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弄。房车自驾游带来的新奇感、体验感、自由感会成为存量市场的新玩法,也是年轻人、亲子游更加偏好的选择。
只是目前房车普及度还不够,游客们有所顾虑,需要更多宣传与服务。这也是为什么一家上海车企从制造业跨界到了服务业。
营地,一车难求
坐落于迪士尼小镇旁的大通音乐谷是上海最大的标准化房车营地之一,小长假期间营地车位爆满。
营地车位分两种。一是房车式住宿,游客可以体验住在房车里的感觉,但因为没有车头,并不能开。白天人们可以在营地玩耍,或者去迪士尼游玩,晚上住房车,模拟一下“房车生活”。
而另一种是真实房车,车位上提供水电桩,旁边还有一个配套烧烤平台,比较宽敞。帐篷、桌椅、烧烤炉、洗手池等设备一应俱全。营地可提供烧烤套餐,当然游客也可以自己带吃的自己烧。
本以为真实车位都是房车游客,选择在上海营地露宿一晚,但令记者惊讶的是,询问一圈后发现,这里的游客均表示“不开房车”“只是租一个烧烤帐篷位”。他们大多几家人聚会,或者朋友和同事聚餐,节假日订一个4小时左右的营地帐篷位,闲聊散心,做点吃的,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在露天自由撒欢。
“国内大部分景点我都去过,节假日已经不想逛了。”家住浦东的林女士表示,“现在过节我只想找个地方‘瘫’着,和朋友聚餐聊天更轻松。景区太拥挤了。”许多人的回答都和这位女士大同小异――不想逛景点,节假日就想找个设备齐全的户外帐篷,亲朋好友野营,或自己在太阳下发呆。
“这样的营地度假心态,再发展下去,就是房车游了,你说是吧?”她的丈夫补充了一句。
而在营地路边,停放着一排排大通房车,正是租车游客所在。目前车辆已经全部租完。游客正准备从这里出发,开启3天的长三角房车自驾游。大部分人均从“房车生活家”下单。偶尔也有其他散户。
一位打扮时髦的女士正在给房车贴标签。她说自己早年爱玩,喜欢房车,5年前,成立了一个房车自驾游小微旅行社。房车从大通租赁,在这里取车。每一次制定好旅游线路,包括沿路景点、停车场、水电桩营地等,攻略由她来做,一排房车浩浩荡荡集体开出去旅游,对心存疑虑的新手比较友好。
由于国内房车自驾游还在起步阶段,真正的散客,即“老玩家”毕竟还是少数。带火这个市场,大大小小的旅游服务平台机构依然不可缺少。
她明显感觉到,文旅产业开始转型。不仅自驾游游客增长,从2020年起,到她那儿报名房车游的人数也快速增长。今年开春以后,工作日都天天有团队出游。“未来,这种方式一定会受到年轻人普遍欢迎。我看好这个市场。”她说。
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收入到了1000美元以上,出现更多“中等收入群体”时,旅游方式变化、文旅产业结构改变已经成为规律。疫情缩短了转型时间,也让房车自驾游迎来春天。
按此规律,经济发展较好的长三角游客是目前的主力军。这也是为什么露营谷里,记者遇到真正的房车自驾客较少。大通音乐谷对他们而言,是出发地和还车点,并非中途入驻的地方。这里的房车帐篷,可以说是一个过渡阶段的体验和普及。
短板,设施配套
营地和配套设施少,是目前国内房车自驾游的瓶颈。
全国工商联自驾游与房车露营协会常务副会长芦志军说,在发达国家,每10户家庭就有1户拥有房车。欧洲超过1万个露营地,政府推动占了很大比例。美国约2万个露营地中,三分之二属于政府投放的公共设施,剩下才是企业项目。
为什么发达国家都把露营地建设作为政府项目?
