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和徒弟配对,迅速成长。“西藏援江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广东朱家桥社团170名援江教师“战队”“当地教师”弟子”307人在教学管理、研究准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指导,创建了“老城13校区家务贤社训联盟”驻广东援江第三师团支教团由“清南公社”师生配对开展支援活动,为280名当地青年教师接受了2400多门示范课。中枢带动,全员晋升。广东
通过援建培训中心、建立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等多种方式对受援地学校教师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师资培训,实现全员提升。广东援疆驻疏附支教团与疏附县教研室组建了18个名师工作室,发挥援疆教师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师资培养、思政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引领辐射作用。以研促教,以研兴教。教研活动是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但也是受援地的教育短板,怎么破解难题?广东援藏教师与当地教师组建“课堂+课题”教研共同体,带头在学校掀起申报市级课题的热潮,3年来,广东援藏教师主持部省市级课题32个,辐射带动林芝当地教师百余人;广东援疆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带动本地教师做课题研究,推动受援学校成功申报县级以上课题110多项。
2020年11月12日,韶关市仁化县凡口学校音乐教师杨玲在西藏林芝支教,对学生开展家访工作。
“援疆教师对我们一对一地进行指导,指出并帮助我们纠正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用在学生身上。”伽师县第四中学语文教师努尔阿米娜·吐尔逊说,经过两地教师的努力,学生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大学生支教注入青春力量
在西藏墨脱县格当乡小学田径场的一堵围墙上,一幅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场景的墙绘作品格外引人注目。
这幅画卷系肇庆学院选派的第八批援藏支教大学生李娜所绘。2021年8月,攻读美术专业的李娜前往墨脱县格当乡小学支教,萌生了在围墙上涂鸦的想法,并于12月完成了墙绘创作。今年3月,前往墨脱县支教的4名广东大学生决定接过李娜的接力棒,继续在格当乡小学绘制更多反映粤藏友谊的墙绘作品。
接力支教,薪火相传。
2017年以来,省教育厅组织广东14所高校与西藏林芝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截至目前,已累计选派1360名大学生到林芝实习支教,其中近30名大学生已扎根当地。
“校地共建项目实施以来,既充分发挥了我省高校的特色力量,缓解林芝师资紧缺的难题,又培育了学子服务边疆、扎根基层的家国情怀。”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参与项目的大学生在支教、文化传播等实践活动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践行者、宣传者、传播者。
2022年3月7日,韩山师范学院举行援藏支教经验分享会暨2022年春季学期支教队出发仪式。 广东省教育厅供图
如今,广东大学生支教的脚步不仅抵达藏东南工布,也到达了天山脚下。
从今年9月起,广东省教育厅再加强大学生支教工作,组织华南师范大学、韶关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等16所广东高校选派优秀大学生援疆,到中小学、幼儿园实习支教,为当地教育事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贡献青春力量。
“我们将肩负教育使命,播撒希望种子;捧出一颗心,倾注满腔情。”广州体育学院援疆支教学生陈文静说,将以最佳的工作状态投入到援疆工作中去,为建设大美新疆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师计划”培养更多乡村教育“大先生”
“努力学习不是为了逃离大山,而是为了走出大山之后更好地服务大山。”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的师范生彭雪来自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她的家乡也是原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虽然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太好,但她得到了学校老师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的帮助,这让彭雪受到激励。她坚定地报考了北师大珠海校区“优师计划”,也坚定了自己的执教信念和未来回到家乡从事教育事业的想法。
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的师范生交流学习心得。
去年开始,教育部等9个部门共同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即“优师计划”),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从源头上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
“我的姥爷是湖南省龙山县的一位乡村教师,在他的帮助下,许多学生走出了大山,他也因为做乡村教师放弃了当时的城镇户口。”北师大“优师计划”的师范生肖珂在姥爷的影响下,选择了做定向师范生,坚定了师范报国的志向。
北师大“优师计划”的师范生熊国锦也决定,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他说,毕业后他将回到家乡贵州黔东南,扎根基础教育,为中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学校决定2023年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将来输送到定向地区学校任教不少于6年。”北京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北师大“优师计划”2021年招收381人、2022年招收593人,目前已涉及9个学科,生源涉及17个省份,覆盖2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覆盖面很广。
【记者】马立敏 梁涵
【摄影】张梓望 钱文攀(除署名外)
【作者】 马立敏;张梓望;钱文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