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钦【冈仁波齐转山】
№1→转山日记【D1×启程】
2019年9月6日 星期五 晴间多云“想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
”为了让此行唯一的司机师傅—三姨夫能够好好地休息,前一天大家商议由老妈、三姨和我三人完成此次转山,即需要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徒步54公里,真的是一次跨高度有难度的考验!
我们的路线是按照红色标注(外转)的线路行进的,游客基本上分两天或者三天就可以转山一圈。
此次两天转山行程如下:第一天:塔钦(4675M)—经幡广场(4740M)—曲古寺(4860M)—止热寺(5080M)共20公里;第二天:止热寺(5080M)—天葬台(5370M)—卓玛拉垭口(5648M)—祖楚寺(4835M)—塔钦(4675M)共34公里。绿色标注的线路是内转,只有外转13圈以后才有资格进行内转。
早上八点钟,三姨夫开车送我们到售票处。有四个藏族小伙子值班,在这里登记身份证,售票。不接受微信支付宝转账,只收现金。由于担心老妈和三姨的身体,询问了环保车的情况。可以从售票处买环保车的车票,70元/人,省去步行6公里的路,直接坐到经幡广场。随即决定!景区门票+车票都买,景区门票150元/人,老妈满60岁可以享受半价优惠政策。售票处的小伙子告诉我,门票背面写了救援电话,实在走不动了,可以打电话救援。当然是有偿的,从转山入口处到止热寺的救援价格是800元/车,从转山出口处到不动地钉的救援价格是1100元/车。Tips:早两年的时候,环保车的出发路线是从售票处到经幡广场(6公里),回程路线是从转山出口处到宗堆(4公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取消了回程路线。幸好当时拿了门票打了卡拍了照,转山出口处是有值班人员查票的,没买票的必须要补票,买了票的要把票收回。
优惠票所需条件、营业执照、 阿里 地区发改委关于收费的文件都整齐的挂在售票处的墙上,仔细看,粘钩采用了红黄蓝 三原 色搭配,外加生活化的造型,显得又严肃又可爱。
买完票的我妈和我三姨在门口开启闲聊等车模式,大约半小时的光景,一辆十座环保车就来了,据说此车是不烧汽油的。车上已经坐了好几个外国人,我被挤在了第一排司机和副驾驶中间,藏族司机开车十分洒脱,左摇右晃十来分钟就到了经幡广场。
冈仁波齐神山
我身后的背夫工作量很大。他们大都来自 日喀则 地区,很多藏族小伙子蛮愿意做背夫的,既能按照信仰进行转山,也能赚一份工钱。
有玛尼堆的地方就有经幡。
我们就在 冈仁波齐 的脚下。
因为一根电线杆,堵住了路,进也不是退也不行。只得众人协力扫除障碍,我们也跟看热闹似的驻足停下歇歇。因为高原徒步实在是......太累了!
路上能遇到很多磕长头的朝圣者。他们的虔诚和执着深深感动着我。
路就在脚下,必须一直往前走。
累了就靠在石头上休息,休息好了再走!
