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加20分,申请入户在成都东部新区加30分。
2021年,南京出台暂行办法,全面放宽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区城镇地区落户限制,对上述四区居住证、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的人员,即可办理落户。
2021年,上海也发布新政放宽“五个新城”既五大郊区的落户门槛,将公卫、教师等人才向新城新区加速导入。
事实上,差异化落户也与大城市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加速建设新城新区的趋势相呼应。
今年发布的重点任务强调,“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且人口持续流入的超大特大城市要有序实施功能疏解。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国家级新区建设,完善郊区新城功能,推动组团式发展。”
长期以来,新城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与中心城区之间存在落差,使城市的组团式发展难以落实。接下来,通过差异化落户引导人口向新城新区集聚,这也势必要求加速补齐新城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短板,增强新城新区“留住人”的城市综合功能。同时,差异化落户之后,如何探索搭建区域间转积分和转户籍通道也是要应对的问题。
首次聚焦农民工参保与就业服务
随着落户门槛的逐步放宽,“新市民融入城市”成为《重点任务》近年重点关注的命题。连续多年,《重点任务》力推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包括常住人口随迁子女的教育、异地就医跨省结算等问题。
《2022年重点任务》在上述领域提出更细致的要求,比如扩大公办学位资源、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实现每县开通至少一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开展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
除此之外,《2022年重点任务》对农民工群体进行了格外关注。
近五年来,《重点任务》对于农民工技能培训一直有所部署,但大幅涉及农民工参保、就业服务等问题,今年则是首次。
农民工长期作为灵活就业群体,时常面临劳动关系认定困难的问题,一些用工企业为规避法律责任、降低成本,不与从业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以劳务合同、承揽合同等其他形式的合同替代。
据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所进行的调研,43%的从业者与平台或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29%的从业者签订了劳务协议,21%的从业者没有签订任何形式的合同或协议。
这导致这部分劳动者游离在传统的劳动关系与高保障的社保体系之外。对于外地的灵活就业群体,考虑非本地户籍难以享受当地公共服务,参保意愿更低,难以完全融入城市。
近年,在各大城市放宽大学生落户门槛后,深入推进市民化的重点正在于农民工群体。农民工群体“一只脚在城市外”的现象不仅涉及户籍制度,也与灵活就业市场对于劳动者权益保护待完善有关。户籍、公共服务、灵活就业、社保可谓环环相扣。
也因此,《2022年重点任务》不仅关注了社保层面,提出“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推动参保扩面,推动企业为农民工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合理引导灵活就业农民工按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更关注了农民工群体的就业服务。
其中提到,2022年将“规范平台企业用工,建设一批规范化零工市场”“健全劳务品牌质量体系和评价标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务派遣等领域秩序,严厉打击就业歧视和非法职介等侵权行为”。
建设更加稳定、友好的用工环境,也是推动农民工群体市民化的基础。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