房车不仅仅涉及车,从生产企业、租赁市场、销售产品,到终端的营地配套、线路设计、文旅服务等,是一个复杂的全产业链。它横跨汽车制造、金融租赁、文旅销售、景点线路、基础硬件、文化活动等多领域。好的房车自驾游线路,可以激活一个个乡村、一个个小镇,带来源源不断的后续产业和创新可能。
说到底,房车产业涉及的不只是汽车领域,还有各类服务、消费、就业,拉动各种链条和配套,促进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要素流动,激活各种新产业和新商机。
从2014年起,我国也开始加快推进房车产业和露营地发展。国家露营地标准正在制定中,而各地已经纷纷开始推动露营地建设。
近几年,文化和旅游部一直表示,房车是高速发展的新兴消费领域,潜力巨大。从2014年至今,多个部门陆续发布过一系列关于自驾车、旅居、露营地建设的意见。
比如提到房车挂车登记程序、房车驾驶证管理制度、营地土地使用政策、道路上拖车收费标准、营地的水电消耗参照标准、适当补贴营地、促进房车和露营制造发展……
这些都是自驾游,尤其是房车自驾游的掣肘,政策试图填补配套服务的空白,意图明显。然而前期进展依然缓慢,意见仅仅是意见。相关文件还要求,2020年国内露营地要达到2000家,如今大约超过1000家,离指标还有一段距离。
芦志军坦言,目前国内没有一家房车营地可以真正赚钱,都处在发展建设阶段。由于缺少真正流动的房车,有些房车营地,更像“大型户外游乐场”,以此维持生计,也是过渡阶段的选择。
拐点出现在2020年,一个明显信号是,疫情新常态下,房车旅行因私密性、安全性、自由度,迎来一拨小热潮,反倒逆势上涨。2020年12月,国内自行式房车销量1002台,环比增长32.2%,同比增长25.7%。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反复提到房车旅游市场,关注到它的萌芽之势。目前,市场上一些新的线路游也为房车带来新契机。
除了著名的大西北环线,此前本栏目报道过的大运河线路,以及其他如长城线路、“一带一路”线路等,有一批人致力于开发线路游,寻找当地文旅景点,升级当地停车场,打造驿站和营地,成为激活产业池子的一条新“鱼”。
房车产业短板,即基础配套服务设施薄弱,长期以来大家一目了然。而如今,在疫情新常态的契机下,作为国内游新增长点、产业新契机,似乎到了各方加快补充和推动的关键时期。
车上创业,无限可能
如果思路开阔些,房车并不完全用于旅游。
武汉疫情期间,上汽大通调配了多辆房车作为工作车,其灵活性、封闭性、安全性在疫情中大显身手,无形中起到了推广作用。
实际上,基础设施、医疗改装、公安值勤、核酸检测等灵活场景的出现,使房车使用日益增多。上海此前的流动餐车、夜市酒吧车等,都是在房车功能上做了拓展。
自由职业者小徐说,他把房车作为创业机会。比如,房车就是流动的摊位。他经常开着改造成酒吧的房车,参加各地音乐节、露天晚会和夜市。
小徐的房车创业群里,也有人开着房车到处直播卖货,比如今天到湖北,推荐某座城市的景点、店铺、饭馆;明天到附近乡村,推荐村里的农副产品、手工艺,一村一景一房车。
此外,房车也可以作为“保姆车扩大版”,或者替代各类店铺。大运河线路创始人张弘认为,连接大运河的文旅行,房车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它不只是自驾游工具,如果线路上某景点举办大型节庆活动,当地未必有接待大客流的能力,房车就可以充当临时旅馆和临时店铺,配套服务比较灵活,还能削峰平谷。
从创业的角度看,满车都是机会。也正是因为房车的延展度和想象空间,所以这个新产业成为各国政府的力促产业,链条之长,涉及行业之复杂,确实大有可为。
芦志军认为,疫情倒逼下,人们游玩出行方式的转变已经十分明显。从行业协会掌握的数据看,国内市场去年下半年起,超过80%的人采取了自驾游或自由行。旅游企业纷纷转型。当然,老年团大巴游等不会完全消失,但是市场将会更加细分。亲子游、研学游、讲座游等,自由行+各种玩法的新模式将会层出不穷。
归根结底,新潮流下,如何为散客提供配套服务,拉动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各地政府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重中之重。
上海,别低估这个产业
作为上汽大通总部所在的上海,也是全国最大的客源地之一。
上海人喜欢旅游,喜欢尝试新奇的东西。几乎消费领域的新萌芽都可以在上海找到。然而,上海对房车产业的推动动作并不大。
多位受访嘉宾对未来房车的发展可能提出分析观点。
第一,中国市场缺乏房车营地,第一阶段,需要在重点城市重点打造营地,铺设水电桩,配上运营服务。一系列法律、标准、规范的空白有待填补。
而这方面,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上海其实本可以率先作为。
目前我国房车井喷期远远没有到来。随着80后、90后成长起来,他们更看重亲子家庭氛围,看重自由出行的体验。关门是家,出门是景,带着家去旅行。这种方式,让年轻人对房车一直抱有好感和期待。一旦国内配套设施成熟,市场此前的潜在人群或许会掀起房车业“井喷”。
进一步说,自驾游、房车游,比传统报团游更能刺激消费,激发各种空间活力。上海是否可以引领这股潮流?是否可以依托房车复杂的产业链,带起更多产业发展、刺激消费新动能?
第二,智能房车未来大有潜力。车企已经开始研发房车上的智能家居集成、人脸识别等技术。“流动小家”的智能升级需求很大,智能房车有更多应用潜力。这也是上海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商机。
第三,多样性应用。比如流动网红直播车、疫情工作车、警察工作车,房车还能提供餐饮、住宿、活动接待、店铺等,充满各种可能性。
一个先天优势是,总部在上海的上汽大通属于国内房车产业的头部。房车制造工厂、“租赁+出行+营地”模式、“互联网+用户”平台运营等,形成了战略雏形。目前,大通平台的自营车队规模近2000台,全国第一。计划至2025年底,平台车队总规模达到9000台。而这个数据,标志着它在全球也能成为排名前列的房车自营车队。
先天优势,如果能配上基础服务,想象力可以无限发散。
中国的房车,如今就处于像20多年前小汽车刚刚进入中国家庭的初级阶段。通过20年发展,未来指数级上升,中国成为世界房车消费大国,也是可以期待的。
旅游如何赋能城市、拉动就业、激发创新、刺激消费,让经济全方位增长?这个课题一直困扰着疫情新常态下的城市。
传统旅游业或已很难做到重新出发。而新玩法,如房车和各类自驾游大有空间。城市围绕新产业重新组织资源、提供服务,谁做得快、做得好,正是你追我赶时。
对于坐拥先天禀赋的上海而言,房车产业绝不应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