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4日,56岁的苏敏独自开着一辆白色小Polo,从郑州出发,一路向南。
这是一场没有归期的旅行——苏敏不知道要去哪儿,只知道要离开丈夫和女儿一家,离开那段让她压抑了30年的婚姻,离开她作为外婆、母亲和妻子的身份,去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走红是出乎意料的。苏敏记录旅程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开,人们赞叹她的勇气,媒体称其为女性觉醒的典范,无数女性从她的故事中看见自己,受到鼓舞。
如今,近一年过去了,苏敏仍在路上。她的足迹遍布陕西、四川、云南、海南、西藏等8个省份,几乎走完了小半个中国。
她没有回过家,也不打算回家。春节时,苏敏抵达海南文昌,女儿带着两个小外孙和她住了一周,这是她唯一一次和家人见面。
本周,十点人物志与苏敏以及她的女儿杜晓阳聊了聊。
我们好奇,这一年的旅行,到底对苏敏有哪些改变?她获得想要的自由了吗?而母亲的出走,又会对这个家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离家这一年
采访当天,苏敏已经在新疆可可托海附近的富蕴县停留了近两周。
疫情打乱了她的计划,却没有影响她的心情——她刚刚和几个“驴友”姐妹度过了七夕。视频里,五个中年女人在草原上大笑着跳舞,头顶是高远的蓝天。苏敏打趣儿,“老baby的七夕,上头呀”。
长达一年的旅行并没有冲淡苏敏的兴奋感,“在外面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就像我们走这个山路,你不知道拐个弯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你每天都会想着,哎呀我明天看到的可能比今天更好哟”。
离家自驾游一年,苏敏体会到了前56年的人生中,从未有过的自由和轻松。
她白天开车,晚上找个露天停车场,撑起车顶的帐篷休息。车是苏敏2015年买的,她在超市打了两年工,加上女儿支援的3万元,分期两年买了这台车。车过去常常被丈夫老杜占用,这次她终于夺回了使用权。
苏敏说,车顶的帐篷,比家里的床更舒服
后备箱里有瓦斯炉和炒锅,饿了,苏敏就支起小锅,给自己煮碗裹满了辣酱的面条——老杜不吃辣,以前苏敏为了照顾他的口味,做菜总是很清淡,现在她总算可以酣畅淋漓地往锅里加辣椒。
每月2380元的退休金,是苏敏的全部路费。为了省钱,她会特意绕开高速路段,只开国道。想感受一座城市,她就去逛菜市场、公园和集市。遇到需要门票的景区,她在门口拍张照,便心满意足。
旅行前期,苏敏大多时候独行。她车技不错,从西安前往成都的途中要经过秦岭,那段路的险峻程度,连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都害怕。但苏敏在山里绕了8、9小时,只觉得畅快和自由。
后来她渐渐有了同行人。有时是车队,大哥们拖家带口,开着巨大的房车,把苏敏的小Polo夹在中间,说这样安全。有时是记者,年轻姑娘们跟苏敏同吃同住四五天,挖掘并记录她的故事。
最近的几位固定“驴友”都是她的粉丝,来自天南海北的中年女人们被苏敏的视频鼓舞,大家说说笑笑结伴旅行,苏敏喜欢这种热闹的感觉。
苏敏和“驴友”们一起吃饭
“我真没想到外面好人这么多”,苏敏向我感叹了好几遍,“出发前别人都说自驾游很难,很危险,但我感觉自己好像很容易”。
收帐篷不熟练,陌生的年轻男生会主动上前搭把手;车胎爆了,求助路人也总能解决;无论走到哪,都有热心网友给她寄吃的喝的,邀请她去自家的空房小住。苏敏受宠若惊,素不相识的人给予她的尊重和呵护,比她过去五十年得到的还要多。
苏敏(左一)
每晚,苏敏会给女儿晓阳发条微信,或者打个电话报平安。晓阳是最支持妈妈去旅行的人,苏敏走后,照顾两个4岁男孩的重担就落在了她身上。
“小男孩这个年纪最难带,何况还是两个”,晓阳承认,母亲这名得力干将不在身边,家里经常乱成一锅粥。她全职在家带孩子,依然忙得焦头烂额。但她安慰自己,乱就乱点吧,这个时期总会过去,孩子总会长大。
孩子们是苏敏亲手带大的,也想念姥姥。“前两天窗外放礼花,我大儿子问,是不是过年了?他爸爸开玩笑说是的,儿子就说,那姥姥该回来了吧?”晓阳有点感动。今年春节,她带孩子们去海南和苏敏住了一周,从此,孩子们就把见姥姥和过年划上了等号。
只有丈夫老杜,一如既往的态度冷漠。