藏族阿姨的体力和汉族阿姨的体力对比。
扎帐篷的地方一般都是补给点,只有速食方便面、罐装奶茶之类的。如果喝的惯酥油茶,来一壶补充体力也非常可以。
那路好像一直没有尽头,我们也不知道何时是尽头,只有永不停歇地走。
路边的溪流,是雪山融化的水,清澈见底。
还在继续走,不停地走,不停地走,不停地走。
目之所及有点枯燥,全是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以及没有尽头的路。
转山的路必定挨着河流。
这是最让我感动的画面,路遇三个藏族小伙子,他们同电影里的那些朝圣者一样,一步一叩首,用身体丈量脚下的路。
随身带了些士力架,我给了他们几个,道一声辛苦了,其中有个小伙子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回应谢谢。一路上随处可见磕长头的朝圣者,第二天的路上还看到了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应该是和爸爸妈妈一起,鼻涕吹着泡泡,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我,我摸了摸口袋里仅有的一块大白兔奶糖,给了她,小姑娘冲我笑笑,她的妈妈不好意思的点了一下头,我说:“糖很甜,快吃吧!”小姑娘剥开糖纸塞进嘴里,我赶紧离开,只怕再看下去眼泪就要流下来。我想,此去前程艰难,但他们内心都很充盈。我无从评价别人的生活方式,每当看到这些虔诚的人们,只有肃然起敬。
转山的藏族一家人,我们在补给点的时候遇到了,带粉色头巾的姑娘十分腼腆。他们自带了打酥油的工具,动作娴熟还十分有节奏。三姨也试了一下,连声道:“不好使力,有难度。”随后,我们在离止热寺不远处又遇到了,算是同路的“老熟人”了,大家点头招手,互相打气加油。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看不到 冈仁波齐 山峰的。脚下就是这样无止尽的路,根本不知道哪里是尽头,只有卯足了劲儿不停地走。
在一处停靠点,有标识指示这里是观赏 冈仁波齐 的最佳位置。前半段路程和我们一前一后的两位 意大利 女士,也在这里休整,我拜托她们帮着拍了一张合影。
躺在石头上仰望天空,可以看到云流动的速度特别快。
就连山壁也如刻板画一样,每一笔都刚劲有力。
每到一处玛尼堆,就有简单的藏汉说明,解释这里的由来。
人一旦回归了最原始的行走,想法都变得特别简单。
比如 ,我就在想,什么是行走?我们为什么要行走?高原费脑细胞,还是啥都别想,迈开大步朝前走!
和我们聊天的藏族同胞,走累了,就躺在路边的草地上睡一觉,起来再接着走。那一瓶里装着他们最爱的青稞酒,本来是满满的一大瓶,看来行走真的很耗费体力,不到半响,已经喝完一多半儿了。
这一路上, 冈仁波齐 一直被云笼罩着。
骑着马的大多是 印度 来的教徒,在 印度 教中,他们认为 冈仁波齐 是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一般他们转山的方式是逆时针方向,看到有专职马夫拉着的,那是比较有钱的 印度 教徒。在路上遇到一位 印度 小哥,看起来他累的够呛,问我到出口还有多久,其实我也不知道那会儿到底走了多少公里,随口答道应该还有个三四公里,那小哥立马露出笑容,同我握了握手,说谢谢你我的 中国 朋友。
迈开腿子不要怕,一直往前走就能看到最美的风景。却早已忘记,我们已经和景色融为一体。
远处星星点点,是刚和我们一起聊天的藏族人,真的不能和他们比速度,一直在高原上生活的人们都太厉害了。
高原徒步真的好累!!!我被落在最后,最远处是老妈,而后是三姨,她俩停下给我加油鼓劲儿。
继续走,不要停!
此时略显粗壮的背影,看似也有千斤力气,我想我们一定可以走完剩下的路。
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前方红色的建筑就是止热寺了。
终于真真切切地看到了 冈仁波齐 。用什么词语也形容不了心里的那份震撼,也只有亲身在 冈仁波齐 的脚下,才能深深刻刻体会到。
我的登山鞋,时尚时尚最时尚!本来是黑色,一天的行走下来,腿都要走废了,重新上了一遍石灰色。
止热寺有很多住宿的地方,如果不去止热寺住宿的话,在之前的分叉路上可以直行不需要左转,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们三个就是左转去了止热寺方向,多走了大约一公里的路,却发现止热寺对面有很多的住宿选择,有宾馆,有帐篷,供给还是没问题的。我们选择住在离 冈仁波齐 最近的山脚下的帐篷,帐篷的主人是位藏族姑娘,住宿费用是80元/人。
帐篷条件有限,晚上准备和衣而睡。打开帘子就能看到 冈仁波齐 那是怎样的感觉呢,就是太棒了!
