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总书记我们这些“90后”年轻党员们在武汉做了哪些事,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吴超的这个想法和同事、第4临时党支部书记王奔不谋而合。
吴超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1月28日,看到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吴超主动报名支援武汉,得到了新婚妻子的支持。2月7日,吴超瞒着父母,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之后进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工作,成为北医三院独立接管该院区危重病房的第一批医生之一。
当时正逢疫情爆发,社会上弥漫着恐慌情绪,医疗队第一天到病区,3个小时内就收治了17名危重症病人,但吴超说“年轻人都毫不犹豫地进去了,没有人观望,没有人退缩”。
总书记来武汉时,吴超和王奔已经在此奋战一个多月了,病区共收治了300多名危重症患者,其中70%的患者已痊愈出院,队员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随着方舱医院陆续关闭,一部分病人被转入到定点医院,院区的病人又多了起来。这让部分队员觉得“曙光”又远了。
“其实这正是与病毒决战的胶着状态,是战疫的攻坚时刻。”王奔说,总书记到武汉,正是给年轻人打气,越是决战时刻,越不能放松。
两位年轻人希望写信向总书记汇报工作的想法,得到了北医三院院长乔杰的支持。
吴超为气管插管病人调整呼吸机参数
“乔院长在武汉亲自带队,对我们年轻人的表现非常肯定,她也希望全社会能够看到‘90后’们的工作,不光是医务工作者,还有民警、社区工作者、环卫工人等等。如果总书记回信了,对所有‘90后’都是一种激励。”
3月11日,吴超和王奔在代表北京大学三家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34名“90后”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
“在奔赴一线的北大医疗队伍中,党员165名,其中‘90后’34名。”在信中,他们介绍了北大援鄂医疗队中“90后”群体的情况,“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不是‘娇滴滴的一代’!我们不怕苦、不怕牺牲,争做共和国的脊梁!”
在信中,他们表达了“90后”一线人员不怕苦、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心,表示一定会脚踏实地,以坚定的信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在这场抗疫斗争的关键阶段,站好最后一班岗,打赢疫情歼灭战,贡献“90后”的青春力量!
“我们就想把年轻人在这次抗疫中获得的成长、感悟,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的精气神儿,以及要战斗到底的决心向总书记汇报。” 吴超说。
写完信后,吴超继续上班。
3月16日凌晨,睡梦中的吴超被王奔的电话吵醒,告诉他,“总书记回信了!”
“当时心情太激动了,接到电话后一晚上都没睡着。”吴超说。
3月16日中午11点,中央指导组综合组组长侯万军与医疗救治组组长张宗久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驻地酒店,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北京大学三家附属医疗队部分“90后”党员现场聆听。
3月16日下午,新华社播发了习近平总书记3月15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的消息, “90后”们沸腾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吴超把总书记的回信读了很多遍。他说:“这封回信对我们是一种极大的肯定,让我们充满了干劲。这次战疫中‘80后’‘90后’甚至是‘00 后’,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不光是医务工作者,还有民警、社区工作者、环卫工人……总书记的回信,对所有中国青年都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吴超觉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征,但这些特征是时代赋予的。他说,中共一大红船上的那些先辈,有一大半是当年的“90后”。今天,在这人命关天的抗疫战场,我们也应该像总书记在信中要求的那样:“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王奔表示,最重要的不是“几零后”,而是“努力后”“奋斗后”,能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能够为国家作贡献、为人民服务,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谆谆嘱托,激励着广大青年勇挑重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也激励着吴超、王奔和队友们继续坚持,不松懈,直到战疫的最终胜利。
“基建狂魔”的抉择