苏敏说,老杜这一年只联系过她两次。一次是她在云南,不得已走了高速,刷了老杜的ETC卡,对方很快打电话来:“你走高速了对吗?刷了我的卡,81元,赶紧还我。”
另一次是苏敏停车去买菜,不小心挡了别人的车。车主的电话打到了老杜手机上,“他就打给我,说人家找你挪车呢!我说知道了知道了,他就挂了”。
晓阳记得很清楚,苏敏走后,父亲就照常去打乒乓球了。后来,父亲也只问过她一次,“恁妈走到哪儿了?”晓阳回答,“到新疆了”,老杜便没再说话。
离开,是为了活下去
苏敏和丈夫老杜结婚前,只见过两面。那时她23岁,在河南周口一家化肥厂当化验工人。
苏敏是家里的长姐,有三个弟弟。母亲常年身体不好,父亲忙于工作,照顾弟弟们的重任,便压在了苏敏身上。
她记得,中学时她每天早上煮好早饭,让弟弟们吃了才能去学校。课间20分钟,她还要偷偷跑回来,把午饭的米放进锅里,再跑回学校上课。
辛劳贯穿了苏敏的少女时代。她曾以为参加工作后,这种情况能有所改善。可惜没有。每天下班,她仍需要尽快赶回家,帮忙料理家里的杂事,工资也要按时上缴。
年轻时的苏敏
所以,当厂里有人向她介绍老杜,说他在郑州市区上班,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时,苏敏动心了。她迫切地想进入婚姻,拥有自己的家庭,逃离原生家庭的枷锁。
然而事实证明,她只不过是从一个牢笼,跳入了另一个牢笼。
结婚一年后,苏敏生下女儿晓阳。化肥厂倒闭,苏敏丢了饭碗,只好带着孩子去郑州投奔丈夫。
分隔两地尚未察觉的矛盾,在朝夕相处间显露无疑。苏敏说,老杜精于算计,每周给生活费时,苏敏必须详细汇报上周的钱花在了哪儿,每一笔花销都算得明明白白。
这种事无巨细的对账让苏敏感到屈辱。她决心自己打工,在裁缝铺子做零工,扫大街,还送过报纸。然而,苏敏的“经济独立”并没有赢得丈夫的尊重,反而让两人渐行渐远。
在那个年代,夫妻俩过起了AA制的生活,就连过节走亲戚,两人都是各买各的礼物。有一回,苏敏的母亲病了,她拿丈夫的医保卡买了药,隔天丈夫就改了密码。
比起经济上的分割,更让苏敏难以忍受的,是老杜习惯性的打压和暴脾气。“你做饭他也挑剔,说话他也挑剔,连坐姿都挑剔,你要是一只腿撑在凳子上,另一条腿在地上,他马上就会说,你这什么姿势,像个女人吗?”
苏敏不明白,为何自己承包了所有家务,处处迎合丈夫,但这段婚姻依然满目疮痍。一次,两个人吵完架,苏敏实在没忍住,问老杜:“你不喜欢我,是不是因为我长得不好看?”老杜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你以为你长得多好看吗?”
女儿晓阳也常常目睹父亲的暴力行径。“只要他在家,我妈说话走路都小心翼翼,生怕招来一顿打,连看电视,也要等到他睡了,我妈才能拿起遥控器。”
晓阳没有和老杜深度交流过。她从小和父亲疏离,从未感受过所谓的“父爱如山”。她同样说不清老杜的冷漠从何而来,因为老杜待外人很好,总是笑呵呵的,是邻里公认的热心肠。他喜欢钓鱼,也喜欢打乒乓球,在一群钓友和球友中,以个性豪爽、爱请客出名。
晓阳只能将其归结于爷爷奶奶的教育出了问题,“我爸有两个兄弟,也是对外人热情,对家人冷漠,他们都离了婚,也都有家暴倾向”。
苏敏和女儿晓阳
无法沟通的矛盾,让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夫妻形同陌路。苏敏想过离婚,但很快放弃了,她怕女儿被别人嘲笑,将来结婚时遭到男方父母嫌弃。
这是一个台面上的理由。更实际的理由是,苏敏不敢想象,离了婚她该如何生活?房本、车本都没写她的名字,在这个家里,她几乎一无所有。
晓阳上大学后,苏敏离开过几年。二弟在广东佛山开家具厂,喊姐姐去帮忙。虽然没有工资,干的也都是煮饭、收发货物之类的杂事,但苏敏觉得,这总好过单独和丈夫相处。
但女儿怀孕后,心疼女儿的苏敏不得不回来照料。她和丈夫住在女儿家的次卧,睡上下铺,晚上两人戴上耳机,各玩各的手机。
长期压抑的婚姻和沉重的家事,终于让苏敏的精神不堪重负。2019年,苏敏查出中度抑郁。她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东西被彻底摧毁了,“突然觉得活着没意思,想过一了百了,可看着女儿和外孙,又不想死。”
苏敏和两个外孙
转机发生在那年冬天。一个寻常的午后,哄孩子入睡后,苏敏一如既往地上网查找穿越小说。她喜欢看穿越小说,那些想象力丰富的情节,能让她短暂地忘记自己的生活。
但那天,苏敏没能正常打开小说界面。不知怎的,她点进一个视频。视频里,一个博主在分享自己的自驾游经历。苏敏瞬间被击中:居然还可以这样生活!