后面的房子是公厕,在转山季节,虽然硬件是艰苦了一些,补给点的基本供给都是没问题的。
入夜,外面的风呼啸而过,吹着帐篷呼呼作响。我咋都睡不着,虽然身体已经很疲惫了,脑子还跟过电影一样不停转着,因为高原的海拔和长时间的行走,心咚咚咚地跳的特别厉害,打开手电,翻到药吃完了,躺下想赶紧入睡,还是睡不着。我就眼睛铮亮盯着帐篷的顶部,希望时间快一点,我好熬过去。 冈仁波齐 脚下的那个夜晚,应该是我经历的最最最漫长的夜晚。
№2→转山日记【D2×夜空中最亮的星】
2019年9月7日 星期六 多云转雨“夜空中最亮的星,请指引我前行。”在海拔5000米的帐篷里一夜无眠,时间跟停止了一样,太漫长,心难熬,第一次想让时间流逝快一些再快一些......好不容易熬到凌晨五点,叫醒了老妈和三姨,起身整理好装备,只喝了杯奶茶做早餐。今天要徒步34公里,是最累的一天。打开毡帘的瞬间,世界静止了,星河在上,熠熠生辉。凌晨五点半,启程。从五点半到七点半这个时间段,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寂静,只有天上的点点星光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因为要赶路,很遗憾并没有用相机记录下那片朗朗星空,但那闪耀的星海是我们心底 里永 远无法抹去的记忆。我在 冈仁波齐 看到了夜空中最亮的星!
佛晓十分,天光漫漫,朝霞给天地披上了淡粉色的外衣。
霞光轻吻着山脉的棱线, 冈仁波齐 闪耀着金光。
路,基本都是这样,乱石嶙峋。
此刻,我们向着大约5700米的卓玛拉垭口前行。之前,先从止热寺爬了大约4公里到达天葬台。在天葬台附近,我们还坐着休息了一会儿,因为夜太黑,周围根本看不到什么,非常的安静,只听到呼啸的风声和沉重的呼吸声。后来,老妈和三姨聊起这一段来,也没觉得害怕。我只记得隐隐看到一个很大的平台,周围挂着很多的经幡。接着,从天葬台到卓玛拉垭口也需要一直向上行走,大约也是4公里的路程。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路,周围都是乱石,非常难走。
回头再望一眼来时的路,此刻都已经成为了风景。
休息片刻,接着出发,再往上就到卓玛拉垭口了。
快到垭口的时候,看到了几个藏族同胞,就这样磕着长头来到这里,因为海拔很高,垭口上积了很厚的雪,还有几个大的水坑,他们就那样一步一叩首,以最虔诚的方式来到 冈仁波齐 的身边。相比之下,顿时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么辛苦那么劳累。
越往上走越喘,已经记不起来再多拍些照片,只想着快点走快点走。好不容易到达了卓玛拉垭口,和我们一路同行的藏族老人站在那里,口中默默念着些什么,他告诉我们,他已经转了80多次山,之后还会继续转山。
我们在海拔5700米的卓玛拉垭口系上了经幡,祝福大家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系经幡的过程异常艰难,此时手掌都冻的通红,伸展不开不好施力,辛苦老妈和三姨费了半天劲儿才系好。
正巧碰到藏族一家人也在垭口系经幡,口里念着什么,我们也听不懂。最后,身穿蓝色藏袍的小伙子拉着身边刚系好的经幡,也包括我们的,“呀拉拉索!”大声喊了一句,将经幡从头顶举起抛下,垭口风很大很大,经幡随风飘扬。随后,他拿了一包吃的过来邀请我们一起。他听不懂汉语,我也不会藏语。我问是糌粑嘛?说了好几遍,估计是听懂了糌粑二字,憨厚地笑笑又摇了摇头,我掰下来一些尝了尝,应该是酥油一类做的点心。还有一位藏族小姐姐,拿出小面包要给我们吃,真的是太热心了。
从卓玛拉垭口慢慢走下来,就能看到托吉措,如碧玉一般,藏语是慈悲湖的意思,寓意吉祥美好。
因为要赶路,我们并未多做停留,向藏族一家人一一告别,互道扎西德勒,接着前行。
之前一路都是向上行进,从卓玛拉垭口下山后,会有6公里的急下路线,经过冰雪覆盖的地面,乱石路面,还有差不多4公里特别陡峭的斜坡路面,当地人称为“地狱坡”,从名字就可以听出来这段路程是有多险恶。
冰原地面非常滑,一点也不好走。
在这里,又遇到了昨天同路的外国人和他们的导游。