读到总书记回信的时候,中建三局工地技术员黄甜正在参与撰写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施工总结。
同为“90后”,黄甜很感慨:“我们在党的关怀和教育下成长,心中满是对党和国家的感恩,时时记得总书记的教诲和要求。参与‘两山’建设的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当初的入党誓言就在耳畔回响。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深刻感受那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分量。”
黄甜在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
对黄甜和他的家人来说,2020年的春节本应是一段格外欢乐而喜庆的时光。1月21日,他和相识11年的妻子终于在老家天门完成了婚礼。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春节的宁静,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患者日增,医院爆满,床位告急……
1月23日、1月28日,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相继开建。
中建三局承担了这两所医院的建设任务。中建三局各级团委组建青年突击队,向企业中的青年们广发“征战令”。
青年们闻风而动,有召必应,数千名青年主动请战,“朝令夕至”,投入热火朝天的火神山、雷神山项目建设现场。
黄甜听到召唤后,马上选择在新婚之夜逆行回到武汉。他来到了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的知音湖大道武汉市职工疗养院所在地,这里就是拥有1000张病床的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设现场。
天上飘着小雨,体感温度只有几度,一身土,一脚泥……在这样的环境中,黄甜和千余名建筑工人全身心投入到了这场鏖战之中。在分秒必争、通宵达旦的抢工中,他度过了自己的29岁生日。
“当大家都感到恐慌,甚至有点绝望的时候,火神山医院的建设相当于点燃了新的希望!”黄甜回想起接到“召集令”时的那份激动,“这是一种认可……在危急时刻,被召集来的一定是那些日常在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等方面都获得公司认可的人”。
中国电信青年突击队奋战在抗疫一线
“当然,这也是一个机会,一次挑战……因为所有人从接到这项任务开始,就知道要抢工。”常规需要两年才能完成的工程,如何在十天内实现?
对于施工方来说,图纸是第一步。为了能让图纸具备更完善的功能、更强的现实操作性,黄甜与同事们连续鏖战了3个日夜,才完成了780多个集装箱的“精准定位”和复杂布局。
转战至“万人大会战”的现场,他几乎日行“三万步”:每天拿着图纸在现场一遍一遍地走,不断地记录、整改、销项……“因为病患所在的负压病房与新风系统覆盖的医护区要处于绝对的隔离,每一条缝隙都有可能成为医护人员被感染的罪魁祸首,因此我们要保证每一块吊顶、每一扇窗、每一个门的绝对密闭性。”
“最后我们都跛了”,忆及这个“酸爽”的细节黄甜却笑了,因为它意味着“与疫魔竞速”的火神山医院竣工了。
黄甜和他的伙伴们日夜接力,最终用10天建成了火神山医院,用 15天建成了雷神山医院,让20座方舱医院从无到有,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
疫情既是灾难,也是广大青年接受考验的战场。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2400余名青年不眠不休,与时间赛跑;在中建三局参与建设20座方舱医院的过程中,100余名青年火速驰援。
青年们正在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紧张施工
在这些医院的建设现场,除了年轻的建筑人,还有来自水、电、通信等领域中的青年们,他们不计得失,不避生死,成为英雄城市的英雄一员,也成为“中国速度”的最新诠释者。
比如,中国电信的年轻人创造了这样的通信设施建设速度——12小时建成火神山医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远程会诊系统,24小时为湖北省防疫指挥部建立临时办公系统,48小时完成火神山医院光网、4G/5G无线网高质量全覆盖,72小时为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安装1800部电话并建立信息化系统。14小时建成5G直播系统,让数千万网民守在电脑前,当起了火神山医院工程建设的实时“云监工”。
疫情期间,电信企业的通信设施建设速度还创造了世界通信史上的新纪录。
这些建设现场的年轻人,很多都加入了青年突击队,不少是党员或团员。
“雷场是哥哥的战场,武汉就是我的前线”
读到总书记回信的时候,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贵州省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杜富佳正在武汉。
杜富佳对今年的除夕夜印象深刻。晚饭前,她赶回老家,与家人吃了顿团圆饭。饭后,她便匆匆赶回医院值夜班。
1993年出生的杜富佳也是排雷英雄、时代楷模杜富国的亲妹妹。
杜富佳在给患者更换药品
2015年,杜富佳从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专毕业。先在贵州独山县人民医院工作,后调到湄潭县人民医院。别看杜富佳年纪不大,却已在多个护理岗位工作过。
