部和当地群众一起攻坚克难,拓宽村道、架设桥梁,把道路修到30多户未通公路的村民家门口。
谢淼:由于薛家村的老百姓身处大山、交通不便,生活条件不如城市里的人,我就觉得,作为一个当过兵的人,有义务、有责任来帮助他们把日子过得更好,让生活变得更加富足。
谢淼(右二)与王新法一道入户走访,了解村民的实际困难
然而,就在薛家村的面貌一天天发生着可喜变化的时候,王新法却因为劳累过度,在2017年2月23日突发心梗,倒在了他心心念念的扶贫路上。料理完王新法的后事,谢淼被村民们选举为薛家村第二任“名誉村主任”,她含泪接过了扶贫的“接力棒”,继续完成王新法未竟的事业。
谢淼:王大哥带领“与民共富”团队在这里为老百姓做事情,我们彼此之间仿佛有了血浓于水的感情。让我接续王大哥担任“名誉村主任”,是老百姓对我们团队的信任,我们要把王大哥未完成的事情完成好。
谢淼(右一)和村支书走访群众
薛家村与安家村合并后,因为隔着一座山,相互来往很不方便,王新法生前一直想在两村之间修建一条“连心路”。谢淼联系镇村两级多方筹资,与村干部一起发动群众另辟蹊径,在山的背面新建了一条路,连通了两个村。她还协助村“两委”继续拓宽公路、新建桥梁,修建完善村里的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谢淼: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薛家村的基础建设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乡亲们的房屋修建得不错,道路从原来的3.5米宽拓展成为现在的5米宽。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垃圾分类站。这些都是乡村文明的象征,乡村文明的体现。
谢淼(左)深入田间地头,在茶园了解新茶品质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谢淼和团队成员与村“两委”干部通过实地走访,详细了解薛家村茶产业现状后,决定推广生态茶园,并建立岩蛙基地,打造特色产业。
谢淼:岩蛙吃黄粉虫,黄粉虫吃南瓜等蔬菜,这就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岩蛙基地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一是促进了村民就业,另一个是鼓励更多的人种菜,这就起到了产业脱贫的带动作用。
谢淼在王新法党性教育基地为外来学习团队解说
军转干部王新法千里扶贫、魂归大山的事迹让无数人感动和敬佩。2017年,当地为了传承王新法精神,在薛家村建起了王新法党性教育基地。2021年,湖南省党性教育基地在这里挂牌。教育基地一成立,谢淼就担任了王新法事迹的讲解员,5年来共接待省内外参观团513个、近5万人次。
谢淼:王新法为老百姓规划了很多美好的蓝图,发自内心、毫无保留地为老百姓奉献自我,他的先进事迹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
手上的布鞋,是群众对谢淼(右二)的信任和支持,谢淼将继续为乡村振兴事业奉献自我
如今,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薛家村铺展开来。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村里不仅有了1600多亩生态茶园,还拥有现代化加工企业,村民人均收入提高到1万多元。薛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样板村”,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又是一个明媚的春日,谢淼唱着这首歌,走在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上。她穿的鞋子,是村里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大妈一针一线缝制的。谢淼说,淳朴的乡亲们虽然不善于表达,但大家对她的信任和支持,她都感受得到,铭记在心。她非常愿意在这里继续坚守下去,把自己的余生奉献给乡村振兴事业。
谢淼:只要薛家村的乡亲们喜欢我,我愿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一如既往地为他们做事情。老百姓的日子能够越过越好,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央广军事·中国军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