有些路面的斜度几乎已经成为直角。
下坡路线行进必须谨慎小心,老妈没注意还坐了个屁墩,幸好没大碍。
走完那6公里的急下路面,会到一个叫做不动地钉的地方,那里有帐篷补给点,一人喝了一杯奶茶补充能量。
接下来迎接我们的还有20公里的路程,此时的路已经不叫路了,基本上全是大石块堆积起来的,异常难走。
后面的行程基本上没拍几张照片,因为太累了。
越累越想歇,越歇越不想走。
后来,我领头掌握节奏走在最前面,老妈和三姨跟在后面。虽然很累很累,全凭一口气咬着牙也要坚持下去。最后5公里的时候,还下起了大雨,幸好提前准备了雨衣。我最难忘的一段不是去卓玛拉垭口的路上,也不是前往的地狱坡的路上,就是这最后5公里的一段路上,大约1米宽,下雨地面湿滑,路面泥泞, 临江 临崖,作为有点恐高的人来讲,那是最害怕的。往前再走一段就到了宗堆,这里有几家牧民帐篷可以落脚休息,离转山出口只有4公里了。雨势渐渐大了起来,和我们同行的绝大多数人都去休息了。我们想要在天黑之前到达塔钦,并不想在路上耽误太久,紧接着出发了。远远的能就看到塔钦,脚下却一直走一直走怎么也走不到头,大约又用了一个小时,到下午六点左右,我们终于到达转山出口,看见三姨夫和小白车早已在那里等着我们。
举个例子,我们在平原上走一公里很快,在高原上走一公里却永远都走不到尽头。盼着走过这个山头,下个山头能看到路的尽头,可是过了这个山头,后面还有无数个山头。后来自我催眠,用联想法转移行走带来的艰难,想象当下的我,行走在自己的时空里,这一公里,我看到了悬崖上盛开的花朵,下一公里,我看到了苍鹰飞越层层云端。从未想过自己在一天之内走了34公里的路,还是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当我们看到转山出口时,心情并没有那么激动,只想着,这辈子再也不想走那么多路了,真的太难了。人就是这样,回来后我们经常聊起这段转山旅程,觉得那样的经历实属难得,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坚持坚持还是可以再来的!
✰塔钦~札达【古格王朝的秘密】
塔钦镇—— 札达 县距离230.2公里 / 时间5⼩时46分/ 途径⻔士、巴尔兵站在五颜六色的山峦之间静卧着一个蓝色的小湖,名字很好听,叫做龙嘎措琼。在夏秋季节,龙嘎措琼边上还会多出一个碧绿色的季节性水洼,两潭湖水在五彩山的怀抱中,如同两滴眼泪,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天使之泪”。
著名的 札达 ⼟林,位于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林,顾名思义,就是像森林一样的土堆。
经过上亿年的演化,现在的土林如同堡垒般坚硬。
我们的身后全部都是磅礴大气的土林地貌。
这里是沿象泉河谷蔓延的一条⽓势恢宏的土质莽林,是远古 大湖 盆及大河床经漫长时期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极为独特的⾼原地貌,属于第四纪次⽣构造地貌。
放大看看,沟壑万千,鬼斧神工。
一路过来,看到这样的壮阔景象,大家的心情还是很激动的。
从未见过这般地貌,实属壮观。
有点像 蒙古 包,又有点像烽火台,你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无尽飞扬。
去往 札达 县的蜿蜒公路,大概有20-30公里都是在土林里穿行。
土林里盛开的花朵,一簇簇可爱的小黄花。
呈Y字形状的土林。
身处土林,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身后是壮观的景色,眼前是开心的人们。
感谢老妈的摄影技术,把我拍的最瘦的一次。
大家自顾自地开始欣赏美景。
按照地理位置, 札达 与 北京 间隔两个时区,也就是实际要比 北京 时间晚两个小时,但都统一使用 北京 时间,这可是傍晚七点的大太阳。
我们住在 札达 县 重庆 宾馆,老板来这里十几年了。让我感动的是,宾馆外面有家 重庆 小面,生意十分火爆,我居然在这里吃到了花 甲米 线!第二天的早餐馄饨味道也非常棒!