今年春节,大哥杜富国近7年来第一次回老家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过年。这次家人团聚的时光,杜富佳很珍惜,她想在工作之余,多陪陪大哥。
1月24日晚8时,贵州省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湄潭县人民医院是贵州省指定开设新冠肺炎发热门诊的183家医疗机构之一。
杜富佳心里清楚,作为医护人员,在疫情蔓延之时,坚守岗位高于一切。吃过年夜饭,杜富佳便和父母、大哥等告别,赶回了医院。
今年是杜富佳在湄潭县医院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在杜富佳心里,大哥杜富国是他的榜样。2019年7月,杜富佳向医院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月4日,湄潭县人民医院发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援鄂倡议书。
今年春节,是杜富国近七年来第一次在家过年。从左往右依次为杜富民、母亲李合兰、奶奶、杜富国、父亲杜俊、杜富佳 摄影:张永进
2月5日,杜富佳递交了一份请战书,希望奔赴一线:“……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此申请参加援鄂志愿者队伍,并愿意进一步接受相关训练,服从组织安排,请战赴武汉一线尽己所能救治病患,希望组织接受我的申请。”
2月5日,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湄潭县人民医院团委成立了青年突击队,杜富佳在请战书上第二个签名。
她在这两份请战书上,都庄重地签下了名字并摁下红手印。“赴武汉一线尽己所能救治病患”“工作期间不计报酬、不论生死”,请战书上的每一句话,都是杜富佳的铮铮誓言。
为表示自己援鄂的决心,2月5日,杜富佳将自己特别喜欢、蓄了很久的长发剪成了短发。
此时,湄潭县虽没有确诊病例,但相关防疫工作依然严峻。自加入医院的青年突击队以来,每天除了完成本职工作,杜富佳还与队员们一起承担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和驻派院里民警的后勤保障工作。杜富佳说她随时待命顶上去。
2月21日下午,杜富佳心愿终于达成,随贵州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湖北省武汉市。
2月26日,杜富佳正式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东院第八病区工作。早上6点起床,坐1个小时的班车,在7点半以前到达医院。即使气温高达28度,她也要换上厚重的三层防护服,为患者抽血、咽拭子标本采集、打针、送药,还要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这些,成了杜富佳在武汉近一个月的工作日常。
在隔离病房,最多时需要同时照顾30多名患者,有的还是重症患者。杜富佳对每一位病患都细心照料,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有的亲切地称她为“宝贝”。有的还和她组建了名叫“一家人”的微信群。
随着病患一天天减少,杜富佳的归期也临近了。
3月25日,杜富佳随贵州省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离开武汉,返回贵阳。这是第五支返回贵州的医疗队,也是最后一批留守武汉的贵州医疗队。
4月8日,杜富佳在贵阳结束隔离观察,返回家乡湄潭,投入工作。
未上武汉前,对于医护人员的使命,杜富佳曾这样理解:“雷场是哥哥的战场,如今疫情当前,医院就是我们的战场。我哥在雷场的生死关头喊出了‘你退后,让我来!’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会以他为榜样,传承发扬他的这种‘让我来’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不负白衣天使的崇高使命,也不负英雄妹妹的荣光。”
援鄂回来后,杜富佳说:“雷场是哥哥的战场,武汉就是我的前线。” “这次,我顺利完成支援武汉的任务,同样感到十分光荣。”
除了杜富佳这个妹妹,杜富国还有两个弟弟。三弟杜富民是贵州湄潭县家礼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一名医生。四弟杜富强是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某边防连的一名军人。在专为《中国青年》录制的视频中,杜富国对于弟弟妹妹的选择给予鼓励:“我的弟弟妹妹都是医护人员,治病救人是他们的职责和使命,也是他们应该做的。作为哥哥,我非常支持他们。”
“自己年轻,要多担当一点”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如果湖南衡阳市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药剂组副组长宋英杰还在世的话,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时的这份肯定,这位不到28岁的年轻人一定会异常振奋。
时光拉回到1月24日,大年三十当天。湖南衡阳市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院长赵德雄接到刚轮休回家的宋英杰的电话:“院里现在转得过来不?需不需要帮忙?”
