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体现在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发展进程中,而且也体现在绍兴境内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众多古村古镇古韵上,甚至有人说,如果要了解绍兴的古文化,只到绍兴城里逛逛是显然不够的,只有亲身感受过绍兴会稽山里的古村古镇后,读懂绍兴也才算刚刚开始。
周末闲暇之余,到绍兴周边的古村古镇里逛逛,探寻绍兴古文化,也成了很多绍兴本地自驾游朋友们的出行选项。而会稽山中就有这样一个古村落,在绍兴境内来说可谓独一无二般的存在,成为游客们逛古村的必打卡地,这个传奇的村落就是冢斜古村,2010年,古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绍兴市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入选古村落。
原生态的山水田园风光
冢斜古村,位于绍兴市稽东镇的南部山区,距离绍兴30余公里,自驾50分钟车程,这里背倚会稽山脉大龙山,舜江上游北溪绕村而过,村前是一片广阔的古田,这里自然风光秀丽、溪水延绵,一幅典型的原生态山水田园风光景致。
古村名字由来,印证古村源远流长的历史
古村历史悠久,也是2500多年前早期越国的初都所在地,而且越国宫人多葬于此,而且要求宫人墓不正向,故名“斜”,“冢”自然就是墓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古村落名字由来,不难想象,古村落的名字其实也是一种历史足迹的印证。
古村也是禹妃归葬地,虽经历几千年沧桑变迁,很多人依然对这座古墓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始终难以寻觅,听村里人说,其实这个墓地就在村里一间平房之下,据说当年建房时地基里曾发现过一些古碎片,听得游客云里雾里,半信半疑,但不管如何,古村的名字由来和墓葬的确是有所关联的。
大禹后裔聚集地,人才辈出
目前古村80%的人为余姓,据资料记载,余氏为大禹后裔,古村也是绍兴两处大禹后裔聚集地之一。大禹为了纪念禹妻涂山氏,赐第三个儿子罕为余姓,根据古村宗祠里族谱介绍,这个余氏传到96世的时候,从山阴迁入冢斜,从此繁衍传承至今达600多年,余氏后人秉持耕读的家族文化,出现了名人荟萃、人才辈出的家族兴盛局面,比如有唐朝国子监余钦、明朝天启年间状元余煌、河南布政司余炳焘、北平市市长余晋龢等,让古村一时成为人文繁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