古格王朝建议早一点去,可以看到阳光洒落古格王朝遗址时刹那的壮观。因为里面的几座宫殿都藏有很古老的壁画,历史久远,大都是800-900年以前的,为了保护这些壁画,室内未采用照明设备,必须趁着有阳光的时候进入,才是最佳观赏时间,一般到下午六点,古格王朝就不接受游客进入了。这里日出也比 北京 晚两个小时,早上七点半就开始售票,门票是65元/人,只收现金。还需要坐观光车(20元/人)或者马车(50元/人)才能进入到古格王朝遗址。遗址内禁止放无人机拍摄,违者重罚。在八点之前,我们已来到了古格王朝最佳观赏点,等待日出。
古格王朝遗址位于 札达 以西约18公里的象泉河畔,被层层叠叠、形态各异的土林包围着。整座城堡建在一座300多米高的黄土坡上,土黄色的城堡遗迹就像是从土林中长出来的一样,浑然天成,窑洞、佛塔、碉楼、庙宇、王宫有序布局,自下而上,依山迭砌,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
这是日出前的古格王朝遗址。
这是日出后的对比,十几分钟的等待真值!
古格王朝遗址在太阳的照射下,变身为金色。
来古格王朝的游客非常多,旅行团的,散客的都有。
阿里 地区是青藏高原最遥远最荒凉的区域,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可是却蕴藏着最深厚的文化与最神秘的故事。古格王朝弘扬佛教,抵御外敌,深得民心,曾有过700年灿烂的文明史,前后世袭了20个国王,王宫城堡不断扩建,大气壮观。
据说,古格王国的军事力量相当强大,王国的统治中心在 札达 扎达象泉河流域,王国的疆域北抵 日土 县,最北界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对 印度 ,西邻拉达克,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然而离奇诡异的却是,在300多年前的某一天,古格王朝10万人一夜消失,偌大的王国仅留下总面积达72万平方米的恢弘遗址和遗物,留给后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这里还有几座宫殿庙宇,里面的壁画特别精美。看门的大叔告诉我这里的壁画年代都很久远,要好好地保护,不能有照明设备,不能拍照。殿堂的顶端有一个小小的阁楼,四周全是玻璃罩着,据说是为了采光,光线非常好的时候,能看到壁画上的金箔闪着细细的光芒。
这里还有些正在维修的地方,都需要人力背上材料上山。
藏族同胞们都很能吃苦,特别能干。
他们有些背着石块,有些背着水泥。
从残存的宫墙断垣就可以推测当时古格王朝盛极一时的繁华和强大!
静静的玛尼石。
古格王朝到底封存了什么秘密?我们已无从而知,学术界也有很多说法,有一种可能是因为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的。现在的这里,藏族同胞用自身的行动在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非常的不容易。作为游客也要配合他们的工作。
往回走的路上看到了这片土林,像不像穿着铠甲的士兵守望着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铠甲卫士已守护千年。
ps:此旅游攻略所有图片、文字;
均来自马蜂窝博主米央Mia (北京),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