宋英杰
宋英杰是马迹卫生院药剂组副组长,2016年本科毕业后来该院工作。马迹卫生院有43名员工,其中有22名和宋英杰年龄相仿的“90后”。
马迹卫生院地处南岳山脚下,是衡山县最为偏远的医院。宋英杰的家在衡山县开云镇两口路社区,距马迹卫生院近50公里。
考虑到路途较远,赵德雄回复宋英杰:“你安心在家过完年三十,初一吃过饭再过来吧!”
宋英杰小的时候,是个留守儿童,父母亲那时去深圳打工,他和姐姐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这样的成长经历,让宋英杰的承受能力显得比一般孩子要强。工作几年后,和宋英杰同一批进入卫生院的本科生,有的往外考,有的往上调,大多都离开了。宋英杰没受他们的影响,仍然踏实做事、一丝不苟。2018年,卫生院药剂组组长的职位空缺,赵德雄考虑到宋英杰的业务能力,觉得他年轻,又足够上进,任命他为副组长,负责整个药剂组的工作。他还记得任命时,宋英杰对他说,让他放心,自己会“尽全力把该抓的工作都抓上去”。
去年,宋英杰递交了两次入党申请书,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告诉家人自己“很快就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月22日,衡山县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正出现在东湖镇马迹卫生院辖区内。
给赵德雄院长打完电话的第二天,即大年初一,作为药剂师,本该在二线做服务工作的宋英杰在家再也待不住了,主动申请调往一线。
宋英杰在帮家里干农活
从这一天开始,宋英杰在许广高速东湖出入口参与体温检测排查、单位医疗物资分发等工作。卫生院每天安排一班4-6个人,在这里守卡8个小时,其余时间大家回医院待命,随时听从调遣安排。
宋英杰的父亲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儿子穿防护服的照片,记录下了这位年轻人上场战疫的第一天:“大年初一,儿子在抗击新冠肺炎前线”,获得了近100个点赞。
高速路口是个风口,外面温度低,巡查室里温度高,冷热不定。宋英杰要负责对每一个进出的人测量体温、问询排查、宣传防疫知识,值一次班要在防护服里“沤”八个小时,对宋英杰的身体是一种考验。即便每天三班倒,也依然十分辛苦。高速路口风大很冷,但宋英杰从不叫苦,总是让年纪大一点的同事多休息。
2月3日零点,宋英杰结束当天的值班后,开车载着三位同事回卫生院休息。此时,他已在防控一线连续奋战了十天九夜。大概是因为饿了,他向同事借了两桶泡面。
第二天,当他的同事们去敲门时,屋里却长时间没有反应。撞开门后大家才发现,宋英杰早已没了脉搏,身上也已冰凉、僵硬。那时,他上身还穿着毛线衣,估计衣服还没来得及脱完,就倒了下去。
这一天是正月初十,湖南省已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21例,其中,衡阳市累计确诊32例,4例在衡山县,疫情正处于爆发阶段。
宋英杰牺牲在湖南省防疫最危急的那一刻,还不到28岁。
法医判定,这是因为连续多日的过度劳累引发的心源性猝死。
“我年轻,我扛得住,这些事情让我来!”这是宋英杰的口头禅。据他的同事朱泓铮回忆,宋英杰总是说,“自己年轻,要多担当一点……”
去世的那一天,他和一起值班的同事聊天,说等疫情结束之后,想去武汉看看因为封城没能回家的姐姐,想要多去外面,看看世界。
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原本有着光明的前途、做事认真踏实的“90后”,将生命永久定格在了28岁的这个春天。
3月初,宋英杰先后被追授“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今年五四前夕,宋英杰被追授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倾“馕”相助的维族小伙
“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90后”的寄语,被广大青年牢牢记在心里,其中,就有一位在武汉的新疆维吾尔族小伙喀日木·玉苏普。
