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12年时候在360导航搜索部门工作,是360旅游的创始人和负责人,主要做的是流量变现工作,把360安全卫士几亿用户带来的流量更高效的变现。
我们部门当时战斗力很强,每个项目百度都有对标的部门,基本至少是我们3倍人力,效率还不如我们,所以12年时候百度提出了狼性文化的说法。
当时就一直在思考创业,自己很清楚在大公司平台背景下,流量、钱、团队都是现成的,做个年入几千万几个亿的业务很容易,但这些都是平台资源带来的,大部分人脱离平台很难成事。当时我就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创业项目,发现主要存在两派:第一种是天派,就是走资本运作,出路是上市或者被收购,走高举高打的路线,当时有很多合作的创业公司都是这种,大部分后来都烧完几千万美元死了;第二种就是地派,很多站长、淘宝客就是这种,所谓闷声赚大钱的,我也接触了蛮多,感觉很契合我的气场。后面就不断研究地派的打法的套路。
14年回成都,先准备搞一个幼儿园的项目,具体就是通过软硬件给家长提供小朋友在学校的情况,这样就圈住一大批高价值人群,再做变现。产品数据测试其实很好,但整个企业链条太长了,我当时能力不足以操盘,后来就关掉了。
我现在公司从事的是私家车托运业务,15年5月开始尝试,17年就是这个行业的头部企业了,去年小几千万的营收,今年受汽车销售、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有所下滑。
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个行业,其实我15年创业前也没听过。主要就是帮私家车主城市间托运汽车,比如自驾游去拉萨不想开回来了,就可以坐飞机回去,把车运回去;比如去天津港买车运回来;比如公司调动换城市工作运车等等。
我开始做这个业务也比较偶然,当时和一个物流圈的朋友在聊互联网怎么结合物流:货运对接平台、宠物物流、搬家、钢琴运输等等,后面想到运汽车可能有一定需求。
首先看需求存在不,当时在58发了几个贴,盗用了成都本地一个物流知名品牌,发现还真是有客户的咨询电话打来,基本就明确需求确实存在。(必须吐槽一下58销售电话比客户电话多得多)。
然后分析需求多不多,我看了一下百度指数,12年左右相应的行业词才开始有搜索量,每年搜索量呈明显淡旺季螺旋式上升,当时市场不算太大但养活几个小公司足够了,而且这还是一个蓝海行业,有足够的时间建立壁垒。
接下来分析竞品情况,发现基本都是传统物流企业,网站、客服、品牌这些从我们互联网人角度看用户体验真是太烂了,所有环节都有巨大的优化空间。可以快速地利用品牌形象和价格透明打用户的心智,在杂牌军里面很容易鹤立鸡群。
最后看是否有利可图,发现行业客单价是很高的(平均2-3000)且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严重,毛利当时判断应该能不错,后面供应链理顺了毛利能做到30%左右。
着手干之前做了业务模式分析:到底该做平台还是做服务?
我的判断是不能做平台,因为一是从业公司不多,平台效应很弱;二是这个业务服务很重,平台无法保障服务质量。
该自营车辆还是用别人的车?
我认为车辆不用自营,自营的优势是吃的利润环节更多,但投入过高,对司机调度又是一套管理体系,如果自己买车那必须做b端业务才能保障运载不放空,就变成一个比较重的公司了,而且当时判断虽然那个时候从业物流公司较少可以算供不应求,毛利很高,但随着从业司机公司越来越多,做运输的最终只能赚辛苦钱,利润会被逐渐打薄(这点从18年下半年开始变得非常明显,18年上半年前买车投入回报周期是12-15个月,一台车30-40万左右。18年下半年开始,很多司机失业了,大车开始停摆)
最开始我自己做了PC和移动端网站(我是做产品的,懂点点代码,用模板来套的),走扁平风格瞬间和当时的800块建站的物流公司拉开差距。直到现在我也没养技术团队,基本所有系统和网站都是我自己出产品方案,找我熟悉的技术团队外包实现。
投放最开始也是我自己操作,百度当时搞了几千个词就上线了,点击价格才一块多,获客成本才100出头,而且是在我转化环节没优化的情况下。现在我们铺了3个户来搞,一个户100多万个关键字,那天看了国平老师的文章《我以前在阿里巴巴的流量方法论》,又有了一些新的优化思路,这几天落地效果还不错。
这里要多说一下我对整个业务的核心指标分解了,最重要的两点:
1.转化效率,包含流量到咨询,咨询到成交等,我们从最开始就跟踪这些数据来做优化。我们ROI旺季最高做到23、4,现在也能保持在17、8左右。
2.毛利率,通过品牌能力、全国覆盖网和更好的服务流程,如果同行和我同价,我转化比他高至少四分之一;你让利25%毛利空间来和我竞争,转化率一样。
品牌很重要,这个行业我倾向于动物形象,辨识度很高,比较容易形成品牌印象,在商品注册那放弃了很多,最后选择了可以注册的“蓝象”这个商标,然后让设计师朋友帮我设计了logo,然后slogan用了:让您放心的汽车托运,主打信任牌。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强的品牌溢价。
数据来推动运营也很重要,但我觉得数据要为逻辑服务,不能为了做数据而做数据。我有时候让员工给我做数据,弄了一周,搞得特别复杂的表,结果真没什么用,做数据重要是穿透事物的本质,我记得以前看乔布斯、史玉柱的书,都写了他们在苹果店观察用户怎么使用苹果产品,或在收发室和药店看大爷大妈看到或被介绍脑白金后的行为。找到逻辑,然后通过数据来监控这个逻辑的变化,从而来影响运营和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