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height="320"/>
《你微笑时很美》海报
购买《你微笑时很美》版权时,它还没有陷入抄袭、融梗的说法,本身我们也没有想过要挑战或是利用这些争议,也不会预判到后续的情况。
剧集上线后引发了一些舆论,大多数观众对作品的讨论偏离了表演和制作本身,作为制片人内心肯定会感到失落。但既然选择了影视化,这也是我们必须要经历和接受的事情,要虚心接受观众提出的意见。
我也一直在思考,作为创作者应该通过作品、也只通过作品和观众沟通,如果大家没有感受到我想要传达的东西,主要原因还是我能力不足。
我不会说未来要特意去注意或者规避什么,因为影视化是一个二次创作的过程,最后能呈现出怎样的东西更多还是在于做剧的方式。相比一部剧在播出后会取得怎样的成绩,我更希望通过打造它们的过程,能在想法和能力上有所突破,挑战不一样的选题,在制作上实现创新。即使作品的最终效果没预期中好,试错也能积累经验,接下来我也会通过新的作品调整创作思路,挑战新的东西。
杨夏
做剧越多,越觉读书可贵
《陈情令》刚播完的时候,不夸张地说,和它题材差不多的古装剧基本上都来找过我。但是短期之内我觉得自己很难在这个题材上有突破了,单纯复制原来的那些方法,作出一个流水线产物,那样就太无聊了。我可以把自己现阶段有的东西消化后重新组合,套用到别的作品上,但总有一天那些审美和设计在观众心中会过时的。
其实最近我经常担心,自己前20多年的积累是不是快要消耗完了?做《陈情令》时,我融入了很多自己对于东方美学、对于侠义精神的理解;做《你微笑时很美》时,画面风格和剪辑手法有参考一些动漫作品。这些年我一直是通过做不同类型的剧,在实践中学习,拼命调动脑子里有的不同领域的东西。
做剧越多,我反而越感受到读书的可贵,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确实很有道理。现在受疫情影响旅游比较困难,读书对我来说成了最好的学习和消化。但如果在这个领域想要再更进一步,我想我需要一段时间去沉淀自己。
如今影视行业也存在比较严重的跟风现象,但我一直觉得影视题材其实没有所谓“红利”一说。当下的“财富密码”,往往制作公司过去都是抱着未知的心态在做。在受到更多关注的同时,观众也会用更吹毛求疵的眼光去看待它。
而且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向我们证明,一个剧的好与爆,和它是什么题材没有关系,重点是它内在的价值导向。比如以前外界普遍认为主旋律作品很难吸引流量,但《觉醒年代》的走红就扭转了这种观念,正剧一样可以做到既有口碑又有热度。
《陈情令》作为我入行的第一个作品,本身是抱着求稳的心态在做,没想到它会走上风口浪尖。它的成功要感谢很多人,主创正确的创作方向,全体演员的努力,平台的帮扶,观众的推广……可能也还有一点玄学。而在那么多的因素里,我想我远没有外界想的那样厉害,成为一些人口中的“爆款制造者”。
有的时候,外界认为的成功和自己定义的成功,标准会不太一样。业内比我厉害的人还有太多,那我就先超越以前的自己。我给自己设立的目标,是每一个项目都能迎接新的挑战,做出和过去不一样的风格。
我个人比较喜欢漫画。有些漫画一开始推出真人电影的时候,我对这种照搬二次元的三次元演绎感到难以接受,后来又觉得这种互相结合、穿屏互动的艺术形式的手法非常有趣。做《你微笑时很美》时,我原本的想法也是要作出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壁垒一点点打破的效果,于是选择了用游戏制作专用的虚化引擎,配合动捕与3D建模来做游戏特效。我们的技术还是比较初级,没有完全达到理想的效果,未来如果有其他合适的项目,我会想要再尝试精进。
可能现在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与去驾驭,但等我再多积淀一些、多成长一些,我一定会做一个极端风格化、有挑战性的漫改剧,哪怕最后观众不一定能接受,我也还是很想尝试。
作为观众,我非常理解“把纸片人留在二次元”的想法,但作为制片人,我又会不停地想象各种打破次元壁的视效,思考要通过什么手段去呈现。在做影视剧这件事上,取得任何一点进步,都会让我很有成就感。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