3月12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街道沙湖社区。“90后”志愿者喀日木·玉苏普一大早就抱着一摞馕来到社区办公室,“来,尝一尝我们家乡的馕。”
这是喀日木请朋友前一天打好的300个馕,承载着少数民族的爱心。看到工作人员边吃馕边说好吃,喀日木开心地笑了。这是他第二次送来“爱心馕”。
喀日木来自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2013年和3个老乡来武汉,自此结缘。
“当时,我们人生地不熟,在武汉市民宗委干部的帮助下,我们顺利租到了珠宝展览摊位。4天展览,我们挣了1.5万多元。”当时,喀日木就感受到了武汉人的热情和当时良好的经商环境,决定留下来。2016年,喀日木终于在武汉古玩城有了自己的店面,注册了公司。2018年,他在武汉买房,并接妻儿过来一起生活,武汉也就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喀日木·玉苏普(左)当起了义务司机,接送急诊病人往返医院
今年春节,突发的疫情打乱了喀日木回老家过年的计划。
武汉封城期间,喀日木经常在新闻上看到社区干部、公安民警和志愿者们在抗疫一线忙碌,便多次联系社区,想参与些工作。
3月5日,喀日木正式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他跑到超市,自掏腰包采购了大米、清油、方便面、鸡蛋等价值7000余元的生活物品,并于当日下午送到沙湖社区。
“在我经营最困难的时候,是社区干部和周围群众帮我渡过了难关。现在,武汉遇到了困难,我们理应回报社会,义不容辞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喀日木说。
3月14 日,是喀日木做志愿者的第10天,他用手机里的记录本做好这一天的规划——
早上,去街道拉回7箱医用物资,重量280斤,送到社区仓库;
将社区仓库内的700斤物资运送到小区发放;
将社区购买的两个托车,安装好;
下午4点,去超市购买生活物资,总重量2400斤,送到社区,然后分发到不同小区……
喀日木·玉苏普作为社区志愿者参与物资搬运、分发等工作
据悉,沙湖社区人口较多,65岁以上老人就有上千名。成为志愿者后,喀日木和工作人员一起,经常要上门给老人们送餐、送物资,临走还不忘将老人家里的垃圾带下楼;有时,他也会送老人去医院,等候六七个小时后,再将老人接回家中。每早8点到社区,喀日木一直要忙到很晚才回家,时常吃不上午饭……
“在做志愿服务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全国人民对湖北尤其是武汉人民的关怀、关心,感受到了中国实力和中国力量,感受到了武汉人的团结和坚强。”
喀日木相信,每个人献出的点滴爱心和义举,汇成了大爱暖流,帮助武汉早日战胜了疫情。
“雨衣”妹妹的爱心盒饭
更多和喀日木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90后”志愿者,都在以满腔热血和实际行动,践行着总书记的要求。
有位年轻的女孩,带着自己的团队,每天开着自己的车,免费到各家医院,为武汉医护人员送400-600份盒饭。有护士问她叫什么,她笑笑不肯回答。因为没有防护服,她去送盒饭时常常穿着雨衣,那双年轻的眼睛闪烁着星光,被医护人员们称为“雨衣妹妹”。
“雨衣妹妹”的善举被报道后,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位名叫刘仙的女孩,是位成都“90后”,大学毕业后开始创业做餐饮。2020年2月初,武汉疫情严重,有报道称医生经常连吃几天方便面……类似的报道让刘仙内心无法平静,坐立不安,于是决定带队支援武汉,亲自为医护人员做饭。
与当地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好武汉医院,递交了志愿申请书, 2月3日,刘仙带着厨师和食材,驾车十几个小时,从成都赶到武汉。来不及好好休整,第二天她们就热火朝天地开工,消毒、整理厨房设备,并免费为医护人员送去了自己做的第一批盒饭。
“医护人员要吃肉,才更有营养和体力。”刘仙送出的盒饭坚持两荤一素,肉多管饱。她给料很足,每斤生肉只做2份盒饭,五六百份盒饭至少需要200多斤肉。当时物资供应很紧张,刘仙也到处想办法,一度见人便问:“有没有肉?”
