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驾游日记(四)
第四天 七月二十八号 天气 晴
今天第一站是去罗布人村寨。
罗布人村寨当地人又叫“阿不旦”,意思是“美丽的村庄”,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罗布泊边缘上,是古丝绸路上明珠重镇,距库尔勒市区大概100公里左右。
汽车出库尔勒市沿库东公路直达尉犁县城。尉犁县城南有孔雀河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注入罗布泊。千年之前,在孔雀河畔,罗布水泊之滨,生活着一个神秘民族,楼兰古国。楼兰虽小,却是汉唐丝路必经之地。多年来,楼兰与匈奴形影相随,狼狈为奸,杀人越货,残害了多少汉唐使节和商旅贾人,气的汉唐数次征伐,也引得无数诗人慷慨奋书:“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青海长云暗恨雪,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物换星移,人事已非,昔日牛羊遍地,水草丰盛的罗布泊,变成了人类的禁区,狂傲不羁的楼兰古国也销声匿迹,成了飘浮在历史长空的一缕烟云。
出了尉犁县城,郊区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展展的棉田,方正如棋盘,机械化作业十分便捷。真想不到,西方那些好斗的“人权卫士”是何等的脑残,会编织出强迫劳动的谎言。沿着棉田中笔直的道路,一路向南,便是罗布人村景区。
景区大门由胡杨木搭建而成,高大古拙,色泽黝黑,颇具原始气息。进入景区,塔里木河从其流过,河宽水急,波涛汹涌;道路两旁,芦草茂密,红柳旺盛;沙漠之中,湖水泠泠,湿地片片,星星点点的胡杨树,兀立期间,挺拔倔强。
据说罗布人以捕鱼为生,属古老民族。可是,直至游程结束,只在罗布人村口见到过三个年近百岁的老人,坐在摆设好的摊位上象征性地做着一件小工艺品。人家门前,一妇人织着五彩的粗线长毯。村头胡杨树下,粗糙地搭建了四五处象征性的生活小园草房,孤零零地杵在那里。整个村庄仿佛凝固了似的,缺少人烟气息。几个小时来回跑二百多公里路,多少觉的有点憋屈。希望罗布人村能在村庄中多增加一些生活气息强、历史厚重的景观,给人以直观的民俗风情感受与体验。
中午二点多,匆匆在路边小店吃了午饭,原路返回,从库尔勒上吐和高速,直奔塔中镇。
塔中镇距库尔勒市区500公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是沙漠公路的中点站,也是塔克拉玛油田小镇。
汽车在30团下了高速,转入库东公路。所谓30团,是个村庄名,大概军垦三十团开荒垦田时,这里是一片荒野,没名没号,故以垦荒团号而命名。30团村子不大,却也阡陌相连,绿树成荫,瓜果飘香。
过三十团,沿路是无尽的盐碱荒地,地上盐渍发白,如刚下过一层薄雪。一路走来,无村无庄,甚似荒凉。汽车行了近百公里,终于到了塔里木镇。
塔里木镇是个大镇,人口稠密,土地开阔。村前有塔里木河流过,村里屋舍相依,街道相连。田野里主要种植有玉米、棉花,玉米长势旺盛,棉花也已开起了白色的花朵。村庄里、田野里长满了胡杨树,树干高大伟岸,翠叶遮天蔽日。走进塔里木仿佛走进了江南水乡,翠树茵茵,流水淙淙,一片生机盎然。
穿过塔里木,正式踏上了沙漠公路。沙漠公路是塔里木油田运输道路,由北向南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全程约400余公里,双向两车道。道路两旁栽种了耐旱耐碱的红柳,作为防沙林带,护佑公路。我们今天穿行的是沙漠公路北边一半,行程约200公里。
初入沙漠公路,沙漠平坦,仿佛被水役平似的,一丛丛、一片片胡杨林,兀立在荒漠中,碧空长云相映,黄沙旷野相衬,宛如一幅迷人的丹青巨轴。渐行,胡杨树渐少,低矮平坦的沙漠也渐变成高大连绵的沙丘。一路两百多公里,除了防沙林带中不时闪过的红房子和通往油田的岔路小道,几无人烟。
防沙林带中闪过的红房子是沙漠公路护路人的居所,每间间隔五公里。红房子里的护路人成年累月地守护着公路,浇灌着防沙林带,伴随着他们的只有呼啸而过的汽车轰鸣声和无尽的孤独。他们是沙漠公路的守护神,也是无尽的孤独者,为他们的致敬。
披星戴月来到塔中才知道,塔中镇并不在沙漠公路边上,公路边上只有一排数家可供游客吃住加油的宾馆饭店和加油站,叫民丰路口。夜晚十一点多钟,路边灯火通明,车往人来,异常繁忙。这里宾馆简陋,饭菜粗糙,可毕竟在千里荒漠中,有如此一个驻脚之地,多少也给行路人在心灵上是一个慰藉。在此住宿一宿,既减缓了乏困,又稍稍感受了些十里一站护路人孤独寂寞的生活,再次为护路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