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给水及热水方面
1、生活给水
要严格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生活用水(包括冷水和热水以及其他用水)定额量的标准执行,用水量不得过高。主要方法有:合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直接供水;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并采用新型供水设施,在建筑生活给水系统中进行竖向划分区域,力争使各用水点水压相等均衡;减压设备设置并联给水泵的措施,管路系统中少使用减压阀等附件;管径设计上采取分支管减压,降低建筑物内各用水点出水压力以利节能节水;生活用储水池的位置设置尽可能合理,减少水池设置深度,来降低水泵的扬程和减少提升高度,减少水泵功率;设计选择供水方式选择储水池——加压提升泵——高位水箱方式比较节能节水。
目前,我国民用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多采用二次加压供水,共有两种给水方式:
①变频恒压变流量:水泵工作压力设置,应尽量与水泵工频运行效率最高时段扬程的下限接近;
②变频变压变流量:这种方式节能效果要远远好于变频恒压变流量给水方式。
工作水泵应选用2台或2台以上合理的不同级配,水泵流量宜以1/2的流量阶梯级变搭配的形式,并设置气压罐,用来实现小流量给水。另外,二次加压供水首选能源耗损更少、环保性更好的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无负压二次加压变频泵供水无需常规二次供水中的水池和水箱:
①降低了成本;
②对供水环节污染更小,节能更突出。
2
热水供应
自然条件具备的地区,建筑物的生活热水供应,尽量选择可再生的替代加热能源(如太阳辐射能、风力、微生物产能、潮汐能等非矿物能源)作为加热源。热水水源采用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技术时,从设计到施工以及投入使用,严禁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造成浪费、破坏和污染环境。若利用地下蕴藏的地温地源作为自动供暖和制冷:
①利用地表层地下水直接作为能量转换载体;
②将作为输送工具的盘管深埋在土壤中,利用系统盘管内流动的介质作为载体,与土壤中存在能量进行转换,把这些土壤地温热源输送到地面的水源热泵机组,进行能量转换提供给用户,在冬季为居民提供45℃一65℃的生活热水。利用太阳能提供生活热水,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N40。以南,日照时间较长,太阳能资源充沛,尤其是西藏地区太阳能蓄热储存技术易于推广,太阳能热水工程系统,设计参数要根据建筑所处的纬度、海拔地理位置和建筑物朝向来确定。
太阳能热水工程系统的循环方式有自然式循环式和机械循环式以及直流式3种方式可供选择。太阳能热水器应设自动温控装置,把热水温度设定和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能。应当与节能节水技术充分结合。可以利用太阳能作为预热生活供水,用来节约热水供应的能量消耗,方法就是将太阳能热水器设置在热交换器的前端的管路上起到预热作用。生活热水最好采用机械循环系统,以避免阶段性供热水的能量损耗,满足各用水点的节约热水要求。
为加强余热的回收和充分再利用,应合理设计热水供应系统(包括工业余热、工厂废热、锅炉烟气余热、蒸汽凝结水、以及热风等能量的回收和梯级再利用),地区条件较好的情况,应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热网或工业生产锅炉房的热水或蒸气作为热源。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专用的蒸气或热水锅炉制备热源,尽量少用燃气、燃油这些成本高的燃料作为热水锅炉制备热源,也可以直接用专用的蒸气或热水锅炉提供生活热水。当本地区的电力供应较充裕或有政策,鼓励夜间使用低谷电时,宜就近采用电能作为热源或直接制备热水的能源。从经济适用、技术可靠的长远利益角度出发,设计调整各种不同制备热水热源之间的比例和关系合理组合。对距离集中热水热源系统供应设备较远的少量用热点,应采用局部小型的电加热或燃气加热热水器加热的方式;也就是因地制宜对不同场所、不同地点,机动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热源热水供应形式。集中热源热水供应系统中心储水温度宜控制在55℃~60℃范位内以节能。热水供应的给水方式,宜采用同程回水式管网。在采用电力作为热源时,宜用储热式电热水器作为加热储热设备,充分降低耗电功率。热水系统供应时间宜缩短,增设机械循环热水泵,确保冷水和热水的水压力均衡。
3、建筑排水和雨水方面
排水系统的方式应尽量采用无压流重力式排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管道敷设应就近直接排放,不宜采用机械强排装置。合理利用中水,空调凝结水要加以利用,回收利用蒸汽凝结水,收集雨水综合利用。
4、空调系统冷却水和消防给排水方面
为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冷却水宜循环利用。在靠近沿海、沿河流、沿湖泊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就近取江、河、湖、海的水作为空调系统循环冷却水。在冷却塔布局上下功夫,充分考虑冷却塔所处建筑物部位,考虑年平均风向指标,合理安放冷却塔。为确保使冷却塔散热有良好的气流组织,在不影响建筑空间和美观的基础上尽量加大间距。在建筑物空间和美观不允许的情况下,为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