刘仙后来告诉记者:“我是党员,危难关头就要冲在前面,更何况让大家吃上热菜热饭还是我的专长。”
有一次,刘仙给医护人员做了两种口味的饭菜,问更喜欢哪一种。其中有一位回答:“不挑,都很好吃,可能过几天就不一定吃得到了……”她听得心里一疼。
“雨衣妹妹”刘仙
所以刘仙不仅送盒饭,还帮武汉各家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筹集防护物资。
连续40多天,刘仙和小伙伴们为武汉医务人员送出2万余份免费盒饭;成立一个“爱心驿站”,累计募集发放近350万元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小“雨衣”已成为一把“大伞”,汇聚了点点滴滴的爱心,“哪里需要帮助,‘雨衣成员’一呼百应,努力快速解决问题。”刘仙说,“我正在注册‘雨衣公益’,我们要把公益一直进行下去。”
“雨衣妹妹”不仅喂饱了医护人员的胃,更温暖了全国人民的心。他们也从天南地北送来问候和关爱。
刘仙(左)向长江航运总医院交接网友寄来并委托她转交的捐赠物资
“你看我的‘五湖四海套’,都是爱心人士送给我的。”穿着绒衣、戴着线帽的刘仙笑得很开心。
3月下旬,刘仙返回成都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在微信朋友圈里开启了“打广告带货”的新业务。“武汉有热干面、潜江有小龙虾……白衣天使为湖北拼过命,咱们也能为湖北‘拼个单’,请大家多支持湖北同胞的农副产品。我们拉上一把,湖北很快就归队了!”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疫情期间,青年志愿者的行列里,还有一位“90后”小店店主李峰,曾连续几十天晨出夜归、每日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这位26岁的帅小伙在武汉开了几家小店,在疫情到来之前生活得很悠闲。“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去店里看看。”
那天晚上,团武汉市青山区委第一时间在“青春青山”上发出号召: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支援一线。
正在搬运物资的李峰 摄影:武汉市青山区青年志愿者 李涛
李峰看到了征集令,马上报名,主动投身抗疫。
自从加入武汉市青山区青年志愿者组织,李峰便强迫自己改变作息。在朋友圈东拼西凑了三个口罩后,他开启了“医护司机”生涯。生怕耽误这些“特殊乘客”的上班时间,他在手机上设置了近10个闹钟。
也是从那时起,李峰开始与家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却从不见面。
“车要消毒,进门前要给自己消毒,然后告诉家人不要出房间,我先进客厅、回到自己房间,再让他们出来。吃饭时让他们把饭放在我房间门口,能不出屋就尽量不出去。家里我经过的每个地方,都要消毒……很难想象,但现在也习惯了。”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不需要接送的时段里,李峰还会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建设方舱医院,运送捐赠物资。
正在搬运物资的李峰 摄影:武汉市青山区青年志愿者 李涛
此前,李峰曾因意外摔伤了肋骨,但他很乐观:“伤的是右边,我左手多用劲就行了。”
和疫情期间,和李峰一样的志愿者在全国还有很多。他们在医院、在工地、在卡口、在机场、在车站、在社区,冲到战疫前线,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专业热情的志愿服务筑起了一条青春防疫长城。
据统计,截至3月5日,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总共预招募志愿者170.4万人,上岗志愿者137.1万人。其中,青年志愿者达93.9万人,超过上岗总人数的三分之二,“90后”志愿者达58.2万人。
帮忙不添乱!这些专业志愿服务的背后是团中央和各级共青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强有力的组织、指导和支持。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了应对疫情工作专班,提出要在社区扮演好“第一响应人”,并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26个省级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制定了从招募培训、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岗位设置、运行机制等操作层面的省级工作指引。
团中央划拨1230万元特殊团费、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募集500万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募资550万元,定向支持基层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团中央和广东、浙江、北京等地共青团组织,积极协调有关保险公司,共同启动“青年志愿者专项守护行动”,为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赠送专项保险。团中央直接划拨支持湖北资金340万元,物资220万元……
在团组织的带领和支持下,一批批“90后”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先锋力量,他们战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青春绽放出了绚丽的花朵。
战疫绽放青春——致奋勇抗疫的中国青年
奔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 战疫绽放青春(一)
决战:医者仁心,你们是最大的功臣|战疫绽放青春(二)
使命:青年突击,为生命而战|战疫绽放青春(三)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责编:百宝