自驾游的念头,对苏敏来说犹如救命稻草。她没有理会丈夫的冷嘲热讽,2020年初突然爆发的疫情,也没能让她放弃。她一直在等待,等待外孙们上幼儿园,等待全国解封,她就要一刻不停地出门去。
“我出去才能活下去,才能不生病”,苏敏说。
她最本能的反应依旧是不能给女儿添麻烦,“我在家待下去,肯定会进医院的。我病了,我女儿是照顾我还是照顾小孩呢?”
走进名利场
面对突如其来的名声和流量,苏敏很意外。
她坦言,最初确实想过靠视频赚钱。出发前,为了多存一些路费,苏敏白天做家务时,会偷偷拍一些素材,做菜的,擀面条的,做辣椒酱的,晚上趁家人都休息了再发布。
她还特意花了199元买了视频剪辑课程,只是那些粗糙的视频,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一天最多只有几分钱的收益。
真正让她被网友们看见的,是一条视频独白。在路上跑了几天后,苏敏觉得需要一个里程碑式的纪念。她把车停在路边,将手机镜头对准自己,大致解释了自己自驾游的原因。
如今回头看,过于嘈杂的音乐,模糊的画面,以及苏敏碎片化的描述,都让那条视频称不上精美。但她朴实的脸,真挚的语气,却能让每个人想起自己的妈妈和外婆,感受到一个中年女性为人妻,为人母的几十年艰辛。
很快,媒体的采访邀约纷至沓来。
苏敏没有统计过她到底接受了多少家媒体的采访,她只记得,从四川到海南的旅程,几乎每一段,都有不同的记者与她同吃同住,拍摄她一路的日常,聊她的过往。
苏敏和这些突然闯入的陌生人,大多相处得很融洽。跟车的记者多数是年轻姑娘,苏敏给自己煮面条时,也会为她们多煮一碗,不厌其烦地把自己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
苏敏口才很好,思维敏捷,逻辑清晰。采访中,她常常能滔滔不绝地说上五六分钟,不带半秒停顿。
离开了爱挑刺的丈夫,苏敏压抑多年的表达欲,终于找到释放的出口。“我以前和闺蜜一起玩,她们说的话我都接不上茬,脑筋转不过来。出来旅游后呢,我感觉我很享受,可能有些东西在心里就形成了吧。”
面对镜头,她同样收放自如。去四川卫视录节目,苏敏穿着鲜红的大衣,抹了口红,头发紧紧地盘成一个髻,在满席观众的注视下侃侃而谈。
她还和谭卓、傅首尔等人共同拍摄了一个奢侈品电商的广告,镜头里,她穿着白色套装,半长的头发烫成大卷,显得很知性。
毫无疑问,苏敏接住了这份流量。她没有团队,商务和媒体大多是自己对接,偶尔需要长途开车,无法及时回复信息,才会让女婿帮忙。
苏敏迅速建立起一套新的工作模式,白天旅行拍摄,晚上躺在帐篷里用手机剪辑vlog,再发布到不同的视频平台。她已经能够熟练地应对媒体的采访,隔三差五还要飞去北京、上海录节目。
上个月,她还出了新书,取名为《年过五十,我决定「离家出走」》,将自己前56年的人生故事,以及旅行这一路的见闻,都完整地写进了书里。
离开了外婆、母亲和妻子的身份,苏敏被埋没了大半辈子的才华和天赋得以显现。她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一份最能发挥优势的工作,“我可以记录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拍拍大家想看的风景,还能讲讲故事,我感觉挺好”。
我夸赞她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苏敏有些小得意:“其实之前在各个工作岗位上,我都挺得心应手的,包括去超市打工,送报纸,干活都很认真,我走的时候领导都不让走呢。”
有意思的是,虽然苏敏的走红,堪称去年年末的一大新闻事件,但与此同时,家庭内部却并没有掀起多大波澜。
丈夫老杜知道妻子出名了,但具体发生了什么,他并不了解。媒体们试图采访他,无一例外,都遭到了拒绝。
苏敏说,老杜是个很老派的人,平时很少上网,偶尔上网也只看时事新闻和球赛,手机出了问题还要喊苏敏去修,“他每天不是在打乒乓球,就是在钓鱼,自媒体类的内容,他不感兴趣”。
