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急败坏之下将他残忍吊死在门前的苹婆树上。
日军将余下的僧人绑在藏经阁,僧人们依然喃喃诵经,坚决不说出游击队的下落。日军大肆抢掠之后,纵火焚烧了已有千年历史的寺庙。大火烧了几天几夜,珍藏数百年的古寺珍宝、佛典经文以及大量珍贵资料被毁于一旦,被绑的几名僧人也被活活烧死。战火过后,全寺周围几十间古建筑和景观仅余藏经阁、门楼上存有一匾刻“海门禅院”四字和一些残垣断壁。藏经阁是侵华日军在华峰寺犯下滔天罪行后残留下来的唯一古建筑。
其后数十年,限于社会经济条件,古刹无法恢复。
改革开放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当地信众自发筹资,于故址建筑简陋僧舍数间,设佛像香案供信众礼佛进香;每逢重阳节,信众依旧俗登山举行灯会活动。
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广州地区及海内外十方信众,强烈要求早日恢复华峰寺这一佛教圣地,礼聘高僧大德荷担如来家业,弘扬佛法,使古刹香火重新旺盛起来,以满足当地信众及珠江三角洲等周边地区信众的正常宗教生活。
在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广东省佛教协会原会长、六榕寺方丈云峰大和尚鼎力协助,特委派六榕寺副当家修持有素和信众信仰的贤竹法师任华峰寺住持,重建古寺,在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启动了古刹重建工程。贤竹法师是雷州市北和镇洋家村人,1957年出生,1981年出家,礼雷州市宝林寺上清下进为剃度恩师,1983年在南华寺授具足戒,1985年在广州六榕寺常住,任过六榕寺增值师和堂主,此番住持重修华峰寺,复兴古刹,弘扬佛法,更是尽心尽力,广结善缘。
2011年6月3日上午,华峰寺大雄宝殿奠基动工仪式在华峰山华峰寺原址举行。华峰寺复建占地总面积17356平方米。2013年12月19日,秉承古为今用、古今结合设计理念,集佛教文化、传统文化、传统艺术于一身,广州市宗教场所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大雄宝殿落成。神奇的是,当华峰寺大雄宝殿落成开光之后,被日寇烧焦了一截的苹婆树罕见地开花结果。苹婆,梧桐树长绿乔木,又称“凤眼果”,原产于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昔日国难当头,苹婆树惨遭劫难,半死不活;如今国泰民安,百年老树古木逢春,开花结果,一时传为佳话。
寺内苹婆树
经过十年建设,先后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客堂、综合楼、牌坊、土地庙、山门殿。如今,游华峰寺,越过山门殿,拾级而上,一座金碧辉煌、规模宏阔、明柱素洁、斗拱交错、檐牙高啄、气象庄严、瑰丽壮观的大雄宝殿在华峰山的怀抱中巍然耸立,两座钟楼一左一右,像两位金刚力士哼哈二将拱卫着大雄宝殿。放眼望去,山峦叠翠,曲径通幽,暮鼓晨钟,庙廓生烟,熏风解愠,好一处佛门静地。华峰寺的重修重光既是改革开放国泰民安的盛事,也是党的宗教政策贯彻落实的实例。
华峰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华南地区屈指可数的佛教名刹,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积淀,而且华峰寺僧人在日军侵略者的威逼利诱之下慷慨激昂,不畏牺牲,抛头颅、洒热血的动人故事,更是成就华峰寺的一段爱国根脉。华峰寺内的“苹婆树”“藏经阁”更是中国佛教界爱国爱教难得的珍贵史迹。
重修华峰寺,爱国僧侣不忘初心,秉承本寺爱国爱教的佛教优良传统,在中央、省、市统战、民宗等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黄埔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充分挖掘华峰寺及周边的红色文化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重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浴血奋战、英勇抗日的革命历程;再现华峰寺僧众爱国爱教、舍生取义的大爱精神;展现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广州实践成果,建设华峰寺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山门一侧,在成旭师傅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这个融爱国爱教于一体的黄埔区华峰寺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总面积800平方米,设户外展区2个、室内展区3个,共5个展示区,结合现有的革命老树苹婆树和藏经阁,形成了华峰寺独特的红色景观。
华峰寺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馆通过展示广州市佛教人士爱国爱教的史事以及抗战时期华峰寺爱国僧众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军民鱼水之情,展示了佛教人士“上马杀贼、下马学佛”的英勇气概,再现了华峰寺僧众抗战时期是怎样从理解抗日革命武装,到成为支持革命斗争的参与者,到英勇抗日的亲历者,再到惨遭杀害以身护国的捐躯者的红色历程。此外,还展示了广州市佛教界巨赞法师、虚云长老、新成长老等高僧大德、爱国爱教的故事,看罢,能更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华峰寺僧人的爱国故事
华峰寺,一座岭南名刹的爱国根脉厚植了宗教界的家国情怀,传承着佛家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
来源丨《广州华声》(作者系林干、黄为民)
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