女儿晓阳忙着带孩子,最初还是从同学那儿听说妈妈成了网红。身边的亲戚朋友也仅仅是知道这件事,很少有更深一层的讨论。
晓阳告诉我,爷爷奶奶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最亲近的长辈是他的姑姑姑父。老人家有天在报纸上看到苏敏的报道,立马把父亲喊去教训了一顿。“老人说,我都不知道你们关系这么不好,把我爸骂了一顿,也就没了。其他亲戚可能也会开玩笑说一嘴,我爸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娜拉走后怎样
成名至今,苏敏收到最多的评论和私信是,“真羡慕你的勇气”。
苏敏觉得,没勇气说明生活还过得去,“对于女人来说,她要是有个幸福的窝儿,谁都不愿意到外面跑”。
骨子里,苏敏仍是一个相对传统的女人。
她不鼓励女性都像她一样离家自驾游。一是因为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方式不同,“我喜欢旅游,喜欢开车,但有的人就是喜欢在家跳跳广场舞呢?”
二是她认为,追求自己的生活,也该建立在完成责任之后,“孩子需要帮忙,我们适当搭一把手是应该的。父母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你也不能说抛下他们,在外面到处跑”。苏敏的母亲八十多岁了,现在由三个弟弟照看,母亲的退休工资也归弟弟,她觉得很公平。
我问苏敏,担心过回家后如何面对丈夫吗?
“不担心”,苏敏很快地回答,她的情绪突然有点激动,“我说的这些都是事实,我没有歪曲,没有无中生有,这都是他做过的事情,他有啥可说的呢?”
但一遍遍的诉说,日积月累,确实多少改变了苏敏对这段婚姻的看法,“其实我和我老公过成这样,我也有部分责任,不能把责任全推给人家”。
记者们离开后,她总是反复回想采访时的问题,不自觉地琢磨两人过去的相处细节,“我有时呢,太追求完美,他做的不好,我就不让他做,把所有事揽在自己身上,所以人家就自然而然地放手了,觉得你做得好你就做啦”。
她承认,自己性格中天生的敏锐与感性,或许也为两人的沟通增加了阻碍,“他说一句话,我会想他的深意,可能就复杂化了,复杂了就会有矛盾。其实有些时候你理解字面上的意思就好”。
比起怨恨,她现在看老杜,更多的是同情,“我感觉一个人这样挑挑拣拣一辈子,费尽心思地让另一个人不舒服,也挺可悲的”。
出门一年,苏敏放下了部分过去,也放过了自己。
从前,苏敏常常被繁琐的家事压得透不过气,总哭,但她现在想通了,“不要钻牛角尖儿,有些事情你不想做就不做好了,他们都是你的家人,你要真的不想做,他们也不会逼你,对不对?你思想太深沉,就会让自己过得很劳累,人简单点儿才能快乐”。
1923年,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揭示了离家出走的娜拉的结局——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而苏敏作为这个时代的娜拉,既没有堕落,也没有回去。
在路上的苏敏,是一个在成长的苏敏。她的思想和认知,每时每刻,都在随着经历的丰富而迅速变化着。
苏敏曾在年初的采访中对媒体说,她没有想过离婚,内心深处,她对丈夫的反省和改变仍抱有期待。就算丈夫不改变,只要他不说“你把我说得很坏,我必须和你离婚”之类的话,苏敏仍会继续将就下去。
而半年过后,苏敏对这件事的态度,似乎有了一丝动摇。她没有给我一个确切的答案,只说“无法预料未来的事”。
重要的是,她已不再畏惧什么,“大不了,我还开着我的Polo继续在外面旅行呀”。
愿每位女性都能活出自我,不惧时光。
文章来源:十点人物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